提示:1995年至2000年以前由国家包分配的最后一轮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安置完毕,全国无遗留问题,但张家界市慈利县的100多名却一直没有着落。十多年来,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奔走呼号:他们的分配指标到底去了哪里?
日前,张家界市慈利县有多人向媒体反映,称慈利县政府原某些领导为了一己之私利而出现了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导致慈利县一百余人本应该获得安置的大专毕业生遭到“流放”,现如今这一群人成了四处奔走为讨说法的上访者。
记者对此事介入了解调查后发现,慈利县政府在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时的做法是一拖再拖,始终未予处理。尤为蹊跷的是,其当年县委书记创办的“编外干部”新名词,将这一时期大中专毕业生拒编制门外,一时间成了慈利特色,也成了慈利县那个档期大中专毕业生的梦魇,他们的分配指标究竟去了哪里,恐怕只有当时的县委书记等人才清楚。时至今日,各级政府在中央的领导下,良好而积极的反腐倡廉环境得到强化,使得这一蹊跷事件重新浮出水面。
慈利县政府被指涉嫌贪腐侵吞毕业生分配指标
根据1996年与1998年,湖南省政府下发的湘政办发[1996]35号文件与湘政发[1998]8号文件政策表示,对于通过国家统一招考,计划内招生并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单位。
然而,慈利县这些大中专毕业生根据国家政策回到家乡后,有的在家等着,有的拿到了县计委所谓的派遣单,却进不了企事业单位,上不了班,没有编制没有工作。
是真的没有计划吗?他们的国家安排计划指标去了哪里?
就在这时期,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知识水平文化低下、素质不高的却纷纷涌进了企事业单位并被安排正式编制。
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某女士告诉记者,这群特殊的群体不仅能工作还有编制分配。如慈利县政府原副县长邢川的妹妹邢桂香,原是属下岗职工,该领导利用其手中职权将其安排在慈利县建设局工作并拥有正式编制。其亲戚邢XX也从茶安电站下岗买断后又被安排到县招商局的市场部工作,后为副科级干部。
慈利县县编办主任莫洪元之子莫鐾,这位主任父亲利用职权通过非法途径,将未参加任何考试的莫鐾通过关系到桑植县人社局办了一套聘用手续后,于2011年调入慈利房管局工作并拥有正式编制。这种通过关系迂回曲折的“曲线就业”的方式在慈利发生多起。
原慈利县县纪委书记之妻宋XX,由原市某银行买断后安排进县民政局工作,并解决了公务员身份,编制为副科级,其后调任至市某单位上班。
慈利县规划局现工作人员熊XX,原为下岗职工,后被安排工作并分配进编制。更有甚者投机取巧通过挂靠进编的黄XX,从市安检局某部门调入县拆迁补偿办工作;通过挂靠在市航校的李XX,如今现已调入慈利县第四中学工作;罗XX,茶安电站下岗买断后,花钱通过关系去了县水务局工作,现任农电股股长.....2013年5月至6月期间,通过从武陵源公路局挂靠后调入慈利县公路局工作的人员数不胜数。
时任县委书记大搞“编外干部”新名词被指涉嫌贪腐
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中专毕业生向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1996年至1998年间,分配至慈利县的大中专毕业生们拿着该县计委的派遣单到各单位报到后,均被称为“编外干部”。
该人士向记者解释称,所谓的“编外干部”就是当时时任慈利县县委书记陈XX与县长余XX这两个人搞出来的“慈利特色”新名词,即是有工作岗位而无编制。1998年至2000年,慈利县委、县政府借机构体制改革为名,对回到慈利县的部分国家统分统招的大中专毕业生置之不理,不闻不问,任由其自生自灭。
有一原在慈利县政府工作过的老干部愤愤地告诉记者:“慈利县在1996年至1998年这三年时间内,是人事制度最腐败、最黑暗的时期,可称之为‘暗无天日’毫不为过。”该人士称,在这一时期,正规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未进编一人。
“对于有关系有背景的毕业生除外,那些领导干部的子女或是亲属、朋友的子女,老婆、兄弟姐妹,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大都在这几年借用大中专毕业生的编制安排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等部门。据查人数有数百人,这其中的经济利益无人能知。”该未能安排上岗的大中专匿名人士说。
为了讨回工作和说法开始抱团上访
