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里南充有三个特征性名词
1.果城,南充得到果城这个名词是当年的广柑,一般称为酸柑子;果城这个名号已经很多年了;但因为广柑品种落后逐步被社会生活冷落所以外面知道南充叫果城的人并不多;知道的很多也是中年人了;当然作为南充人来说多少有些印象,但果城这个名号名不副实
2.绸都,这个是2005年争来的,中国现在一共有七个绸都六个在东部所以南充是西部唯一的一个绸都,但是南充这个西部欠发达城市要想真正符合这个名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川R,一直能听到有人讲南充以前有多大包括了哪里哪里,但是这个川R已经跟随了很多年了,大至按照综合实力排序的车牌号能够说明南充从来没有在四川怎么强过,虽然听到有人说以前南充在四川是响当当,但也听老人说了以前西山上都能听到南充人早上喝稀饭,如果当时全城人喝稀饭那怎么强?现在早上喝稀饭差不多是南充人的习惯,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不少人改吃米粉
我的理解就是一直以来,南充都是一个欠发达的城市,这与国家政策有关,与地理位置有关,与上级的支持有关;但不能忽视的是与我们南充人的思想有关;全世界都知道温州人厉害,但他们开初是国家政策照顾不到,地理位置虽位于浙江但是并没有优势处于大山之中;人多地少,为了生存他们当得老板睡得地板,走南闯北四处创业;所到之处让当地政府都害怕,南充的房子贵了,有人埋怨跟温州人有关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过温州人的辛酸发家史?温州现在没有五星级酒店因为温州人没有空去享受;我们南充,就在2007年170万劳工处出打工打回了106个亿;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但是南充人的思想就是为别人打工挣钱而不是当得老板睡得地板的温州商人思想,这也决定了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人们的思想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本地很难培养出多大的企业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南充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有一两个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破产,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在这个西部城市,思想不解放,没有预先看到全国形势面对东部沿海好的经营理念,好的营销模式,好的生产设备,好的产品,还有比本地企业更低的生产成本的冲击下市场被别人占领,本地企业倒闭破产也是必然;现在南充最好的南炼,全名叫南充市炼油化工总厂资产也就是七个多亿,算不得大企业但在同类企业中号称西南最大;但是它成立的时间也并不长,究竟能走多远谁也猜不到,国企繁杂的人事关系与厚重的政治色彩在相当时候是做为国家机关的附属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解脱了出来但能不能适应市场仍需期待
最近几年,南充出现了数个工业集中区,对于很多企业说的都是退城进园,而在今年南充市拼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招到了北京的燕京啤酒和潮州的三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两个来是发达地区的企业可以为本地企业上一堂市场营销课,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南充本地企业应该改变思想了;但是南充的工业发展集中区能搞多大能不能做强这也是谁都预测不到的
城市建设,这几年南充城市建设以每年四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这个速度不错了;不过城市建设要有人建设,这里必然带来了房地产业的发达;商品房不停的修,炒房的不停的买买了放在那里等待增值再高价卖给真正需要买房的人,但是南充人有那么多的钱买房吗?城市扩大,市民增多;许多乡村的人住进了城里,许多想住进城里的人在外打工想多挣点钱再买房,但是事实是他们多打几年工的钱还跟不上房价的上涨;这也是现实,我同意大多数人的观点,房地产业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这种泡沫经济可以说是一种投机
南充政府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修美食街和修商业步行街,这两种街为的是一个目的,刺激消费,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政府的这种让人把钱拿出来吃喝玩乐的想法更加说明了南充本地难以成就什么大企业,政府觉得南充的人应该把钱拿出来消费,以达到外地商人的投资收回成本以及赚钱,如此可以让更多的商人来南充投资
而南充真正的定位是什么?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吗?反正我没有资格说南充的定位应该是什么,南充的人均GDP是四川的倒数几位,什么时候人均GDP上去了南充人有钱了,南充有真正的产业支撑,能够达到真正可持续发展了南充就有希望了
(以上仅仅我个人观点,不同意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