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丹龙腾飞夏丽莎6月23日,国务院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组,到德阳市进行为期两天的专项检查。在二重、美丰、罗江金八角公司、什邡市利森公司、广汉市广宇化工公司等企业,检查组对德阳市开展的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在德阳高歌猛进的工业强市进程中,耗能和污染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工业生产和节能减排如何双赢发展,已成为德阳工业领域的共同关注点。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用绿色指标来衡量和指导经济发展。”德阳工业前沿打响节能减排的攻坚战。 磷化工:把“红灯”变“绿灯” 有关部门的统计报告显示,以磷化工产业为主的什邡市,磷化工产业年耗电量已超过6亿度,每生产1吨磷肥就会产生5吨左右的废渣。出路在哪里?什邡市着力打造循环经济链条,拉动资源消耗型产业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轨。 在什邡石亭江边,堆放着一堆巨大的工业废渣———磷石膏,当地人称之为“灰山”。如今,这些曾一文不值的“废品”变成蓝剑集团化工厂的“摇钱树”。在蓝剑化工厂,一幅“循环经济”的现代化生产场景出现在眼前。工厂利用国内先进的湿法硫酸净化工艺,将磷石膏制成新型建筑材料和复合型肥料。目前,高浓度复合肥料每吨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1700元。 什邡市工业局局长李先辉指着规划图介绍说:“到‘十一五’末,什邡的磷化工产业能够做到80亿元,在‘十五’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5年前,60%的磷化工企业实现清洁、无污染生产。到2020年,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产业体系。”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强力助推作用下,什邡市的磷化工产业不仅没有在资源和环境治理的“红灯”前停步,反而实现磷化工产品从农业级向工业级、食品级的转化,在整体“变脸”中向“做深、做细、做精、做强”方向迈进。 美丰:自主研发“循环引擎” 这几天,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安装一套新的氨回收装置。 如何减少乃至杜绝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实现二次利用一直是氮肥行业的技术难题。美丰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刘志介绍说:生产1吨合成氨要产生1吨左右的废液。为回收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该公司自主研发一套氨回收装置。有了这套装置,平均每小时可回收30吨冷凝液,废水被二次转化成合格的生产用水,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可节省数十万元生产开支。 自2003年到2006年,美丰累计投入6.8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每年主要原材料消耗和综合能耗都在以超过6%的速度递减。目前,美丰的“三废”已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金路树脂:耗能大户巧做“加减法” 今年,四川金路树脂有限公司全力破解“高投入、高效益、高能耗”难题,精打细算做好“加减法”。 水,既是金路树脂的主要消耗品,也是“成本严格控制区”。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金路一次性投建8套循环水系统,每套系统平均每小时可循环利用22500吨水,取水量比系统建成前减少90%,水循环率达92%以上。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该公司正在修建一座采用静电除尘的高效、洁净燃烧的燃煤锅炉,以替代热效率低、脱硫效果差的链条式锅炉。新锅炉建好后,每年可减少1000吨的二氧化硫排放。 以往,制碱生产线如同金路树脂的一只“电老虎”,每生产1吨隔膜碱,就需耗电2400到2500度。今年该公司投入8000多万资金,引进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粒子膜制碱工艺,每吨烧碱要比以前节约100多度电。 除了节能减排,金路树脂还在电石渣的“变废为宝”上打起主意,将建成年产50万吨的电石渣制水泥项目。“十一五”期间,该公司将投资50亿元,实现年产60万吨PVC树脂、烧碱5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的目标,成为中国西部氯碱工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