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了18个春秋的巴城吊桥又称巴河人行索桥。今年8月15日晚,历经数次维修、被安监部门鉴定为“危桥”的吊桥再次出现险情,有关部门不得不对吊桥两端实施紧急封闭,禁止人员通行。
3个月来,专家对“病”吊桥“把脉”后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对吊桥进行科学维修,以尊重市民日常习惯,方便市民出行;一种观点认为,对吊桥进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较大,且巴城现有的交通设施从规划上能够完全保证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故应彻底拆除吊桥。
市民呼声:盼啊盼,盼过吊桥
吊桥封闭3个月来,不少市民通过多种渠道强烈要求对吊桥进行维修,以让吊桥尽快通行。
一位署名“共鸣”的读者在给本报的来信中说:“吊桥是连接老城和江北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巴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期不修复,影响市民和学生通行,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因此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吊桥的维修工程提到议事日程,尽快治好吊桥的病,给巴城市民做一件大好事。”
在互联网上,维修吊桥更成为众多网民的热门话题。在“巴中论坛”上,一网民称:“吊桥是一座平民桥,老百姓的桥。建设吊桥要像建设西交会展厅那样快就好了,快建吧,为了百姓的生活!……”
11月13日下午,几位在吊桥旁散步的老人见记者拍照,都纷纷凑过来关切地问:“吊桥什么时候修好啊?我们盼啊盼,一直盼过吊桥。”
“把脉”吊桥:“病”得不轻
8月15日晚上,吊桥再次出现险情。8月19日上午,来自市建筑勘测设计院、市审图中心、市质监站、市政园林路灯管理处等14位专家对吊桥进行现场“把脉”。
“吊桥的安全隐患非常严重,主要集中在索塔部位、悬拉部位和桥面三处。”参与勘察的一位建筑专家告诉记者,吊桥的索塔主索支座共有4处,都为活动连结,是主索集中受力点。经现场检测:南侧索塔支座部位的钢轴上宽4.5CM,下宽7.0CM,高度大于滑轮盘。上河处支座钢轴已出现断裂,滑轮盘倾斜,其上口位移8.0CM,下口
2.8CM。主索钢丝绳束已向上河滑移。北侧索塔钢轴变形较小,有位移现象。吊桥的悬拉部位由上下吊杆与连接板组成,上下吊杆与连接板通过U型环,用螺栓与索夹连接。下部U型环直接用电焊固定在索桥栏杆上。现场发现多处螺栓脱落,吊杆与桥栏杆的连接多处剪切破坏。索塔至桥面两端变形较小,中跨变形较大,明显向上河面倾斜,估计水平偏离2cm以上……
“吊桥出现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1月9日,市规划建设局规划科严科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吊桥是老百姓集资建成,在设计上对荷载考虑不充分,主索集中受力处支座约直径34CM钢轴设计选用直径偏小,致使钢轴发生断裂,出现水平偏移,造成南端索塔顶部砖砌体维护结构挤压破坏。桥栏杆与吊杆采取钢性连接,由于桥的摆动,致使多处连接出现受剪断裂;再者吊桥是超员负荷运行。修建吊桥原为解决江北和老城的农民和吊桥街的居民交通方便而建,设计荷载较小,建地设市后,由于城市人口猛增,桥面上人员过多,加之今年持续高温,在桥上纳凉的市民大量增加,早已超过原承载力,从而难以有效控制桥的均匀受力,致使桥面左右摇晃,对钢轴产生扭转应力,出现剪切破坏。其次是超期使用。索桥始建于1988年,使用至今已达18年,已远远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索桥的吊杆、钢索等连接部位脱落磨损严重。
专家争论:维修还是拆除?
