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58|评论: 15

劫后余生新汶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劫后余生新汶川》分八个部份,从今日起将陆续上传。谨以此文祭奠那些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在此次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移居天堂的人们
一、我们共同度过的震前汶川
  •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是大禹的故乡。岷江穿过汶川县境东部地区,长88公里,县城威州镇,位于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海拔1326米。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县、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界于北纬30度45分37秒~31度43分10秒与东经102度51分46秒~103度44分37秒之间, 东北为龙门山脉所控, 西南受制于邛崃山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部多分布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 四姑娘山高达6250米, 山峰终年积雪, 婷婷玉立; 东南漩口地区海拔仅780米, 林木郁郁葱葱, 东西相对高差3000米以上。杂谷脑河、草坡河、二河、寿江四大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县境北部、中部、南部注入岷江,山高岭峻、沟壑纵横、谷深坡陡,南湿(漩口、映秀地区)北旱(威州、绵虒地区)。东部沿岷江一带为主要经济活动区,广袤的西部地带开垦较少。西南部为著名的国家级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 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 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2007年12月,全县辖六镇七乡(六镇:威州、绵虒、映秀、漩口、水磨、卧龙。七乡:克枯、龙溪、雁门、草坡、银杏、三江、耿达),总人口11万。汶川县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成都市仅70公里,是阿坝州的南大门。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 之称的美誉。汶川县境内水能资源蕴藏量达348万千瓦, 大大小小50余座电站分布在岷江河、杂谷脑河、龙溪河、草坡河、二河、寿江河等流域,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是川西平原重要能源供给地。
  • 2007年, 汶川县实现生产总值28.77亿元,人均GDP26204元,工业总产值38.69亿元,工业增加值19.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2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3:77.1:16.6。全县经济总量超过全州经济总量的1/4,工业经济比重超过全州的70%。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56位。多次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县”。(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二、汶川大劫难你们移居天堂
  •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在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北纬31 度00分,东经103度24分)发生8.0级地震。
  • “5.12”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源在汶川县境内的8.0级强震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
  • 震中汶川县属极重灾区,全县13个乡镇,118个行政村,400多个村(居)民小组全部严重受灾,受灾人口达14.56万余人(含暂住和流动人口,下同)。
  •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汶川县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震中汶川县的灾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受灾范围特别广。全县13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达14.56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县境内死亡15941人,失踪7295人,受伤34583人。二是受灾程度特别深。山崩地裂,河道阻塞,道路垮塌深埋,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全部损毁。损坏房屋30余万间,损毁房屋20余万间,全县287家工矿企业中有274家严重受损,10.6万亩耕地中有9万亩灭失或严重受损。三是救援难度特别大。通往汶川县的所有道路全部严重损毁,严重制约着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四是次生灾害特别重。大地震诱发的4950处地质灾害点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灾后重建任务特别重。农业土地恢复、工业调整发展、旅游振兴等项目多、任务艰巨。这次特大地震造成汶川县直接经济损失累计为643亿元。
  • 由于受强震灾害的影响,2008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降低。全县生产总值仅为13.69亿元,同比下降56%;农业总产值仅为1.72亿元,同比下降3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5.18亿元,同比下降5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12亿元,同比下降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仅为2.48亿元,同比下降42.9%;旅游总收入仅为5124万元,同比下降7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5818万元,同比下降5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15.98亿元,同比增长380.2%。(待续)

本帖最后由 布瓦山 于 2013-5-2 00:31 编辑

