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69|评论: 9

论风水文化是阆中旅游发展的基础(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市,是中国保留最好的风水古城,古城的选址与建设,非常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风水思想,其龙脉、镇山、沙山、青龙、白虎、天门、地户等风水形态,天心十道、风水楼等建筑理念,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蕴含。但是,风水形态的观赏,需要文化的解读、展示与登高望远,在目前的阆中古城旅游中,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来。根据我们五·一黄金周的调查,国内游客主要是成渝两地及周边地区,旅游目的集中在古城风貌的观赏上。换句话说,目前的吸引力是“古城风貌”。
  那么,阆中古城的核心吸引力究竟何在呢?如何确定吸引核?从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来看,风水文化才是其世界级的独特性卖点,古城风貌,只具备“国内排行前五位的古城”这样一种吸引水平。因此,我们提出,阆中古城的品牌,改用“阆中风水古城”,一级吸引核为“风水文化”,二级吸引核为“市井文化”和“古城风貌”。
  风水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文化,我们确定了吸引核后,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风水文化”的观赏游憩方式,即,怎样观赏、体验风水古城的风水文化。
  1)目的地主题化整合理念
  主题,就是风水文化。以风水文化,整合古城,整合嘉陵第一江山,形成“风水古城”品牌,以“中国古代城市理想的典范”,而闻名天下。以保证实现阆中旅游发展目标:世界闻名,国内热点的旅游目的地。以风水文化来整合,就是以风水文化为主线,形成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旅游游线、旅游纪念品等等。
  在风水文化的主题下,形成五大风水系列旅游产品:第一,风水山水,包括风水山(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天门、地户)、龙脉(剑山、巴山、续龙桥)、天然八卦(云台观)、九龙捧圣(天宫院)、伏羲玉台(三台山)等风水文化的山水景点;第二,风水城区,包括天心十道、风水楼、街名文化、住宅风水;第三,风水文化展览,包括风水文化博览馆、风水馆、天文历算博览馆、风水院落、天宫院等;第四,风水小品,包括在自然山水间,主要道路节点,街道节点,住宅内部等,形成若干小品,成为古城独特景观;第五,风水旅游纪念品,包括镇宅之宝、风水罗盘、五行调运器物(金木水火土)、浑天仪等等。

  2)风水文化观赏的产品化理念
  风水文化,是以有形的山水为依托,无形的理念为核心,形成的复杂的中国古代文化。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我们认为,将文化转变为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运作的前提。风水文化的观赏,必须转化为产品,其中,包括文化展示、教育与铺垫产品——游客中心、博览馆、陈列馆等等;文化载体产品——风水山、龙脉、天然风水、建筑风水等观赏对象;文化景观产品——风水小品;文化纪念品与商品——风水纪念品、风水书刊画册音像产品等等;风水休闲产品——风水院落、风水休闲吧、风水馆、风水街区等等。
  风水观赏与体验的具体方式,可以用一个“四步结构”来表达,即:学习了解——观赏游览——研究体验——购物纪念。
  学习了解,是开展风水旅游的必备前提;在游客购买阆中古城的旅游产品前,我们就应该通过电视、报刊、书籍、网站、宣传资料、旅行社等媒体及其他渠道,推广阆中古城的风水文化,从产生游憩吸引,引导消费者购买阆中旅游产品;游客到达阆中的第一站,必须是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将系统展示风水文化的历史、渊源、内涵、知识及阆中风水古城的机理与形象,使游客在了解之后,带着疑问与兴奋,进入风水古城;因此,游客中心的设计非常重要。
  观赏游览,是印证风水文化的过程,又是山水古城的游览过程,是风水文化的第二步了解与学习的过程,是赏心悦目的游憩过程。
  研究体验,是对风水文化产生了较大兴趣的游客,购买风水书刊画册,研究风水文化,并试图寻找自己的命运及风水启示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古城休闲中,游客会主动把风水文化与自己的住宅、祖坟墓地、八字命理、前途未来等结合起来,在阆中探寻自己未来命运的趋势与转变之道;这是风水文化的体验过程。

