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22|评论: 21

[草根播报] 内江记忆·西林寺太白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内江地标性建筑之一,几乎每个内江人家中,都少不了一张跟西林寺太白楼的合影。
    它是内江特有的文化符号,鲜明地烙印在内江人的集体记忆里。
    它远没有岳阳楼、黄鹤楼的名满天下与气势恢宏,在网上,也很难搜到关于它的词条释义。但它一直都在西林寺那个角落默默伫立,历经一轮又一轮的草木荣枯、风雨四季。
    太白楼位于西林寺前鹭澜洞下游500米处,建于清道光年间,知县李旬为纪念李白与范崇凯同游此地时作别友诗而募资修建。“太白楼”三字为当时的成都知府黄云鹄所题。此处两洲交流,群峰竞秀,为内江“八景”之一。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内江县令李旬在西林山上修建太白楼,由于无影像资料,只能根据历史文献推断太白楼曾经的样子。“当时是双重檐,两层楼,带回廊,应该说还是颇有气势的。”
    太白楼修好后,内江的另一位县令杨增辉为太白楼题联云:“到此处休言饮酒,登斯楼谁敢呤诗”;20世纪初,内江人伍心言将之改为“到此地开怀饮酒,登斯楼倾胆呤诗”。至于到太白楼一游的诗句就更多了,可惜的是,经过战火的损毁,到1958年,原有的太白楼已损毁殆尽,题字题诗亦不复存在。
    李白赠诗赞挚友范崇凯: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说到太白楼,就不能不说内江状元范崇凯。据相关史料记载,范崇凯是四川内江东兴区人,字金卿,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丙辰科状元及第。
    相传范崇凯善作赋,且文思机敏。唐玄宗曾命作《华萼楼赋》,范崇凯之作倍受好评。其弟范元凯与之齐名,当时号为“梧冈双凤”。
    由于范崇凯以赋著名,加之同为四川老乡,遂与诗仙李白结为挚友。李白见他为官清正廉明,赠诗称赞:“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游子睹佳政,因之听颂声。”(意为范崇凯做官,简政轻刑,百姓生产得到发展,因而颂声四起)。
    据称,现在在内江城郊十里沱江北岸,还有花萼村、花萼山、华萼寺、花萼楼、状元故里、状元陵墓等遗迹存留。
    传李白送范崇凯作《送友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李白《送友人》一诗全文,高中语文课本曾收录此诗,但注释中并未提到送的友人是谁、写于何处。而在内江的传说中,该诗写于内江,友人则是范崇凯。
    一种说法是说李白结识状元范崇凯后,曾到内江看望范崇凯兄弟二人,三人曾一同游览今日西林寺所在的西林山。站在西林山上,李白发现内江的地理环境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故临别时作《别范金卿》(即《送友人》)。
    而另一说法则是,李白赠范崇凯之诗,除《送友人》一首外,当还有《送友人入蜀》、《赠范金卿二首》。
    复建旧景昔日太白楼 内江新名片
    复建太白楼的初步方案和设计已经做出来了,将在歇脚亭的位置修建一个620平方米、两层楼、双重檐的唐风建筑。“在原来的位置和原来的场景修建一个合乎那个年代建筑风格的建筑,我想是众望所归的。建成后的太白楼将成为内江的新名片。”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4-27 15:0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2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哟!支持!