发表于 2013-5-3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饭后和老公躺在床上说话。http://www.mgpy.com/8/wph.gifhttp://www.mgpy.com/8/xcf.gifhttp://www.mgpy.com/8/yx.jpghttp://www.mgpy.com/8/ytf.gif 老公说“媳妇,你明天能给我买个腰带吗?我这腰带坏了,老是掉。”我说“你先用我的吧,反正在里面别人看不见。” 老公说“行,那你以后别买内裤了,穿我的吧,反正在里面别人看不见。”  :loveliness: http://www.mgpy.com/8/jmf.gifhttp://www.mgpy.com/8/zxf.gif http://www.mgpy.com/hp/005.jpghttp://www.mgpy.com/hp/006.jpg
http://www.mgpy.com/hp/007.jpghttp://www.mgpy.com/hp/00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第一时间奋起自救
2008年5月12日14时35分 ,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紧急启动一级应急预案。组织驻军和干部职工将县城威州镇所有街道、社区、学校4万余人紧急疏散、转移到青土山、姜维城、州农后山等安全地带避险。
就再紧急疏散、转移群众到安全地带避险的同时,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示汶川县地震办公室迅速了解震情,通报情况,在震后通讯中断,信息全无,人们不知道地震发生在哪里,还有无更大的地震发生,人心恐慌不安的时候,汶川县地震办组织全体职工,在地震台后山滚石砸烂办公用房、仪器设备不同程度受损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快速地分析处理地震有关监测数据,在2008年5月12日14时40分出了第一期《地震信息快报》,并将结果在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向汶川县委、汶川县人民政府、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作了极时报告,除报送地震参数外,在第一时间作出了主震之后,不会有大于6.5级以上强余震发生的预测,为汶川县人民政府、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启动《汶川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干部群众抗震救灾,起到积极作用。
2008年5月12日16时,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公安干警、机关工作人员全面接管德惠超市、鑫兴超市、威州粮站、雁门加油站、郭竹铺加油站、威州液化气站等粮油、食品物资、燃油、燃料等重要物资部门,实行战时管理,配供物资。同时派出武警、公安干警对银行、信用社、贮蓄等金融机构;粮库、油库等重要目标实行重点保卫。全县各乡镇在各自的辖区内也全面接管了粮油、燃油、燃料、食品等重要物资供应部门。全县车辆、物资、人员实行统一调配,食品、药品、油料等紧缺物资实行统一征用,确保抗震救灾了应急物资供应。
2008年5月13日,中共汶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出《告全县人民书》,及时向县城及周边群众发布灾情通报,消除市民的恐慌心理,号召广大群众抗灾自救。
2008年5月19日,中共汶川县委、汶川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汶川“5.12” 大地震灾后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县进一步做好抢险救灾,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灾民救助力度,规范安置广大受灾群众,搭建帐篷,在第一时间组织好救援物资发放,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协调配合,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做好遇难者尸体的清理、处置。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兑现死难者家属抚慰金。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规范设置临时办公地点,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抗震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汶川永远铭记那场生死大救援
“5.12”汶川特大地震,顷刻间摧毁了所有通往震中极重灾区汶川县的公路和通信设施。汶川县的所有乡镇、村寨顿时成为一个个与世隔绝的“孤岛”,音讯全无。一路路火速赶来的救援大军拥堵在都江堰,无法前进。2008年5月12日晚10时左右,驻渝某集团军军长许勇亲自点将,由炮兵团副参谋长杨卫东率领先遣队,强行向震源地汶川县映秀镇徒步进发。先遣队的主要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最早的时间到达,迅速查明灾情。这支由22人组成的先遣队,摸黑冒雨,沿岷江向汶川县映秀艰难挺进。5月13日中午1时,先遣队到达汶川县映秀镇,杨卫东迅速架好卫星电话,直接越级把电话打到成都军区作战部,向接电话的作战部副部长报告:“映秀房屋几乎全部倒塌,70%的道路因山体滑坡损毁。”。5月13日下午,解放军13集团军军长许勇带领30余人,经紫坪铺水库乘冲锋舟赶到汶川县映秀镇。5月13日23时15分,武警38师200余名先遣队员赶到汶川县城威州。5月14日,温家宝总理赶到汶川县映秀镇。5月17日,胡锦涛主席赶到汶川县漩口镇组织指挥紧急救援,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2008年5月14日后,相继有成都军区第十三集团军陆航团、驻渝某集团军炮兵团、13集团军工兵团77105部队、成都军区通信小分队、成都军区13集团军77118部队特种大队、成都军区77128部队37师109团、149师、装甲团、成都军区联勤部赶到汶川救援。
四川省军区、阿坝军分区(包括阿坝独立营)、民兵与预备役等部队也相继赶到汶川县救援。
解放军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127师所辖的71332部队380团、71117部队炮兵团、71781部队高炮团、379团、71282工兵营工兵分队等赶到汶川县救援。
武警8740部队(38师、187师)、武警8620部队(武警120师)、武警8650部队、武警水电九支队、武警昆明指挥学校、武警南京消防士官学校、武警自贡消防支队、武警成都消防支队、四川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突击队、阿坝州公安消防支队、公安部联合救援队(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黑龙江省消防总队、福建边防队、云南边防队、长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特警队、石家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以及郑州、南京、合肥、福州、昆明等省市公安民警、消防队员组成,以下简称联合救援队)、广东公安特遣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以下简称国家救援队)、全国各省、市、区专业救援队(包括上海市救援队、安徽省救援队、江西省救援队、山东省救援队、海南省救援队、宁夏回族自治区救援队、四川公安消防总队救援队)等赶到汶川县救援。
