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游击队传奇》由华蓥市前文化局长张承光先生根据从小听来的关于华蓥山游击队的传奇故事整理创作完成,张先生创作态度严肃,三易其稿,三稿之后,又请该市作协副主席、擅长小说创作的雷厚国先生完善,雷先生花半年时间,完成了第四稿。该书已进入出版准备阶段,这里先发部分章节,以飨家乡人。
华蓥山游击队传奇
作者:张承光 雷厚国
前言
华蓥山脉起于四川大巴山南麓,止于重庆市江津山脉,连绵300余公里,横跨15个市、县、区,是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天然界山,四川省东部平行岭谷的主体山脉。其山势东缓西陡,最高峰高登山海拔1704米,为四川盆地底部的最高峰。山体顶部为可溶性石灰岩,经雨水溶蚀后形成狭长形槽谷,间有峰丛、溶洞、暗河分布。两侧为硬砂岩形成的陡峻的单面山。
华蓥山风景秀丽。秀峰如云,怪石匝地,天坑遍布,溶洞密集。漫山遍野的茂林修竹,四季常青;红遍山山岭岭的杜鹃花,娇艳欲滴。其峰之奇,石之怪,山之绿,谷之幽,堪称一绝;其春绿、夏荫、秋红、冬白的四季变化,让人目不暇接。蔚为壮观的云海奇景,神奇怪谲的石林风光,亦天下闻名。
然而,真正让华蓥山遐迩闻名的,却是一部红色经典——小说《红岩》。《红岩》对华蓥山游击队的精彩描写,尤其是对“双枪老太婆”典型形象的塑造,更是让每一个读者过目难忘。
华蓥山,有过一段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史——
大革命期间,共产党员廖玉璧在中和成立了“川北民军”。大革命失败后,廖玉璧在阳和一带发展党员,建立武装队伍,与反动派展开声势浩大的革命斗争。经过多次激战,沉重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为配合红军作战,牵制敌军力量,廖玉璧率领游击队大造声势,袭击罗渡渡口,获得重大胜利。此后,这支队伍转战广安、岳池、武胜、合川等地,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1935年5月21日,廖玉璧被军阀杨森诱捕,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于23日在岳池英勇就义。由于敌人的残酷清剿,游击队被迫分散隐蔽,撤入华蓥山待机。
抗战胜利后,为了配合解放军的军事斗争,川东临委把在重庆的骨干力量派往川东地区,清理、调整和组建党的组织,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华蓥山区与当地的地下党员一道,开展武装斗争。刘隆华等地下党员来到禄市、高兴、阳和、华蓥等乡镇,建立并恢复了大批党的组织。1947年冬到1948年春,华蓥山区的阳和、禄市等乡党的组织迅速发展。1948年2月,“中共禄市特别支部”成立,刘隆华任书记,领导天池、禄市、回龙等地的革命斗争。随后,又在禄市小学建立了“中共禄市支部”,雷雨田任书记。1948年3月,“中共华蓥特别支部” 建立,杨继先任书记,领导高兴、华蓥等地的革命斗争。随后在华蓥小学建立了“中共华蓥支部”,韩明凯任书记。在阳和小学建立了“中共阳和支部”,袁念之任书记。4月,根据第七工委安排,将华蓥特别支部所属的高兴、阳和、临溪、中和支部分出,建立“中共河东区委”,李成任书记,袁念之任委员。至此,华蓥山区的党组织得到巩固发展,党员队伍得到充实扩大。
1948年7月,《挺进报》事发,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被捕叛变,出卖了党的组织和领导,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因此被捕。事件波及到上下川东及华蓥山一带。华蓥山地区不少共产党员如马正衡、丰伟光、左国政、唐建余、夏惠禄、骆安庆等被捕。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川东临时工委书记王璞在岳池罗渡镇伍俊儒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发动武装起义。
8月12日,代市、观阁起义爆发。起义队伍与敌展开激战,缴获步枪10支,冲锋枪3支,马枪1支,手枪11支,打死打伤敌数十人。但游击队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共产党员张德沛牺牲,司令杨玉枢被捕遇害。起义队伍为避敌锋芒,撤退至天池、桂兴一带开展游击战。
8月17日,武胜三溪起义爆发,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加之敌众我寡,起义刚发动即告失败。
8月22日,岳池伏龙起义爆发。起义队伍与敌激战水口庙,血洒刘家院子,突袭十二洞桥,取得重大胜利。然而,由于敌众我寡,游击队损失惨重,政委杨奚勤亦壮烈牺牲。为保存实力,起义队伍撤入华蓥山开展游击战。
8月25日,王璞亲自领导合川金子、武胜石盘起义。起义队伍在木瓜寨与敌激战。由于战士擦枪走火,王璞同志不幸中弹牺牲。起义队伍后分散突围,撤至华蓥山打游击。
华蓥山武装起义是在变起仓促的危急情况下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虽经浴血奋战,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其历史功绩却不可磨灭,它牵制了国民党108和110两个正规军的兵力,破坏了国民党的民源、粮源和税源,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的前线反攻。
华蓥山武装起义在广安五个县(区)市的党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县(区)市的记载颇为详细。但遗憾的是,起义队伍进入华蓥山之后的斗争历史,各县市的党史中却鲜少记载,世人大多靠民间传说来了解其后的斗争经历。然而民间传说毕竟零散,且遗落在各地,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为了发掘起义队伍上山之后的斗争历史,华蓥市原文化局局长张承光在自小从爷爷那儿听来的关于游击队斗争故事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花了数年进行搜集整理,演绎成了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的传奇故事,再经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雷厚国后期润色,遂成今天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华蓥山游击队传奇》。
《华蓥山游击队传奇》主要叙述华蓥山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起义队伍残部上山打游击的传奇故事。它以主人公陈晓羽及其所部侦察一分队的斗争经历为主线,讲述起义队伍残部经过整编之后,与山中土匪、地方团练、军警、国民党正规军之间的殊死搏斗,塑造了陈晓羽、邓慧莲、刘碧妮、夏山鹰等四位女游击队员的英雄形象,刻画了唐洪武、胡跃强、习三、赵亮、杜鹃等侦察队员群象,歌颂了陈晓羽和贺胜举在战火中淬炼出的忠贞爱情,艺术地反映了1948年秋至1949年底广安解放那一段峥嵘岁月的历史真实。
本书涉及到的故事情节,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与历史真实也许相去甚远甚至毫无关联;本书涉及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原型,完全出于虚构,亦与真实的历史人物没有关联。正如书名所示,读者可以“传奇”读之,万不可误作历史来读,处处较真,时时挑刺,给自己找不痛快。更希望健在的老游击队员以及游击队员的后人们,切勿对号入座。如有事实、人物雷同,纯属巧合,敬请谅解。
本书涉及的地名、县市名均使用了真名,目的是推介沿山一带县市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遗迹,并不代表在某地、某时段一定发生过某事——还是那句话,读者朋友姑且当“传奇”读之,不必较真。
本书鲜活的人物形象、激烈的战争场面、动人的爱情故事、美丽的山地风光、多彩的文化习俗,一定能让你产生强烈的阅读快感,赶紧往下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