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18|评论: 18

[川剧知识] 听作家曾详明讲《观剧者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9 12:33 | |阅读模式
    前几日有幸参加作家曾详明老师新书《观剧者说》赠书仪式,仪式上曾老师对该书进行了简略的介绍,个人觉得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书中对川剧的见解很有深度,征得曾老师同意现将“观剧者说”逐一传上川剧论坛与大家分享。
曾老师说:
    我写的这本叫《观剧者说》,就是看戏的人说戏,在座的你们是演戏的,你们是在做,我就在下边看,看了戏想了一些东西,写了一些东西叫做《观剧者说》。这本书是给我们川剧写的,严格的说是给我们重庆川剧写的,因为它涵盖的基本上都是我们重庆市川剧院的人,重庆市川剧院的戏,所以我给川剧写这一本书,也是我自己愿意为川剧作一点微薄的贡献。我很喜欢川剧,从小几岁就开始看戏,到现在我七十岁了,专到里头就看了六十多年的戏,所以应该有义务有责任回报我们川剧,所以写了这本书……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2:37 |
听作家曾详明讲《观剧者说》
本帖最后由 06295dxj 于 2014-2-21 21:47 编辑

DSC_8545n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2:38 |
听作家曾详明讲《观剧者说》
本帖最后由 06295dxj 于 2014-2-21 21:48 编辑

DSC_8549n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2:39 |
《观剧者说》内容简介
    《观剧者说》全书共分《咬文嚼戏》、《梨园论道》、《戏坛拾趣》、《戏迷剪影》、《川剧人物》五个版块,涉猎面广,内容丰富,生动可读。
    作者凭借数十年观看川剧的丰富剧目和独特心得、凭借数十年寒窗磨炼出来的疏通文理、检索典籍等扎实的基本功,根据不同剧目涉及的不同问题,不仅介绍剧情,还连类以及有关史实、典故、文艺、职官、科举、宫室、礼俗、宗教……许多文化范畴,提供了极大的信息量,展示了川剧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部于川剧从业者、爱好者都有所裨益的书。相信就是不爱好川剧的人读过本书后,也会对另眼相看,产生新的兴趣。

本帖最后由 06295dxj 于 2014-2-21 21:33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2:47 |
这个观众不寻常
-----曾祥明《观剧者说》序                          
王小遂

