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青石雕刻”是一种传统美术,传承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隆昌县地处浅丘,盛产青石,这种青石资源成矿年代为侏罗纪下统珍珠冲地层和侏罗纪中统下段沙溪庙组地层,隆昌青石则为川砂之冠,在国内首屈一指,其成矿为地下12米至15米深度范围内,非常容易开采。由于隆昌青石纹路细腻,石质坚硬,在上面雕刻出来的作品有木雕的神韵,又有石雕的风采,可以逾千年而不风化。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隆昌县境内渔箭镇观音岩就有摩崖石雕佛像,现存石佛像若干。根据县志记载,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隆昌人在县内李市镇多宝山修建岱宗坊,该坊上便有了精美的雕刻。后来,随着民间修建牌坊、庙宇之风盛行,隆昌的青石雕刻便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从大户人家修建照壁、天井、房柱、基座到小户人家的石臼、石缸、石磨等等,青石雕刻成功走进了千家万户,于是就有了专事青石雕刻的匠人,青石雕刻就成了一种行业。到了明代,从事青石雕刻的匠人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流派,有专事雕刻狮子、瑞兽、佛、神像,也有专事雕刻花鸟、虫、鱼等各种雕刻匠人。到了明末清初,随着牌坊的大量修建,青石雕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现存的隆昌石牌坊群就是历史的见证。
隆昌青石雕刻种类齐全,既有细腻的圆雕、线雕,也有粗犷豪放的深浮雕,还有技艺精尖的镂空雕。制作程序有采石:在青石采石场采石,对红砂、黄砂,泡砂石头不能使用;选材:要选纹路细腻、石质坚硬、无水缝的成型石料;制作毛坯石:根据雕刻形状的大小、打掉多余的石块;划线:根据雕刻制品的几何形状划出规范的线路;描图:按照所雕刻的图案,描画在石材上,对熟练的工匠,只进行粗描便能随心所欲的进行雕刻,对不熟悉的工匠进行细描;雕刻:对所描好的图形用雕刻工具进行雕刻;打磨:雕刻完成后,用木头、石块等进行粗磨;细砂,用纱布对雕刻作品细纹部分砂磨,使图案平整、光洁;安装、对接:雕刻作品完成后,对大型雕刻作品(如牌坊、牌楼、石栏杆等)进行安装、对接。
隆昌青石雕刻在长期的发展中,已形成了一种青石雕刻文化,雕刻的装饰图形和文字可以看到隆昌青石雕刻的文化基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学意蕴,那些雕刻也是一部立体史书,记载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真实面貌,融合符号学、设计学、美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角度进行跨学科的装饰艺术形式。这些艺术表现形式,深刻的影响着现代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解读,对现代青石雕刻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