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73|评论: 4

[他山之石] 【梨園對話】1. 裴艳玲:把男人演透了 (藝苑百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裴艳玲:把男人演透了

                                          
摘自《那些角儿》  作者;白燕升

      首次全方面呈现梨园真实生态。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与40余位梨园名角独家对话。收录了白燕升和张火丁、裴艳玲、计镇华、马兰、陈智林、王君安、吴江、谢涛、张克、韩再芬、孟广禄、李胜素、常香玉等的对话。 这些角儿在作者面前坦露心扉,畅言戏台上的喜悦与忧伤,戏台下的酸甜苦辣。许多语言生动传神,能使人窥见名角们心底乾坤。

    如果说梅兰芳把女人演透了,那裴艳玲就把男人演透了。这就仿佛女人的柔只有男人最懂,而男人的刚也只有女人最爱。

    2008年6月4日晚上,裴艳玲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了她的新编京剧《响九霄》。凭借此戏,2009年5月18日,她荣登中国戏剧"梅花大奖"宝座。这个奖项早在我意料中,颁奖第二天,我给她发去短信: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很快接到回信:吾本无心种绿柳,意外猛见柳成荫。

    其实早在2008年5月18日,我们在上海参加全国昆曲界赈灾义演时,就约好北京见。我当时问她怎么想到排《响九霄》这个戏?她说,这个念头已经有好几年了。她在法国一个图书馆的角落里见到了他(指响九霄)的相片,他踩着跷、贴着老式云片。她看了他的资料,知道他花旦、青衣、武生、老生、小生各行当样样齐全,而且他也是河北人。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位戏剧大师呈现在舞台上,但一直没有机会。

    我追问道:您的创造冲动一定是源于从田际云(艺名"响九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笑着点头称是,并且笑得很单纯很可爱!

    说来也巧,田际云演出的代表剧目中《乾元山》、《八大锤》等,恰好也是裴艳玲从小就上演的拿手好戏。如果这些算是巧合,还有更神奇的:当年,田际云在河北梆子不景气的情况下,聘请了当年诸多红极一时的京剧名角,组创了京梆两下锅同台演出形式。一时间,盛况空前,成为梨园界一大盛事;裴艳玲从小坐科京剧,后调入河北梆子跃进剧团,一呆将近30年,难怪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一直以来都把她和河北梆子划等号。可仔细想来,她确实没留下什么梆子腔的痕迹,唱的更多的是京昆。昆曲《夜奔》尤擅。其间历尽舞台上下的岁月磨砺,正当艺术炉火纯青之时,走马上任河北省京剧院院长。她一路风霜,穿越了一条曲折而美丽的人生弧线。她的大体经历居然也和田际云有着惊人的相似。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两位相隔近一个世纪的同是河北老乡的艺术大师却在远隔重洋的法国相会了!

   裴艳玲;中国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河北省京剧院院长。

    她率先在全国实行京剧、昆曲、河北梆子"三下锅"的演出形式,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戏剧改革的潮头。她曾以《林冲夜奔》《南北和》《钟馗》《武松》《响九霄》等戏赢得中国戏剧"梅花大奖",主演电影《人鬼情》两次获得国际大奖。

    她的表演张扬、硕大、如泣如诉,又呈现得准确、多情、绝代无双。她自身的英气和执著已与角色浑然天成,似乎永远演什么像什么。因此被戏剧大师曹禺、吴祖光称为"国宝"。

    她告诉我:"一定要将这位远在异国他乡的故人请回老家,我是怀着对前辈艺人的崇敬之情和对戏曲艺术的虔诚来编排的。我很投入,常常流着眼泪"默戏",尤其是最后《哭坟》一场,我要求自己每次表演都要临场即兴发挥,每次表演都要有所不同,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我想留下一部能够传世的作品。"

    6月4日晚上,我坐在台下,说是看戏,其实只想等着这位年过花甲的艺术家出场。看她的戏中戏,看 她的长靠短打,亦旦亦生,看她超越年龄限制的出神入化。艺术创作有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戴着镣铐跳舞。即在艺术的规范或条件限定下,寻找到艺术自由的灵魂之舞。对于不再年轻的裴艳玲来说,这是一次"戴着镣铐的舞蹈"。她别有洞天地展现了自己深厚的传统功力,舞得让人动容,舞得让人心醉!