    老友曾祥明兄给自己评定了个“职称”:“国家二级川剧观众”。所谓“国家二级”当然是调侃,但他确是一个不同寻常、“别有用心”的川剧观众。我这样说,是有书为证的。就是眼前这本《观剧者说》。
    证据之一:他看戏,不只是在看,在听,还在用心想。不时在质疑问难、拈过拿错,咬文嚼戏。于是有了置诸卷首的81篇的《戏文漫谈》。对若干川剧剧目或勘误,或补正,或存疑,或考源。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很下了番功夫。但并非学究式的咬文嚼字,而着意在“维护川剧文学性的‘清白名声’”。良苦用心,实在难得。
    证据之二:他爱川剧,却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个人的视听愉悦。而是费心淘神、力竭声嘶为川剧鼓吹呐喊。写文章,开讲座,传播知识,剖析特点,介绍人物,忙得不亦乐乎。
    仅如上述,已不是一般观众所能做到的了。至于他还“票友下海”写了不少剧本,已属作为观众的“越位”之举,这里且不说他。
    如目录所示,全书共分《咬文嚼戏》、《梨园论道》、《戏坛识趣》、《戏迷剪影》、《川剧人物》五个版块,涉猎面广,内容丰富,生动可读。就我而言,偏爱和看重的是《咬文嚼戏》一章。
    在此以前,《咬文嚼戏》中的许多篇章,我都陆续读过。如他对“鳏寡孤独”之类“硬伤”的匡正,对“虎口交牙”寻根究底的求索,对潘美、杨业等历史人物的介绍等等,都留有深刻印象。而且,对《情探》中“忍俊不禁”的解说,还是我向他请教的结果。应该是旧日相识不新鲜了。没想到的是,这次集中起来重读,竟让我获得了一种新感受,甚至可说是惊喜:哇,川剧里还埋藏着这么多名堂;还有着那么深的文化根柢!因为祥明凭借他20多年语文老师生涯,数十年寒窗磨炼出来的疏通文理、检索典籍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能根据不同剧目涉及的不同问题,不仅介绍剧情,还连类以及有关史实、典故、文艺、职官、科举、宫室、礼俗、宗教……许多文化范畴,提供了极大的信息量。并类似古人治学,把“考据、词章、义理”融为一体加以阐述。就各个单篇而言,自然是仅及其一,是微观的;但综合起来看,就使我产生了如上所述的那样一种宏观效应。
    人们常说,川剧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缺少具体论证,总让人有些囫囵吞枣、雾里看花的感觉。祥明的这些短文,自然不可能(本来他也没打算)对川剧艺术的文化内涵作全面的系统的论证,但从他对那些例举的剧目中,所考证和分析出的它们与传统文化多种多样的关系,也可以让我们从“冰山一角”,见微知著地感觉到:川剧艺术确是与我国悠久文化息息相通的,是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孕育出来的,犹如繁茂的一枝一叶,总是与根深柢固的大树主干不可分割一样。那么,所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是可理解,可感知,可触摸的了。窃以为,《咬文嚼戏》的总体价值,似在于此。
    话说回来,《咬文嚼戏》毕竟是针对具体剧目而写的。直接的受众应该是演员,他们才是这本书最有发言权的读者。因此,我想向祥明的好友、年过八旬、演了一辈子戏的川剧名家夏庭光先生问道一句:
庭光,你怎么看?
                                                                                                                                                      2013.8.成都酷暑
                                                                                                                               (序文作者曾任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2:52 |
读书人说
夏庭光
    我这个“读书人” 非“背起书包上学堂” 的读书人,乃读《观戏者说》的一书的读书人。
    古人曰:开卷有益。的的确确是经典之语。读《观戏者说》这类于川剧有益,于川剧人有益,于恋川剧者有益的益著,更体验到“开卷有益” 的滋味馨香,焉不说个“打马鞭”(掷骰子语,即“幺二三”)吗?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的郭勇先生,在一篇《见微知著  通情达理》的文章中,过誉地称赞拙作《川剧品微》说:“现今的人们看‘大书’、 读‘巨著’, 会耐不住性子、会抵不住‘说教’。 吟读这本川剧的奇情轶事,就没有太多讲究了,读到哪儿是哪儿……书中通篇都是讲的‘戏中有戏’, 语言质朴淡雅,亦庄亦谐,读着轻松可人,每到精彩之处,更会微笑默叹,掩卷击节。”我看拙著书稿多次,却无郭文说的感觉,读祥明友的益书,才尝到郭先生说的甜头。
    若论耍笔杆,我不及祥明友多也;若论说川戏,祥明不如我多也——此乃我先前的“内心独白”, 幸好没举行记者招待会“登台演唱”, 不然吾将以“三指掩面”, 被一沉重的“闷锤” 打得张不开嘴巴。读罢《观戏者说》,前话不变,后语要改——若论写川戏,吾仍不及祥明多也。
    《观戏者说》诸篇,涉及面广,短小精炼,有理有情,有趣有味。有谈剧作文辞的“淡抹浓妆总相宜”, 有谈川剧声腔艺术的“兼收并蓄,五腔共和”, 有说舞台美术“简而繁丰”的一桌二椅,有说“以少代多” 的四卒千兵,还有川剧流派的四条河道、“唐三千,宋八百” 的剧目、“说的比唱的好听”、 独具特色的锣鼓以及变脸、翎子绝招……等等等等。
    我在舞台上也当过驸马爷――《铡美案》的陈世美,《盗二宝》的狄皇卿,《盜金菊》的伍云光。在那些年代,没有时间,没有能力,也没想到去把“驸马” 二字刨根究底。读了《观戏者说•咬文嚼戏》里面的《驸马公》才晓得:“‘驸马’:‘驸’是形声字,从马,付声。副马。本义是指驾副车或备用的马,又指驾副车的马。引申几匹马共同拉车,位于旁边的马叫‘驸’。 汉代有‘驸马都尉’的官,原来是近侍官的一种,后来皇帝的女婿常做这个官,‘驸马’就成了公主丈夫的专称”。 我也常闻宮庭戏里的皇后、娘娘自称“哀家”, 习以为常,听惯不怪。殊知,没有死皇帝老公的皇后、娘娘切不可称哀家(见《杨贵妃不可自称哀家》篇)…… 点滴之说,就此“扎板”, 余下众多读者品析的宝贵时间吧!
    川剧瘾者曾君,酷爱川戏,他有心亦有笔力为“太子菩萨” 效命——宣传川剧,深化川剧,是川戏人的良师益友,是川剧戏迷的“解说员”。
    我这个“读书人”“冒皮皮”再说一句:《观戏者说》,益在当今,功留梨园。
    王老,您怎么看……
                                                                                                                                                        2013年8月14日夜

