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那一抹风景
——4月22日走访活动记录
昨天上午十点,阳光明媚,我和二位王女士去走访,后来老韦也加入了“战团”。
本来是想走访一下锦屏敬老院,人说是嘉陵大桥头靠右,其实那只是一个:嘉陵村敬老院。而镇上的在双桥子村。
我们打的去后,正好村上人在开会。据说是江书记在管敬老院,我们于是问了他。其实当时也没有人在,门是上锁的。
他说是有九个人,一般有五人在这里。有二个去自力更生在河边沙场做工,有的玩去了。也有条件好一点有亲属接走了。
他说到:他们院条件还行。主要是空巢老人的关心。没有人交流,有的其子女媳妇不交流,阻止孙子与其说话,导致老人精神不快。
后说到十二村有敬老院,于是江书记让人用他车送我们直到十二村(双桥子村)。
村委有年轻人,后说道:他也是义工QQ群的,乔元。我一看,果然。他也说:活动参加得不多。我说,有时间就多来嘛,他回答是热情爽朗的年轻笑脸。
听田书记说起,就觉得很好。说双桥子敬老院喂了猪、牛,种了二亩地。走到院坝一看,还有十几只鹅(有照片)。到猪圈一看,二头猪正睡午觉呢。我照了一下,可惜太暗,又似无电,没照到。后来与田书记、杨主任座谈时也就没有照到。但也怪,等我们到了张家沟村走访李文学时,又能照出照片了。也算是对我们的关爱的支持吧,那个可爱的电池。
田书记也说了,他们有十人个,年龄58到73,政府关心多,运转较好。(下为调查记录)该院现有老人10人常住,房间足够,有厨房、吃饭堂屋。房屋坚固,电线完好。每个房间有旧电视,生活条件、物质供应、医保尚可,有部分零花钱。老人年龄58-73。部分能自食其力,有老人统一做饭。喂有鹅十余只、猪二头、牛二头。种地二亩。目前政府对房间床、床柜等整改,预计开支一万余元。建议对老人进行关爱,适当举行聚会活动。可以提供部分生活用品(主要是热天的)。
我觉得是个好的活动场所,有机会要组织会员来活动。后来我们坐摩托到十一村(张家沟村)。
路上我又想起那句话:太阳正好,及时行善。人心是那么愉悦。路上小王也说起:雷打垭那路边有个老婆婆,一直一个人生活。摩托师傅说是个五保户,很困难。我们准备去看下,可是没人。
我们去嘉陵村时老韦就打电话,说要来,可能是在周哥的号码。可是我不知道他是谁。想问他贵姓时他又挂了,他说他知道路。后来电话没说清,他直接到雷打垭等我们了,没到双桥子去。他直接带我们去了李文学家。(下为走访记录)父亲李元清,65岁,长年多病。母疯无劳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一兄17岁外出务工,不能补贴家用。家庭收入农业收入,李元清每月60元低保。无其他经济收入。欠帐2000。种水稻玉米,一年能喂一头猪供吃油和来客。住竹篱笆茅草房,四面漏风。米接不上,无面,无菜油,衣物部分是人家送的。该生于锦屏小学读书,成绩前五名以内。中午拿米在熟人处搭伙,每天下午自行车回家做活。外交少,不会电脑等,身体较好。因家贫,准备小学毕业后辍学。喜欢文学书籍。
他成绩好,我们也多说了些鼓励的话。我问他现在最需要什么时,他说:最好有文学书籍。我心中感动,他没有说什么吃的穿的。小子说话也有点怯,不过还算可以。身体很好,我们很放心。我们看到有些腊肉,怕丢久了不好,就说也要煮到吃呀,他说不,要客人来了才用。又感动。因为我是连瘦肉都不想吃的。可对他却是一种奢侈。
我说:你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好,认真考上初中。文艺书籍我们暂时不给你提供。将会提供部分生活用品。用心力于学习,你考好了,上初中时我们会想办法。也希望你有一个坚强的心,多帮家里做事,也帮助同学学习。多和同学交流。即使父亲不让你读书也要争取,以后会有人捐赠你让你能够学习。也要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象你哥,才17岁打工也都没挣到钱,知识少了只能做重活。还得多锻炼身体,有坚强的意识。云云——当时我认为自己说得好,这时不记得好多了。
回走时才听说老韦做万嘉门业(因为他在锦屏止上班,我们来时刚到雷打垭摩托师傅就认识他,我都不会想到他是小韦父亲)。我都不敢问,因为看他年纪不大嘛,戴个眼镜。小王一问:果然是小韦父亲。
这正是我们义工群里的第一对父子义工。——感动中!!!
走访结束,同行同仁眼镜王女先走。
已经一点过。天很热,内心很静。世态万象,车来车往,热火朝天,也有一些让人垂首沉默的场景……。
四周的田野满是葱绿,那些油菜、麦苗,铺满了整个视野,一直延伸到山的那边。
等车的间隙,我给自己照了张,没有什么POSE可摆。满眼的绿、醇醇的天空、恬淡的内心。
爱在初春。静静地行走,义工之路!
(在此感谢嘉陵村江书记及刘任、村委(义工)乔元、双桥子村田书记及杨主任,特别感谢义工万嘉门业老韦的热情和帮助——小韦和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哈)
(嘉陵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