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通江银耳节于1991年9月9日在通江县城诺江镇举行。 银耳节活动包含三个内容。一是以文化内容为主的银耳节庆祝活动;二是以横向协作内容为主成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经济技术协作区协调委员会”的联谊活动;三是以经贸内容为主的召开秋季物交会。1991年6月,成立了首届通江银耳节筹备机构,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委员会。在组委会内设办公室、物交组、会务组、布展组、文体组、接待组、后勤组。县城人民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经过广泛征集,李惠芳设计的图案被选为银耳节节微,李建国设计的图案被选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经济技术协作区协调委员会会徽,曹琨作词、潘其茂谱曲的“相聚九月九”被选为银耳节节歌。选定的节微,一只天鹅,背负日月,背负99,振翮奋臂,引颈扶摇;其会徽,由四个“C”纵横组合两个“S”,象征川陕两省唇齿相依,繁荣与共,友谊长存。取其9月9日,源于通江陈河乡人陈利生为正式把通江银耳打入国际市场,于1926年9月9日在上海成立“金利成”商行的开业之期。银耳节前夕,县城之内,横标排空,霓虹闪烁,彩族飘扬。到处花团锦簇,笑语欢声。 9月9日上午近9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各界来宾和商贸代表,汇聚在昔日川陕苏区首府的红场——即今东门大操场。副县长王显顺主持大会,县委书记李克明致词,县委副书记伍锡明宣布大会主席团名单,副县长张忠孝宣读贺电贺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何正文将军、达县地区行署副专员赖宜生、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新章,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杨宗奎,陕西省镇巴县委常委、副县长孪普学等在庆祝会上讲话。中国宫廷画研究会副会长、总参文化部顾问爱新觉罗毓岩金松石先生向首届通江银耳节赠送了题为《雄风》的中国画。何正文、胡道济、李克明、孪普学为“川陕边境首届秋季物资贸易会”剪彩。随后,代表50多个单位和地区的五彩缤纷而又独具特色的彩车、方块队、文艺队陆续入场,人们在主席台前翩翩起舞,纵情欢唱,其中供销系统表演的“巴山背二哥”形象表现了巴山人背耳棒的情景。会后,又上大街游行表演,聚集观众十余万人。诺江钱棍、永安唢呐、老年秧歌队、狮舞、彩龙,入夜的火树银花,列宁公园灯展,形成满城歌舞繁荣的景象。实乃盛况空前。 川陕边境秋季物交会,设展馆16个,地方产品交易市场7个,组织了1000多品种的内外地产品。设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的银耳中心馆,由银耳点缀成的各种图象,腾空巨龙和通江银耳发祥地——陈河乡山青水秀的九湾十八包所特制的沙盘,别具匠心,引人入胜。展出了通江初具规模的食品、轻化、纺织、建材、丝绸、农业等打入国际市场而蜚声海外的名优特产品。秋交会吸引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1600多位客商前来恰谈生意和签订合同项目,商品成交总额达5380多万元。9月10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经济技术协作区在通江成立,来自川陕革命老区的18个县、市、区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四川省经协的领导为协作区首届执行主席通江县授牌、授印。 举办首届通江银耳节的圆满成功,为提高通江银耳的知名度,为推动通江银耳的发展,为通江银耳打入国际市场,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国务院命名通江中国银耳之乡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