1、阆中风水意象元素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阆中风水景观主要由以下要素组成(1)

1.1主山与龙脉。蟠龙山是阆中的主山,是山川形势的依靠,并从近至远(小蟠龙—大蟠龙—陈家坡—盖阳山等),形成连绵不绝的龙脉意象,县城就是龙脉的聚合之处。

1.2青龙与白虎。阆中县城依傍于主山,但还需有前后左右环抱的群山,与龙脉相互呼应、烘托。如县城以东的梁山、七家山、大像山等与西部的西山构成了“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

1.3案山与朝山。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因其形似书案而被称为“案山”。案山前的远山重重叠叠,好似远来朝圣,故被称为“朝山”。锦屏山是阆中的案山,构成县城前第一道屏障和独特的对景景观;锦屏山之后的印斗山、金耳山等,则组成了层次丰富的朝山系列。

1.4冠带水与水口山。风水中讲究“山环水抱,冲阴和阳”,弯曲的河水乃龙气聚合之象。阆水从东、南、西三面绕城而过,符合风水中典型的“冠带水”“金城环抱”的大吉意象。阆水自西北向西南的流向也符合“天门地户”的风水原则,“天门”由西山和玉台山隔江对峙而成,也称“上水口”;“地户”位于东南的交通要道,以塔山为水口山,也称“下水口”,上、下水口共同构成县城的“气口”。

1.5建筑布局。阆中的山川形胜是典型的风水格局,城市建设布局也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主要表现在:第一,城市总体布局以中天楼为中心,以“十”字形大街为主干,向东南西北四面展开,各街巷多与远山朝对,构成了格式塔心理学中“图”(Figure)与“底”(Ground)的有机组合的形态。第二,城市功能分区受风水影响明显。官署建于城内西部凤凰山下,选址于此的目的是“欲复胜景,昌我人文”(明代《凤凰楼碑记》)。阆中城市汇聚于县城东南,处于八卦中的“巽卦”方位,符合东南生气聚财的原则。在城市建设时,有意将南门东渐、东门南移,建置南津关扼守,同时建华光楼(又名镇江楼)接纳东南生气,象征财源广进、财富聚集。为了倡导文治教化,阆中城修建了许多建筑,其中文峰塔、奎星楼筑于县城下水口山上,既增高增势,又象征文运昌盛。 

2、阆中风水意象的文化内涵  

2.1生殖崇拜的生命追求

  阆中的风水模式外形如女阴,具有“大地为母”的生殖意象,龙与虎、阴与阳、山与水的生殖意义十分典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阆中蟠龙山南“有户及扇,若人之掩闭,古老以为玉女房”,这实际上与风水中的生气之“穴”同义。中国神话中的仙境神域就是对风水模式生殖崇拜空间的理想化。阆中风水模式中的山之龙脉一直延伸至昆仑山,表达了古人对生命的无限希冀。阆中名称的来源就与之有关。《说文解字》载:“阆,门高也”。昆仑山从地至天依次为:阊阖门—樊桐(板松)—阆风(玄圃)—增城(天庭),其中阆风(玄圃)是昆仑山连通天地的关键,阆中西门外建有阆风亭,因此阆中的得名就具有了神话仙境意义。

2.2安全心理的本能需求

  风水模式的封闭格局在战乱时期确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古巴国都城从重庆迁到合川,再迁到丰都,最后迁至阆中,与阆中的封闭险要有极大的关系。对居住者而言,影响最多、最大的其实是心理上的感应。在没有任何实体围蔽时,心理场通常处于一种自我紧张的状态,而风水模式的层层护卫形制会缓解心理场的紧张。阆中风水以负阴抱阳为形,以蕴藏生气为本。嘉陵江“金城环抱”,龙脉连绵,建筑的门、街道、对外交通和出入的水口形成“生气”流通的气口,进而形成封闭的防卫空间。

