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个瓜娃子”系列之二: 说说普通话 在成都住的时间稍稍久了一些,就渐渐地对这个城市多了一份亲切和感情起来。 成都并不大,和我的家乡江城武汉比起来可以说得上是“小”了,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城市的热爱似乎并不比江城差,而且由于随着时日的增长甚或是有了一些超过江城的势头。 这些年来,成都的政府和人民为打造和宣扬这个城市做了不少的工作,同时由于成都地处西南要塞,闻名天下的都江堰默默地哺育着这片土地。且不必说成都周边的九寨和阿坝;也不必说稍微远一点的雪山和古朴的青城道教圣地;更不必说三国的群雄和杜甫的草堂,单单是神秘而且惊动世界的“三星堆”文化就渊源流长,连最近出土的“金沙遗址”也吸引了不少来自海内外的旅游观光客和众多的研究者。所谓“物产丰美、地杰人灵”用在成都的确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了,因此成都平原便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时近年来国家对这个城市的关注也越发的多了起来,打造“美丽第四城”的说法和天府广场如火如荼的地铁工程便是最好的证明! 成都! -- 一个温情脉脉的城市! 一个真的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一个饮食文化深远无限极致的城市! 一个悠闲浪漫让人浮想联翩的城市! 这几年也走了不少地方,如改革开放贯彻得很彻底的深圳珠海海南广州,如同样温情脉脉欲和成都一比高下的苏州杭州南京,如古朴高傲让世界侧目的京都,如悠远绵延让人不能忘怀的昆明大理等等。这些城市都有一个和成都有很大的似乎不为大家所关注的区别,那就是在这些城市的大街小巷,听在耳朵里的大多是一些纯正的亦或是也还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在成都这种感觉就似乎要少了许多,走在成都的街堂里弄和其他很多场所,说得多的还是地道的四川话和带着麻辣味道的四川方言。 首先要申明的是--在这里,我丝毫没有要贬低四川话的意思! 四川话,亦或说成都话我感觉一点儿也不难听,虽然说我也知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这句熟语,但是四川的“散打、龙门阵”和李伯清老师的笑话小品我们不也是一直津津乐道吗?还有让人“笑翻天”的四川话配音的“猫和老鼠”不还是我们逢年过节能够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孩童在一起扎堆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吗? 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提倡说普通话!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群体,一个人,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够做到优劣互补和资源共享,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比如经济文化、比如城市建设、比如历史掌故、比如服装风俗、比如人文环境等,但是这些交流的首要东西就是语言!我们或许会说我们的政府机关、学校都是用的普通话呀!我们或许会说我们也是在推行和推广普通话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对推广普通话还不是很得力很到位,在一些其他城市常见的马路广告牌上和大幅的标语“让我们一起推广普通话”、“请讲普通话”之类的成都就几乎没有。 刚到成都那会儿,经常看到成都的一些报纸上在主要版面上用四川话的方言词语作为标题字眼,比如“扎起”、“毛起”、“超起”、“估到来”、“呵别个”、“耍脱了”、“耍安逸了”之类的,起初还没有感觉怎么,但是后来却越想越别扭。一个号称要打造“美丽第四城”的城市,一个即将或者说已经和国际化接轨的东方都市,一个以人文著称以最适合人居住环境的地方,如果我们还不改变一些理念一些观点一些最为基本的东西,我们的路是不是还要走很远很久呢? 现在,在一些大的公司和公众场所,说普通话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据一些成都的朋友说,要是在前些年你在成都说普通话,特别是大家如果知道你本来就是成都人或者是四川人的话,别人一定会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你。现在一般不了,但是说普通话的人还是不多。 说说普通话!一方面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和鼓励力度,在政府应该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推广,在公交车、车站、路牌、小区多做一些宣传的广告和标语,在公开的场所和大型的活动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另一方学校和企业单位要大力推广,以纪律甚至条例来规范和约束大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靠民众的力量,俗话说众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都有了这个意思,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锻炼锻炼,四川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说说普通话!就从你我开始做起吧! --“有啥子要不得呢”? 2006年4月20日 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