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汪永燕)在群山环绕下,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山谷,一枚崭新的法徽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这里,便是合江县人民法院福宝法庭。在这里,青山刚正,法魂闪耀,正义在大山深处昭然。
弘扬传统 建设美丽人民法庭
福宝法庭位于合江县福宝镇,这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小镇,距离合江县城40余公里,与重庆江津区、贵州赤水市相邻。
福宝法庭建立于1973年,至今已走过了40个风雨春秋。法庭管辖福宝镇和甘雨镇,下辖29个行政村及3个社区,幅员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6.6万。
随着人民法院的发展,福宝法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建立之初的一间土房办公室、一台铅字打印机、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到如今的现代化办公楼、信息化办公设备以及高素质的办案人员。目前,福宝法庭有二名审判员、一名书记员、一名法警,另外还有四名人民陪审员。
福宝法庭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几代法官前赴后继,用公正彰显着国家法律的威严,用责任捍卫着福宝法庭的荣誉,近年来,福宝法庭曾先后荣获全省“人民满意法庭”、泸州市“先进法庭”、“十佳法庭”、 “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连续多年被县法院评为“先进集体”,法庭法官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调解能手”、“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
忠诚履职 当好正义守护神
维护公正就是职责,匡扶正义就是使命。法庭日常受理的案件虽非大案要案,但法官们总是认真对待。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掉以轻心。就是这样对每一起案件认真负责、近乎苛求的态度,让福宝法庭取得了高调解率、高结案率、低上诉且无改判的良好成绩。
近年来,福宝法庭年均受理案件200余件,案件效果良好,特别是调解率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法庭法官个个都是调解高手。2012年,该庭庭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50余件,全年结案率达 99.25%,案件调撤率达90%以上,案件质效持续保持领先。
司法为民 争当人民满意法官
“人民法官为人民”,头顶法徽,心怀百姓,为人民司法,让群众满意,这是法官对人民的承诺,也是福宝法庭法官为民司法的标准。
作为人民的公仆,福宝法庭法官坚持下基层、接地气,与群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采取切实可行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在福宝法庭,随处可见司法便民的缩影:法庭便民设施齐全,学习室陈列着丰富的文摘书报、普法资料,印泥盒旁放着温馨的纸巾、休息椅边摆着爱心茶壶、急救医疗箱随时待命、配备专门的代理人及当事人会见室与休息室;法庭设有专门的导诉台,为民耐心的进行诉讼指导;针对法庭地处偏远山区以及基层第一线的工作特点,本着一次性解决问题,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的原则,法庭的法官们经常放弃中午休息时间接待群众来访、进行调解、开展庭审工作;对路途遥远,行动不便或者忙于农务的群众,经常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并在非法庭所在地乡镇甘雨镇剑龙村设立巡回审判点。
仅2012年,福宝法庭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农家、进社区、进校园等法治宣传11次,开展巡回审判150余件次,全庭法官翻山越岭办案,行走乡间路近百里。
当一杯温热的茶水捧在老百姓的手中,当法官的一个笑脸迎接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当法庭开进院坝、法官走进农家的时候,也许这些是平常的小事、平凡的举动,但它承载着法官们对老百姓无微不至的关爱,承载着法官们司法为民的拳拳之心。付之真情,获以信任,老百姓已不把法官当外人。
有这样一位住在深山里腿脚不便、脾气暴躁的当事人,因女方要求离婚,起诉到法庭,起初在法官与其联系时,态度非常排斥,情绪激动。当法官冒着严寒,顶着细雨,跋山涉水历时一个半小时,出现在他家门口时,他很是激动:“你们怎么来了,真没想到”。本来在电话里对法官有强烈抵触情绪的他,马上回屋搬出板凳,递上一杯热水,热情的接待法官。在法官至情至理的劝导下,双方当事人终于说出了这些年来各自心里的想法,解开了彼此心里的疙瘩,最终选择了和好。当法官离开时,当事人握着法官的手,很是感激地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相信法庭,所以我找到了你们。真的太感谢了,是你们让我们这个家能破镜重圆。”
这样话语,让法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无疑是对法官工作最大的肯定和信任,这种信任就是支持法官务实奉献的力量,这种信任,它不是一天或一件事就能获取的,它是一个一个看似平凡事例的积累。
勤勉敬业 坚守司法第一线
为不断提高司法能力、提升司法形象,福宝法庭依托法庭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干警“团结一致,以庭为家”的思想,在实践中,法庭干警相处融洽,生活中互帮互助,工作上相互配合,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建立了一个和谐温馨的法庭环境。
针对法庭年轻法官居多的情况,他们坚持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积极组织干警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进行讨论,对实务中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充实了八小时外的业余时间,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提升干警素质,促进法官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严守廉政纪律规定,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廉政思想防线,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在每处理一件事情中、每办理一件具体案件中,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工作作风的改进,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存在。
坚持扎根在最基层,坚持克服重重困难奋斗在第一线,需要一种精神,默默奉献的精神。福宝法庭的干警为了工作,他们除了周末和假期能在家照顾妻儿父母外,其它时间都吃住在法庭。每天晚上总能听到“儿子,吃饭没有,作业做完了吗?”、“爸妈今天家里没什么事儿吧?”……那是一种只能通过电话传递关爱的愧疚的声音,更是一种希望能得到理解的深深的呼唤。
他们迷茫过,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当面对一位70多岁的老者,步履蹒跚亲自给法庭送来感谢信时,法官们心里知道,他们离不开这里了,他们做出的牺牲以及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他们更加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决心,愿意把青春洒在司法第一线,愿意扎根基层,在最宽广、最基层的司法田野上,顽强拼搏,默默耕耘。
将法律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让偏远山区的人民也深切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当一名合格的公仆,作一名人民满意的法官,无怨无悔,这就是福宝法庭法官们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