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让游客游在古镇,吃在古镇,住在古镇,让游客在原古镇体验码头古镇原住居民的原真生活,同时,又有完善、配套、高档、舒适的服务场所,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展板)古镇的打造风格依山就势,注重自然,复原古镇,新老古镇有机结合。采用地方民居风格,与本地规划及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自然原生态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构筑一种错落有致的山地特色空间, 结合地形,利用斜坡绿化,改善建筑,广场,道路之间的关系,维持山地特色。住宅及商业前区广场与道路结合部均设有广场及景观牌坊,结合坡地设计斜坡草坪 ,充分体现山地建筑特色。建筑色彩主要采用灰色系,通过小青瓦,文化石,质感涂料,体现地方民居风格设计,力求整个建筑融于风景区,同时作为周子古镇一道风景而存在,使整个建筑体系有序而不失变化的融入周边环境中。
【下河街】当年,码头水运发达,周子古镇非常繁华,很多商铺古韵流传至今。一个千年古镇,保存原有的特色和格局,就是自己独特的亮点!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家打铁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营这个铁铺的唐氏兄弟,继承祖业,打铁手艺精湛,他们生产的锄、刀、钯、钉等用具,一直受到许多用户的欢迎。
【武圣宫】“武圣宫”,曾是专门供奉关羽的庙宇,曾有前殿、偏殿和正殿,气势宏伟。文革期间被毁。以后我们将在此重建。
【万寿宫】也叫江西会馆,始建于明代,单檐悬山式屋顶,单进四合院。文革时毁坏了一部分。我们将修复建设成完好的万寿宫,作为旅游文化表演场所,并开设游客参与性互动项目。九龙壁,采用青石材作旧复建。正中1条龙,龙头向前,鳞光突现,宝珠闪烁。周围8条龙头,以飞腾之势,若隐若现,互相烘托,构成一幅生动的龙腾四海的画面。
【周子茶楼】这里是当年周敦颐在下河街讲学时,求学的学子们等候、切磋交流的地方。现在的周子茶楼是2006年修缮并重新装修的。在这里喝茶休闲,有一种心旷神怡、恬淡超然的感觉。并能观看到巴渝舞、板凳舞等民俗节目表演。
我们现在看到的客栈就是周子客栈,先前是为纪念周敦颐先生而修建的,后来成了南来北往的商人住宿之地。现在周子客栈成了游客用餐和住宿的地方。住在客栈,可外观古街,内览江景,环境极佳。客栈内的这两棵大黄桷树,枝繁叶茂,为客栈带来清凉和幽静,粗的这棵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过去的商人争相在此住宿,主要是因为这里空气清新,极易让人进入甜美的梦乡,梦中香艳纷呈、浪漫无边。
看!石门牌坊上的红军标语:“武装拥护苏联”,“拥护中国共产党,取消一切苛捐杂税”。这些标语是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政治部驻扎在此地时留下的。
【盐店街】这条古街就是远近闻名的盐店街,过去这里是营、蓬、仪三县食用盐交易的地方。请看街沿上这些圆孔,这孔是干什么用的呢?这是当年盐商拴马用的拴马孔。当年的食盐依靠船只运到这里,再依靠马队驮运到各地。现在,这里的地面和居民家里都很潮湿,街沿风化十分严重,这些印迹,就是以往长年被盐侵蚀留下的。盐店街又叫红军街,因红四方面军红九军(1933年秋)在此驻扎而得名。
再看这棵黄桷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说当初栽树,是当地人为了教育后代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像黄桷树一样坚强。黄桷树的生命力极强,不择土质,不惧风霜,随便一节枝条插进土里,不需施肥,不需灌溉,不需照管,就可以顽强地生长成参天大树。
好了,周子古镇的游览到此结束。请大家随我前往龙角山景区游览。
【龙角山】我们已进入龙角山景区,龙角山景区是“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13个景区之一,总面积约650亩,海拔近600米,是县城的制高点。自古以来,龙角山就是一座名山。最早记载于唐《元和郡县志》:“龙角山,在县东二百步”。清代诗人周铭有《龙角山》诗云:“挐云气概势纵横,夜月如珠颔下明,词客不须攀绝顶,狂吟惟恐卧龙惊。” 这是对龙角山的山形地势恰到好处的写照。这山脉走势,犹如一条卧龙伏于江边淋漓尽致地饮水。龙角尖锐挺拔,直插云天,山名由此而来。1933年,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曾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
【乡友林】我们看到的半山坡那边的亭子叫“半山亭”,下面这一片林子叫“乡友林”。乡友林中的这些树,是蓬安籍在南充、重庆、成都等地的乡友为支持家乡旅游发展而捐建的,有雪松、金桂、紫薇、金弹子、黄桷树、桢楠、腊梅、樱花、玉兰、含笑、天竺葵等名贵树木。为感谢乡友的支持,对面原来的停车场改建成了乡友林广场,塑了纪念碑。
