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55|评论: 12

西充浮现苏轼后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帖人深知广安有大量苏轼后裔,为轼公季子苏过、嫡孙苏之后。

轼公另一嫡孙苏符(即轼公长子苏迈之子),晚年归蜀定居,其后至少有六子去向不明,迄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而由眉山迁往川北的轼公后裔,根据其祖茔墓志、集镇楹联、宗祠匾额等,承续了苏氏家乘,浮现在西充鸣龙镇。

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击:麻辣社区-西充论坛 http://bbs.mala.cn/thread-8083632-1-1.html
有详细资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充浮现苏轼后裔

根据《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苏氏族谱》、《新编苏氏总族谱》等整理

长期以来,在中国苏学(苏轼、苏颂等)研究的学者中,有多数人认为眉山三苏在四川“已无后人”或“无回蜀者”。事实上,史籍、近代考古与学术研究等,都发现这一观点有误。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宋史翼》载,苏轼之嫡孙苏符(苏轼长子苏迈之次子)“十三年(1143)知遂宁府。十六年(1146)二月复敷文阁待制,乃还蜀。二十五年(1155)正月乞祠,高宗以为苏符‘不肯复出蜀矣’”。20世纪70年代在眉山城南修文乡苏坟园出土(1983征集为文物)的《苏符行状》墓碑,为苏符之子苏山“泣血书”,记有苏符“遇靖康(1126)兵祸,先夫人与七子俱没虏中,山独后死,得忍以奉薨葬。”,苏符“晚归蜀,父老皆欢呼前迎。依西山松楸以居,幅巾杖履,日与田父野僧游”。

这说明,苏符晚年归蜀,有子苏山在膝前尽孝并在苏符身后安埋了父亲。即便如此,苏山的事迹与后世也都无从稽考,但并不排除苏山及其后人在眉山老家定居。而且,苏符至少还有曾“俱没虏中”的另外六子,是否也归蜀定居,也是历史之谜。当然,此六子并未夭折于“靖康之祸”,否则《苏符行状》就该写成“俱殁虏中”了。其实,苏符在其53岁,即绍兴九年(1139)已经“充贺金正旦使,携陷金苏氏后代以归。”

三苏后人,主要以其父辈、祖辈为官之地,即今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等定居,各地都有宗亲会,很多地方也都留存有历代所修之《族谱》。尤其是2012年,由旅居海外的苏氏族人提议和资助,由北京大学管成学教授任执行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苏氏总族谱》发行,其中详尽地记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苏姓脉衍分支。

西充县鸣龙镇聚居了大量苏姓居民,其年长者都知道在当地李桑坝曾建有苏姓总祠堂,而且在解放前,每年的清明节都要举行祭祖仪式(俗称“清明会”)。包括分迁到西充双洛、青狮、仁和、双凤、罐垭、鼓楼等乡镇的各支族人,在解放前也都执掌有《苏氏族谱》。但这些族谱,相继遭遇土改、破四旧和文革,都被焚毁,无一幸免。

1986年,苏姓后人根据其儿时记忆,有“千秋俎豆绍眉山”之联语,判断鸣龙这一支苏氏宗亲是由眉山迁来,但不足为凭,于是下决心重修《苏氏族谱》。经多方寻旧谱不果后,不得不从查文献、访长者、谒祖茔开始寻根问祖。前去眉山三苏纪念馆拜访,负责人告知:“眉山苏氏族谱与有关碑石,同遭文革厄运。只是在开宗亲会时,曾有人问及迁往梓潼一支人下落,但无回应。”访长者时,有族人记得苏氏祖茔墓志有“金、银、凤、集四祖初迁梓潼城,再迁川北跑马坪,以滤布纺织为业”的记录。进一步去梓潼县访问,得到了在苏家湾立有一方“苏家支派碑”,上有“大明以前居此土”的记载。也有族人提供苏家在鸣龙镇中修建的大茶铺“四海居”,正厅中悬挂有木质黑漆捶金楹联:“我祖实东坡后裔想当初玉殿对诏炬锡金莲伟矣两宫殊遇;此地属西南边陲迄今日市立鸣龙山横伏虎巍然一座雄关”。此联虽用了《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的才华与能力受到当朝先皇、皇帝、皇太后特别器重之典故,可仅此仍不能证明西充鸣龙一支确系苏轼之后裔。

1987年,偶然获悉鸣龙老家有总祠正厅金字大匾,因改作门扇而幸存下来,匾上还刻有“眉山一脉”四个大字和若干小字。也因木工嫌其太长,已经将末尾的“脉”字锯掉了。经拍照和制作拓片,送三苏纪念馆鉴定,几位负责人见后均表示“确系轼公子孙无疑”。匾额右侧刻有文字四行,文曰:“我祖三苏,昔居城都眉州,自宋由元及明,迁居川北白马铺鹁鹄嘴李桑坝。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卜居於西乡万张沟,至今传十一世矣,而合族建祠于兹。恐代远年湮,数典忘祖,特竖匾额,以溯其本源云。”

至此,“大明以前居此土”、“自宋由元及明”、“远祖凤山公”、“金、银、凤、集四祖初迁梓潼城,再迁川北跑马坪”形成了一条完整而清晰的脉络,足以证明鸣龙苏氏为三苏后裔。

苏符“乃还蜀”、“不肯复出蜀矣”在南宋,因时局不稳,战事频仍,祖辈、父辈及自身做官又屡遭坎坷,悲情厌世而亲近田园之情不难理解,其后世不鸣,甚至不求仕途、隐姓埋名亦在情理之中。但在封建社会,家族的世系尊卑异常严格。苏符及其兄弟、堂弟兄之子辈均为“山”字派,始迁鸣龙镇的“金山、银山、凤山、集山”正好为“山”字辈。由此可以判断,鸣龙苏姓很可能就是宋苏符定居四川之后,所失传六子中四人之后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2-2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家乡的变化

发表于 2014-1-25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研究苏姓?提供一点线索,凤鸣三大队多数姓苏,人称苏家坝,其他来龙去脉就晓不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蜀三 发表于 2014-1-25 23: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在研究苏姓?提供一点线索,凤鸣三大队多数姓苏,人称苏家坝,其他来龙去脉就晓不得了

多谢了!凤鸣沿212向北约1公里处就是三大队吧。今年春节期间一定去拜访的。

发表于 2014-1-26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猫佴坝/兽头坝 发表于 2014-1-26 07: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谢了!凤鸣沿212向北约1公里处就是三大队吧。今年春节期间一定去拜访的。

嗯,不用谢

发表于 2014-3-5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如有疑问,完全可以批评指正。
你还可以去“麻辣社区-西充论坛”查看帖子“西充浮现苏轼后裔”,有详细信息。

本帖最后由 猫佴坝/兽头坝 于 2014-3-5 13:42 编辑

发表于 2014-3-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