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32|评论: 14

[巴中发展] 追记南江县光雾山镇白头滩村女社长马从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阳如血,染红了落旗山的沟沟梁梁。

  1月8日早晨,白头滩村三百多男女老少,胸前佩戴着白花,冒着零下五度的严寒,肃立在山垭口,为六、七社社长马从春送行。

  白花、黑幛、花圈、挽联.......山村沉浸在悲哀中。起灵时,从古稀老人到系红领巾的学生,无不号啕。这如潮的哭声,分明是乡亲们寄托哀思的心声:马社长呀,您为了我们山里人走向富裕苦了自己,呕尽了心血。如今,村民一天天富起来了,您却匆匆走了,叫我们怎不痛心?

  攀崖上岭,走社入户。在白头滩村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从村民的口中,从马从春一大摞日记本中,还原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一名共产党员,一位边远社社长的真实故事。

  一

  “一定要让山里人过上好日子”这个念头曾在马从春心头沉甸甸地压了许久许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卫校毕业后来到乡卫生院上班。八十年代初,她回到村里当了赤脚医生,开了个简易诊所。每当村民来就医,有时连掏几个毛毛钱买包感冒药都要赊帐,她的心就像被揪了似地疼,常常不收看病费还倒贴上药钱。当村医的时间长了,村民的穷苦她比谁都要了解得多。后来,对村民的小病小痛,她干脆看病不收费,给药依然不收钱。那时,她心里就埋下“有朝一日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

  马从春生在白头滩村落旗山,长在落旗山,对落旗山最为熟悉。这里是南江县最北边的村落,一脚踏“三县”(南江县、旺苍县、南郑县)。山高崖峭,土地贫瘠,正如民谚所说“落旗山,崖连崖,山连山,草帽一掉捡半天!”一韧绝壁,直上直下数千米,落旗山六、七社的40多户人家,就住在绝壁顶上的山凹里。出山的道路是绕着岩壁左右盘旋,千道弯,万个坎,来去二十里。到1990年,落旗山人年均收入不到200元,在光雾山镇的所有社中是最落后的。

  老百姓穷,领头人难当。社长换了一茬又一茬,谁都不愿意再上。这年秋天,时任村支书周开基灵机一动,还是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数。一百余号人聚在一起,无记名投票;马从春90票,高票胜出,成为落旗山上六、七社的新领头人。

  社里也有不同声音:马从春治病可以不收钱,一个女人能带领大家治穷?能豁出去干?

  “我没有多少本事,但我吃肉绝不会让大家喝汤!”马从春的一句话震撼了乡亲们原本颤微微的心。

  那一年,她35岁。这一干就是24年,直到她走到生命的终点.......

  二

  马从春走马上任了。第一次与群众代表坐在一起分析落旗山穷的原因,从自然条件,说到村民素质,又从村民素质,说到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她说:“落旗山人穷,志不能穷。只要大家齐心努力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她的坦诚与决心感染了大家。大伙很快就定出了“改电、修路、治水、兴产业”的路子,迈出了挖穷根的第一步。

  当时,落旗山人照明用的全是煤油灯,近了熏眼睛,远了一团黑。看到山外电灯照得明晃晃,村民们心里那个羡慕劲别提有多揪心。

  改电,说来容易,做起就难了。到山下最近线路也有4.8千米,一测算需3万元。对于当时的落旗山人,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老百姓的期盼是最大的事!”她一次次地跑下山向村里、镇上领导汇报、求情。“山下的农户都还没解决,镇上哪有能力解决那山上的哟!”镇上领导婉言回绝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山里这位女社长的执着感动了大家,镇上优先进行了安排,同意解决部分资金,但更多的是要社里自力更生。落旗山多树,马从春与大伙一商量:电杆用树自己出、入户线路钱自己筹、安装劳力自己投。这一冬,落旗山的崖上崖下,到处都有马从春的身影,砍树、抬树杆、挖树坑,两个男人才能抬起的树杆,她也独抬一头。白日劳累整天,回家一靠到火塘边就打瞌睡。一天晚上,睡梦中的她一个趔趄倒进火塘,双手深度烫伤。丈夫心疼地责怪她:“你看,你真把自己当男人了!”马从春轻轻一笑:“如果我不带头,咋能要求他人呢?”第二天,马从春双手缠满纱布,照样出现在工地。

