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随笔
关于诗意,就像一些不知名的花朵,总在不经意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开放,布置转瞬即逝的场景,让人措手不及,半夜惊起,莫不为此所困。 花朵是美丽的,这是瞎子都知道的真理。美就美在她的真,天然、自然、悠然,质朴无痕;美就美在她的善,善知时序,应时而发,不以雍华而恃宠,不以贫寒而自卑,怡然自乐,烂漫无邪。诗之意兴应如是。 2
所谓生活,是必须向前移动的推车,在一直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惯性,所以,如果你不主动给力,就是随波逐流也还是要跟进,哪怕你的车轮在不停呻吟。前进是一种痛,包括背后的割裂和与速度的擦伤,关键是如何对待,如若理性待之,体悟其真味,实不失为生活赐予的一大收获,或可为诗。 3
但凡爱诗之人多爱酒。生活给了我们一个固定的圈子甚至固定的模式按部就班日复一日,而诗意是自由的,是必须超越的,作为诗意的载体的爱诗之人,为了那些自由和超越是要承受蜕变之痛的,是否借酒局部麻醉或激荡情愫,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必须约束心灵突破心灵的约束,即理性疼痛。 4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海洋,你取或不取,海洋就在那里,不枯不竭。向生活学习,用真心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向你微笑的浪花,尽管航路孤独尽管风高浪急,仍心向往之,是为诗意生活。生活中疼痛和诗意一样无处不在,不经冬之苦寒何孕花之香,不受夏之酷热何得秋之硕,疼痛是一种必然,疼痛以后(之上)的春华秋实相应也是一种必然。生活中不缺诗意,缺的是发现。诗歌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诗歌,但生活的本身并不是诗歌,生活之痛也不等同于诗歌,只有深潜于生活而又超脱了疼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才是真正的诗歌。正如一朵花的开放,要根扎土里,忍受寂寞、黑暗、潮湿汲取营养努力生长,竭力向上,往更高出撑起自己的梦想,风催雨淋且随他,日晒夜露权任之,终有一朝粲然绽放,那朵花,就是我心中的诗歌。 5
文字好比砖块,可以砌筑圈舍,亦可以砌筑高楼,主要看匠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先字道出玄机,要做好事情起码要准备好工具,同理,要写好诗歌最起码的要充分“备料”,要饱读博学才能厚积薄发,否则,纵想表达也会捉襟见肘。学习是漫长的过程,没有谁在什么时候可以说自己不需要学习了,在不断的学习中,不但要“拿来”,还得要咀嚼,要消化才能营养自己。这个学习的过程枯燥得要命,夸张点说叫焖死人不见血,能奈得住这样的孤独之痛是诗人应该具备的禅定功力,那需要超常的自觉,亦即理性。 要做到匠心独运,必存高远境界,诚如规划,胸无宏伟蓝图,何来美好远景。《把握六性原则,促进诗歌繁荣》一文提出的“淡泊功利性”我很推崇,我们反复咏赞的更多的是那些为开花而开花的美丽,高树上那些为结果而开出的花朵一旦凋落,又有几人怜咏。所谓志洁方能行芳是也。 6
诗人不能太私。为诗肯定有个人观点的表述及个人感情的抒发,我笔写我心,主张特色,张扬个性,方能更具魅力,故必有“私”性。所谓不能“太私”是指不能一味宣泄个人情感,随心肆意,无所顾忌,甚至污言秽语也入句中,窃以为大大不可。行文须求干净,意境力求弃“小我”而达“大我”,如此便可将美的韵律美的意象美好的情感引人共鸣以至震撼。我一诗友以居士自称,高傲狂放,读其诗却委婉从容,特别是近期古典文化的系列诗歌,虽大气磅礴而不失文风严谨,虽激情飞越而偏偏亦泣亦诉,于悲欢处求唯美,于疼痛之上见哲思,字里行间流雅韵,语境言外传真情,是可为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