近年来,吊桥多次出现险情。专家组经过对吊桥进行详细勘察后,在对吊桥的处理意见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维护后投入使用。“更换主索支座,维护加固后投入使用。”专家称,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原索桥现有桥墩和构配件材料;能照顾市民日常习惯,方便市民出行;相对投资较小,预计在50-70万元以内可以修复。缺点是主索支座更换施工难度大,尤其是整个索桥要全部吊升,技术含量高,相关设备进场困难;修复后每年维护和管理费用高,为了解决超负荷运行,需在索桥两端加建值班管理用房,禁止在桥面摆摊设点和市民休闲纳凉,防止因人流集中加重桥的负荷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一种相反的观点是封闭拆除。专家认为,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无后期管理和维护费用成本,无安全隐患,缺点是社会影响较大,短时期内给部分市民带来不便。
不少专家称,由于吊桥主索支座更换施工难度大,每年维护费用高,加之桥面通常成为市民夏季避暑休闲和摆摊设点的主要场所,人流集中,安全隐患大;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建议拆除吊桥,吊桥拆除后,横跨巴河现有三号桥、柳津桥和一号桥,从规划上完全能够保证南北两岸的交通。
相关部门:方案由市政府定夺
“吊桥出现险情后,我们已将专家的意见向市政府作了书面汇报,目前还在等待批复。”市规划建设局规划科严科长称,吊桥究竟是维修还是拆除,需经市政府审批。为慎重起见,市规划建设局已委托西南交通设计院制定吊桥的维修方案。近期,市规划建设局将维修方案上报市政府。
严科长说,吊桥是维修还是拆除,待市政府审批后将通过本报向市民通报。
维修还是报废?本报请你出“点子”
通行了18年的吊桥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不堪重负的吊桥已多次出现险情,成为一座危桥。
“吊桥究竟是该维修还是该报废?”围绕专家的两种意见,本报欢迎读者提意见。
新闻背景:
吊桥横跨巴河,与巴城白马井和江北碾包嘴相连,全长289米、宽3.6米、高14.4米,两塔高28.4米、主跨130米,总投资57万。吊桥为钢索悬拉结构,主要由索塔、钢索、吊杆、桥面板组成。1987年11月19日动工,1988年7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多年来,吊桥因年久失修,多次出现险情,经安全部门鉴定为危桥。1999年12月,原吊桥主管部门市江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通江县交通局勘察设计队设计:对吊桥进行维修整治。2000年10月竣工验收再次投入使用。2003年交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管理并于当年进行维护,8月15日晚9时左右,由于主索支座偏移变形,致使索塔南端上河边顶部砖砌体维护结构受侧压力挤压破坏脱落,但未出现人员伤亡。(文章来源:巴中广播电视报)
另一种相反的观点是封闭拆除。专家认为,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无后期管理和维护费用成本,无安全隐患,缺点是社会影响较大,短时期内给部分市民带来不便。
不少专家称,由于吊桥主索支座更换施工难度大,每年维护费用高,加之桥面通常成为市民夏季避暑休闲和摆摊设点的主要场所,人流集中,安全隐患大;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建议拆除吊桥,吊桥拆除后,横跨巴河现有三号桥、柳津桥和一号桥,从规划上完全能够保证南北两岸的交通。
相关部门:方案由市政府定夺
“吊桥出现险情后,我们已将专家的意见向市政府作了书面汇报,目前还在等待批复。”市规划建设局规划科严科长称,吊桥究竟是维修还是拆除,需经市政府审批。为慎重起见,市规划建设局已委托西南交通设计院制定吊桥的维修方案。近期,市规划建设局将维修方案上报市政府。
严科长说,吊桥是维修还是拆除,待市政府审批后将通过本报向市民通报。
维修还是报废?本报请你出“点子”
通行了18年的吊桥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不堪重负的吊桥已多次出现险情,成为一座危桥。
“吊桥究竟是该维修还是该报废?”围绕专家的两种意见,本报欢迎读者提意见。
新闻背景:
吊桥横跨巴河,与巴城白马井和江北碾包嘴相连,全长289米、宽3.6米、高14.4米,两塔高28.4米、主跨130米,总投资57万。吊桥为钢索悬拉结构,主要由索塔、钢索、吊杆、桥面板组成。1987年11月19日动工,1988年7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多年来,吊桥因年久失修,多次出现险情,经安全部门鉴定为危桥。1999年12月,原吊桥主管部门市江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通江县交通局勘察设计队设计:对吊桥进行维修整治。2000年10月竣工验收再次投入使用。2003年交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管理并于当年进行维护,8月15日晚9时左右,由于主索支座偏移变形,致使索塔南端上河边顶部砖砌体维护结构受侧压力挤压破坏脱落,但未出现人员伤亡。(文章来源:巴中广播电视报)
通行了18个春秋的巴城吊桥又称巴河人行索桥。今年8月15日晚,历经数次维修、被安监部门鉴定为“危桥”的吊桥再次出现险情,有关部门不得不对吊桥两端实施紧急封闭,禁止人员通行。
3个月来,专家对“病”吊桥“把脉”后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对吊桥进行科学维修,以尊重市民日常习惯,方便市民出行;一种观点认为,对吊桥进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较大,且巴城现有的交通设施从规划上能够完全保证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故应彻底拆除吊桥。
市民呼声:盼啊盼,盼过吊桥
吊桥封闭3个月来,不少市民通过多种渠道强烈要求对吊桥进行维修,以让吊桥尽快通行。
一位署名“共鸣”的读者在给本报的来信中说:“吊桥是连接老城和江北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巴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期不修复,影响市民和学生通行,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因此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吊桥的维修工程提到议事日程,尽快治好吊桥的病,给巴城市民做一件大好事。”
在互联网上,维修吊桥更成为众多网民的热门话题。在“巴中论坛”上,一网民称:“吊桥是一座平民桥,老百姓的桥。建设吊桥要像建设西交会展厅那样快就好了,快建吧,为了百姓的生活!……”
11月13日下午,几位在吊桥旁散步的老人见记者拍照,都纷纷凑过来关切地问:“吊桥什么时候修好啊?我们盼啊盼,一直盼过吊桥。”
“把脉”吊桥:“病”得不轻
8月15日晚上,吊桥再次出现险情。8月19日上午,来自市建筑勘测设计院、市审图中心、市质监站、市政园林路灯管理处等14位专家对吊桥进行现场“把脉”。
“吊桥的安全隐患非常严重,主要集中在索塔部位、悬拉部位和桥面三处。”参与勘察的一位建筑专家告诉记者,吊桥的索塔主索支座共有4处,都为活动连结,是主索集中受力点。经现场检测:南侧索塔支座部位的钢轴上宽4.5CM,下宽7.0CM,高度大于滑轮盘。上河处支座钢轴已出现断裂,滑轮盘倾斜,其上口位移8.0CM,下口
2.8CM。主索钢丝绳束已向上河滑移。北侧索塔钢轴变形较小,有位移现象。吊桥的悬拉部位由上下吊杆与连接板组成,上下吊杆与连接板通过U型环,用螺栓与索夹连接。下部U型环直接用电焊固定在索桥栏杆上。现场发现多处螺栓脱落,吊杆与桥栏杆的连接多处剪切破坏。索塔至桥面两端变形较小,中跨变形较大,明显向上河面倾斜,估计水平偏离2cm以上……
“吊桥出现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1月9日,市规划建设局规划科严科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吊桥是老百姓集资建成,在设计上对荷载考虑不充分,主索集中受力处支座约直径34CM钢轴设计选用直径偏小,致使钢轴发生断裂,出现水平偏移,造成南端索塔顶部砖砌体维护结构挤压破坏。桥栏杆与吊杆采取钢性连接,由于桥的摆动,致使多处连接出现受剪断裂;再者吊桥是超员负荷运行。修建吊桥原为解决江北和老城的农民和吊桥街的居民交通方便而建,设计荷载较小,建地设市后,由于城市人口猛增,桥面上人员过多,加之今年持续高温,在桥上纳凉的市民大量增加,早已超过原承载力,从而难以有效控制桥的均匀受力,致使桥面左右摇晃,对钢轴产生扭转应力,出现剪切破坏。其次是超期使用。索桥始建于1988年,使用至今已达18年,已远远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索桥的吊杆、钢索等连接部位脱落磨损严重。
专家争论:维修还是拆除?