  大年三十,落旗山社家家户户的电灯亮了。入夜,庆贺的鞭炮声在山凹里久久响个不停。

  电通了,维护线路成了额外的负担。电线杆是树木的,日晒雨淋易毁坏;树木、藤蔓生长也容易拽扯覆盖电线;遇上暴雨狂风、冰冻大雪,线路极易瘫痪,发生危险。因此,维护线路也就成了社长分内的工作。想到妻子一个妇道人家维护起既辛苦也危险,丈夫陈善友主动担当,成了马从春的义务工,一干就是十八年。

  2008年,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通往落旗山的电线杆震得七倒八歪。再加之木电杆、线路陈旧老化,已不能正常供电。陈善友跑得更勤了,几乎天天都要巡查一次。8月26日,他出门再也没回来。“马社长,你男人被电打了!”听到消息,马从春几欲昏倒。在丈夫的坟前,她跪了整整一天,流干了泪水,也立下誓言:“老陈,你安心去吧!我决不让你的悲剧重演!”

  随后,在镇党委书记的面前,就落旗山农网改造,她直面书记;在县电力公司,她几进几出经理办公室,诉说落旗山的苦处。2010年6月,在去县电力公司的路上,她出了车祸,脊椎骨折,住进了医院;三个月后,她又出现在了县电力公司。

  马从春的精神感动了相关领导,落旗山的电网改造定了板。第一方案是主线用水泥杆,低压线用木杆,马从春说啥也不干:“高压杆子都能够吊运上山,那低压杆子就没问题了吗?缺口的运费我们可以想办法,就是贷款,找政府,拉赞助,也要换杆子。”几经周折,在供电公司与镇上共同努力下,促成了第二方案,低压也用水泥杆。

  25根10米长的水泥电杆运到了山下。一根电杆就有半吨重,如何运上山成了难事,原指望组里自投劳力节约成本是不可能了。最后不得不请专业工程队,然而工程队的机具设备也派不上用场,只好用钢索一段一段地往上吊,运输成本成倍增长。电杆安装到一半时,六万元农网改造资金用完了。剩下的咋办?马从春一狠心,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5万元。那些天,她既要监管工程质量,又要联系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安排大伙儿的生活,同时还得为筹措资金跑上跑下。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阴天与晴日。她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几块来用,就连电力公司领导也不时提醒:“马大姐,你身体不是铁打的,还是省着点哈!”2011年底,5.3千米的农网改造完工。而5万元的银行贷款,马从春只好悄悄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来清息结本。

  三

  “全身检查结果出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咋成了这样?难道是28年前生女儿留下的后遗症?”2010年6月,马从春去世后,儿子陈剑峰、女儿马寅玲从母亲的日记本里发现了这则秘密,顿时泪如泉涌。至此,儿女才明白真相——2010年,母亲已查出患上绝症了。至此,儿女终于明白了母亲最后3年生命的意义所在——“从那时起,母亲的性格变得‘暴躁’起来,做啥子都风急火燎,好像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2012年早春,马从春带领村民完成了进山人行道的改造。悬崖峭壁中的山道,是村民进出的生命通道。筹集资金,备齐材料,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义务搬运;请来石匠开石凿梯,请来电焊工焊接护栏,请来砖工砌堡坎。整整两个月,她与村民、施工队伍同吃同劳动,一条6千米的“安全通道”从山下修到了农家院落。

