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upload=mp3]viewFile.asp?ID=514771[/upload]
川 调 川 音 入 梦 来------胡琴套曲《西蜀琴韵》创作随笔 贺 超 波 我出生在一个川剧世家,父亲是一位琴师,母亲是川剧演员,在他们的熏陶下,1977年我考入了简阳川剧团川训班学习,主攻丑角。1981年作为全省川剧优秀演员选送到四川省川剧学校进修学习。在成都学习时,全省正在进行二胡比赛。这时我被优美的琴声和极富表现力的二胡深深打动。从此我选择了二胡这门演奏艺术,并随川音著名作曲家、教育家段启诚教授学习二胡。1984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本科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成都民族乐团工作。工作期间,在二胡演奏上,八年的川剧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川剧是我们四川独有的一门艺术。表现力极为丰富。我在简阳川剧团和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期间,逐渐被博大精深的川剧艺术迷住了,特别是它那色彩丰富、风格多样的音乐更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房。一唱三叹的昆腔,气氛热烈的高腔,奔放豪爽的弹戏,土色土香的灯调,韵味醇厚的胡琴,无不令人陶醉。在我离开川剧圈之后也一直不曾忘怀,久而久之便在我心中产生了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冲动,总想寻找一种特殊的手段去赞美它,颂扬它。我苦苦思索着、酝酿着怎样把川剧音乐和我们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相结合,创作出一部具有四川风格的作品。经过多年细细琢磨、推敲,构思了这部运用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大声腔的音乐为素材创作的胡琴套曲《西蜀情韵》。川剧高腔戏,其特点是无伴奏,唱腔节奏多变。它的和唱腔,不但强调优美,曲牌丰富,并且丰富有生活情调,很适合二胡演奏。因此我在第一段中用二胡的演奏来表现高腔的韵味------《高腔韵》。第二段是采用川剧的“昆曲”、“胡琴”、“灯调”创作的《胡琴唱》,用高胡明亮的音色来表现昆曲优雅、华丽的音乐。经过锣鼓过渡,进入了主题《胡琴唱》。胡琴戏原是由湖北汉调演变而来,分为[二黄]、[西皮]等唱腔形式,它所使用的乐器和唱腔板式都与京剧有相似之处。灯调的特点是一人唱,众人合,因此在这段最后运用了小胡琴来演绎唱腔韵味。第三段《弹戏闹》。弹戏又名梆子戏,它的主奏乐器是川剧特有乐器“盖板子”。它的音乐和板胡音乐非常接近。个性鲜明,风格突出,具有奔放、欢快、热烈的特点。在这段中我用板胡来表现弹戏的“闹”。演奏上尽量模仿盖板子的演奏手法,在华彩乐段中板胡子与梆子、板鼓的一大段演奏中把乐曲逐渐推入高潮,使乐曲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西蜀情韵》这套乐曲我在配器上也作了大胆尝试,将川剧打击乐溶入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并用四种不同胡琴演奏,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一种新的感受。今后,我将不断努力探索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四川、西部风格的作品来呈现给大家。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很好,就是不全
前面的段子是江河水变奏吗?整体不错,感觉有很多借鉴。好!
要听点播放;下载点http://bbs.mala.cn/uploadfiles/2006-10/2006101416573668387.mp3
这样的好作品,现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