       在艺术精神上,裴艳玲也与响九霄息息相通。

    裴艳玲敬畏艺术尊重传统,但她从不保守,始终没有停止过创新探索。这正如响九霄的艺术道路。为了艺术,他可以牺牲生命,而为了国家,他可以舍弃一切。我想这就是《响九霄》的思想价值所在。

    《响九霄》是为裴艳玲量身定作,响九霄侠骨柔肠的性格被她塑造得酣畅淋漓,支持变法时他义无反顾;面对爱徒的坟茔,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情感波涛,"隔着三尺土,轻声把徒儿叫,听师父心碰心对你把心交……"。一时间,我马上想起《钟馗》中的"来到家门前,门庭多凄冷,有心把门叫,又恐妹受惊,未语泪先淌,暗呀暗吞声",凄婉哀怨,撕心裂肺。裴艳玲如吟如诵的演唱,细腻深沉的表演,同样让人落泪。

    在这部戏里,裴艳玲又一次充分挥洒了自己的艺术才情,让观众领略了一位表演艺术家在精神与艺术之间自由行走的帅美状态。

    演出结束后,我激动地走上舞台,把一大束百合花献给了她。她没想到,起初很惊讶,继而紧紧相拥。

    裴艳玲是我老乡,河北沧州人。是从我少年时起就深深记住且给我影响的人。不管是劈山救母的沉香,翻江倒海的哪吒,还是悲情嫁妹的钟馗,裴艳玲通过大银幕让更多的人越过遥不可及的舞台,陶醉在戏曲的魅力之中。1993年拍戏曲片《钟馗》的时候,我当时还在河北台,有一天还悄悄到600平米演播室去看拍摄。近在咫尺却从未和她面对面。或许是因为她神奇的艺术和传奇的经历让人敬畏给人震慑。

    完整的听到裴艳玲的故事,是著名作家蒋子龙根据裴艳玲的人生经历完成的那篇叫《长发男儿》的纪实文学,很传奇。当时在《沧州日报》连载,读后很振奋,似有发配到沧州的林教头之风骨。

    后来又看了著名导演黄蜀芹的《人鬼情》。当年黄蜀芹读完这篇《长发男儿》,很受震撼,正逢裴艳 玲到上海演出,黄蜀芹拜访裴艳玲,两位在电影和戏剧领域的杰出女性,心有灵犀,最终决定把这部文学作品搬上银幕,于是就有了蜚声海内外的《人鬼情》。只是裴艳玲婉拒了女主角秋芸的出演,而是粉墨登场,扮演戏里的钟馗。电影脱离了传奇的色香味,而变得深沉和悠远。 直到今天,评论界一直认为《人鬼情》是中国最具女性意识的一部电影,一个女人借助舞台,借助男儿身,获得身份的认同,性别的补充,更深刻的是,女性趋于梦幻特质的一面得到了极为深刻的延展。

    《人鬼情》之后,著名导演陈凯歌找到裴艳玲,据说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也亲自打电话邀约,希望她来扮演电影《霸王别姬》里的霸王,演员排序在张丰毅、张国荣、巩俐的前面,并允诺了丰厚的报酬。陈凯歌欲让裴艳玲与张丰毅在戏里戏外遥相呼应,与虞姬和戏外的张国荣共谱一段爱情悲歌。裴艳玲觉得自己演这个霸王不是特别合适,于是婉言谢绝。

    裴艳玲的性格就像个谜。有人说她古怪,有人说她清高,就算是这样,充其量也只是她个性中的一面,不信看看我十三年前对她的即兴采访,愿与您一同重温她的率性和真切。

    (1996年5月 石家庄 裴艳玲的家里)

    白燕升:裴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登台唱戏的?

    裴艳玲:五岁。

    白燕升:唱得怎么样?

    裴艳玲:好啊!

    白燕升:谁说的?

   裴艳玲:别人都这么讲,我自己也这么看,有人是"六岁红""七岁红",我五岁就红了。

我们都笑了,话匣子慢慢打开……

    白燕升:您早年学的京剧,对后来学河北梆子有什么影响吗?

    裴艳玲:太有影响了。京剧是个大剧种,程式多,套路多,足以让我在学梆子时借鉴,吸收,消化。

    白燕升:做为女性演男性,有什么障碍吗?

    裴艳玲:没什么障碍,女演男,男演女,中国戏剧有这个传统。如果一位女人出现在我的视野,也许我不太注意,如果是男士,我会对他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抓得很准。男演男一般是演自己,我塑造的是我心目当中的理想的男性形象,这样,或许比男人塑造得更鲜明。

    白燕升:您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男性形象,这其中包括凶神恶煞般模样的钟馗,您觉得美吗?

