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08|评论: 21

[交流共享] 【连载】左清飞《清言戏语》(三十五)人生的又一次体验

[复制链接]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5-1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苑农庄不仅仅留在我的记忆中。

      突发奇想办农庄

      1999年,我们已结束“南漂”,回到成都。适逢中国评剧院党委书记王连会及编导黄亚妮从北京来蓉,黄亚妮是川剧剧作家黄宗池的女儿,毕业于四川省川剧学校。夫妇俩都是圈内人士,该如何接待呢?离开蓉城几年,家乡巨变,找不着东南西北。正好,成都“农家乐”迅猛兴起,农家小院,一鸡几吃。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曾亲临郫县考察,给予充分肯定。一时间,蓉城周边千家纷起。好,就去农家乐。

      驱车去至西郊土桥一带。竹林深处,沿石桌围坐,泡上几杯清茶,述说彼此变化。随意谈起十年前,在她家吃蛋炒饭之事,饭香深留记忆。她说:“要不是那年的摘‘梅’风波,也许你不会下海。”谈话之间,不觉已到用餐时刻。可惜相聚的欢悦情绪,被眼前餐室卫生现状的不尽如人意而打消,只得返城吃饭。

      之后又接待了几位远方朋友,感觉均同。我忽然萌发一念:自己办一个农家乐,不仅环境幽美,更要卫生干净。朋友聚会有个好的去处,自己也有个休闲场所。经过各方考察,武侯区金花镇永康村符合设想,村镇干部积极招商,彼此一拍即合。2000年夏天,签订下租地合同,又一次艰苦的创业开始了。

      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筑,费了不少周折。许多朋友提建议,出点子。南亚建筑风格的设计图,就出自剧院高级舞美设计师杨成林之手。这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高才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以《急浪丹心》舞美设计的成功,享誉戏曲界。作品曾东渡日本赴展。虽然不是四川人,却把一生贡献给川剧,进行着把话剧布景戏曲化的苦苦探索。不仅早生华发,连普通话也渗进了四川方言。听说我们要建一个规模较大,档次相对较高的农家乐,竭尽全力支持。一起规划,确立方案,出示意图,犹如舞台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大舞台设计。华峰把它付诸实施。不懂建筑的川剧人,把一片原野,装点得非常俊美,犹如在一个空空的舞台上,搭建出色彩斑斓的布景一般。

      我亲自去选购花苗果树,参与栽培,一位朋友来访,正遇我满身是泥,说我像个地道的农民。我递给他一张名片,他笑了:“城市农人左清飞,别致贴切。”最费心费力的是那十亩荷花,从几十公里外,运来湖北鄂莲做种藕;去养牛场,拉来牛粪做底肥。我特别喜欢莲花,《绣襦记》中的李亚仙,《画魂》中的张玉良,她们都具有莲花的品格。在庄园里,我精心培植莲花,看着白里透红的花,亭亭玉立的叶,沁人心脾的绿,有一种无比的满足。荷田里年年都有一对白鹭飞来,时而田中觅食,时而荷上盘旋。那种景致,令人陶醉。

      庄园迟迟没有名字,一位周易学家建议用西苑农庄。取意西边的花苑,国务院第二办公区也叫西苑,有贵气。北京的西苑饭店,我无论是去演出还是学习,都曾住过那里,看来与“西苑”确有缘分,那就随缘而定吧!在农庄大门直径一米多的立柱上,著名书画家赵蕴玉老师题写了“西苑农庄”四个大字。

      历经半年时间,农庄初具规模,一年以后已小有名气,大门内旋转亭上一段话是它的真实写照:


      西苑农庄是集农业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庄园。占地近三十亩,百分之九十六是生态环境。垂柳下钓鱼,草坪中饮茶,竹亭里看十亩荷花,茶楼边闻千枝梅香。春日菜花金黄,夏日荷花吐芳,秋日菊桂争宠,冬日梅花怒放。八亩桃李,花雨纷飞,果实累累,人人见而生爱;荷塘月色,绿云摇艳,坐落城区,堪称武侯一绝。数百亩苗圃环绕庄园,使这里成了天然氧吧。有白鹭飞来,百鸟飞来,细听鸟语,甚是有趣。来这里观光、休闲,在这里聚亲会友,过生祝寿。品荷叶宴席,尝香辣鸡蟹,吃农家豆花,喝荷叶稀饭,不亦乐乎!

      有爱好者,于休闲或欢庆之中,观赏百部川剧精品(录像),更是其乐无穷!