朱先生告诉记者,近二十年来,被迫在家苦等工作的他,为了维护自已的正当合法权益,多少次向社会、媒体奔走呼号,多次求诸于历届的省、市、县级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希望能得到解决,但时任的各界领导均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不予处理,直至拖至离任或升迁。反反复复的上访路上,早已身心疲惫,愤怒无声。
2012年3月,慈利县这些未能获得公平待遇和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心连心的走到一起。他们向记者表示,为了能得到公正的待遇,他们将集体有规模的开始新一轮的上访,不再各自为战。
“该次上访,将情况反映至慈利县信访局后,信访局表示待核实考查后会给一个交代,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根本就没有什么交代。”未能安置等待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告诉记者说。
慈利县一副县长称:不能二次上岗
2014年2月9日,上访者到张家界市市委,市政法委书记接访后明确表示,1995年至2000年未上岗的大中专毕业生,均属于国家统招统分的大中专毕业生,符合国家统分政策,享受国家待遇。“慈利县、永定县、桑植三县,对于大中专毕业生的安置政策都是一致。”而事实是:永定县、桑植均已安排,独慈利县列外。
其后,信访函被转到慈利县后,由慈利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舒县长、代副县长接待处理。上访者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一群弱示群体的大中专毕业生,代副县长表示当时分配时没有编制。
“没有编制,那我们当时的派遣单是干什么的?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没有派遣单?”学生代表称。对于派遣单的问题,代副县长无言以对。
至于慈利县政府有领导说,对他们已作了安排,这些人反问:有的虽拿了派遣单,人还未到企业,企业就垮了。单位再不闻不问。人事局无档案,没定级别。县编制办没进编制,几年还是个黑户,人不人鬼不鬼的,算什么安排啊?经调查,当时有些人的安排显然是一种应付,一种推责,一种搪塞,一种欺骗!有的大专生被安排到了乡镇的黑砖窑,去从事体力劳动。而这种工作连农村劳力都是不愿干的。
如今,对于要求上岗重新工作的诉求,舒县长口口声声表示当时已经给分配,不存在第二次分配上岗。对此学生代表等人气愤的告诉记者,“推到黑砖窑去这就是分配?其实,我们是一次都未上过岗何来第二次?为什么我们没有指标不能上岗,而那些领导的家属、子女等,下岗后又可重新上岗?没有编制的可造假上岗,而我们呢符合政策上岗政策的却不能上岗,缘由何在?”代副县长答道:“你们的父母只有这个能力,只给你们做这么个窝……”
质疑,期待真相……
接到投诉后,媒体记者赶赴慈利,采访了慈利县人事局等单位。目前,慈利县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开始重视此事。慈利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刊出对未能安排上岗和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摸底并做出处理意见。并答应拿出一千多万元进行补偿处理,对没有社保的大中专毕业生购买社保,已经在外工作购买社保的毕业生将不再购买;对未能安排上岗和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一次性补偿2.5万元;一次性对未能安排上岗和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购买24个月的失业保险。
但,对于慈利县政府的这个处理意见,大多数的未能上岗和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对此表示不会接受。他们认为这个补偿标准太低,这是按2000年以前的生活水平补的。他们希望慈利县政府实实在在的对他们进行安置和上岗,还有,他们对人社局的工作有意见,调查摸排不认真,主管此事的陈副局长主观臆断,人为增加矛盾。
他们希望上级纪检部门认真查查慈利县政府各类违规和挂编制吃空饷的行为,查一查慈利县政府从2000年到2013年之间又违规进了多少人?这些人与本该安排的大中专生到底谁符合条件?
该安排的不安排,不该安排的却安排了,只因掌管安排权的人有权,只因不该安排的人有钱?公平正义在哪里?真的要拼爹吗?真的要花钱买指标吗?这水到底有多深?是不是腐败窝案?
希望上级纪检部门高度关注此事,我们期待真相。
提示:文章来源于:民生之声,原文链接:
http://www.mszsx.com/voice/2014-05-05/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