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场观众三问编剧
华龙网讯(晚报记者 隆准/文 吴子敬/摄)昨晚在南岸艺术中心,市川剧院与本报联合出品的大型情感川剧《李亚仙》隆重推出本报读者场,全场座无虚席,看到李亚仙刺目劝学的高潮处,有中年女观众眼泪婆娑,全场掌声雷动。看罢这出为爱弃爱的爱情悲剧,入戏颇深的观众提出三个疑问:从小收养李亚仙的妈娘怎会让她接客?身无分文的李亚仙如何重回青楼?刺瞎双眼的李亚仙得知郑元和高中后,兴奋之余翻箱倒柜试衣,竟能摸出心爱衣物“金缕衣”的颜色?随后记者连线该剧编剧罗怀臻,对方一一作了解答。
-第一问:
妈娘让李亚仙接客
演到第2场“比目离分”时,为收留郑元和一事,妈娘与李亚仙发生冲突,妈娘称李亚仙本是路旁弃婴,自幼收养有感情。而李亚仙也唱道:“养育之恩儿铭记,忍辱含羞十八春。”一位重钢的退休工人杨老师不解地说,既然是从小收养了十八年,妈娘与李亚仙之间应该有真感情,她又怎么会逼迫视如己出的李亚仙接客?
解释:妈娘其实是鸨母
编剧罗怀臻笑称,“认为有感情是现代人的理解,妈娘其实就是鸨母,收养亚仙是把她作为做生意的资源。不过观众的疑问也提醒我们,如今妈娘这个人物处理有点脸谱化,她和亚仙之间还有更复杂的东西,如果我们传达出来,观众可能更容易理解。”
-第二问:
身无分文重回青楼
第3场“泣目听歌”,李亚仙登场,丫鬟“银筝”称:“狠心的妈娘,逼你接客不成,拐财逃走。你为寻公子,又搬回旧居。”渝中区交通局退休职工冯朝华认为,“李亚仙身无分文又怎能为等待郑元和而重回宜春楼?”
解释:宜春楼属于李亚仙
罗怀臻指出,“其实原来剧本已经交代非常仔细,宜春楼是属于李亚仙的不动产,虽然妈娘拐了钱财,但这处房产还是可以支配的。”
-第三问:
眼瞎摸出衣物颜色
最后一场“绣目留影”里,得知郑元和高中,已经双目尽瞎的李亚仙激动万分,翻箱倒柜试衣,准备打扮漂亮迎接状元公。这时李亚仙边摸衣物边唱:“这一件金缕衣,又恐怕太俗气不够雅观。这一件百褶裙素白清淡,又恐怕太寻常不够光鲜……”观众罗颖指出,眼瞎后能摸出衣服,但把颜色也说出就不太合理了。
解释:每件衣服耳熟能详
罗怀臻说这个问题要放到人物身份上去想,“李亚仙她是干什么的?她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她的衣服、首饰,所以她一摸就知道这是金缕衣,这是百褶裙,每件衣服她都能耳熟能详。”
读者互动
读者当编剧:还是大团圆好
市川剧院与本报联合出品的大型情感川剧《李亚仙》首演开幕,为群策群力打造《金子》后又一精品力作,《李亚仙》剧组力邀戏迷当“编剧”,设奖征集新编结尾与唱段,连日来响应者络绎不绝。据记者昨日统计,参与观众已经近二十位,退休职工到青年白领,各种职业的戏迷纷纷响应。
作者:重庆创意产业商会信息中心主管杨非,23岁
一、续写结尾:
郑元和考取状元后,虽然面临各种压力,但他并没有屈服于世俗社会,而是在游街后重返宜春楼,带着挚爱李亚仙离开京城远走他乡……
二、修改唱段:
1、李亚仙:这双眼害得他耽误考期,害得他千金散尽;这双眼害得他不顾功名,害得他有家难回;这双眼害得他无辜遭灾,害得他沦为歌郎;这双眼害得他不思上进,这双眼害得他心神恍惚!
三、作者点评:
李亚仙唱词唱出了意境,但第三场里郑元和的莲花落唱段前面,感觉缺少了些铺垫。叫花子台词中“庆团圆”唱段,和前面“直叫人生死相许”没有很好衔接,感觉生硬。整个故事以悲剧结尾固然突出悲剧色彩,但大团圆结局毕竟是许多人期待的结果。因此,结尾处可加上郑元和返回宜春楼与李亚仙两人的情感戏。
参与方式:有意参与者可将续写结尾的内容、修改后唱段并附简短理由,通过电子邮件发往本报(邮箱:wenhuabu@163.com),或致信本报(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重庆晚报文化新闻部,邮编:400010)参与评选,邮件与来信请特别注明“《李亚仙》互动活动”。
获奖者将获得川剧院全年免费观看演出的贵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