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12年01月21日 15:54:00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29089349.jpg
前来买面的附近相邻 四川新闻网内江1月19日讯(刘世彬)“豁,大棬子树的挂面质量确实不错,分量足、味道好,巴适!”这是近日记者在资中县铁佛镇大棬子树制面坊附近,从买家中听到最多的赞美。“老林,要过年了,来五箱‘太阳面’,五箱‘豆浆面’!”说这话的,是资中县城来的熟客老张。是的,说起铁佛镇大棬子树制面坊的老板林华高,可说家喻户晓,那是因为,林华高的大棬子树挂面早就成为享誉四方的铁佛特产。 大棬子树 祖传名牌 铁佛镇位于资中与威远交界处,距资中县城24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鱼溪站近十公里。铁佛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建有铁佛寺而得名,属四川省重点文化名镇。相传,早在40年代,铁佛场的大棬子树制面坊老板林振阳用手工制作的“高架面”很有名气,说起这大棬子树“高架面”,那可是大名鼎鼎,都说,这大棬子树面,好看且好吃,价格又实惠,加上童叟无欺,处事厚道,深得乡邻厚爱。后来,逐步成了与铁佛古镇比肩齐名的特产,这就是铁佛镇的大棬子树挂面暨铁佛挂面。 光阴荏苒。就这样,爷爷林振阳做面,父亲林文和做面,到了林华高这一代还是做面。做面成了林家的家业,成了林家祖祖辈辈养儿育女、盘家糊口的寄托。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31082724.jpg
祖传三代的铁佛镇大棬子树挂面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31082771.jpg
祖传三代的铁佛镇大棬子树挂面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31082755.jpg
祖传三代的铁佛镇大棬子树挂面
半个世纪以来,四方乡邻来这里买面早已习以为常,更有资中县城乃至成都的熟客隔三差五开着汽车来这里拿面。其实,这面会有多少讲究?据说,大都是为了一种简单的信赖,因为祖传三代的大棬子树面,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为此,买回家后有的是自家食用,有的径直作为礼品登上大雅之堂。 继承家业 惠泽相邻 其实,这做面的买卖只能图个小本儿生意,没多少利润不说,基本上是卖力气的活儿,进货时,上上下下,百十斤重的面粉得自己扛,真是扛面扛得腿发软,和面累得驼了背。因一家老小要吃饭,见天要用钱,仅靠家中的小作坊那哪儿够开销,1979年,18岁的林华高就去了威远钢铁厂五七站上班专门做面并成了站里最年轻的师傅,享有当时非常了不起的待遇,每月工资80元!可是,转眼间,国家政策,机关人员下放回乡,林华高只好回家撑起家业,正式担起大棬子树制面坊老板的重担,里里外外一把手,风中雨中忘却累。 这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林华高道是靠祖传的手艺,简陋的设备,辛勤的汗水,踏实的为人巩撑起了这份家业。可机器总有寿命的,已经越来越不听使唤,为了保住运转,2008年,林华高和老伴儿曾正仙省吃俭用,咬咬牙、狠狠心,愣是添置了今天这套半自动化的制面设备来着。 就这样,生意不断且节节攀升。有人说,那大棬子树挂面好吃,原本是因为铁佛的水好,也有人说,这大棬子树挂面好卖是因为手艺不凡!火热的场面可以说一直持续了好些年,老实巴交的林华高和老伴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起早贪黑,在风中、雨中、汗水中不知劳累地买粉、和面、开机、包装、卖面、送货…… 看见络绎不绝来买面的街坊,特别是远道而来买面的客人,这累点儿算什么,用时髦的话说,是“累,并快乐着!” 不测风云 谣言毁誉 2011年,对于中国食品来说,真是个多事之秋。就在国人热议吃上一顿放心的饭菜成为享受的话题,纷纷痛斥塑化剂的时候,去年5月,因为缺乏常识,有人悄悄用林家的挂面进行试验,他们将挂面浸泡后用纱布过滤,结果居然滤出了“胶状的东西”。于是,“老林的挂面原来是用了塑化剂才那么经煮!”被一传十,十传百,瞬间传遍了四方乡邻,全镇上下齐指老林的背脊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文化不高,世面见得不多的林华高一时没了主意。“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时都懵了。”林华高很委屈。更糟糕的是,接下来,林华高的大棬子树面坊生意开始下滑,买面的人越来越少,门可罗雀,几近关门。 “我今年71岁了,你林华高的面我子孙吃了这么多年了都没出啥子问题,我不相信有啥子问题!” 在谣言盛嚣尘上的时候,记者在暗访中看到,一位叫刘国仙的老人终于买走了两斤面。 林华高回忆,当初他以为,只要自己没在面里添加东西,传言就会自动消失。但结果却是,恶言传万里,人们不再买他的面了。“我也晓得大家只是听说而已,也说不出到底是啥子有害物质,但结果就是我的面卖不出去了。”到6月初,林华高不得不停机器,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面对寂静的面机,面对祖传三代的家业和曾有的口碑,林华高憋住酸楚的眼泪,他的心中好似翻滚的大海,可,欲哭无泪……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31569630.jpg