龙角山临县城较近,每天早晚到此锻炼的市民很多,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现在,我们正在丰富龙角山的一些文化景观和休闲平台。
【龙角山牌坊】各位领导,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龙角山牌坊,牌坊右侧靠山体处,是一个二星级的生态旅游厕所,巨石做外观,看似巨石,实为厕所,生态自然,功能配套。
龙角山牌坊对以前的牌坊的进行了改建,增加了形态各异的巨石龙雕,看起来更显厚重,文化特色突显,地面也将整治,铺装青石,点缀绿化带,增加安全防护措施。
现在我们拾级而上的是吴道子天梯。传说当年吴道子徒步此道上山观景作画,劳累而叹,“登临龙角,仿如登天”。天梯的名字由此而来。重修的天梯共有418步。
【诗碑林】接下来我们先请各位领导参观一下诗碑林:我们将龙角山的左侧树林进行了地形整治,在这里建诗碑林,把乡贤本土作家讴歌我县的作品镌刻于此,以此展示相如故里浓厚的文化氛围。
【弈动天下】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时期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
“相聚蓬安,弈动天下。”蓬安旅游开发和建设者匠心独具,巧妙地这里将原来的水厂改建成一个巨型的中国象棋盘,供游客参观游览和亲自参与体验中国象棋的博大精深,和画圣广场交相辉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脉络。这里是看台及小卖部,下面是棋园。
【荷花池】这里原来是一个水池,现在在外围建了休憩廊,茅屋屋顶,将在池中种植荷花,是一个极佳的观景处。
【山间茶廊】 在这个平台上因地制宜建了这个茶廊,这里既是一个休息节点,游客可以悠闲地在此品茗观景。
【红军树】这棵大榕树,是1933年红四方面军红九军的一位班长,将一节树枝做的挑粮扁担插在地上长成的。一节没有枝叶的树枝,由于吸纳了日月精华、天地灵气,终于长成了枝繁叶茂、高大伟岸的参天巨树。这是红军精神的象征,为了保护此树,传承红军精神,县政府专门将此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取名红军树。据说这是全国至今为止将树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唯一实例。为了再现红军的英姿,体现红色文化,我们在红军树下塑了红军塑像。
大家可以放松一下,休息片刻。
各位朋友,置身此地,我们已领略到“云笼雾罩桥依稀,山灵水润簇楼台”的诗情画意。看见那红瓦翘檐的庙宇了吗?现在,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超凡脱俗、四大皆空的礼佛盛事吧。请跟我来。
[龙角寺]最早建于唐朝,历朝历代,闻名遐迩,朝圣香客络绎不绝。文革期间被毁。后来香客自愿捐款、多方筹资,复建了观音殿和大雄宝殿。高低层叠,依山而建,布局严谨,玲珑而威严。雕梁画栋,碧瓦红墙,鲜艳明亮。殿内佛像,千眼千手观音、文殊、地藏、普贤菩萨等,生动肃穆。现在,每逢佛教节日,这里人山人海,香客吃斋念佛,顶礼膜拜,场面十分壮观。朋友们若有心愿,可以虔诚求拜。
在龙角山西边,还有一眼神奇的山顶龙泉,当地百姓和香客们称其为“神泉”、“圣水”。传说很久以前,一条卧龙连年狂饮江水,百姓饱受旱灾之苦疾病之害。后来,观音飘来,用净瓶将卧龙幻化成这片山形地势,又轻拂柳枝,洒下一滴净水。从此,这山顶上,便有了一股清澈透明的泉水汩汩而流,长年累月,从不干涸。信众们盛传,饮用此水,能够百病不生、消灾降福、增寿延年。附近百姓,也多来此取水,烧饭格外香美可口,沏茶格外爽口润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带一点回去。
【画圣广场】我们面前的这片开阔地就是画圣广场、这幢高楼就是画江楼,它们是为了纪念画圣吴道子在此画“锦绣嘉陵三百里”草稿而修建的。吴道子(680——759年),今河南省禹州人,是唐代画家,后世尊称为“画圣”,民间画工尊其为祖师。官从五品。相传吴道子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改习绘画。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教壁画400余堵,无一雷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能不失尺度。画佛像圆光、屋宇柱梁、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他用状如兰叶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传说他曾在长安兴善寺当众表演画画,“立笔挥扫,势若旋风”,一挥而就。长安县民,扶老携幼,万人空巷,蜂拥围观,无不惊叹,哗然喧呼。另据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家》记载,唐玄宗想念蜀内山水,便派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前往嘉陵江观景作画。当年,吴道子就站在今天我们所站的这个位置,悉心观赏嘉陵江美景。回到长安后,玄宗问他画了些什么,吴道子答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粉本,就是草图之意,传说其粉本就丢在了附近。随后,吴道子仅用一天时间,便在大同殿壁,画成“锦绣嘉陵三百里”图卷。而受命一同前来作画的李思训却用了好几个月才完成创作,于是有“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的说法。为了纪念画圣,广场这边专门雕塑了吴道子头像,长30米、高15米,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吴道子头像雕塑。采用的是红砂石材质,色彩强度高,色泽鲜艳,神态飘逸。吴道子正凝视嘉陵江,长须飘飘,若有所思,好像在构思惊世之作。