    裴艳玲:美,当然美!

    白燕升:为什么?

    裴艳玲:说不清。

    白燕升:看"嫁妹"一场,我哭了,您在表演时调动了生活中和谁的情感?

    裴艳玲:说不清,当时在台上的已不是我了,也许我和你一样在台下看自己呢?

    白燕升:看您的表演,恕我直言,只有"过"的时候,没有不及的时候,唱做及情感释放都非常抓人,甚至有点飞扬跋扈。

    裴艳玲:过与不过,我不知道。如果说"过",那就是缘于我太投入了。我也许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宣泄到了舞台上,都给了我塑造的人物了。

    白燕升:您是目前河北梆子界获得荣誉最高,奖项最多的艺术家,获奖是件高兴的事儿,还有别的感受吗?

    裴艳玲一时语塞……

  ?白燕升:您不会觉着受之有愧吧?

    裴艳玲:有,看跟谁比,梅兰芳,程砚秋大师唱了一辈子得什么奖了?我只演了几出戏,政府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这样不好,但是与这"星"那"星"比,我又强多了。

    白燕升:戏曲是讲究"角儿"的艺术,您怎么理解"角儿"?

    裴艳玲:你想尽办法获这奖、那奖成不了角儿,要靠自己的艺术和影响带领百八十号人养家糊口,那才叫"角儿"。

    白燕升:以后还有什么打算?

    裴艳玲:老天爷赏我这碗饭吃,这条路我只能走下去了。

    采访结束后,我问她,感觉如何?她笑着说,你总诱导我,我从没说过这么多话。

    这期节目播出后,得到观众、专家和领导的好评,也荣获了第11届星光奖。

    刚刚获悉: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省京剧院联合投资将她的新编京剧《响九霄》拍成京剧故事片,力争向国庆60周年献礼。这也是裴艳玲继《宝莲灯》《哪吒》《钟馗》《人鬼情》之后的第5部戏曲电影。

    舞台剧改拍电影,对演员以及电影创作人员都是新的挑战。老导演丁荫楠亲自出马,他曾执导过《周恩来》、《孙中山》《邓小平》《逆光》《鲁迅》等电影,影响深远。他在开机仪式上兴奋地说:"我们利用了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对电影进行创作,以国画作背景表现国粹京剧,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戏剧样式,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裴先生的演出轰动大江南北,我们要在轰动的基础上再轰动。"

    30年来,裴艳玲吸引我的到底是什么呢?

    裴艳玲身上有一种征服人的强大力量,能征服人的艺术就会有生命力,著名作家蒋子龙曾说过:"对裴艳玲来说,形式本身只是路,而不是墙。"

    对于5岁登台,10来岁挑班,在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裴艳玲,我喜欢她的理由恐怕还在于:她上台很自信,下台很自卑;在戏曲舞台上是公认的名角儿,在生活舞台上却不会演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關文章:

  “响九霄”田际云的历史真貌






    由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主演的京剧《响九霄》已于近日亮相舞台,这是一部以清末民国年间直隶籍梨园名人田际云生平为素材的新编剧。作为舞台上艺术形象的田际云,已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而对历史上那个真实的田际云的情况,或许也有不少人感兴趣,希望了解得更详细一些。那我们就从他的艺名说起吧。

艺名  从“想九霄”到“响九霄”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fanlixin/20080525/BC09.jpg

■田际云(左)在《黄鹤楼》中反串周瑜


慈禧的“恩赐”


“响九霄”就是田际云的艺名。此人作为主要唱梆子腔的戏剧演员,以这个艺名喻其嗓音洪亮,或是声名远播,都能说通,并且应该算是一个很响亮的佳名。不过,他原本的艺名为“想九霄”,由“想”改“响”,据说还是慈禧“推敲”的结果呢!那是田际云功成名就后被邀入宫演戏期间,有一次,这位老太后满怀兴致地称赞田际云,说他嗓子好,唱腔真是“响遏行云,直冲霄汉”,问艺名中的“想”字是不是写错了,田际云只好顺水推舟地接受“恩赐”。

