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活动也随之活跃了起来,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存在着民间借贷行为,因操作不规范、碍于情面或急需资金,造成借贷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引发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民间借贷主要有以下几类情况:
1、借钱后避债。借款人利用朋友、客户之间平时建立良好信誉关系,以短期借款为由向他们借数额不等的现金,并出具借条,后因无力还债避而不见或不辞而别。
2、利用现有经营场所迷惑他人,借款人用正在经营且运转良好的经营场所以高额分红为诱饵,向亲戚朋友借钱,后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正常运转,缺乏偿还能力,给出借人造成经济损失。
3、向邻居、街坊等熟人高息借钱,又把钱放高利贷以赚取差额,从中牟利,后因资金无法收回而造成他人损失。
4、以房产作抵押向中介机构借款,中介机构为保证自己出借资金安全,要求借款人将房产过户并达成还款后将房产归还借款人的协议,借款人资金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引起纠纷。
针对上述情况,经侦大队对此类民间借贷行为进行了分析研判,特提出如下防范措施:
(1)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2)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3)民间借贷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都应出据借条或有中间人在场,防患于未然。
(4)受害人发现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的民间借贷纠纷应及时到经侦大队报案,以便进行分析、研判、定性,为打击犯罪提供第一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