【画江楼】我们身前的这座楼就是画江楼,请看楼柱上的这副长联
最锦绣嘉陵而传其神画圣美贻万代君知否吴道子粉本在兹
尊伟烈汉武而寄其讽赋家光照千秋我雄哉马相如故柏长青
上联说明画圣吴道子画嘉陵江美景达到传神境地,而画锦绣三百里嘉陵正是在此处;下联告诉我们赋圣司马相如的赋光照千秋,犹如松柏万古常青。
请大家随我登楼饱览嘉陵江秀色,楼内主要展示的是吴道子的画作摩本及现代名人书画作品等。大家慢慢品味吧。……大家过来,这里是观嘉陵江最佳的地方,江中的那两个岛屿就是太阳岛和月亮岛,那一大片芦苇所在就是漫滩湿地。
请大家随我从画圣长廊去参观濂溪祠。画圣长廊是提供给广大游客朋友朋友观看嘉陵江和游览途中休憩的一个场所。整个长廊因循就势依山而建,宛如长虹饮涧巨龙入江,长廊顶部和廊柱上都绘有彰显相如文化、农耕文化、嘉陵江生态文化以及生动再现了吴道子的87神仙图,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和熏陶。
清时诗人伍联芳曾于此观看嘉陵江,盛赞曰:“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牛毛漩急滩声壮,龙角山高树影幽。遥想爱莲人已古,光风霁月至今留。”
沿着山间游步道,我们拾级而下,便可以看见山中的诗画灯箱,上面印着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吟咏蓬安秀美山水风光和厚重人文的诗句,让游人无形中感受到司马相如故里文化的熏陶。
各位领导,大家请看,我们为了方便广大游客朋友们亲近嘉陵江,更好地欣赏秀美的嘉陵江风光,我们在那一株有100多年历史的大黄角树下专门修建了观江亭,让游客朋友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著名的蓬安八景之一的“嘉陵晚渡。”
其实,在我们景区里,拥有十多株古老的黄角树,尤其是周子客栈里的黄角树据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树洞里还生长有天然的树灵芝。红军街小卖部旁的黄角树距今也有300多年历史,龙角山顶的“红军树”如今已经成为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镇人民生态保护意识很强,爱树、护树,蔚然成风。
【濂溪祠】好,各位领导,我们现在到的地方就叫濂溪祠,“濂溪祠”是为了纪念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而修建的,里面陈列的是周敦颐的生平和代表作。为什么叫“濂溪祠”呢?相传很久以前,龙角山清泉淙淙,飞流直入江中,长年不断,名叫濂溪。从山麓接引溪水而造池,取名濂溪池。池内遍植荷花,水清叶茂,清香四溢;池畔环建长廊,竹柳相连,柔风送爽,迷人醉心。池下数百石级通达江岸,岸边停舟一片,箫笛笙歌,不绝于耳;江中商船如梭,江烟漫山,美妙非凡。公元1056——1060年(北宋嘉佑年间),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任合州通判时,溯江而上到南部访友,路经此地,当地文人墨客集数十人迎于江岸,留他在此住宿讲学。周子信步濂溪池畔,竹影摇曳,杨柳轻扬,荷花初放,清逸秀美,十分惬意。遂索笔为诗:“满塘荷花红粉姿,晨风荡柳绿烟丝,谁说江南风光好,怎及蓬州濂溪池?”
请大家随我进屋参观。这尊青铜塑像就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先生的塑像。塑像两边墙上的汉白玉,分别雕刻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和《太极图说》。
周敦颐讲“论孟正义”,被人誉为“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学者无不敬服。传说,周子讲学之余,散步莲池边,见荷塘碧绿,荷花美艳,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学者竞相传诵,蓬州为之纸贵。后来,蓬州人建祠塑像,虔诚以拜,石刻《爱莲说》于祠内,并改濂溪池为爱莲池。人称濂溪祠为周子讲学处。不久又改“舟口”为“周子镇”,永志纪念。周敦颐先生的理学代表著述《太极图说》精要,提出了一个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构成论,“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大家可以品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