      农庄处处见友情

      开业之前,我请剧院同事来“试菜”。此时农庄尚未命名,百人队伍乘着人力三轮,在杨柳小道上,摆开一字长蛇阵,十分壮观。有人开玩笑:“我们是踏着三轮车圆舞曲找来的。问路,又没得名字。幸好,说起很尖很陡的红屋顶,不少人知道,才把我们带来了。”剧院不少同事是美食家,有的开过餐馆,了解市场需求。根据他们的建议,迅速调整了菜品结构,农庄随即受到各界青睐。

      西苑农庄在千禧之年开业,恰逢四川省川剧院建院四十周年。张开国院长邀我参加院庆晚会,要我在“名家名段回顾展”中清唱一段。参加清唱的还有张巧凤、杨昌林、黄世涛等。2000年12月31日晚八时,当我走向阔别已久的舞台,面向牵挂我的老领导和老观众,汇报了这几年“下海”又“下乡”的行踪,为他们演唱了《金沙江畔》的选段。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席义方等领导上台祝贺剧院走过四十年历程。在接见演员时,副省长韩邦彦问我:“左清飞,你那个农庄在哪里哟?”我回答:“在金花镇的马家寺。现在还不完善,以后我再请您。”几天后,张院长带着北京来的专家陈培仲等光临农庄,面对眼前师法自然的环境,他们感慨良多。从园内盛开的蜡梅谈到十年前的摘梅,从弯弯曲曲的小径,谈到人生命运的波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十年变化,亦忧亦喜。宾主畅谈,甚是开怀。

      自开业以来,剧院和省川校、成都市川剧院的同仁多次光临。市川剧院的师兄姐妹蓝光临、晓艇、肖开蓉、刘芸及晋剧演员田桂兰都先后到过农庄,以示祝贺。刘萍还特为长富集团职工定下宴席。省川剧研究院老领导张述华、王定欧,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席旦,省歌舞剧院院长伍明时,省曲艺团团长车向前等师友均偕同单位职工来到西苑。还记得车儿(车向前)在茶楼召开会议,恰遇起大风,屋顶的新型材料吹开一角,风力鼓动,发出意外声响。车团长不受干扰,继续讲话,十分泰然。我表示歉意,他笑笑:“这点小事算得什么。”友人省人艺王彩萍,峨影厂李晓军带着朋友在农庄品茶,被当地村上干部碰见,激动地对华峰说“看见电视里的明星了”,想和他们合影留念。他们欣然允诺。看着朴实影迷脸上灿烂的笑容,心里禁不住说一声:朋友们,谢谢你们满足了追星一族的愿望!

      我曾到川剧票友、企业家李建华在崇州的酒店做客,也请他来西苑指导。他对环境、菜品都给予了肯定,也提了一些好的建议。原川剧研究院的大学生何农,如今已是“巴国布衣”的老板,受我电话邀请,到农庄品菜,给我们提了不少新的思路。省政府管理局一位专家免费为我们培训服务员。著名中医骨科医生李枝华,不仅设宴西苑,招待他的故友,还特送匾联一幅,以示祝贺:


      清水出芙蓉艺德双馨歌玉女,
      飞花迷人眼富贫同乐赞庄园。


      十亩荷花被传开,荷叶菜系出了名,农庄渐渐有了口碑。来得最多的是学校、医院、机关、老协。四川大学、华西医大及附院、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省四医院、教育厅、交通厅、卫生厅等及许多街道办事处,都多次来到农庄。金花中学老师们更是常来常往,过生祝寿定来包席,还开玩笑说:“西苑农庄快成我们的伙食团了,菜谱都能背下来。”

      我十分注意生态,藕是田里挖的,每年有万斤。猪是自己养的,年年喂十头。红苕尖、厚皮菜也是地里摘的。一位教授说,这里有一种品位。一位医生说,来这里吃饭放心。对这些评价,我感到欣慰。不枉我累,累得驾车时,遇上等红灯都要闭目稍息;累得有时想大哭一场,方可释放。戏剧前辈王诚德曾写有《访农庄主人左清飞》一文,刊于2002年8月《川剧与观众》:

