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着泸沽湖摩梭人一样的走婚习俗,也有泸沽湖没有的精彩故事——“爬房子”,那飞檐走壁的爱情,在这个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扎坝:最后的“走婚部落”
——康巴文化探秘
http://pic3.newssc.org/upload/ori/20121104/1352017495931.jpg 飞檐走壁的爱情
扎坝人世代生活在鲜水河大峡谷中,建筑、饮食、服饰别具特色,人文风俗古老而纯真,自然风景雄奇而秀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至今还保留着走婚习俗,被专家誉为“全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的地区”,堪称“最后的走婚部落”。
2003年春节,成都新体育越野运动俱乐部总经理罗乐开车到道孚县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无意间开进了扎坝大峡谷。就在这里,他发现了这个从未为外界所知晓的“走婚部落”,2月中旬,他又带着《成都商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深入到扎坝地区采访。由此,一个被称为“全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的地区”火爆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对此,《成都商报》记者李想在他最初的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至今仍保存着完全类似于泸沽湖走婚习俗的深山部落。在这里,青年男子夜里可以随意爬上任何一个高达数米的女孩子的闺房,然后早上自由离去,也可以同时有数个走婚对象。男子不需要对小孩负责,走婚所生的小孩由舅舅和母亲抚养,家里母亲是核心。”
8月30日,在扎坝亚卓乡各布村仁孜多吉的家里,我没有发现他的妻子和子女,仁孜多吉告诉我,他没有同他的妻子曲美翁姆住在一起,她的妻子是本村人,住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他的3个女儿都是通过走婚生育的,由她们的母亲抚养。以前扎坝人没有结婚和夫妻相称的概念,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办结婚证所生的小孩,将视为超生,仁孜多吉才在大女儿出生时,与曲美翁姆办了结婚证。
目前,仁孜多吉的大女儿巴桑德机有16岁,刚刚从道孚一中初中毕业,考取了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8月31日,平日难得一见的仁孜多吉要将女儿送到乐山职中,读学前教育专业。
在仁孜多吉家里,我还看到了仁孜多吉二妹才仁朵与走婚对象邻村——莫洛村藏族青年带白马生育的两个小孩,1个是11岁的小女孩,在亚卓完小读书,1个是还靠母乳喂养的两岁男孩。
仁孜多吉向我透露,在道孚县扎坝片区的5个乡,至今仍保留着旧石器时代以母系血缘组成的家庭,母亲是家庭的核心。家庭中基本上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夫妻,家庭成员以母亲一方为主线,三世或四世同堂的情况居多。生育的子女完全由母亲抚养,父亲没有养育儿女的责任,只是按其所能尽些义务。父亲在自己的母系家庭中,扮演舅舅的角色参加社会即家庭活动,主要帮助自己的姐妹抚养孩子。
虽然不是称职的父亲,但仁孜多吉对自己侄子们却是操心操劳的。他大妹扎西拥忠的女儿格桑梅朵,在道孚一中读初三,虽然成绩优异,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业难以为继。并不擅长文字的仁孜多吉耐着性子,花了1个多小时,一笔一划给我写了一份恳请社会救助的材料,再三请求我联系有钱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扎坝区工委主任彭措,对扎坝片区的走婚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告诉我,扎坝人至今仍延续着类似泸沽湖,但较之更为奇特的走婚习俗。当地人称之为爬房子。最初的走婚是秘密、曲折的,男女必须受爬房子、钻窗户的考验。扎坝人的碉楼高约20米,一般四至五层。墙壁笔直平整,小伙子们必须在夜晚徒手攀爬上楼顶,经事先侦察好的窗户进入意中人的闺房。
http://pic3.newssc.org/upload/ori/20121104/1352017522654.jpg 扎巴挑战“蜘蛛人”攀碉比赛
如果第一次走婚是从大门而入,男方会受到女方即家人的讥笑;如果攀爬的技术不过硬,没能爬上房顶,也只能望墙兴叹,与意中人无缘。对象又称呷依,呷依一生中基本是固定的,也有一个男人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呷依。如果与呷依没有感情了,双方表明态度后也就不再往来了。这种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走婚,如若双方感情不和或男子不再爬房子,或女方拒不开窗,即呷依关系解除,走婚终止,不存在财产纠纷和怨言、嫉恨。
爬房子也有规矩,男子必须在白天向所相中的女子有所表示,表示方式是抢女孩的实物如头巾、戒指等。一旦女孩怀孕后,会同意中人举行一定的仪式,从此便固定走婚对象。有血缘关系的男女,绝对禁止走婚。如果某个男子在爬房子事前未得到女方同意或爬错了,或爬了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则将受到族人的羞辱或严惩。
男女一开始恋爱,就按照古老的婚俗实行走婚,夜晚到女方家走婚过夜,次日清晨回到自己母亲身边生产、生活。这种暮聚朝离的走婚,完全建立在双方感情基础上,不带半点政治背景和意图,不带金钱财产的利害关系,也不受神权和族权的约束。
奇特的走婚习俗将扎坝男人们,个个练就了能在碉楼之间自由飞翔,攀沿如飞的绝技。所以扎坝的男人个个都是飞檐走壁的“蜘蛛人”。
利用鲜水河、雅砻江的天然水域优势,甘孜州将在2019年建成投资500亿元,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时的两河口水电站。道孚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陈刚告诉我,此重点工程是甘孜州规划最大的水电站,项目涉及道孚、雅江、新龙、理塘4个县,其中道孚的淹没搬迁户最多,有8个乡35个村,涉及扎坝片区仲尼、红顶、亚卓等4个乡,188户,1000余人。
“扎坝片区的淹没户,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会不会影响这里文化资源保护?”面对我的担忧,陈刚说,两河口水库淹没涉及扎坝人搬迁的只是一部分,鲜水河大峡谷淹没线是2865米,生活在这条淹没线上的扎坝人家不会动,原有的社会关系没有打乱,文化资源将结合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新建的居民聚集点还是在鲜水河谷的高山上,房屋建筑还是扎坝名居的传统风格。此外,道孚县还将在新的亚卓集镇修建扎坝文化博物馆,通过扎坝的实物和影视资料等,展示扎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走婚文化、农耕文化、服饰文化、民居文化等。
“通过两河口电站的新建,扎坝片区的基础设施,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将新建100多公里的柏油公路,到时候扎坝将形成便捷顺畅的交通网络。并且在交通干道边,我们已规划大面积的桃花、梨花等好看的经果林,目的在,通过旅游开发,带动扎坝人民脱贫致富。”陈刚充满信心的一席话,让我看到了这个深山走婚部落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