“想九霄”的由来

其实,田际云原本艺名中的“想”字并非错写,说起来还有一番来历呢,那是源自他初露头角后在上海演出时的一次遭遇:当时他主演的剧目中,有一出为《海潮珠》。该剧的大致情节是,春秋时齐相崔杼的妻子棠姜美艳非常,生性淫乱的齐庄公与之有染,崔杼察觉后,设计以妻诱引而布置武士将庄公刺杀。当此剧演到庄公戏棠姜之戏时,由田际云扮演的棠姜眉目传情,招招式式,把“庄公”迷醉得神魂颠倒。观众中正人君子以艺术的眼光来欣赏,对田际云的演技大为称道,而浮浪邪人却往歪处思想,有的甚至作如此狎亵之笔:“看彼之戏,其表演令人神驰,似觉实有女人味道。一场观毕,静思榻上想九宿(音xiǔ),而挥之不去……”田际云得知之后,感到非常气恼,要与之理论。有师友辈认为,在场子上混,像这般痞霸浪人不好轻易得罪,还是“智取”为上,便借同一话题也在报端载文,而把“想九宿”暗换成“想九霄”,读音相近的这一字之改,却把淫亵污秽之意去尽,而寄寓鸿图大志的意蕴。从此,田际云就索性用起了“想九霄”的艺名。

从“想九霄”到“响九霄”,要说真算得上“锦上添花”。不过,日后也仍旧有认“想九霄”为田际云艺名的,此外还有“响九箫”等。总之,流传的其人艺名有音谐而意殊的多个。如果说其中以“响九霄”的意境为最“上乘”,那么,田际云也决不是轻易就“响”出来的。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fanlixin/20080525/BC10.jpg

■田际云在《斗牛宫》中饰演清水花

演技  小小年纪便成戏班顶梁柱

吊嗓引得众人驻足静听

田际云是直隶保定府高阳人,从他父亲辈上迁居同府的定兴(是田际云的外祖之乡)。清同治三年腊月二十七,也就是1865年1月24日,这天午夜,田家喜添了他这个男婴。他的乳名被叫做虎儿,后又由涿州富绅赵俊为其取名瑞麟(取祥瑞之时麒麟送子之意),并认他做了义子。出身于平民百姓之家的小瑞麟,不断得到领办戏班的义父关照,使他耳濡目染,自幼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成为其日后造化成一代名伶的初阶,更为实实在在的事情。至于“际云”之名,是在他9岁上入赵俊与人同办的“双顺和”科班正式学戏后取定的。

田际云学戏不光有兴趣,也有天资。一副好嗓子,练功时吊起来往往引得学友和师傅们驻足屏息静听。他又有模仿和创造的灵气,主学花旦,又兼学青衣乃至生角等多种戏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刻苦努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有天资的田际云来说也不例外。他学习认真,练功不倦,更离不开走南闯北的实践历练。他先是在家乡附近和京郊地区多处演出,又进北京城里拜师习艺,然后转到天津一试身手,再后又奔赴上海闯荡打拼,自青少年时期便成为戏班里的顶梁柱。

刻画怀春少女淋漓尽致

那年月吃这碗饭谈何容易,激烈竞争的对手,蓄意相仇的恶人,还有从官场到江湖,哪一方都得应对,唱对台,打场子,敷衍应承,软的硬的,正的“歪”的,自然都离不了,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以艺取胜。田际云的演技不要说到巅峰时期了,就看他初出茅庐时的情形吧。