      左清飞,这位曾经在川剧舞台上塑造过《绣襦记》里的李亚仙、《和亲记》里的小乔、《画魂》里的张玉良等美好人物形象的国家一级演员,有段时间悄然从舞台上消失了,在喜爱她的观众心目中留下了一个谜。后来听说,她偕同夫君周华峰投入南国商海学“游泳”去了。最近又听说,夫妻双双把家还,又回到了成都,营造了一个休闲农庄。
      前两天,我应邀在市郊的西苑农庄见到了他们,盘桓竟日,话题甚多,有关她十年前离开舞台的原因,一言难尽,且按下不表。一谈到当前正苦心经营的农庄,却正如她当年写《八问李亚仙》一文时,谈到她如何创造这一角色的心得体会那样,兴致勃勃,滔滔不绝。问及他们创办这个农庄的用意,她说一是为老来准备个修养栖息之地(记者插话:休言老,为时尚早);一是给各界包括她熟悉的戏剧界、文艺界的朋友提供一个聚会休闲的去处。更重要的还是“人一辈子总要做点事嘛,忙惯了的人闲不惯”。看来,从著名演员到农庄主人,角色似乎已经转换,但那种敬业执著、倾情投入的精神状态,与她潜心创造舞台形象时相比较,并无二致。

      万事起头难,创业倍艰辛。要在一片农田上平地崛起一座新兴农庄谈何容易!从事前考察、租赁土地、规划布局、购置材料、监督施工,乃至栽种花草树木,买锅瓢碗盏,无一不需周密策划,事必躬亲。她说:“有时累得来在驾车遇上红灯时都要抓紧那几十秒闭目养神。”

      在农庄刚刚有个雏形的时候,有客人前来凑兴,订了八桌宴席,这真像《绣襦记》里李亚仙突然睁开双眼,望着满堂观众发出的那一声惊叹:“来了这么多客呀!”经过一番手忙脚乱,客人还很有意见。他们只好诚恳道歉,以减免费用作为补偿。经过这次不成功的“彩排”,他们吸取了经验教训,开始在烹饪上下工夫。好在曾经走南闯北,品尝多种菜品,再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现在不仅设有各种档次桌席,还指导厨师做出了几种特色菜。他们还利用厨房的潲水自己养猪,今年五一节就宰杀了两头肥猪还不敷应用。栽种的红苕、玉米等农作物,也全是农家肥,形成了良性循环,大大减少了食物污染。我们正谈话间,有客人进来说:“晚餐请多准备点新玉米吧,我们喜欢。”

      麻烦并不止此,按照事先规划,还得挖塘养鱼,种花植树,这对他们又是崭新课题。擅唱川剧[一枝花]却未必能种好一枝花。一开始,成片栽下的桂花树全部枯死,新植的草坪被淹报废,花七千元买来的两株黄桷树只存活了一株。多叫人焦心啊!最后通过寻师问道,实践锻炼,终于摸到了一些园艺门径。现在左清飞已学会扦插月季、芙蓉,手中的花已剪成新道具。当她陪我们漫步园中,看到的已是荷花放、月季开,绿柳成行了。更惹眼的是那十亩荷塘,连天碧叶中亭亭玉立着几株白里透红的莲花,煞是爱人。无怪著名书画家赵蕴玉要欣然为之命名曰“绿云摇艳”了。行进间,她不断指点着,这些柳树刚栽时才多大,那株香樟种下时才多高……毕竟是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培育的一草一木,怎能不“一枝一叶总关情”呢?

      说到泪水,左清飞还讲了一个颇有戏剧性的场面。在那最艰难最疲累的日子里,有次左清飞问周华峰:“你知道我现在最想干什么?”“不知道”“我最想大哭一场。”“那你就哭吧。”果然,她就放声大哭起来。一阵号啕之后,压抑得到宣泄,泪水洗去疲惫,又重新抖擞精神去进入角色寻找感觉了。

      至于未来,她依然没有忘情于川剧。他们打算把这个农庄的文化品位逐步充实提升起来,而且要使其具有浓郁的川剧特色。对于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川剧艺术,教她怎么能割舍得开丢弃得下?

      暮色将临,主人以荷叶稀饭飨之,佐以藤菜梗,苕叶尖,正宗的农家风味,味道好极了。然后,华峰同志送我们返程,车行市区,但见灯火耀眼,市声喧哗,与在农庄的感受形成反差,偶得四言四句,以记此行:葱茏园林,绿色食品。尘世净土,满目芳菲。


      “后院起火”

      装修期间,和侄儿去北门建材市场寻料。中午了,就近午餐,随意点了两个家常菜,一荤一素。没想到这种小餐厅,竟做出这样可口的味道。请见厨师,才知是盐帮菜系师傅。听说我们办农庄,很愿意来一展身手。 相约,一月后到农庄试菜。