本帖最后由 06295dxj 于 2014-2-19 12:53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2:58 |

小  引
    早在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川剧传统戏就以文学性高而闻名全国戏曲界。这是川剧的骄傲,是滋生、哺育川剧艺术的川渝人民的骄傲,也是川剧历代从业人员,和自清末民初以来,四川劝业道周孝怀倡导的川剧改良,以及黄吉安、赵熙、尹仲锡、刘怀绪、冉樵子等酷爱川剧的文人加盟川剧剧作的共同辉煌。
    但更多的川剧传统剧目,还是多来自民间,重在通俗而忽略精雕细刻。加之从业者文化修养不高,即便是古典名著,也在演出过程中被粗疏化、随意化了,多“将就”而少“讲究”,甚至于剧名、人名,有时就掌握在写水牌的先生手里。给川剧剧本文学,留下了一些令人遗憾的问题。
    笔者因爱好川剧久矣,深矣。爱之深则责之切。在看戏时,在阅读川剧传统剧本时,所看到、想到的,一些自以为在文辞、结构不大通泰之处,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总想说出来,以引起从业者们的重视。并希图通过大家的努力,来规范、畅通川剧传统戏的文辞。
当然,弄不清楚剧本某些文辞的意思,也许并不妨碍我们演戏与赏戏,但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我们不是常说“一脉不和,周身不遂”,弄清楚了,去掉了心中的疙瘩,不是更有利于我们演戏和赏戏吗?况且,若能通过大家的努力,把应该改正和能改正的地方悉心改正,使得川剧传统戏的文辞更通更畅些,不是更能保护闻名川剧文学性的“清白名声”么?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地写下这些文字,以求方家教正,以为所爱好的川剧者,尽一点绵薄之力。

发表于 2014-2-19 13:21 |
川剧艺术确是与我国悠久文化息息相通的,是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孕育出来的,犹如繁茂的一枝一叶,总是与根深柢固的大树主干不可分割一样。川剧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急盼楼主陆续将曾先生的《观剧者说》一书,上传论坛,让网友们分享,我们翘首以待。 本帖最后由 06295dxj 于 2014-2-21 21:37 编辑

发表于 2014-2-19 13:49 |
    川剧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学问大了去了。我们要多多向曾先生学习,认认真真做一名合格的观众。如此好书,不知成都书店是否有售?
    谢谢小邓版主上传!

         好帖真好(转圈).gif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7:38 |
坚守 发表于 2014-2-19 13: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学问大了去了。我们要多多向曾先生学习,认认真真做一名合格的观众。如此 ...

目前没有,我将逐一在论坛里上传章节内容,请坚守老师关注。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2-19 17:52 |
:):):):):):)

发表于 2014-2-19 19:33 |
请问邓大人:在哪里有卖的啊,我想买一本。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2-19 19:37 |
能否在成都买到此书?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2-19 20:01 |
  曾祥明老师已把《观剧者说》的电子版邮给了我,原想把夏庭光老师的《川剧品微》上传完后再传《观剧者说》。今见邓版已开始上传,我也就不用再淘神费力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20:08 |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4-2-19 2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曾祥明老师已把《观剧者说》的电子版邮给了我,原想把夏庭光老师的《川剧品微》上传完后再传《观剧者说 ...

哈,我们分头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23:57 |
秋天飞 发表于 2014-2-19 19: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邓大人:在哪里有卖的啊,我想买一本。

哈,目前没有。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2-20 09:13 |
楼主或版主能否组织数十本此书,售给喜爱者?
tzxc888_1204176520531954.gif

发表于 2014-2-20 23:27 |
建议在14年川剧网论坛年度聚会时[内部发售]...当然能推介于社会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7:02 |
高家庄主 发表于 2014-2-20 09:13 http://bbs.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或版主能否组织数十本此书,售给喜爱者?


庄主:今天特此电话联系了曾祥明老师,他说此次发行的数量有限,基本满足的是川剧界的朋友,今后再次印刷我会即时告知论坛各位网友,请庄主关注我在论坛里上传的“观剧者说”章节内容。
本帖最后由 06295dxj 于 2014-2-21 21:36 编辑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