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24|评论: 9

[信息动态] 【梨園遺恨】有感王君安无缘“梅花奖”三问中国剧协! (新浪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感王君安无缘“梅花奖”三问中国剧协!

                                                        據  新浪網

近日,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嫡传弟子王君安担纲主演的《柳永》被“莫须有”之因取消入围“梅花奖”参赛资格,成为当今越剧界炙手可热的话题。一时间戏迷悲愤、舆论哗然,抗议“暗箱操作”的抨击不绝于耳,质疑“潜规则”的怒斥甚嚣尘上。此番风波不仅涉及一代越剧传人王君安能否问鼎“梅花奖”,也波及到广大民众对于“梅花奖”的举办方中国剧协的信任底线。笔者对此深感忧虑,意欲一探究竟故而三问:

一、“梅花奖”是否提倡和民意保持一致、与时俱进的精神?

    《柳永》这部作品,剧本获得第26届“田汉戏剧奖”,由福建著名编剧王仁杰捉刀创作;唱腔设计是老一辈作曲界泰斗连波老师;浸透着中国画“留白”意蕴的舞美设计出自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刘杏林之手。这样一部强强联合的作品,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整部戏既展示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宋朝繁华风情,又透过词人柳永无奈和伤痛的人生际遇发出了当代文人内心深处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深刻拷问,以史为鉴、知史明今,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作用。同时,剧中可圈可点琅琅上口的柳词对于提高戏迷的文学鉴赏力达到了积极的推动效果。而作为福建省主打作品,更突出了柳永是一位从武夷山下走出去的福建籍词人,对于宣传地方文化优势有着不一般的寓意。

“梅花奖”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取得突出表演艺术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我们再把焦点投注到《柳永》主演王君安这里:王君安深得越剧一代宗师尹桂芳老师言传身教,少年时期即与赵志刚、茅威涛、萧雅并称为“尹门四杰”。为了发扬越剧尹派艺术,她放弃美国安逸生活,在福建芳华越剧团兢兢业业七年,荣获“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可谓是德艺双馨的越剧演员。她的粉丝“君迷”数量也因她的回归与日俱增,甚至为此衍生出了一个新名词:王君安现象。《柳永》在福州首演,君迷们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不远万里不计成本奔赴福州,只为一睹尹派传人新作之风采,场景之壮观在央视《戏曲采风》栏目一览无余,票房号召力彰显了实力,武汉、上海等地巡演的门票已告售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应时代潮流才会发展。在戏曲市场日渐式微的今天,喜爱王君安的戏迷从七旬老人到学龄儿童,从街头巷尾到大洋彼岸,她对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国剧协作为戏剧界的权威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肯定和扶持像王君安这样的越剧界中坚力量。

二、“梅花奖”评选机制是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首先,剖析“公平”原则:

    “梅花奖”现行的评审专家团如果在评委专业、剧种代表、纪律监督等方面不能形成一个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架构,那么很容易出现结构性弊端。即使整合了多剧种、跨行当的专家评审团,但是因为彻底摈弃了“观众表决”这个根源环节,虽然评委们给予专业化评估打分,也仍然会因为审美角度不同、艺术观点各异,造成没有制约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而纯粹由专家评委意见决定的“梅花奖”,一旦脱离了群众基础,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难免有“一言堂”弊端。

其次,考量“公正”原则:

    本届“梅花奖”评选,四月份落幕,中国剧协于三月份突然下达文件缩减入围参赛者名额,没有丝毫的过渡期,“朝令夕改”是否有失公允之嫌?泥沙俱下,一旦错杀,岂不令人扼腕叹息!窃以为,这是在形而上学地响应中央提倡的“务实”精神,并且是以牺牲更多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正当权益为代价。“务实”讲求的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不是以粗暴的“一刀切”方式减少自身的工作量来达到效率的假象。

