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最牛规划” 1、将“高楼大厦规划在广场上”。通江县城中心诺江大道原省车站(158队停车场),早在1999年就规划为“音乐广场”。这是在请外地及当地有关专家实地察勘研究论证后,在全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也是当时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而周围的原有建筑都是围绕城市总体规划而建,住房密集、人口众多。且通江已经是公共设施建设(消防、地质灾害防护、应急疏散通道、活动场所等)与人口发展速度不匹配, 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建筑物密度大,居住环境非常拥挤,共公设施超负荷运转,市民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都大幅降低,人民生活毫无安全感。拥有十四五万人口的通江县中心城区除了有个红军广场外,没有一片开阔地,没有其他休闲娱乐等活动场所。而且道路又狭窄、交通不畅,如遇到火灾或地质灾害,连个避难场所都没有(2008年地震为例)。并且根据通江县城状况,人口增加迅速,按照县上总体规划中“注重显山露水,山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山水,构建环境优美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及建设适当的休闲设施”等构思,2011年,县委、政府就该宗地块按原规划--休闲广场、二完小校门和星级宾馆不变制定了详规,并将该宗地块进行了拍卖,开发商在知道规划的情况下购买了该地块。然而2012下半年,开发商看好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为了争取最大利益,试图将“广场”改作商业开发用地,于是开发商与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勾结。而本届政府官员经不起诱惑,而勿视通江历史,不注重通江的城市发展现状,最终“官商勾结”, 擅自打破城市总体规划,将“三十多层的电梯公寓及商用楼”规划在了“广场”上。这一改变,明显违背了现实城市总体规划,更有违“十八大”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制约了城市发展,也致使周围的单位及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过往行人怨声载道,老百姓多次找到政府及相关部门,而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却都是避而不见,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好信访,然而,信访也杳无音讯。于是老百姓再次找到规划局,而规划局的相关人员给老百姓的解释是:“政府没钱”,请问政府没钱是不是就可以随意损害人民利益,政府没钱就可以弃人民于不顾???政府不是口口声声“关注民生,打造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吗?而实际行为呢?是“富了官商,苦了百姓”。 这一“规划”的更改,对这个原本就很拥挤、很糟糕的城市无疑是雪上加霜。官商口袋鼓了,但老百姓活动场所没有了,避难场所没有了,学校通道没有了,甚至消防通道没有了,当然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也没有了。 2、政府“惜土如金”。当前的通江县凡是城中心区域内有商业价值的土地,在规划时都是不会放过每一寸土的。因为不管城市发展有多快,人口密度有多大,容积率是多少,交通有多拥挤,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上都是不会考虑的,他们只会“珍惜每一寸土地的商业价值搞经济”,将商业价值高的地块全卖给那些没人性的开发商建高楼、盖大厦。楼与缕之间、小区与小区之间没有间距,没有消防通道、没有活动场所、没有绿化、,没有避难场所,人们看不到蓝天也看不到白云,更看不到绿地。 3、在“基本农田上建广场、修别墅”。城中心的土地卖光了,政绩怎么办?于是就在离城较偏远的人口少的农村去规划。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基本农田强行、低价征收,用来搞绿化、建广场、修别墅。这些面子工程又是给谁看的呢? 综上,通江的城市规划可谓是全国“最牛规划”了。又有谁能为通江人民做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