2008年5月14日起,先后赶赴汶川县救援的解放军、武警医疗队有:第三军医大学汶川(校本部、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医疗队、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防疫队、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解放军南京军区411医疗队、解放军北京军区261医院医疗队、解放军成都军区38分部(陆军42医院)医疗队、解放军总后勤部302医院赴汶川医疗队、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汶川医疗队、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医疗队、解放军309医院医疗队、成都军区14集团军防化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医疗队、武警总部汶川医疗队、武警四川总队医疗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疗队、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医疗队、还有解放军、武警救援部队随队医疗卫生队等。从5月12日至28日,救援高峰时期,有20余支解放军、武警、公安医疗救援队伍、1200余名军队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全县13个乡镇,118个行政村展开医疗急救和转运伤员。
从2008年5月15日起,先后有甘孜州炉霍县医疗队、广东省医疗队、山东临沂医疗队、巴中康复中心医疗队、西藏拉萨阜安医院医疗队、中山医院医疗队、重庆市医疗队、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医疗队、上海市医疗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队、河南省医疗队、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四川宜宾市、内江市等医疗队、阿坝州州人民医院、若尔盖县等医疗队30余支、850余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协同军队、武警、公安和地方医疗救援队伍,在全县13个乡镇、118个行政村抢救、转运地震伤员。
从2008年5月到10月,还有先后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0余个志愿者组织和3000余志愿者个人,参与到汶川县紧急救援行列。
2008年5月14日至8月,赶赴汶川县紧急救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公安干警、消防专业救援队、军地医疗卫生人员和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协同作战,联合组成强有力的救援队伍,先后在全县13个乡镇118个行政村,从废墟中抢救出遇险被困人员13413人,分别从空中、陆路、水路(紫坪铺水库)紧急抢救转运地震重伤员4812人,救治地震伤员34583人,诊治伤病员20余万人次,紧急避险疏散、转移、临时安置受灾群13.7万余人,进村入户,地毯式搜救达全县13个乡镇,118个行政村,420余个村民小组(居委会),3万余户人家,清理废墟21万余处,清理、处理、安埋遇难者遗体3000余具,抢救、挖掘、转运受灾群众粮食、腊肉等生活物资5000余吨,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1.2万余件,衣物、铺被等8万余件,挖掘、抢救受灾群众贵重物品(存折、现金等)总价值2300余万元,抢救、转移重要档案资料8万余卷(册),挖掘、转移银行现金2000余万元,抢修道路200余公里,为受灾群众紧急运送救灾物资2万余吨,为搞好灾后防疫,治理卫生环境3.9万余处(次),环境消杀(消毒)2000余万平方米,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帐篷、过渡房3.8万余顶(间),为受灾群众平整永久性住房宅基地8万余平方米,抢种、抢收3000余亩。
在全力抢救汶川全县受灾群众生命财产的同时,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通过水路、陆路、空中,经一切可以进入汶川的路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汶川县,从生活必需的粮油、帐蓬和日用品到医疗设备药品和抢救伤员急需的血浆,从家用电器到大型机械等各类物应有尽有。2008年5月12日至2011年5月12日,全县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大宗救灾物资:大米4705.503吨,食用油446.50吨,帐蓬60796顶,衣物2720221件,图书、学习用具9380件,彩条布1747350平方米,灶具5476台,发电机794台,家用电器6814台。2008年5月12日至2011年5月12日,收到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个人捐赠资金13480.64万元。这些物资和资金,帮助汶川县受灾群众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待续)

发表于 2013-5-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重建汶川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强烈地震不但严重毁坏汶川的山川大地,也彻底毁坏了汶川人民世代生存的家园。2008年5月29日,汶川县委、县政府成立“汶川县‘5.12’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时任县委书记王斌任组长,时任县长廖敏任副组长,县委常委及县政协、县人大、县人武部等副县级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下设14个工作组,包括13个乡镇工作组和1个农村灾区移民工作组,负责组织、指导各乡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2008年8月8日,汶川县委、县人政府在迎宾馆召开“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动员大会”,汶川县全面展开灾后恢复重建。2008年12月30日,汶川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汶川县“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及下设工作机构,成立“汶川县‘5.12’地震灾害恢复重建委员会。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任主任,县县长廖敏等任副主任。下设10个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指挥部,全面、深入推进全县灾后恢复重建。2011年10月,汶川县灾后重建全面结束,501个重建项目全部完工,走进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三年来的艰辛历程,震中汶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在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援建省的倾力援助下,灾区干部群众牢牢抓住灾后恢复重建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抓好各项重建工作,民生工程成为重建亮点,书写了灾后重建的辉煌篇章。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民生优先”成为灾后重建的“指向针”。