    又及,既然是明确了各省二减一压缩至一个名额,何以浙江省受到非常礼遇增加至三个名额?说一套做一套,这不是授人以柄落人口实又是什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中国剧协若仅仅以“无可奉告”的消极态度如何堵得住万千戏迷悠悠众口?即便不存在“潜规则”和“暗箱操作”, 自身利益驱动下造成行为信用和政策信用下降,在加速令人堪忧的道德体系滑坡和“社会公信力”削弱的暗潮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影响。

再次,探讨“公开”原则:

    “梅花奖”评选过程的闭塞程度历来饱受诟议,作为“被代表”的受益者戏迷群众被剥夺了知情权,无人知晓各届“梅花奖”的评委构成、表决方式、评估内容。现在大到国家领导人选举,小到超女快男选拔,草根一族都可以在各类媒体报端享有参与权和知情权,然则中国剧协或许认定民间屌丝不足以跻身于“梅花奖”这样的庙堂之高,自娱自乐唱着专家学者的“独角戏”,但愿不要演变为利益阶层和专家学者合作的“二人转”才好。其实中国戏曲的主线,几千年来不过都是下里巴人的娱乐,偏今日成了国粹,天大的帽子一戴,于是往来不白丁了,更无从谈起代表人民群众了。

三、“梅花奖”是否具备壮士断腕勇于改革的勇气?

    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弊端,吸纳有效的监督机制,增加评选工作的透明度,拓宽戏迷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保障戏迷群众的知情权,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评估体系,全面推广评委与公众对“梅花奖”评选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才能使中国戏曲大放异彩,剧种流派纷呈、名剧名角辈出。现今中国戏曲界许多小剧种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何让戏曲艺术焕发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旺盛生命力,最终实现中国戏曲“大同世界”,需要中国剧协这样的权威机构来担当“领头雁”的角色。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6届戏剧梅花奖爆冷引喜爱君安的越迷强烈不满摘要:

     王君安,中国越坛上一个响亮的名字,舞台上那个耀眼的主角,实力卓绝风靡一时的越剧名家,在第26届梅花奖参评前夕竟折翼而返,在福建省剧协申报梅花奖名额中被莫名的摘下,这几乎是2013年戏曲界最不可思异的事件 ...
      王君安,中国越坛上一个响亮的名字,舞台上那个耀眼的主角,实力卓绝风靡一时的[color=red !important]越剧名家,在第26届梅花奖参评前夕竟折翼而返,在福建省剧协申报梅花奖名额中被莫名的摘下,这几乎是2013年戏曲界最不可思异的事件之一,多少人摇头叹腕,多少人含泪追问,多少人彻夜无眠……有关君安的贴吧,微博,微群炸开了锅,而群情激愤,寻求真相,已成为今夜的主流,一个越剧演员能有如此之多的切切关注和鼎力支持,如此之多与之同行的追随者和祈祷者,这本身便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越迷们,如果你认同君安支持越剧,请转起;
  君迷们,如果你热爱君安,为之不平,请转起;
  因为,我们要的不过是——真相!
  或许,这将成为对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最大拷问!
  是什么原因让王君安止步参评?幕后到底存在哪些不为人知的鲜有透露的事实?我们需要的是剧协坦诚、公开的答复。我们希望看到剧协的客观、清醒,我们更期望梅花奖是众望所归……
  试问,戏曲演员贴吧粉丝数接近万人能有几个?再问,不以群众喜好为考量的梅花奖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代表少数意见的剧协投票是否能左右民意?
  剧协,如果你们有足够勇气,请站出来,给我们一个解释;如果你们有充分理由,请列出来,给我们一个交待;如果你们有绝对自信,请说出来,王君安的不足在哪里?如果你们的规则不合理,请修改,如果你们的了解不深入,请强化,我们要的是梅花吐露的芬芳,绽放的光彩,梅花奖应该是符合民意的实至名归。
  如果你们有客观的态度,请从投票开始,请将候选剧目及演员来一次民意投票,来一次真正的优胜劣汰……
  一个拥有网络最高人气的戏曲演员,她的知名度不是虚假的,她的美誉度不是凭空的,她来自民众,有着最强大最广泛的戏迷基础;她来自真传,有着最坚实最丰厚的底蕴修为;她来自舞台检验,有着浩荡的可观的票房奇迹;她的新戏作品,原创,集戏曲之大成,蕴中华之古朴,获戏迷之肯定,得专家之赞赏,她到底还有哪些不足,请你们给戏迷们一个指教和学习的机会。
  自古来,我们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正是人民的成员,在没有任何私利,私欲的遮掩中,我们反映着自己最真实的心声,我们不是傻子,我们更不愿被愚弄。我们需要的是真相。与王君安无关,但与艺术有关!梅花奖,与个人得失无关,但与大众荣辱有关!我们的智商,我们的价值观再一次提醒我们,我们要的是梅花奖的真实性,公平合理性!