  2012年初夏,马从春把修公路的事写在日记本中,落实在脚步上。村上商讨、镇上论证,找技术员初测,7.2公里路700万元投入。大家一致认为,成本太高,价值不大。马从春有她的理由——公路修上山,除解决白头滩村六、七组村民出行问题,还解决了“从成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产品销路问题,同时连通光雾山风景旅游区的环线路。

  2012年6月底,她去镇政府的途中晕倒了。3天后,检查出来,卵巢癌晚期。儿女吓呆了,她却异常平静。手术、放疗、化疗,经历了3个月痛苦煎熬。9月底,她戴着假发回到了落旗山。村民纷纷前来看望,“马社长,你要好好照顾身体哟!”“没事,我全好啦!”马从春乐观回答。

  休息了3天,她又与修公路较上了劲,拖着虚弱的身子下了山。落旗山公路修建项目资料,大学生村官万浩东做了整整两天,马从春就在旁边守了两天,不时还要提出建议。看到马从春疲惫的眼神,万浩东问她:“马大姐,你这样辛苦为啥?”马从春只是淡淡回答:“我只是想给组里办点实事,把落旗山的发展往前推一推。”

  落旗山修路项目报告送到了县委书记的案头,马从春也跟到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县委书记为这样一位基层干部所震撼,当即批示县交通局落实。马从春随后又到县交通局,由于来的次数多了,一些人觉得此人有点烦,“全县的村道路都还没修好,你的组道路忙啥嘛!”“忙啥,就为这忙!”马从春亮出了自己的“尚方宝剑”——医院出具的诊断书。交通局干部被她的精神感动。

  2013年春节后,马从春的病情加重。儿女把她先送到县医院,再到华西医院,最后回到上两中心医院。医生叮嘱儿女,多给你母亲做点好吃的吧!

  2013年农历4月24日,马从春最后一次回到落旗山。这次,她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歇上好一阵子。以前走一个多小时的路,这回她走了6个小时。清算、付清老百姓的改电、维修进山路的劳务工资后,她来到了丈夫的坟前,坐了很久:“老陈啊!你保佑保佑我,再多给我点时间,让我把落旗山的公路修通吧!”但上天并没有给她丝毫怜悯,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2013年7月10日,已经一周没进食的马从春接到一个喜讯,县交通局要前来测绘落旗山公路。她背着儿女,偷偷开了五天的药,溜出医院回到白头滩村给测设队带路、安排生活。这回她没能爬上落旗山,仅仅爬了半里路,她就晕倒在路边。

  2013年9月底,白头滩村“两委”班子前来医院看望马从春。虽然她异常虚弱,但强振精神:“没事,我一定会好!路没修好、水没治好,阎王爷是不会要我的。”

  马从春去世前10天,她把儿子陈剑锋叫到病床前,叮嘱道:“儿子,老家的公路还不通,水还没治好;这是妈未了的心愿!看来,妈回不去了。将来,无论你在哪,这件事你还得帮妈去做;否则,到你爸那儿,我没法说呀!”

  2014年元月6日凌晨5时,马从春弥留之际,嘴里一直念叨着两个字“路、路……婆、婆……”儿子陈剑锋明白,那是母亲让他不要忘了修路的事,要好好照顾婆婆。

  四

  走进落旗山,马从春的家最好找,三间木架瓦房。房屋空空,墙皮剥落,还是“5·12”地震后翻修的,与白头滩村越来越多的砖混房形成了强烈反差。她家却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怎么不贫困?当组长以来,她就以干部的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1994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她更是以党性来约束自己。

  镇政府办公室人员清楚记得,几十年来,镇里开会,马从春总是早早来到会场,从未缺席、迟到过。但却很少人知道这背后的艰辛:落旗山到光雾山镇有25公里的路,从山上到山下的白头滩需要走2个小时,马从春总是凌晨3点就从家里出发,打着手电,顺着羊肠小道在漆黑的夜里艰难下行,以便能赶上早上6点出发到镇上的班车。沿途荒无人烟,常有野兽出没,而马从春却在这条路走了二十几年。