  在广东确定的82亿元对口支援建设资金中,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城乡饮用水等民生工程的比重高达80%。
  安居才能乐业。“5.12”特大地震造成汶川全县13700余户农房倒塌,3800余户遭受严重损毁。农房重建成为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让灾区群众尽快安居是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民生的最好诠释。漩口镇赵家坪238户村民没有想到,原以为遥遥无期的家,在震后第3个月就开始了重建,震后第6个月就齐齐搬进了新房。
  震后,百废待兴,教育是灾区的希望之火,是民生的具体体现。矗立在岷江岸边,汶川一中总建筑面积近7万平米的超级学校,奇迹般地在灾后79天封顶,仅用365天, 2009年8月27日,广东援建第380天,援建的16所学校项目整体移交使用,1.4万名灾区学生搬进高质量、现代化的新校园。
  2009年9月1日,很多家长带着学生参观汶川一中“五星级”新校园后,纷纷竖起大拇指说,对新学校“不是满意,而是非常满意”。
  2009年12月3日,广东援建的第484天,总投资30亿元的“十大民生工程”交钥匙仪式正式举行。仅用不到500天时间,全面完成了农村居民住房、医疗卫生设施等“十大民生工程”,建成了放心工程、满意工程、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创造了恢复重建的“广东速度”,生动诠释了重建工作中的“民生为先”。
  “医院开到了家门口,灾区群众不再为看病备受周折。”重建后的汶川县人民医院成为全州最先进的现代化综合医院。遍布各乡镇和农村的医疗服务网点,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
  村村通水泥路。半年不下山、一脚泥巴一脚水的烦恼成为历史。县、乡、村三级道路硬化率和通达率达到100%,建成农村客运站30个,城乡交通基础条件极大改善。重建让灾区基础设施上档升级,映汶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川汶路、汶马路建设按计划推进,为形成川西北高原交通枢纽中心奠定基础。截2011年10月,全县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累计开工88个、开工率100%,累计完工88个、完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41.04亿元、完成率101.3%。
  海拔2000米的千年羌寨萝卜寨人世代过着背水生活,江门工作组到海拔近3000米的大山深处找水,清甜的高山泉水经过上万米的引水管道流入各家各户。
震前,汶川县仅有两家自来水厂,农村饮水全部依靠“自流水”解决。灾后重建广东省2.21亿元援建资金投入到城乡供水设施建设,15个集镇供水项目,新建34个农村供水项目,让住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群众也喝上了自来水。灾重建的汶川县,基础设施不但得到了整体提升,而且超了30甚至50年。(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援建汶川
2008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以下简称对口支援方案),“对口支援方案”安排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省汶川县。
2008年8月7日,“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工作组”进驻汶川开展对口援建工作。2010年10月10日,“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省汶川县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庆祝大会”在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两年多的援建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工作组”严格按照广东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以人为 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则,冒着余震、飞石、泥石流等 种种危险,克服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生活条件等重重困难,经受住了2010年“8.14”特大山洪泥石流考验,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了对口支援汶川县 恢复重建的光荣任务,创造了科学援建的广东模式,打造了灾后重建的成 功范例,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汶川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在援建过程中,广东省共安排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资金82亿元,援建项目702个。至2010年10月,所援建的项目全面竣工、资金全面到位、设施全面启用。通过对口援建,汶川实现 了脱胎换骨的奇迹巨变,实现了党中央要求的“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 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 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全面超过震前水平,走上跨越发展之路。
从满目疮痍到涅槃重生,近千个日夜,灾区群众记忆犹新。震后仅半年多的时间,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村民就率先住进了“青瓷贴面、木架晒台”,好似“连排别墅”的漂亮新居;在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时间节点,红楼顶、褐砖墙、木格窗,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映秀新镇经受住了2010年“8·14”特大泥石流的“洗礼”。