網上“君迷”吐槽摘句;

   18年前她与梅花奖差一票,期间她赴美,耽误了青春。这次好不容易被福建推荐了,目前又传出落选梅花奖消息。目前她主演的《柳永》在多个城市巡演,所到之处票房都很热。再过两年她将达到45周岁,按梅花奖规定,如果她的年龄超过45岁,她有可能无法参选。王君安一个与梅花奖无缘的戏剧明星。(3月18日 23:01来自新浪微博 )

   有些梅花奖演员参赛剧目打磨了几年,王君安主演的《柳永》多久,从首演到送评不到一个月。许多梅花奖候选人事先邀请有可能担任梅花奖评委的人到本地看戏、指导,并送上一个“大红包”。指导过候选人的评委自然有了感情分。《柳永》剧组请了多少评委来福州看戏?我相信没多少人对《柳永》有感情分?

   梅花奖候选人各省报送后,中国剧协是从各地选送的录像带中看演员表现。我敢肯定,本届梅花奖评委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看过现场版的《柳永》,对录像版的《柳永》质量我不便判断,进入复选的有50多位演员,累计有上百个小时录像,评委们能否拍着良心说:“我看过所有演员的完整录像?”

   其实在福建一些人眼中,王君安早已是梅花奖演员。近些年福建举办的梅花奖演员专场演出中,总会出现一位编外演员,那就是王君安。那些所谓的国家级戏曲专家不认可你,福建认可你,戏迷认可你。试问30年以后或50年以后,那些国家级专家有多少戏迷还能记住,可我相信越剧迷不会忘了君安。

   像君安这样水平高的演员,几次申梅受阻,一定会大有背景;君安是个老实人,君迷也太老实,所以那些人才会出手狠辣。

   讲到底君安太老实单纯了,她访谈中早说过不喜欢艺术圈勾心斗角,不喜欢陪吃饭应酬,多纯洁的梅花啊。评委投票前早有一杆秤,哪个评委会 看几百小时的资料啊。戏评家赵燮雨也写了一文章,题为,【可惜了一朵梅花】是讲君安和柳永的。

   若干年以后,人们一定记不清谁得过梅花奖,相信历史会清晰的记住曾经被梅花奖“戏弄”两次,深受人民喜爱的,真正的人民艺术家——王君安。

                   君迷们来看看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作者:赵燮雨(節目主持人)

   有位好朋友和我谈了些情况,朋友对行内情况比较熟悉,看事也很客观。我认为朋友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整理了下交谈内容,在征得朋友同意后发到这里,以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情况,冷静看问题。(序号是我加的。文中如有不妥,是我整理不好,与我友无关)

   1、就梅花奖这件事而言,很多人只是知道结果,而对其中内因,来龙去脉,方方面面的经过却并不了解。有些粉丝出于激愤的心情,一时不能接受结果,冲动下凭自己的臆想,就去猜测,去指责,心情可以理解,但这对其他被指责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猜测不能代替事实,特别是对于实际上帮了忙出了力的单位和个人来讲,这样讲人家是很伤人的。私下里可以问,在公共平台的网上那么激愤指责,说话不负责,只会导致四处树敌帮了倒忙。

   2、福建省剧协已经按规定将君安上报到中国剧协参加评奖,不存在某些人猜测中的“只报了一个人”的情况。并且省剧协上下,私下里也做了许多努力,谁不想自己省内上报的人都能得奖?福建这几年的梅花,都是至少有两人获奖,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突然初评刷下来一个,谁也不想看到这个结果!设身处地为福建的政府文化部门、团体、凡是为此事工作出力的人想想,谁不难过?谁不想作努力再争取(初评之前作了努力,事后王仁杰老师也为此努力过)!换成你,心里已很不好受了,还被人公开再指责,做何想呢!

