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庆长假,我们总盘算着去哪儿旅游、如何放松消遣,让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享受难得的假期;时过境迁,最近这几年的“十一”黄金周渐渐成为婚礼举办的高峰期。赶赴婚宴,红包必不可少。而水涨船高的礼金行情让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大呼“吃力”。
十一假期摇身变为婚礼黄金周 红色炸弹轰出怪象
“国庆还未到,扎堆结婚的请柬已早到。细细一数有16对好友在这节日期间竞相步入新婚殿堂。可我没分身乏术怎能一一前往,让我很是犯愁!这个节日,你们外出旅游潇洒,我只能疲于奔命各个婚礼的殿堂。”这是网友熊先生发的一条微博。
熊先生参加的这16场婚礼,分布在重庆垫江、重庆城区、遂宁、成都、南充,有他老家小辈的、有战友小孩儿的,还有单位同事的,时间从9月30日跨至10月7日,其间只有4日没有婚礼。5日有6场婚礼,且还不在同一个地方。 详细>>
十一扎堆结婚“红色炸弹”满天飞网友直呼吃不消
“今年的九月和十月,是最令我崩溃的两个月,因为我一共要参加13场婚礼,礼金要送出去五六千元。”在微博上,网友“匪兵甲”的一条留言引发网友大讨论。对于九月、十月婚礼高峰期,网友们都感触还真有些扛不住“一张张扑面而来的‘红色罚款单’”。 “匪兵甲”告诉记者,关系很好的最少得给500元红包,到不了的就让人帮着捎过去200元。“13场婚礼我得送出去俩月工资,这让我一初入职场的单身男情何以堪呐。” 详细>>“国庆黄金周都成了结婚黄金周了。今年‘十一’有三个关系很好的同学都结婚,看来这两个月的实习费又白挣了。”研二学生小潘说。临近国庆假期,结婚潮也悄然而至,婚礼份子钱成为很多人挥之不去的话题。而进入适婚年龄的80后成了结婚随礼的主力军,大多感慨“礼金随不起”。 像小潘这样的不在少数。为了凑够份子钱,或节衣缩食,或去多找几份家教,有的不得不向同学借钱,或求助于父母。相比研究生,博士生面临的礼金压力更大。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博的张同学告诉记者:“像我们读博的,同学基本都到了适婚年龄,结婚的一个接一个,几份礼金对他们工作几年的不算什么,可我们真得硬撑着。” 详细>> 婚宴惊现点钞机 变味人情债压得人们喘不过气
记者从一些婚庆服务公司了解到,过去结婚,一般是由新人家人或者新人自己负责接收和保管礼金。随着礼金数额的上涨,一些新人要求酒店或婚庆公司提供点钞机,这已经成为婚礼的一项常规服务项目。
如果说,点钞机的出现,还只是形式上的“交易”;那么,有些情形就成了赤裸裸的“对等交换”。长假过后,几对新婚小夫妻在网上相遇,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策划了很久的旅行结婚没能成行。原来,当年轻人把不摆宴席的想法告诉父母时,遭到了几家大人的一致反对:不摆酒席,过去送出去的那些钱怎么收回来? 详细>>
国庆7天参加16场婚礼 市民直呼“伤不起”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