      参加试菜的厨师有三批,请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谢处长做考官,他曾专门负责厨师定级的考核。 最后还是盐帮菜占了上风。正式开业后,厨师打出许多特色菜,有的成都很少见,很好吃、很新奇,受到广大客人的好评。一天,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将军来到农庄,品尝了菜肴,非常满意:“好多年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家乡菜了。” 他专门去到厨房,按照部队的习惯,接见“炊事班”。我们这位厨师完全没有思想准备,首长伸出手来与他握手时,他慌忙将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生怕弄脏了司令员的手,握住时又忘了放开。王司令说:“同志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厨师们不知怎样回答,只是傻笑。但他们没有忘记,在首长离开时,热烈地鼓了掌。司令员回过头,又向他们挥了挥手。为这,他们一个下午都处于激动之中。

      一晃两年过去。一些老客人感到发腻,希望能增加新菜。我们决定让厨师出去学习一段时间,换了新师傅。

      新厨师带来了新菜,客人反映尚好。可是不到三天,却和服务员发生了矛盾,我给双方做了工作,总算平息下来。有一天,来农庄的客人很多,又预订了二十几桌。上午十点,厨师和服务员再次发生争执,厨师态度变得很强硬:“要么她走,要么我们走。”他要我们明白,谁更重要。我们的服务员,来了都不想走,有的因故走了又回来,能以农庄为家。这位服务员在农庄已工作了两年,工作认真踏实,又没犯什么错,怎能随意叫她走呢!厨师见我们不表态,招手叫手下几人丢刀回宿舍睡觉。华峰赶忙追上去:“请你们先上灶,其他的下来好商量。”“没得商量!”他们一点不让步。华峰强压心中的火:“这么多客人,现在怎么走得?”厨师说:“那好,你把这个礼拜的工资马上结清,我们把今天做完,明天你另外找人。”

      华峰找我商量。我认为:“这个厨师为人不行,你把钱给了,他还是要立即走人,你又咋办?”幸好我向来临危不乱,叫华峰先稳住他们,我立即将贮存的信息从手机调出来,给平时有交往的几个厨师打电话,请他们前来救急。

      华峰如热锅上的蚂蚁,正准备把工资给厨师送去,以求渡过难关。见他们去了厨房,心想,还不错,总还是有一点职业道德。可是又见他们从厨房出来了,手上提着他们的行李向外走去,他们是在“撂摊子”了。华峰追上去:“师傅,正给你们拿工资,怎么走了?”厨师哼了一声:“不要了!”径直出了大门,脸上带着阴冷的笑:看你西苑农庄咋个收拾?服务员急急跑来报告:“厨师太坏了,他们把蒸菜的炭灶用水泼熄了。”

      万分焦急之时,终于接通了两位厨师的电话,答应立即赶过来。我急切地:“二位何时能到?”“我们还在广汉,争取一点钟到。”一点?客人哪能等这许久,远水难救近火!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我强使自己镇定,不停地拨着电话,一位特级厨师正好在家休假:“左老师,放心,我现在苏坡桥,十五分钟一定赶到。”我看手上的表,接近十二点。紧绷的神经这才松下来,长长舒出一口气。

      关键时刻,服务员个个都是主人!不用指挥,不用安排,她们熟悉厨房的操作程序,把炭火重新发燃,在厨师到来之前,作好了一切准备。

      这位特级厨师匆匆走进厨房,换上工作服,立即上灶。华峰给他当下手。他先了解整个菜的味型,然后做每个菜时,问其特点,华峰一一介绍。他一面听,一面做,不愧是特级,在油灶火熊熊燃烧中,不慌不忙,做出的菜,色鲜味美。广汉的两位师傅,在中午一点也赶到了,立即投入。尽管用餐快要结束。

      按预订的时间准时开饭。服务员跑步上菜,个个是笑脸。客人和往常一样,满意地吃着。他们根本不知道,外面风和日丽,农庄“后院起火”! 整个“灭火” 过程,是那样惊心动魄。


      选对了地方

      区镇工商税务从不打麻烦,金花派出所所长和教导员说:“你们是合法经营,我们会保驾护航。有人捣乱,只需要五分钟就可以赶到。”做过区文化局长的金花镇镇长,总是及时帮助我们解决难题。武侯区卫生防疫站把我们列为中大型农家乐、区县交叉检查卫生示范单位。村上干部、村民都很友好,几年以后我们路过永康,老远看见,就像见了老朋友般打招呼,有时还会聊上一会。

      当然,也有让人烦心的时候。有位自称某基层政府一部门负责人来农庄请客。酒醉饭饱之后,要求签单。服务员不敢做主。我去桌前一看,并不认识,很客气地:“对不起,我们这里都是现金结账。”

      “我到哪里吃饭都是签单。”

      我心想,不会是吃白食的吧!便软中带硬地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任何人都不能签单。”

      那人立马瞪着眼:“信不信老子把桌子给你掀了!”

