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城镇化率40.1%,中心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49.86万人。内江要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人从哪里来?如何留得住?2月24日,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相关专家和市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 黄传玖 甘艳梅 朱怡雨
改好旧城“留住人”
内江老城区街道窄、生活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拥堵……这些问题让老城区居民很头痛。要想留住人,改造旧城、改善生活环境十分重要。
老城区的噪音、灰尘、汽车尾气等让市民很烦恼。家住市中区邱家嘴的李萍说,每天半夜或凌晨,从殡仪馆开过来的车一路放鞭炮,多次将她从梦中惊醒。除了鞭炮声,还有汽车喇叭声,连卖水果的摊贩都拿着一个扩音器使劲叫卖。“这些噪音真让人受不了,希望旧城改造过程中能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城市管理。”李萍说。
“老城区灰尘太多了,尤其是入城线、环城路很脏,晴天一路尘土,雨天一路泥浆。”家住临江小区的居民刘华认为,老城区的灰尘大部分是进城的车辆带来的,尤其是载重货车。“应该规范进城车辆线路,禁止大货车进城区。”
市中区公园街社区工作人员钟书澜说,希望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扩宽城区道路,修建停车场,缓解交通压力;在人流量多、商业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以留住旧城区的商气、人气。
家住市中区公园湾村19栋的钟世华则建议,拆去“四方块”的旧房子,将其建设成高档的商业中心和大型卖场。
建好新城“吸纳人”
市科筑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级工程师王开友说:“内江新城建设,毫无疑问要扩大城市面积,促进城市化进程,吸纳城市人口数量和产业发展。”要扩大城市规模,首先要抓交通建设。交通骨架立起了,才有城市框架,有了城市框架就有了城市布局,有了城市布局,城市体系才能够形成。不但如此,交通圈的形成,还能够盘活沿线的土地资源,增加土地含金量,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其次是生活配套设施要完善。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体系的完善,能吸纳一批企业入驻新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城市人口数量。
王开友还提出,要想方设法让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内江属于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例较高,要加快“三化联动、产城一体”发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解决农村人口在城区购房、入学、就业、就医等问题。
家住东兴区灵秀清风苑的杨泽秀认为,建设新城,要吸纳更多的人,人居环境很重要,希望新城在设置绿化带的时候,花卉、树木按种类集中种植,形成一街一景,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
市园林局绿化管理科高级园林工程师赵斌表示,可以采用屋顶、平台、堡坎立体绿化,以及拆墙透绿的方式,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大力建设“森林内江”,以无边的绿意吸纳人,以清幽的环境吸纳人。赵斌还说,要加强对城市大树和古树的保护,增强城市底蕴。
67岁的市民王德彬建议,新城建设中,公交站台设置要合理,要多增加一些公共交通工具,做到城市道路延伸到哪里,城市公共交通就延伸到哪里,交通方便了,人们才愿意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