   3、另一位参赛者孙劲梅(张曼玲老先生的弟子,福建戏曲圈里也有一定知名度的),她也是按规程申报上去的。君安初评被淘汰,是梅花评委投票的结果,这个结果和孙毫无关系。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优秀的传统戏剧演员,只要有机会,能上都是大好事。君安没上并不是孙老师的过错,不应该迁怒于孙。至于说孙的影响不及君安的大,这在福建恐怕未必。(君安在福建,影响都未必大,我们去看戏,本地的士司机竟然都不知道芳华是什么,王君安何许人也,那又怎么说?)何况,这一点并不是评委评比打分的条件。观众可以提自己对演员的喜好,但这不是评奖条件。拿这个来说孙什么什么的,是不是伤及了无辜的孙老师呢,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4、如果说责任,芳华确实有一定责任,但不是不支持君安夺梅。芳华倾全团之力为君安排《柳永》第二版,已经是对君安最大的支持。他们最大的失策在于,不该在事情没有最后结果之前就将申梅的事情拿出来高调宣传。福建历届申梅失败的人中,不乏知名艺术家,君安不是第一个,也不是会最后一个。只是别人都很低调,而君安却无法低调。

   5、此次申梅,有名气、艺术造诣都不在君安之下的人,比如京剧的丁晓君、张馨月,话剧的宋丹丹、徐帆、冯远征等人。并不是说谁名气大,谁粉丝多,梅花奖就必须给谁的。此次申梅,还有省报了后被剃光头的。还有些上报被淘汰的演员,在本省也都是非常有影响、有实力的。所以说,没上的,因素有很多,不要简单的看成“不是白就一定是黑”那种性质的问题。

   6、事在人为,这点确实重要,这也就是大家提到的“中国特色”吧。很多工作,要有“功夫在诗外”的意识,不是提倡搞什么不正当关系,而是说,凡大事要注意事前的铺垫、汇报、宣传、和联络了解等种种工作!职能部门要做,团队要做,就是戏迷观众,有心的有条件也可以做。事前准备工作越充分,做起事来就越顺利。了解情况的专家领导老师越多,联络的越勤快,帮助说话的也就能越给力。戏迷观众如果有机会遇见那些评委专家老师,能够抓住机会好好为《柳永》说说观后感,为芳华为君安说出自己的感觉,或者,向相关部门和专家老师用各种方式诚恳客观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帮忙。

   7、发表戏迷观众意见没错,热情表达喜爱某演员的意愿也没错,但是在网络上,各方人士都会来看,政府部门,剧协、评委、剧团、演员,及全国各地关注评梅的人,平常不会来注意君吧,今事关自己,都会来看看公众反映,君吧就是最大的火药库。君迷说话发表意见,在这个时候不能不去想想自己的话会产生什么影响!说话不客观,不了解情况而误伤了对象,那就是错了。网上人说完了自己出气了、没事了,即使说的不对,剧协和其他单位个人也不可能找网上说话人的麻烦,可是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却是会让君安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的。举个小例子,比如前面说到的孙老师,她们是同行又都是省级剧团,还在一起做过节目,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样公开贬孙,你让君安多尴尬!个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与各级剧协、文化厅处等等这些君安和芳华的直接业务上级关系了。想一想我们可以随便说话没关系,可别人还要继续工作生活的,想明白了这些道理,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说话了。

   以上就是我和朋友谈论的大致内容。供各位爱马朋友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致中国剧协的公开信

                             二问中国剧协评奖规则的合理性

尊敬的中国剧协领导们及众评委:

