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40|评论: 5

[相如·茶馆] 福德镇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2-5-8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德镇地处蓬安县东南边,该镇三市四县交界的特殊地理环境不仅造就了这里的人文和经济,也造就了这里特殊的历史。福德镇的老人向记者讲述了福德镇的来历:相传清朝初年,坝上有三座古庙,朝拜者甚多,逐步成场,称“庙坝新场”。后因有人在武圣宫上题“福德祠”三个大字,因此改称福德场,福德之名由此而来。

  东与达州市渠县新市乡、宋家乡相邻,南靠广安市广安区蒲莲乡、大有乡,北连营山县星火镇——这里就是福德镇,一个坐落在蓬安县东南的边界小镇,三市四县交界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特殊的历史和日益繁荣的商贸活动。
  一座界碑分开三市
  桐子花开的时节,记者一行踏上了通往蓬安县福德镇的国道318线。车行至蓬安县南燕乡后,拐进了一条叫南福路的乡间小路。蜿蜒前行,远远看见一座大山,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转个弯,福德镇就到了。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这个小镇,热情的福德镇党委书记王晓蓬、镇长关小林上前迎接我们。等记者说明来意,关小林介绍说,福德镇处于可以“一脚踏三市”的特殊地理位置。
  在福德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主任罗天平的带领下,记者一路欣赏了这个边界小镇的魅力。来到福德镇黄梨垭村,村主任王明忠告诉记者,在不远处山顶上有一个三角形的界碑,一脚踩下去,仿佛跨越了地域的界限,三个城市就算去过了。王明忠说,一座山隔开了三地不同的风貌,在界碑旁向着达州渠县方向张望,一片片果树蔬菜地尽收眼底;向着广安方向一瞧,则是广安退耕还林后种下的一片茂密的树林;在界碑的蓬安方向,则住着十几户世代相守的人家。
  除了位于黄梨垭村的三市交界点,福德镇与达州、广安相邻之地众多。记者随后来到福德镇北斗坪村与渠县新市乡交界处,在两地交界的位置,一条公路隔开了南充人与达州人。外出务工回来的南充人吕建权正在修新房子,他家的对面住着的是达州人张兵,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像吕建权、张兵一样的邻居在福德镇还有很多。
  百年核桃母树开枝散叶
  在福德镇长甘岭村,有一株百年核桃树,正是它的种子造就了如今该镇的立镇产业——“德寿核桃”产业。
  记者来到福德镇长甘岭村,只见一株高近三层楼的核桃树长在地里,周围还有不少其他的核桃树,构成了成片的核桃林。记者走上前去瞧了个仔细,大树分出几个枝桠,成片的嫩叶让身处树下的记者感到心旷神怡。记者上前试了试,一个人根本不能将这高大的核桃树的树干揽入怀中。
  “这株核桃树距今已有100年了,树高18米。因为是挂果树,所以不会长得太高大。”福德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文强说,早在清朝时期,这里的核桃就名享全川。通过播撒这株百年核桃母本树的种子,勤劳的福德人造就了如今的千亩“摇钱树”。
  “如今母树生了虫,长得不如从前好了,可种子仍然能用。”张文强介绍,长出的“德寿”核桃因其果大、壳薄、味香、仁厚、营养丰富而供不应求。
  2003年,该镇专门成立了福寿核桃专业合作社。目前福德镇的德寿核桃共有10万株左右,约3000亩面积,年产果20吨左右,而且每年以近10吨的产量递增,但产品还是供不应求。在近几年的“西交会”、上海“农博会”上,前来洽谈投资的客商众多,在绿色消费的热潮中,德寿核桃将会变得更有发展前景。
  与德寿核桃齐名的福德特产还有“福德酥肉”。中午时分,在镇政府的食堂里,记者品尝到了这一道名菜。它入口即溶,丝毫不油腻,酥香味浓。1999年,福德的“三洋酥肉”、“三洋肥肠”与“河舒豆腐”一起参加了南充市举办的九九食品美食节,获得了名特小吃奖。得奖归来后,“三洋酥肉”更是名声大噪。
  “踩桥”习俗踩出福气
  在去福德之前,记者便听闻过福德“踩桥”这一习俗。距今最近的一次“踩桥”是在该镇福东大桥建成之时。
  据镇上的居民介绍,“踩桥”当日,早已收到消息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不一会儿,拥挤的人群就把整个新桥周边围得水泄不通。仪式开始时,先是当地望族代表就坐,接着是两大望族代表发表讲话,讲话结束后各自在桥两头设立的香案上焚香祷告。最后就到了仪式的重头戏——“踩桥”。两位踩桥人身穿长褂,脚蹬锦履,彼此搀扶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表情安静而庄重。踩桥人迈出缓慢平稳的步伐,“踩桥”同时嘴里重复念着“80公公来踩桥,千年可走,万年牢。”场面盛大而神圣。当踩桥人在桥上往来一遍,跨过在起点设立的红线之时,整个仪式宣告结束。随着一声爆竹响,早已准备好的舞狮队伴随着鼓点跳跃着涌上桥面,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激情,大家蜂拥而上,跑向桥心,竭力沾染着新桥的期望与踩桥人留下的福气。
  关于“踩桥”这一民俗的起源,当地人流传最广的是:很久以前,穿场而过的福德河将福德场分为两部分,带来极大的不便。人们迫切希望有一座桥能够联通两岸,便于人们生活。大家选出两兄弟,拜师学成归来后建造了当时福德的第一座桥。但在修建过程中,大桥始终无法合龙。后来,两兄弟遇上一位仙师。仙师解决了大桥无法合龙的问题,大桥得以建成。
  为纪念这位仙师,人们每次在新桥修成之时便从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中挑选一位代替仙师踩过新桥。就此,在福德每逢有新桥落成,便会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年老夫妇前来“踩桥”。这个规定渐渐地成了当地民间的传统习俗。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0508/25371336442641593.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5-9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H.S 的帖子

围观改变生活

发表于 2012-9-1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为福德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跟骄傲,顶起!!!!欢迎楼主来福德玩~

发表于 2012-9-1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2-9-1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2-10-2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如果不是福德的,看了这帖觉得还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