质监检验报告显示产品合格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29089396.jpg
堆积如山的高筋面 就在最艰难的时候,这事件引起了铁佛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我们觉得林华高家做的大棬子树面是铁佛的特色产品,味道好,颜色好,我们希望弄清事实,不能就这样倒掉。”资中县铁佛镇党委副书记成怡钧告诉记者。 接着,资中县质监局对其产品进行了暗访和抽查,并将产品送内江市质监局进行检测。检测显示:“资中县铁佛镇石钟32号大棬子树制面坊的挂面、豆浆挂面,经检验,所检项目合格。”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专家解释,将挂面泡到水里,都可洗出面筋,面粉越好,洗出更多。在百度中输入“面筋”二字,将会弹出词条解释:“面筋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有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将面粉加入适量水、少许食盐,搅匀上劲,形成面团,稍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活粉和其它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即是面筋。面筋是小麦粉中所特有的一种胶体混合蛋白质,由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其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于瘦猪肉、鸡肉、鸡蛋和大部分豆制品,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食物,还含有钙,铁,磷,钾等多种微量无素,是传统美食。” 苍天有眼!但往事不堪回忆。
添兵添将 供不应求 经过这次变故,曾经年轻的林华高突然感到了继承传世家业的压力,要保住这份家业,要弘扬这个品牌,企业必须升级,必须加强管理。可自己毕竟已是50开外的人,他和老伴儿想把毕业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在成都一家汽车4S店做主管的大儿子召回。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29089427.jpg
林华高一家正在研究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29089442.jpg
林华高给大儿子林佳勇、儿媳龙英传授经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儿子林佳勇顺从了父母的心愿,并于去年11月毅然辞职回家做面,为让父母心里更加有底,紧接着在家里举行了婚礼,新娘龙英也非常支持丈夫的选择,双双选择了面官的职业。接着,刚从四川文理学院毕业的小儿子林佳明也回来打帮手,一家人其乐融融,林家面坊不时传出欢笑声。一家人决心要好好把好每道关,好好做好每把面,牢牢塑造好口碑。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临街而建的大棬子树制面坊。只见其门面不到二十米,面向面坊,左边是和面坊,右边是车间、库房,中间约三米宽的门面做卖面摊位,整个面坊简洁、卫生。 “为了保证品质,老爸每天都要品尝当天生产的面。”大儿子林佳勇向记者介绍说。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29089380.jpg
林华高给大儿子们讲安全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2/1/1327129089364.jpg
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冬日的铁佛古镇,鲜有暖阳,但这并不影响商贾的热情,街市依旧繁华,前店后厂的大棬子树制面坊依旧门庭若市:门里,买“豆浆面”的,买“太阳面”的,买“标粉面”的,买“玉米面”的、买“鸡蛋面”的,买水叶面的,买抄手皮儿的,买饺子皮儿的,你来我往,穿梭不息,半数是为备年货而来的乡亲;老伴儿曾正仙和儿媳收钱、递面忙得不亦乐乎。门外,进货的汽车还没走,又有车在门外催。车间里,轰鸣的面机旁,林华高正给儿子说着事儿;库房里,小儿子林佳明在将刚出烘房的挂面装箱。 晚上八点,劳累了一整天的一大家子,终于坐在八仙桌吃饭,林华高和老伴在一享天伦之乐的当头,催货的电话不断。 腊月27,人们多已放假回家,可这里依旧灯火通明,林家一家子正在赶着生产年前最后一批干面;腊月28,只是生产抄手皮、饺子皮和水面;腊月29,只是一早卖抄手皮、饺子皮和水面。辛劳了一年的林家老小将给自己放个假,痛痛快快地喝一杯,高高兴兴地团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