  3月11日的公开信,因越剧演员王君安等初评被刷,已经将广大戏迷就第26届梅花奖评选中途改变规则,限制和缩小参评演员名额之强烈反对意见,向贵协会郑重致信表达心声。作为传统艺术——戏曲的忠实爱好者,今天,我们戏迷群体还将就梅花奖评奖规则设置的合理性问题继续追问和建言。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贵协会的中剧发[2012]27号文件《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评奖细则》有诸多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的地方。

其一

,对一度梅申报者设置的年龄门槛极不合理。《评奖细则》的第一条规定“申请参评梅花奖的演员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按照艺术的规律,莫非45岁以后,不能出好作品?而实践中年满45岁奉献上十分精彩作品的不乏其例。就算是戏曲演员,45岁的年龄也未必创作的气高峰期已过。尤其是戏曲中的如老生老旦这些角色,本来就需要具备一点年龄沧桑感。梅花奖应该是奖励优秀作品,而年龄并非优秀作品的唯一要素。

其二,申报者必须具有高级职称的规定极不合理。《评奖细则》要求申报者具有高级职称,完全是行政管理思维模式,而艺术领域有其自身规律,且不可套用,否则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僵化,难出好作品。一些民营剧团的从业者较少有重视什么职称的晋升问题,但民营团难道就没有好作品吗?想当年,梅尚程荀等大师们都是民营剧团,哪有什么高级职称,可是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即使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演员,也可能存在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拿到高级职称的。

其三,每个省限定申报人数的规定极不合理。按照《评奖细则》第四条规定,参评演员向所在剧院(团)提出申请,经批后报各省级剧协,由各地剧协向中国剧协梅花奖办公室推荐。每届推荐人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2名,中直院团1名,部队2名。这就意味着一个省最多允许两人申报。而国内的情况是,很多省内可能有三个或以上的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剧种,那么平均一个剧院每届还没有1个申报名额,况且,梅花奖还是两年一评。仔细算来,有三个剧种的一个省,每个院团平均四年只有1.3次申报机会,而一个剧团里面又有多少演员呢?平均到这个剧团内部每个演员头上还有多少申报机会呢?简直比科举社会考状元还难!所以,这种规则设置必将导致省内院团之间的惨烈竞争,也会导致院团内部演员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申报名额如此紧张,事实上民营剧团的申报机会几乎完全丧失。而这种现状完全是规则设置的不合理造成的。

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行梅花奖的评选规则完全背离了梅花奖设立的初衷,根本不利于促进民族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是对演员创造力的巨大束缚。当然,如此规则的出台定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有来自于政治体制并从而传递到文化艺术领域的束缚。但作为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戏剧界必须要有职业共同体意识,要有打破枷锁的勇气和努力。

鲁迅曾经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它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国民精神的状态。我们今天文艺创作失去信仰、失去灵性、失去判断、失去方向,是整个民族缺乏想象能力、缺乏自由精神、缺乏思考意识的表现,这是当下文艺创作的最大危机。但即便这样,所有的中国人一定要坚信,戏曲是真正代表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样式,它曾经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中国戏曲表演也因其鲜明的特色而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它是我们真正的民族艺术宝库!在当下国内科技、文化失去新引擎的情况下,我们守住祖宗留下的这点好东西是多么的重要!挟如此丰富的宝藏而不自知,却作践毁弃如同敝履,怎不令人痛心疾首!想必剧协的众领导和评委们大都曾经也是民族艺术的从业者,甚至是民族艺术的舞台实践者。作为肩负传承、继往开来的一代文艺从业者,岂可眼睁睁看到这博大的民族艺术葬送在我辈之手?又如何能回报曾经辛辛苦苦培养我们的前辈师长?又如何对得起自己曾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艰辛的付出?又如何告慰即使在十年动乱中也不曾折断脊梁的前辈艺术家?

