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12|评论: 17

新人报到-回浪子贴:鸣龙苏氏有匾叙其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5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在外地工作的西充人,常浏览西充论坛,也越来越想念家乡。今回复浪子一贴,宣传一下鸣龙的苏姓。

序文拓片已被眉山三苏纪念馆确认为:“三苏后裔无疑”

序文拓片已被眉山三苏纪念馆确认为:“三苏后裔无疑”

祠堂大匾,因改作门扇而存,但“脈”字已被锯弃

祠堂大匾,因改作门扇而存,但“脈”字已被锯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苏氏族谱》记载,鸣龙镇就是以定居于此地的苏氏先祖“苏鸣龙”的名讳命名的。
另据2012年世界苏氏宗亲会与北京大学等编《新编苏氏总族谱》第4分册(共26分册)第072页记载:
苏鸣龙  明末清初,各地集市极少,先祖鸣龙公(轼公第二十七世孙)为繁荣农村经济,使子孙衣食有余,永不虑匮乏,始于各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一时颇为兴盛。遂在今鸣龙镇所在地建立集市。因其地与西充、南部、盐亭三县接壤,丝绸业日益繁荣,成为三县丝绸集散之地,素有“小成都”之称。集市之名,遂以鸣龙公之名名之。为纪念此一创举,后刻有一黑漆捶金楹联悬挂于集镇“四海居”中央。其文曰:“我祖实东坡后裔想当初玉殿对诏炬锡金莲伟矣两宫殊遇;此地属西南边陲迄今日市立鸣龙山横伏虎巍然一座雄关”以垂永世。鸣龙公无子,为纪念其功绩,仙逝后葬于集市文庙后,墓底陈放墓志一块,泐石叙其来历及立市之经过。

发表于 2013-11-2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鸣龙公无子?啥意思啊?难道鸣龙宫无后人?估计是我理解错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醉一陶然 发表于 2013-11-25 13: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鸣龙公无子?啥意思啊?难道鸣龙宫无后人?估计是我理解错了吧

应是此公未生育子女(也许亦无嗣)。但其弟兄、堂弟兄可能有后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联解读:

我祖实东坡后裔想当初玉殿对诏炬锡金莲伟矣两宫殊遇;此地属西南边陲迄今日市立鸣龙山横伏虎巍然一座雄关

《鸣龙镇苏氏族谱》注释:
对联中,“锡”通假“赐”。据《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不觉哭失声,宣仁皇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金莲”蜡烛名,“彻”即撤去。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殿对诏”在《宋史-苏轼传》中原文:

【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醉一陶然 发表于 2013-11-25 13: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鸣龙公无子?啥意思啊?难道鸣龙宫无后人?估计是我理解错了吧

查《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苏氏族谱》,鸣龙 无子,但有兄弟鸣卿、鸣泰。鸣卿生有一子取名苏英,亦有后人繁衍至今;鸣泰子女不详。

发表于 2013-11-2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猫佴坝/兽头坝 发表于 2013-11-25 14: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查《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苏氏族谱》,鸣龙 无子,但有兄弟鸣卿、鸣泰。鸣卿生有一子取名苏英,亦有后人繁衍 ...

哦!原来是这样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几张鸣龙赵大山附近的片片:

煮稀饭莫妙于此物

煮稀饭莫妙于此物

前面是白鹤庵村天星桥,原有几棵参天大柏,儿时印象太好了

前面是白鹤庵村天星桥,原有几棵参天大柏,儿时印象太好了

这些草草很亲切

这些草草很亲切

总比在别地看到的更牵魂

总比在别地看到的更牵魂

少有的黄葛树1

少有的黄葛树1

还见黄葛树2

还见黄葛树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张PP的中间垭口(白鹤庵村委会附近),原有一排10余棵参天大柏,老鸭筑巢、白鹤育雏,人走在下面,心旷神怡。1970年代都还矗立健在,到80年代,就逐渐被毁了:'(:'(:'(。
所摄照片左侧是罐子山,右侧为赵大山,垭口正对远处梨树垭寨子山。本人上初中时,正赶上反潮流、批林批孔、办分校,曾在寨子山顶种植过“大寨田”、“海绵田”,往事不堪回首。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山浪子”原帖链接:
http://bbs.mala.cn/thread-2602115-1-1.html
发表于 2013-11-2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先生提供宝贵的资料,希望能再提供详细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山浪子 发表于 2013-11-25 2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谢先生提供宝贵的资料,希望能再提供详细的资料。

我手上正好有《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苏氏族谱》(电子版),也有《新编苏氏总族谱》精华录照片,待有时间阅读后,向浪子学习,仿写一个西充苏氏家族的介绍。谢谢浪子提议。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猫佴坝/兽头坝 发表于 2013-11-25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手上正好有《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苏氏族谱》(电子版),也有《新编苏氏总族谱》精华录照片,待有时间阅读 ...

浪子老弟,刚才尝试用此附件发送,结果报告文件太大(压缩件接近10M,但要求<500K)。那就通过邮箱另发。

发表于 2013-11-2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匾能逃过破四旧,文革,可算是文物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川西 发表于 2013-11-26 1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匾能逃过破四旧,文革,可算是文物了.

可不是吗!此匾能幸存,全靠苏家族人有意将其改作门扇。其上完整保留了序文,而且字体都是仿苏(东坡)体书写,为这一支人认祖归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这种可以为西充人文、文化建设奠基起作用的文物,我们应建议文物局(或档案馆/局)前去征集,使其得到妥善的保存。匾额序文如下:

我祖三苏,昔居城都眉州,自宋由元及明,迁居川北白马铺鹁鹄嘴李桑坝(均在今鸣龙镇)。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卜居於西乡万张沟(今西充双凤镇)至今传十一世矣,而合族建祠于兹。恐代远年湮,数典忘祖,特竖匾额,以溯其本源云。

发表于 2013-11-2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羡慕你们苏家,我们这一姓在当地连族谱都没有了,字派也快用完了,更不知祖上从何而来,只能做数典忘祖的不孝子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川西 发表于 2013-11-26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羡慕你们苏家,我们这一姓在当地连族谱都没有了,字派也快用完了,更不知祖上从何而来,只能做数典忘祖的不孝 ...

朋友,不要灰心哈。当今全国各地各家族大都在修谱,你如果有决心,相信也能搞起来。本论坛中“凤凰山浪子”对此似有研究,可寻他帮助。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