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柳树轶事
雅 风
2013年元宵夜,应邀参加九寨沟县闹元宵晚会拍摄,傍晚,舞台灯光照射到河边的小柳树上,形成非常好的光影效果,我赶忙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这勾起我对柳的回忆。
记得小的时候,九寨沟县(原南坪县)城,虽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园林景观,可从安乐沟口到老水泥厂沿河两岸全是柳树,大的要三个人合抱,小的弱不禁风,什么文家磨水堰,老电厂的堰渠,永丰河坝,大凡有河道的地方就有柳树。每到初春,小孩们用柳条编制柳条草帽,用柳枝作柳哨,用稚嫩的小手玩弄稚嫩柳雅,尽情地想尽办法与柳树亲近。由于哪个年代只讲吃饱肚子,没有什么园林概念,也就谈不上什么绿化了,更无本地的文人墨客的咏颂。现在不同了,昔日的小城镇变成了园林式城市,于是柳树也成了春季人们茶余饭后的品赏之物。
柳树以它婀娜多姿的天生丽质,以它纤柔飘逸的自然神韵,博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唐代,诗人的咏柳之作可谓多矣,盛唐贺知章的《咏柳》堪称一绝,而晚唐李商隐的《柳》与唐彦谦的《垂柳》又被称为晚唐“咏柳双璧”。这些咏柳诗各有干秋,值得品味。
唐贺知章《咏柳》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清金农《柳》诗云:“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古人以鲜活的语言对大自然生化万物的二月所唱的赞歌流传至今。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感受,二月的春风,虽然还带冰雪未尽的寒冷,却迎来了万物苏醒大地回春 。
柳树是营造行道树、河边景观必不可少的植物之一,她婀娜的长枝,如裁的细叶,飘飞的柳絮……近观袅袅婷婷,远望婆娑轻柔,如烟似雾,怪不得古典文学中常拿她与美女相比:“柳叶眉”“如柳细腰”……柳,便成了美的化身。古人送别至爱好友时,又把柳枝作为赠物,“柳”“留”谐音,内蕴便是不忍分别,希望长相陪伴。一根柔枝寄托着无限的离愁别绪,柳,又成了离别时的惆怅、凄凉、哀婉、无奈的情感的代名词。这样说来,柳是美,柳是柔。
柳树美、柳枝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柳树就有了一个雅致的别称:细柳。“细”字体现了柳的美、纤、柔,却也多少有一点“弱”的因素,似乎她弱不禁风,人们夸赞女子身材好时常说:“柳柳的”。她确是树中的“弱女子”,与刚健的白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同属杨柳科植物,因为杨天生不具有柔软性,当不负重荷时将折,然而柳则不同,有着柔韧的一面。这也许就是文人赞柳的原因吧。
大家仔细观察过没有,在落叶阔叶树种中,春天,她第一个吐绿。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柳树便给久寒中的荒野带来一丝新绿、一点希望!在我们九寨沟县二月末三月初,柳条开始发青,接着就爆出一颗颗小豆似地柳芽,在料峭的早春中,眨巴眨巴眼睛,露出了微微的笑容!本地数九的谚语就有“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之说,是细嫩的柳芽告诉了你:春天来了!
柳树在春、夏、秋、冬,展现出一生中不同的美,以平常的再也不能平常的风格,美化着原野,美化着城市,美化了平常人的生活!(20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