如果继续按照现行梅花奖评奖规则的指导思想套路走下去,简直无异于练葵花宝典,断了子孙后路,我们的民族戏曲艺术将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现在,打破枷锁的时候到了!这项伟大的工作首先就要在内部解套做起,领导们应当具有高识宏度的气魄和始于足下的实践精神,我等戏迷也完全相信剧协领导具备如此胸襟气度!纵观中国历史,我华夏大地自古不乏闻过则喜,有错必纠的实例。远者如封建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都有改过之量,近者有国务院从谏如流的实例。如2003年因为孙志刚事件,中国五位学者,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件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最后导致国务院废止了那个施行了整整21年的早已不具合理性的法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并于当年8月1日起施行。

鉴于现行梅花奖评奖规则已经完全不能适应促进文艺繁荣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妥善处理本届相应事务后,下届此规则一定要做相应调整,而且应当以有利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繁荣为基本立场。

今天我们岂止是为王君安等优秀演员呼吁,更是为戏曲艺术界所有的演员们呐喊,同时也是为整个中国人呐喊!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子孙孙不再生活在无形枷锁的窒息之中,今天我们为了人类的尊严而奋斗!

我们曾经脱轨,我们现在回归!

我们不负祖先,我们继往开来!

                                             戏剧爱好者联盟

                                             执笔:拂尘为君

                                              2013年3月14日



          海内外戏迷抗议“梅花奖”不公,中国剧协失聪推诿!

                                                           附戏迷【山河wh】跟剧协的电话聊天内容


2013年3月15日下午3:04【山河wh】接到了剧协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剧协)的电话(号码010-59759521),通话的大致内容如下:
剧协:季国平书记看到了上海君迷的联名信,觉得你们写的很诚恳,他很重视,让我代表他给你电话,感谢你们对戏曲的关心,对梅花奖的关心。
我:是否这次梅花奖名额有减少,为何福建只有一个名额?
剧协:名额的多少是中宣部确定的,我们也很遗憾,还有好多和王君安一样优秀的演员这次也没机会,我们也很着急,但我们也无能为力。
我:您看我们知否有必要向中宣部呼吁一下,增加一些名额呢?
剧协:这是你们观众的呼声嘛。
我:戏迷为什么有这些呼声,原因之一是对梅花奖的评选过程不清楚,认为过程不透明。
剧协:梅花奖的评选是公平公正的,评委老师也是随机抽取的,有些人自己都不知道。评委老师在一起看各省上报的录像,然后打分,无记名投票,所以不存在不公正。这梅花奖的评选制度也是中宣部确认的。
我:如果福州这次只有一个名额,那是否可以从其他未参赛的省里拨一个名额给福建呢?
剧协:这不可能,这违反规则,谁要这么干要受处罚的。
我:但我记得上届有过这样的情况。
剧协:你说是谁?
我:(犹豫了一下没具体说,因为没有证据,也不想牵扯其他的好演员)
剧协:这是要有证据的,你说的是绝对不存在的。
我:我想对梅花奖评选机制提个建议,是否能增加观众评选环节,让梅花奖真正和观众相结合。
剧协:这不太可能。梅花奖是个专家评选的奖项,不是观众参与的奖项。请相信专家们都是各剧种有水平有能力,德艺双馨的。
我:但如果专家评出的剧目并不是观众爱看的,观众爱看的得不到专家的认可,那我觉得梅花奖就失去他的意义了。
剧协:(笑)我要叫你一声王老师了,你可不能这么说。
我:梅花奖的宗旨是繁荣中国戏剧,为观众评选出喜闻乐见的演员和剧目,如果观众喜欢的专家不欣赏,那要专家干什么呢?
剧协:专家评出的演员还是得到大家认可的,各省报上来的演员都很优秀,都是观众喜欢的,我们的压力很大,去掉谁我们都觉得可惜。王君安还有评奖机会,可有些演员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王君安今年43了,至今还没结婚成家,说不定再也没有下次机会了。
剧协:像她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我们都没法综合考虑了。
我:是否能把这次评奖的结果,比如说每个演员得的票数公布于众呢?
剧协:这不行,我没有这个权利。
我:谁有这个权利呢?
剧协:这是无记名投票,保密的。
我:不需要公布评委的名字,能否把每个人的得票数公布呢?
剧协:这也不允许。
我:因为不能得到确切的答案,导致戏迷有很多猜疑。我会把您今天的谈话如实转告,但我不能保证其他戏迷还会有什么举动,可能还会有人向您们致信,表达心声。
剧协:好呀,这是好事!说明大家在关注啊!
我:老师,不知您以前有没有见过,一群和王君安毫不相干的戏迷为了她奔走呼吁,可见这位演员的魅力。
剧协:你可能只关注了王君安,其他剧种也有类似的情况,每届都有。
我:老师,您了解王君安吗?您知道王君安现象吗?
剧协:知道一些。你们的来信都介绍的很好。
我:老师,你们以前是否关注了王君安呢?我说话可能有点不客气,如果作为专家对各个剧种的突出人物不了解,那我觉得你们专家是有点失职的。
剧协:但全国剧种很多,优秀演员很多。
(这时,剧协老师接到一个手机)
我:老师,不好意思,我耽误您时间了!
剧协:别这么说,我们应该感谢你们的关心。不好意思我接到电话叫我开会。请转告戏迷,我们知道你们的心声。我们一定会继续关注王君安,也会责成福州剧协全力关心帮助这个演员的。也谢谢你!
以上对话附百度贴吧链接http://t.cn/zYgCbkv