发表于 2013-4-2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好

发表于 2013-4-2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发表于 2013-4-2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不错,写出了文化内江的底蕴。
发表于 2013-4-2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萼楼也许还在,属于现在东兴区胜利镇花萼村,从五星水库翻一座山就能到达。对面是著名的狮子山,狮子山吼也是老内江八景之一。狮子山下就是沱江,花沿滩的水浪好像也是内江八景之一。再向上游走,是插箭山,那里有美丽的传说——曾经出过三个翰林大学士,东兴区区志应该有记载。
发表于 2013-4-2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准确的说,花萼状元的出生地是原史东乡,可惜史东乡这个文化之乡再也不存在了,被一分为二——一半属于胜利镇,一半属于富溪乡。
发表于 2013-4-2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萼楼赋(以「花萼楼赋,一首并序」为韵)    我唐有国,堑炎海而苑绝漠,封日域而是流沙。生尧舜而开统,诞文景而承家。於兹百有二十载,开元皇帝御极。居藩符五马之兆,在天岂一龙能加;爱弟则淮南之仙术,名王则临淄之才华。朝有土阶之约,官靡瑶台之奢;饰旧馆而纳景,建飞观而临霞。长公子之自薄,塞主人之相夸;非徒拟花萼之丽,盖取诸棠棣之华。请循其始,仍旧而作;珍林自生,灵池不凿。下池塘之烟雾,植掖垣之花萼;凫翕习而来止,楼台蹇产而相错。雨日而起澄潭,霁夕而月悬高阁。归梁国於上苑,通代邸於平乐;洞复道而为临幸,矗层城而作垠Ф。於是於城之陬,建此飞楼;横逦迤而十丈,上がテ而三休。仰接天汉,俯瞰皇州;百ㄩ之所回合,九逵之所夷犹。总万象之多少,极二曜之环周;为栋宇之殊观,实崇高之寡仇。盖术者之不陋,亦帝王之所游。规模制度,去奢维素;方面曲折,匠石所务。浮栏郁律而却偃,飞甍参差而前注;连磴道而内属,曳轩窗之横骛。龙兽抚注而相惊,虹亘薄而齐布;涂椒兰以为馥,衔明月而为炷。榜题仲将之手,颂登文考之赋。六合清朗,天地静谧;明主垂裳,贤臣屈膝。龙舆亲览,珠旗晓出;言羽卫以清帐,敕太史之择日。点翠幕而夹道,列云影而竟术;万国争驰而骈会,千官毕扈而咸秩。宫阙迢遥其若浮,郡国森罗以加一;广宴颁大官之膳,鸿霈宽司寇之律。献春之望,严更罗守;月上南山,灯连北斗。鱼启钥於楼上,龙衔烛於帐口;帝城纵观而驾肩,王宫望瞻而仰首。鼓吹更落,琴笙夜久;清歌齐升而切汉,妙舞连轩而垂手。张广乐以建和,示至乐於群有。天子偃伯天下,高临穆清;理国以道,与代作程。不纯俭以愆德,不徇奢而害盈。建宫而丰其屋,则遵求旧;作室而节其用,则示闲情。其孝友也,署为花萼之号;其勤人也,则以榜以政本之名。何圣人之启意,物与道而相并?秦作阿房,而穷侈靡;汉宫未央,以自尊荣。由是展礼乐,开塾序;太学时荐,列国奉举。择仙郎为清选之官,辟星台为明试之所。顾无智士之知难,而劳能者之虚伫。

发表于 2013-4-2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萼状元的出生地是原史东乡,
发表于 2013-4-2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飞 发表于 2013-4-28 08: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花萼状元的出生地是原史东乡,

史东乡很早就是内江县的文化之乡,内江县县志有明确的记载。以插箭山、狮子山为依托的方圆数公里内,出过状元,出过翰林大学士。1976年恢复高考后短短的十年间,史东乡正式考上大学、中专的就达几百人,清华、北大、人大都有史东的学生。可以说,是文化的土壤养育了史东,是文化的传承丰富了史东,是文化的沉淀催化了史东。只可惜,这个文化之乡不复存在,真有些无语......

发表于 2013-5-26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3-5-2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有文采哦,不错,但愿新修的太白楼更漂亮哈

发表于 2013-5-31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3-5-31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

发表于 2013-5-3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顶

发表于 2013-5-3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保留哟太白楼

发表于 2013-6-1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成后的太白楼(效果图.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