震后,在广东省倾力援助下,汶川灾后重建迅速展开。从挥汗如雨的三伏酷暑,到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从三江到漩口,从映秀到卧龙、从银杏到龙溪,处处可见广东援建队伍忙碌的身影, 援建者们在遍地废墟的汶川灾区建起了“诺亚方舟”式的家园。
  “要人出人、要物出物、要钱出钱、要血献血。”短短16个字,彰显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2009年,尽管广东遇到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困难,“但广东省完成恢复重建工作的决心不变、目标不变、力度不减。”
  “这辈子都没有这么辛苦过。”这是广东援建者的切身感受。
  “5+2”:5天正常上班,双休日也上;“白+黑”:24小时无休止、不分昼夜。“3班倒”;机器不停,人员轮番休息。
正是这种大爱精神让灾区诞生了新的奇迹,仅仅两年,广东质量、广东速度、广东理念铸就汶川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除以广东省对口援建为主外,先后还有中共中央组织部特殊党费援建“汶川县绵虒七一小学”、“汶川县映秀七一中学”,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
援建“汶川八一小学”,“解放军空军援建汶川蓝天小学”,深圳证监局捐建“汶川县映秀小学”,东方家园援建“龙溪乡阿尔小学”,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汶川县耿达一贯制学校”和“卧龙镇中心小学”,中国中铁股份公司职工捐建“中国中铁映秀幼儿园”,其他还有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广东省红十字会及港澳台侨等慈善组织,奉献爱心,伸出援手,为汶川县的灾后重建添砖加瓦。(待续)

发表于 2013-5-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劫后余生新汶川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灾空前,场面惨烈。救灾难度空前,气势恢宏。灾后重建千头万绪,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农民变市民不是神话。在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全国人民的呵护,广东人民的大爱,重灾之下的汶川把伤亡降到了最低点,把致残率降到了最低点,没有人挨饿受冻,没有出现灾民盲流,没有发生灾后疫情。这些都是奇迹,但不是神话。
震惊中外的“5.12” 汶川特大地震过后,汶川人民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一切。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汶川摆了在世人面前。汶川有救吗,汶川还能恢复惜日的风彩吗,2011年10月,一个崭新的汶川回答了这一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民的大力援建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灾后重建,极重灾区汶川县的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全县人民生活稳定了、安居了。
震前,汶川是阿坝州的经济强县,工农业生产、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由于交通方更,离成都又近,气候又好,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因此汶川这个阿坝州的门户县素有阿坝州的“江南”、“小上海”之称的美誉。在“5.12” 汶川特大地震中,汶川的山垮塌了,县境内的国道213线、317线、省道、县道、乡道没有了,住房没有了,通讯中断了,汶川一度“消失”,全县15941人离开了人世,厂房没有了,汶川从“云朵”坠落,惜日的辉煌荡然无存。一个伤痕累累,满目疮痍倍受大自然摧残的汶川摆在世人面前,汶川还有希望吗。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援助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社会各界不畏艰险的抢救中,汶川在祖国的怀抱中得到了精心地呵护。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三年时间,汶川极重地震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片片曾是废墟的土地上,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学校书声琅琅,车间机器轰鸣。当人们重新走过那些曾经令人心酸流泪的地方,人们不禁被一个又一个重建奇迹震撼了。奇迹背后,昭示着全国人民的力量,昭示着广东人民的大爱,昭示着汶川人民的坚强勇敢。重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恢复,更是承载梦想的实验场,是重建者们心血的结晶。曾是满目疮痍的悲伤之地,转眼间大多变成了美丽的田园小镇,一步跨越10年、20年、30年。在汶川,矗立起的不仅仅是建筑,在汶川,还有祖国强盛的综合体现、人民的伟大、军队的勇敢、广东的大爱、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每一幢新建筑,都是一颗爱心、一面飘扬的国旗。气壮山河的灾后重建,显示着全国人民的力量、广东人民的首善。这一切将永远铭记在汶川各族群众的心目中。
灾后重建的新汶川,工、农业生产,旅游业和人民生活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发展。2011年全县的地方生产总值达到40.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1亿元,不仅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而且累计消化财政赤字7499万元,累计化解和核销历史形成的政府债务3421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8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4.02亿元,全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81元。(全文完)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3676.JPG
大禹在此,谁敢再震汶川!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39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07.JPG
汶川县的朋友们还记得这个碉楼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2882.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