发表于 2013-4-4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奖"长期以来,就有猫腻,行贿,上寿(牛皮袋装上万元,数万元,便可中)臭名已昭著,官场腐败,贪污受贿,索贿,在现今中国,已成不可收场的趋势,一个"文艺奖项"黑暗现像就更加突出,鄙人对臭不可闻的"梅花奖"一直是"嗤之以鼻"
抗议.gif 注意陷坑.gif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4-4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奖早就变味成霉花奖了,不屑一顾!

  当今社会全面腐败,中国剧协早就不是一个干净场所。鄙视!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4-4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梅花奖"长期以来,就有猫腻,行贿,上寿(牛皮袋装上万元,数万元,便可中)臭名已昭著,官场腐败,贪污受贿,索贿,在 ...


    王君安的遭遇比當年左清飛老師更為凄怆,竟再次被秒殺於奪梅圈外。     由此看來;不管你口碑再好,技藝如何了得,民眾如何認可,終不抵一個“摘梅潛規則”。讲到底,王君安太老实单纯了,她访谈中早说过不喜欢艺术圈勾心斗角,不喜欢陪吃饭应酬,此次又事先未邀请有可能担任梅花奖评委的人到本地看戏、指导,并送上“大红包”。早就失去了评委感情分。失敗當屬意料之中。
   如把歷屆“奪梅”巨耗集中用於民間“非遺”傳承,不知要為百姓辦多少看得見的實事。

发表于 2013-4-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看来,中国剧协操纵的“梅花奖”是怕有点“假打”啊?!

发表于 2013-4-5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3-4-4 18: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梅花奖早就变味成霉花奖了,不屑一顾!

  当今社会全面腐败,中国剧协早就不是一个干净场所。鄙视 ...

恩.gif 斗是.jpg 王君安是观众心目中的"九天大奖""霉花奖"是狗屁!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3-4-5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奖应该由戏迷,民众来投票评定!

发表于 2013-4-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家庄主 发表于 2013-4-5 07: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梅花奖应该由戏迷,民众来投票评定!

全面腐败,造成了(基本上是各奖项的假!假!!假!!!)
就才不久的,"故事会夺冠"也是假得来麻肉,用钱买投票,机器操作,"刷票"结果真正优秀的,落到第六名,劣质的在前三名,高庄主说让观众,人民来评定"梅花奖"是绝对不行的,因为,那些"评委"文化官员,就没财可进了,熊宪刚,北京夺梅失败,与王君安是一样的遭遇,不拜码头,不上门送"牛皮袋"熊商调到成川,离开重川,与夺梅失败有关,重川权威人士说,"舍不得花钱,都想"夺梅"呀!
气死你.gif 醉了.gif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