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土地肥沃,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物产十分丰富。古代,川内物资与川外交易从陆路走非常艰难,唯有经水路运输较为方便,于是形成了以沱江、岷江为主的黄金水道。其水路航行把川西土特产如茶叶、烟叶、丝绸、谷物等物资装上货船,从成都锦江经沱江、长江入海直达闽粤两地,货物交易后,船家再载上当地物资,其中包括盆栽粤兰。货船经沿海航行,由长江而上进沱江金堂县赵镇,直插上游支流毗河,在姚渡码头换向,返回成都腹地锦江,上岸后,兰花由骡马运至川西各地。
蜀粤两地航程万里,就是航运也须数月之久,何况返回必逆水行舟,只能靠风力、人力撑船、纤夫拉纤缓行,因此,航行时间更长。如遇长江险滩恶水,暗礁密布,古人历尽艰险才把粤兰带入四川。虽然兰花几经周折才到四川,并且价格昂贵,但依然受到川内人民的喜爱,并不惜重金引种栽培。“金堂素”兰花就在古时落户到金堂,而“金堂素”落户龙泉驿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据传,在明代时期,金堂一刘姓大户人家的女儿嫁给龙泉驿的书生唐文,除了送有大量的陪嫁物之外,还有十多盆兰花,其中就有“金堂素”。那时,种兰花是少有的事,陪嫁兰花更是闻所未闻的奇事了,何况龙泉驿在那时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兰花,所以周围得知陪嫁兰花的居民都来看稀奇。
人们为兰花的“姿色”深深地吸引的同时,也为其淡淡的幽香而着迷,就都想种一点。唐文把兰花卖出去一些,谁知大受欢迎,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小夫妻就以卖兰花为生,后来成为了养兰大户。功夫不负有心人,唐文种的兰花是一年比一年旺盛,他也有了闲钱,就开始做生意。没用多少年,生意越做越大,还到成都做生意,并成为了龙泉驿的“富人”,但唐文夫妻深知自己是靠兰花发家的,所以对兰花更是小心栽培。
不想,过了几年,金堂的“金堂素”因为一场灾难而所剩无几。那次灾难是由于当地一户人家的兰花养护不善,导致染上病菌,而这种病菌就像传染病一样在金堂的兰花中蔓延开来,兰叶要么全部枯萎而死,要么根部烂掉。这样,“金堂素”在金堂就消失了,而只有龙泉驿才保有“金堂素”兰花。
再后来,金堂人从龙泉驿把“金堂素”兰花引种回去,才使金堂又有“金堂素”。不过,龙泉驿种兰花的人家以后嫁女都要送一些兰花过去。除了兰花的名贵和芳香外,更有延续香火的意思。至今,这个习惯还在龙泉驿有所流传。
李冰燕 朱晓剑 本报记者 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