      他恼羞成怒一面说,一面拍打桌子。

      我一下火了,再也忍耐不住,怒斥道:“你敢!没有人敢在这里撒野。”这话一下把他镇住了。四周的顾客都看着我们。几秒钟过去了,僵持着。此时他的朋友赶快把他拉住,一面说他喝多了。华峰已经赶来,让我离开。然后坐下来和他慢谈。为说明不是吃白食的,他的朋友作了证明。华峰告诉他们:“自报纸报道了白条吃垮‘梁鸡肉’之后,你们领导给我们打了招呼,不准接受我们政府任何人签单。”听了此话,他不再强硬,便说:“走得急,钱未带够。”华峰说:“没关系,那你签吧!”他想了一下,没有签单,而是改成了欠条,于两日后付清了款。从此外面传言,说我们后台硬,其实是办农庄选对了地方。


      修建桃源舞台

     省剧协一位专家,坐在梅林边,榕树下,细细地品茶,看着阳光投下的影,慢慢移位。早该走了,就是不想起来。眼看夜幕降临,不得不站起身来。他对我说:“左老师,你过的是陶渊明的生活。我真不想离开,这里太适合写作了。”他把这里比作桃花源。虽有文人想象的成分,毕竟有两年的耕耘。日趋完美的环境,可以拜客,该请老领导来看看了。

      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何郝炬、副主任孟俊修,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廖伯康,副省长韩邦彦等喜欢川剧又熟悉我的老领导,先后来到农庄。农家味道的饭菜他们很喜欢,自然的田园风光,引发他们的雅兴,人人挥笔题字,给我留下墨宝。谈着谈着,又谈到川剧。问我还演不演出,希望我能带带学生。他们说,川剧是不会亡的,但要大家一齐努力。我告诉他们就在这里,我已经为学生排戏,还想修一个舞台,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非常高兴,不断地说:“好!好!”

      到农庄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川剧的老观众,有中年,也有老年。常有不认识的人找到我:“左老师,听说是你开的,我们才找来的,过去看了你好多戏哟!”有人说:“过去都是在舞台上见你,今天终于见着你本人。”有一位白发老人说是从东郊那边,转了两次车才过来,花了近三个小时,要来看看我。我十分感动,进餐时,吩咐免费。可这位老观众说:“过去看左老师的戏,我也是跑很远的路,《绣襦记》我看了好几次。今天看到了左老师本人了,很高兴。过去到剧场看戏都是买票,今天到左老师开的农庄吃饭,当然要付钱!”无论怎样说,他坚决要自己买单。为了来吃顿饭,路上花五六个小时,换作别人,一定会说:这是何苦呢?

      埋在心中的愿望愈加强烈:在农庄内自己修建一个舞台,一个简易的剧场。可作为排练场地,教教学生。如果可能,再搞一台改革的节目。自己的舞台,没有任何费用。平时来农庄的客人,也可以自娱自乐。

      华峰支持我的想法,可资金不够。我们只好把原买的一个小商用房亏本卖掉,总算凑足了资金。舞台设计仍是杨成林。建成后的舞台虽不是很大,横、竖有十多米,排戏足够。舞台下面的厅可容两百人。考虑两用,座椅可随时移动,既可观看演出或开会,也可变成舞池。后来真的派上了各种用场。

      舞台就叫“桃源舞台”。这是从剧协那位专家感叹中受到的启发。四川电视台搞完阳友鹤老师九十诞辰纪念后,用于现场直播的场景用来装点这个舞台以后,它真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川剧舞台了。

      我想搞一台能适应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的小型川剧节目,是四川题材,又是真正的川剧;不仅仅是变脸、吐火、滚灯。为此,请剧院导演刘忠义、舞美设计杨成林、服装设计韩常琦等来农庄商讨,他们都愿不计报酬地参加。但要充分估计困难,包括题材、资金、市场。也曾向省文化厅副厅长胡继先汇报,胡厅长说:“想法不错,精神可嘉。蜀中题材三星堆已有几个本子,其中包括严福昌他们的《青铜魂》。资金是重要的问题,还有剧本。最好先作充分准备,要考虑成熟,不要贸然启动。”