2.3地域群体的文化凝聚力

  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又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的关怀、爱护、理解,即产生了对归属与爱的需要。阆中许多象征吉祥的风水文化景观使地域群体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水塔。风水塔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水口塔,二是文笔塔。从景观生态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看,风水塔是对领地的声明和捍域行为的物化,给相同地域内的社会群体以亲切感和归属感,给外来入侵者以警示[4]。文笔塔则是为了昌文运、重教化。阆中的塔山白塔和奎星楼正好位于水口山上,具有这两种风水塔的功能。阆中人杰地灵、群贤荟萃,与风水塔交相辉映。比如天文学家有西汉的落下闳及任文孙、任文公父子,蜀汉时期的周舒、周群、周臣祖孙三人;科举状元有唐代的尹枢、尹极兄弟状元,宋初的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状元,科甲鼎盛,擅美全川。同时,阆中以其风水景观和人文风尚吸引了袁天罡、李淳风等天文学家在这里定居,张道陵及其弟子入阆中传道,更有杜甫、元稹、卢纶、李商隐、黄庭坚、司马光、苏东坡、陆游、杨慎、顾恺之、吴道子等大批文人来此观光考察。

  公共建筑。城镇是一个具有地域关系的社会系统,对其的管理一方面是通过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宗教等来实现。在小城镇中,风水理念尤为强烈,许多公共空间成为社会群体的联系纽带,阆中古城曾建有大量的公共建筑,如社稷坛、历坛、先蚕坛、先农坛、八蜡庙、火神庙、水神庙、龙王庙等,这些聚落单元,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节庆、婚丧嫁娶、祭祖祀宗都在此举行,体现了地域群体的社会关系,其选址布局,遵循了大量的风水原则,使地域的文脉得以继承。

  风水的保护与破坏。在古人看来,风水的好坏影响着城镇居民的命运,因此古镇居民十分关注风水的“兴”与“破”。贞观年间,有望气者言“西南千里有王气”,唐太宗令袁天罡入蜀,凿断石脉,断其王气。咸亨年间还将县城迁于山侧,以阻挡龙脉的延续。明弘治初年,有人认为衙署的位置不吉利,于是府迁山削,蟠龙气脉从此断绝。万历乙亥年(公元1575),潘良贵出任阆中知府,又下令恢复旧胜,重新恢复龙脉之气。明代《凤凰楼碑记》记载:“(登楼远眺)蟠龙玉台,如奔如注,珠联锦叠,氤氲相属,改观畴昔;西南锦屏、金耳、印斗诸山,又或拱或辑,罗列景状,丹霞碧霭,朝暮相迎。百年佳气,既涣复萃,岂不快哉。”

2.4美学欣赏的愉悦

  阆中风水景观的美学效果颇具代表性。蟠龙山、锦屏山与县城形成中轴对景,城市与自然相互映衬。北望蟠龙群山层层后推,景象深远逶迤,北部天际线变化丰富、赏心悦目;南望锦屏葱郁,砂山起伏,风水景观中的“形”与“势”有机结合。嘉陵江三面迂回曲折,气候、生态、灌溉、交通、商业,以及人的健康、德行等均受到影响,民俗得以传承。人们居住其间,乐山乐水,得意忘言。

2.5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

阆中是中国理想风水模式的代表,其核心是“四神”(或称“四灵”)、“四象”。“四神”其实是分别代表天空中东、南、西、北四个区域的星座图案,每个方位有七颗星,共同组成二十八宿。阆中的风水文化与天文密切相关。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天文学中心。落下闳与司马迁共制的《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历法。此外,西汉末的任文孙、任文公父子,蜀汉时的周舒、周群、周臣祖孙三人,唐代的袁天纲、李淳风等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并且阆中还建有观象台。阆中风水环境的选择及城市风水景观的演变,与这些天文学家的活动息息相关。(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1-28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搞不懂哈,这个太高深了。

发表于 2007-2-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7-2-14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帖,是种精神享受![em06][em02][em01]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7-2-1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章是不错!

发表于 2007-2-16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7-2-1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我老家阆中顶起!!!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3-10 21:03

要了解阆中的风水,到阆中风水馆瞧瞧.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3-10 21:12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3-19 20:42
梦舟,想与你联系,我的邮箱是lz650122@nc-public.sc.cninfo.net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