文学传记《梨园领袖田际云》(韶华著)一书中,述及主人公当初在宛平县城演出《少华山》里《倪俊烤火》一场戏时这样状描:“当戏演到尹碧莲(按:新娘,田际云饰)在洞房中偷窥倪俊(按:因不愿重婚、欲烤火待晓的“新郎”)时,那羞容满面的眉挑目动,欲前又后的表演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待表演感到天冷身寒时,慢步向前将手伸向火盆,由于心慌、紧张,碰到了倪俊的手,又是一阵慌乱,使她(他)急忙缩手后退,随花梆子乐点的节奏,一串小碎步步步都在点上,加之双手捂脸的娇羞之态,把个少女朦胧的怀春、纯情的爱慕刻画得淋漓尽致,博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此时即能如此,后来成熟之期的演技水平自更不待言。
义举  用戏箱为光绪帝传递新书
与维新人士往来甚密
田际云最后落定京城,自组戏班,声名大震,应招演出时常得以出入宫中。演戏之外,田际云也与朝局之事不免发生联系,并且有了赞助维新的倾向。与田际云师徒有直接交往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转述亲历当时之事的田氏徒弟李玉桂的回忆:戊戌维新期间“田老师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往来甚密,从戏箱里夹带大批时事新书运进宫去,供光绪帝阅读。又暗中带进去一批洋式军服,光绪帝曾经试穿着军服练习仪式,准备以后在阅兵大典时穿戴。这批军服是田老师排演新戏《征南蛮》时特地到上海订制的。”你看,说得活灵活现,并且有根有蔓。
阅读“时事新书”,的确是当时光绪皇帝的实有之事,获取的途径或不止一条,而由田际云受托夹带并非绝无可能。至于与“洋式军服”相关联的阅兵之事,是说由维新派策划,拟让光绪皇帝届时到天津阅兵,乘机利用袁世凯诛杀慈禧太后的亲信荣禄。不管这种杀奸预谋是否真有,反正阅兵的酝酿是有过的,当然,因为政变很快发生这一拟议没有付诸实施。而政变后在光绪皇帝宫内搜获“洋服”的消息,在当时就不止在一家报纸上登载,传得沸沸扬扬,只是具体细节上各家所说有所不同而已。不过,这类传闻都认定田际云支持维新甚至参与了某些密事上的准备。从政变后田际云曾避离京师,将戏班表面上转手他人的情况看,也不失为他需躲祸的一个佐证。
编演新戏抨击时弊
辛亥革命当中,田际云也算得上“同道者”。波多野乾一的《京剧二百年之历史》中说:“田际云虽为艺人,然一向投身革命,其性格之刚毅,改革之热心,为剧界内外所赞誉。”当然,田际云并没有持枪荷弹地上疆场作战,但他应和、支持革命的宣传行动是醒目的。1909年,他邀新派人物王钟声等领班的剧团由南方来京上演新戏,如《爱国血》、《孽海花》、《黑奴吁天录》、《秋瑾》、《徐锡麟》等。不但呼引朋类,田际云自己也身体力行,敢以现实素材编演新戏抨击时弊。譬如他从报纸上看到,浙江杭州一女子学堂的校长惠兴女士因兴学遇阻而自杀抗议的消息,很快就编成《惠兴女士》一剧上演,产生轰动效应。
更进一步说,田际云与反清党人暗中有直接联系也不无可能。1911年春夏之际,就发生清方在天乐戏园拘捕田际云等数十人的案事,其中不光是演艺界人士,可以说涉及“三教九流”,可见田际云的社会联络面之广。当时天津《大公报》载文,说若是将全案人物合影,可称“缩本京师社会全图”,又说清方所兴的是一场“离奇光怪之大狱”。的确,其具体实情不但当时外界不详,而且至今仍是一个未全破解之谜。不过,属于清方为防范变乱而采取的行动肯定无疑。田际云被捕羁押百日释放,而所谓他“勾通革党,编演新戏,诋毁朝廷”的案由,则沸沸扬扬地哄传了更长时间。
艺德  力倡“正乐育化”的艺人领袖
抵制“私寓”之风
田际云倡行所谓“正乐”,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健康的艺术和娱乐。与之相关联的另一方面,自然就是抵制和扫除邪风弊习。所谓“私寓”之风,就是当时的一种龌龊之事。“私寓”即一些伶人(演员)开设的下处,俗称“相公(或‘像姑’)堂子”,说白了就是男妓馆,供无耻官绅、流氓、无赖之辈玩弄男色。田际云对此深恶痛绝,为禁此弊情不遗余力地鼓与呼,为此冒着受嫉恨乃至遭陷害、报复的危险而不顾。
受到黄兴赞誉
“辟邪”的同时,倡行正当健康的戏剧艺术更是田际云所不懈努力的。像上面说到的倡演新戏,自然也属这方面的典型事例。除此之外,田际云还于民国初年在界内组织“正乐育化会”,以“正当娱乐,教化国民”为宗旨。正会长推前辈名家谭鑫培担任,田际云任副会长,而实际操持日常会务,大力倡行“正乐育化”工作,有很积极的社会反响。1912年秋,著名革命党人黄兴前来北京,曾会见正乐育化会人员,在讲话中赞誉:“诸君仿欧美之成规,尽鼓吹之能力,普社会之文明,为我伶界维新之开幕。”他还与会中人等合影留念,这珍贵的照片得以流传下来。据说,黄兴还特别称道田际云“以演戏鼓吹革命”,“不愧为梨园领袖”。
在组织女子学戏演戏方面,田际云的表现也值得一提。他开办起女子科班“崇雅社”,培养出一批著名女演员,这对于戏剧界破旧俗而开新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1925年,虚岁62岁的田际云谢世。然而,他在中国近代戏剧史、文化史上留下的印痕是不会磨灭的。

                        ■文/董丛林(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3-2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3-3-2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符其实的艺术大师! 鼓掌好.gif 这帖必须顶.gif

发表于 2013-3-2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这篇文字,我又找了《人鬼情》观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