      就在我寻找题材和投资者的过程中,成都正在打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形象,改善人文居住环境,创建森林城市。武侯区政府在永康村规划了一个一千二百亩的森林公园,此消息见诸报端。西苑农庄正在公园大门内不远的地方。根据规划,这一带要重新打造。村上干部很客气地说:“一是退租,二是再投资。这之前很感谢你们来,带动了我们这一带的发展。但这次规划是政府行为,如果再投资,要求很高,资金量很大,我们建议你们退租。你们投入的钱,由政府补偿。虽不可能赚钱,但也不要你们亏本。”三十年的租期,只用了四年,辛辛苦苦营造起来的世外桃源,很快将在城市建设中消失。曾经的梦,被快速转动的历史车轮碾碎。一切顺其自然吧!

      只当是人生的又一次体验。

      四年的光阴没有白白浪费。也好,太累了,该歇歇了。

      两年后,在我们三家退租的近百亩土地上,有了一个四星级的“森林酒店”,是政府新招的一家房地产企业投资的。在它建成前后,我不止一次来到这里,寻找昔日记忆。2008年的一天,我在新建的茶楼喝茶,旁边一位顾客正拿着手机大声地说:“快过来,我在西苑。”

      看来,“西苑”不仅仅是留在我的记忆里,还留在许多昔日顾客的心目中。



本帖最后由 长歌悠悠 于 2013-5-14 21:01 编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5-14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3-5-1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筑,费了不少周折。许多朋友提建议,出点子。南亚建筑风格的设计图,就出自剧院高级舞美设计师杨成林之手。

发表于 2013-5-1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头顶头偶顶.jpg 支持.gif

发表于 2013-5-14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苑农庄”经营时间太短,很可惜!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24_缩小大小.jpg
2002年,左清飞(左二)与王诚汉上将(右二)及夫人(右一)等合影于西苑农庄。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04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2年,左清飞(左二)与王诚汉上将(右二)及夫人(右一)等合影于西苑农庄。


-125_缩小大小.jpg
2003年,四川省老领导何郝炬(左三)、冯元蔚(左二)、韩邦彦(右二)等做客西苑农庄,与左清飞(左四)亲切交谈。 本帖最后由 长歌悠悠 于 2013-5-14 17:48 编辑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3年,四川省老领导何郝炬(左三)、冯元蔚(左二)、韩邦彦(右二)等作客西苑农庄,与左清飞(左四 ...

-126_缩小大小.JPG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何郝炬为西苑农庄题字。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何郝炬为西苑农庄题字。

-127_缩小大小.JPG
四川省政协原主席冯元蔚为西苑农庄题字。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何郝炬为西苑农庄题字。

-128_缩小大小.JPG
四川省政协原主席聂荣贵为西苑农庄题字。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川省政协原主席冯元蔚为西苑农庄题字。

-129_缩小大小.JPG
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为西苑农庄题字。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为西苑农庄题字。

-130_缩小大小.JPG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孟俊修为西苑农庄题字。

发表于 2013-5-14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书过程中,获悉《西苑农庄》地处优雅,办得很红火,很想去拜访下,曾幻想网友会能在那里召开该有多好,不想未能如愿,遗憾了。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孟俊修为西苑农庄题字。

-131_缩小大小.JPG
书法家秦强题诗写西苑农庄。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书法家秦强题诗写西苑农庄。

-132_缩小大小.jpg
剧院同事在西苑农庄。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剧院同事在西苑农庄。

-133_缩小大小.jpg
四川省人艺朋友和影视迷在西苑农庄合影。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剧院同事在西苑农庄。

-134_缩小大小.jpg
四川省文化局原局长杜天文(右)做客西苑农庄。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川省文化局原局长杜天文(右)做客西苑农庄。

-135_缩小大小.jpg
左清飞(中)与成都市川剧院刘芸(左)、刘萍(右)在西苑农庄合影。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左清飞(中)与成都市川剧院刘芸(左)、刘萍(右)在西苑农庄合影。

-136_缩小大小.jpg
2001年,剧评家陈培仲(左三)、陈国福(左四)等与左清飞(左二)在西苑农庄合影。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5-14 17: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1年,剧评家陈培仲(左三)、陈国福(左四)等与左清飞(左二)在西苑农庄合影。

-137_缩小大小.jpg
西苑农庄内修建的简易舞台。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