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
今天的第一站是永春路。永春路及安海路上都有很多美丽的老别墅,加上随处开放的三角梅,很有安静淡雅的味道,永春路14号是以前的黑猫俱乐部,传说也是很多影视剧取景的地方,金瓜楼与时钟楼已都不让人进了,只能照下金瓜楼那红色的楼顶和时钟楼的门头。
路遇阿荣春卷品尝了独特的香辣春卷,更像是烙馍卷菜
三一堂是我原本就不打算进去的,这个时候自然也是大门紧锁,鼓浪屿上有很多教堂,三一堂、天主堂、安献堂、复兴堂、福音堂等等,最后我也只可能去天主堂里面看一看。
林文庆故居是让我迷茫的一个建筑,沿着笔山路蜿蜒的路一直往上,只找到原来的会审公堂,是非常破旧的一片区域,而林文庆别墅究竟是上方被锁住的别墅,还是旁边一片荒芜凄凉的破楼,就不得而知了。再往上,亦足山庄、观彩楼、春草堂、许斐平故居,无一能进,我只能照下亦足山庄那白色的美丽的门楼,一路沿着寂静无人的山路返回安海路。
接下来就要说到花时间café,我已经知道了它搬出了番婆楼,现在在一座红色的小别墅里面,可是当我满怀期待的前往时,却看到了周三例休四个字,可知今天正好是周三,一瞬间简直是无语到极点。可以说《迷失鼓浪屿》这本我三年前就买了的书是我来厦门的很大理由,从书中看到了那么多厦门美丽的风情以及历史的人文掌故,也因为有了Air夫妇的这本书,才有了这次完整的鼓浪屿行程,它至少提供了70%的攻略内容,满怀遗憾的我只有在第二天再次前来了。你再也无法得见番婆楼里面的众多别致的装饰,只能看看那高大的门楼,遥望里面的一角,旁边的西欧小筑还是那柳条木的门窗,静静地诉说着它的孤单。
杨家园一共有四座楼,其中忠权楼已经变成鱼骨博物馆,料定里面肯定也是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我放弃了进去看看的念头,干脆拐上去找到八卦楼,去看看风琴博物馆吧,八卦楼四个上下左右的出入口,周围高大的白色廊柱,里面的那座巨大的风琴也让人印象深刻,上到二楼,已经不能再进入回廊,只能看看那漂亮的穹顶,听听风琴的乐声而已。
路过那酷似白宫的小白楼和红色的船屋,我欲寻找一个能照到汇丰公馆的角度,可是即使我冒险上到了山上,也只看到了那世俗生活的背影,穿越在笔架山的山路上,我第一次有了迷路的感觉,它是那么荒凉僻静,索性不远的前方终于下得山来,底下就是内厝澳路,顺着门牌的指引,不远处就是小酒馆了,这本不是我今天计划要到的地方,但因为走错路,索性进去一座,在正午的时分点了一杯加了酒精的橙汁——特其拉日出,很是清凉沁人,是酒精度不高的鸡尾酒。
再往前走,路口的地方就是金兰饼店,1元钱买了一个肉馅饼,味道应该是我吃过的肉馅饼中不错的了。
再往前找到了种德宫,是一座色彩浓艳的庙宇,之后为了避免在复杂的内厝澳路迷路,我原路返回找到原来的美国领事馆,已是重重铁门围锁着了。
沿着福州路再次来到龙头路,一路席卷了海蛎饼(油有点大)、北仔饼(咖喱味的陷,肉有么?)、龙头路的鱼丸店(很Q很好吃,胡椒味的鱼丸汤最好喝了),也发现了昨晚喝的马拉桑竟然是仿冒的,话说龙头路上有太多的马拉桑,好笑的是昨晚的那家店号称是龙头路181号搬到了82号,让我真的以为是搬家了,哪知181号还在那里,181才是正宗的。之后每每路过马拉桑,都会选择喝一杯果汁,也省下昂贵的水果钱了,要知道我在岛上真正吃的水果就是莲雾,红色的,三个一串,脆脆的酸酸的,不是很好吃,而在马拉桑却喝了菠萝汁、芭乐橙汁、柠檬汁、芒果橙汁和纯橙汁,今天吃下去的最后一样东西是189号的,也就是蚵仔煎,我想如果没有甜辣酱也是很难咽下去的,因为它本身还是有点腥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