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陈河,看巨变”有感 作者:通江县原经贸委退休干部 苟仕德
陈河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而通江银耳又是通江“三乡”特色之一,陈河在通江人心目中自然就会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通江人民关心陈河爱护陈河,希望陈河迅猛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实现陈河党政和全乡人民的梦想,无疑就在情理之中,也正是这个原因,陈河特大洪灾后,对于我本人来说,仅少量捐款实属微不足道,所以特地将“通江银耳通四海”的根雕作品刻上“陈河雄起”四个字,送给陈河乡党委政府,以略表心意。 当年,一场洪水让陈河满目苍夷,一片狼藉,街道被厚厚的淤泥覆盖,房舍垮塌歪斜,河道乱石滚滚,连根拔起的树木草丛横七竖八,田地禾苗荡然无存,众所周知的银耳博物馆也被洪水冲得一塌糊涂,很是惨不忍睹。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从那以后,陈河成了我心中难以忘却的牵挂。 二零一三年九月的一天,我在红军广场偶然发现,由麻辣社区通江论坛、通江人俱乐部和四川星欣尚晨房地产公司,发起的“走陈河,看巨变”的慰问摄影活动巨幅广告,思念陈河、关心陈河加上我对摄影的爱好,促使我毅然决定和他们一同前往陈河。 经陈河乡党委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并随同介绍,我边走边看,思绪万千。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宽大气派,靓丽整洁的滨河路宽厚结实,一幢幢巴山特色新居漂亮雅致,一排排整齐的椴木银耳棚错落有致。绿油油的参天大树旁就是我们要去的学校,在捐赠活动现场,我看到一所小学为数不多的老师和总共约二十多个学生,尽管这种现象是人口顺向流动和外出务工潮流所致,但是总觉得莫名的心酸和遗憾。当我看到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孩子们的活泼天真,特别是孩子们在和来访的客人们合影的时候,伸出的两根细嫩的手指吼出一阵阵“耶”的时候,我内心燃起了更多的希望和对他们美好的未来的向往。 陈河巨变的最大亮点莫过于银耳博物馆的重建,与当年受灾时我看到的博物馆相比,可算是天壤之别。眼前的博物馆,十分别致的古典建筑,排放有序的树木花草,坐落在青山之间,掩映在绿水之中,鲜艳夺目的名人书画,珍贵无比的珍藏展品,无不给历史悠久的通江银耳增光添彩。 中午时分,我们在具有特色佳肴的农家乐就餐,有大家喜欢的野菜,还有通江独一无二的榨蚕蛹和蚕蛹酒。在热闹的气氛中,鄙人深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举起了酒杯:“走陈河,看巨变,陈河巨变不虚传;麻辣论坛记心间,星欣尚晨大发展;通江人俱乐部有情义,陈河再创好明天!” 要看的还有很多,因为时间仓促,匆匆结束了陈河之旅,但是所见所闻已经铭刻在心,有了这次经历,我心中的陈河已不是以往的牵挂,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陈河,雄起! 陈河,我还会来!一定会来!
由火+鸟整理,发帖。
苟老师在接受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