近年来,吊桥多次出现险情。专家组经过对吊桥进行详细勘察后,在对吊桥的处理意见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维护后投入使用。“更换主索支座,维护加固后投入使用。”专家称,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原索桥现有桥墩和构配件材料;能照顾市民日常习惯,方便市民出行;相对投资较小,预计在50-70万元以内可以修复。缺点是主索支座更换施工难度大,尤其是整个索桥要全部吊升,技术含量高,相关设备进场困难;修复后每年维护和管理费用高,为了解决超负荷运行,需在索桥两端加建值班管理用房,禁止在桥面摆摊设点和市民休闲纳凉,防止因人流集中加重桥的负荷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一种相反的观点是封闭拆除。专家认为,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无后期管理和维护费用成本,无安全隐患,缺点是社会影响较大,短时期内给部分市民带来不便。
不少专家称,由于吊桥主索支座更换施工难度大,每年维护费用高,加之桥面通常成为市民夏季避暑休闲和摆摊设点的主要场所,人流集中,安全隐患大;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建议拆除吊桥,吊桥拆除后,横跨巴河现有三号桥、柳津桥和一号桥,从规划上完全能够保证南北两岸的交通。
相关部门:方案由市政府定夺
“吊桥出现险情后,我们已将专家的意见向市政府作了书面汇报,目前还在等待批复。”市规划建设局规划科严科长称,吊桥究竟是维修还是拆除,需经市政府审批。为慎重起见,市规划建设局已委托西南交通设计院制定吊桥的维修方案。近期,市规划建设局将维修方案上报市政府。
严科长说,吊桥是维修还是拆除,待市政府审批后将通过本报向市民通报。
维修还是报废?本报请你出“点子”
通行了18年的吊桥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不堪重负的吊桥已多次出现险情,成为一座危桥。
“吊桥究竟是该维修还是该报废?”围绕专家的两种意见,本报欢迎读者提意见。
新闻背景:
吊桥横跨巴河,与巴城白马井和江北碾包嘴相连,全长289米、宽3.6米、高14.4米,两塔高28.4米、主跨130米,总投资57万。吊桥为钢索悬拉结构,主要由索塔、钢索、吊杆、桥面板组成。1987年11月19日动工,1988年7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多年来,吊桥因年久失修,多次出现险情,经安全部门鉴定为危桥。1999年12月,原吊桥主管部门市江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通江县交通局勘察设计队设计:对吊桥进行维修整治。2000年10月竣工验收再次投入使用。2003年交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管理并于当年进行维护,8月15日晚9时左右,由于主索支座偏移变形,致使索塔南端上河边顶部砖砌体维护结构受侧压力挤压破坏脱落,但未出现人员伤亡。(文章来源:巴中广播电视报)
另一种相反的观点是封闭拆除。专家认为,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无后期管理和维护费用成本,无安全隐患,缺点是社会影响较大,短时期内给部分市民带来不便。
不少专家称,由于吊桥主索支座更换施工难度大,每年维护费用高,加之桥面通常成为市民夏季避暑休闲和摆摊设点的主要场所,人流集中,安全隐患大;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建议拆除吊桥,吊桥拆除后,横跨巴河现有三号桥、柳津桥和一号桥,从规划上完全能够保证南北两岸的交通。
相关部门:方案由市政府定夺
“吊桥出现险情后,我们已将专家的意见向市政府作了书面汇报,目前还在等待批复。”市规划建设局规划科严科长称,吊桥究竟是维修还是拆除,需经市政府审批。为慎重起见,市规划建设局已委托西南交通设计院制定吊桥的维修方案。近期,市规划建设局将维修方案上报市政府。
严科长说,吊桥是维修还是拆除,待市政府审批后将通过本报向市民通报。
维修还是报废?本报请你出“点子”
通行了18年的吊桥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不堪重负的吊桥已多次出现险情,成为一座危桥。
“吊桥究竟是该维修还是该报废?”围绕专家的两种意见,本报欢迎读者提意见。
新闻背景:
吊桥横跨巴河,与巴城白马井和江北碾包嘴相连,全长289米、宽3.6米、高14.4米,两塔高28.4米、主跨130米,总投资57万。吊桥为钢索悬拉结构,主要由索塔、钢索、吊杆、桥面板组成。1987年11月19日动工,1988年7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多年来,吊桥因年久失修,多次出现险情,经安全部门鉴定为危桥。1999年12月,原吊桥主管部门市江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通江县交通局勘察设计队设计:对吊桥进行维修整治。2000年10月竣工验收再次投入使用。2003年交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管理并于当年进行维护,8月15日晚9时左右,由于主索支座偏移变形,致使索塔南端上河边顶部砖砌体维护结构受侧压力挤压破坏脱落,但未出现人员伤亡。(文章来源:巴中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