  近些年,六、七组村民一天比一天少,年轻人出外务工、在外定居,少有人回来。马从春明白,这是落旗山基础条件差,没有支柱产业,留不住他们。“种植中药材、养殖南江黄羊,是山里得天独厚的优势。”她这一想法,没得到村民的赞同。“只要有成功的例子,村民就会信服!”马从春试着寻求远居山外的弟弟马从成的帮助。一次、两次、数十次磨嘴皮,马从成犟不过姐姐,辞了山东的建筑工作来到落旗山。马从春主动把自己的承包地无偿租给马从成,并下了命令:“精耕细作,不用农药化肥,不能掺假害人,要给村民做好示范。”几年间,马从成失败过,成功过,更多的是给村民找到了适合此地的项目和种植方法。如今,落旗山的六、七组28户村民养蜂102桶,养殖南江黄羊600只,栽植板栗200多亩、猕猴桃3000余株,种植中药材50亩,成立了“从成中药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年人均纯收入5000余元。

  集体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马从春的心里,村民的事也一件件一桩桩记在马从春心里。而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却靠了边。

  1993年大年三十下午,马从春正在一门心思地炸酥肉,准备给全家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双儿女围着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马社长,陈明先家的静娃子烧得不省人事了,你快去看看吧!”马从春一听这话,放下手中的活,背起药箱就出了门。她知道这山里的孩子送下山会误了事,救人要紧。深夜两点,孩子体温降下来,她才想起自己还要给儿女做年夜饭,急急忙忙赶回家时,孩子早已进入了梦乡。

  2008年8月,马从春丈夫因护电而去世,儿子陈剑锋心里明白,父亲是为公家的事,应该得到赔偿,并请好了律师。但马从春却严厉批评儿子:“你爸是我派出去的,要赔偿就是跟我过不去;你叫我以后如何服众!”儿子扭不过母亲,只好作罢。

  2010年6月,马从春在车祸中用去3万多元医药费。结果她却没收肇事者一分钱,因为对方也是白头滩村人,家里穷,她不忍心。2011年“9·17”洪灾后,马从春去恢复组里变压器的开关,结果发生爆炸,她滚下九步高的梯子,造成脊椎旧伤复发,用去医药费2万多元,本是工伤,结果还是她自掏腰包。

  “她的工作永远比儿女重要!”这是儿子陈剑锋眼中的母亲。陈剑锋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开像馆、办饭店、包工程,直至结婚,母亲似乎很少关心过,妻子的很多要求在母亲这里都没得到满足,几年后妻子走了,并丢下一句话:“你妈太不关心人了。”为此,陈剑锋心里没少埋怨母亲。

  “儿子,妈这辈子关心你和你妹的确太少了。妈没有给你们留下任何财富,甚至还留下了债务;但妈给你们留下了一样重要的东西——政治上没有任何污点,如果你们能继承,将受用一生!”母亲去世前与儿子的一席长谈,陈剑锋才真正读懂母亲。

  2011年,马从春被巴中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四川省委表彰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一个最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名最基层的共产党员,一位边远村组组长,二十四年默默奉献在大山,辛勤耕耘在大山,改电、修路、兴产业……直到生命的终点。

  山风哀嚎、溪流呜咽。她的故事,传遍光雾山沟沟壑壑;她的人格,比肩光雾山。(徐铭宏胡天寿徐夕涵本报记者谢尚尧 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2-25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绝对的正能量。

发表于 2014-2-2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4-2-25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又是一个典型 !

发表于 2014-2-2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绝对的正能量。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2-25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4-2-2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贴

发表于 2014-2-25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好干部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2-25 23:23
着实让我感动了

发表于 2014-2-2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4-2-2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进事迹地的确感人。可是她在生时为什么不进行宣传?难道先进和典型只有去世后宣传才有特别的意义吗?
发表于 2014-2-27 04:0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2-27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怎么都是死了才报道?
发表于 2014-3-4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米椒

发表于 2014-3-4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米椒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