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56|评论: 66

【蓬安的喜事,人民的骄傲】蓬安县相如镇将有望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6-2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6月,笔者受蓬安县相如镇镇长倪显斌同志委托,填报《蓬安县相如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材料》,由此获悉,蓬安县相如镇将有望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此举将进一步提升蓬安在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蓬安县相如镇如果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此举也必将为进一步将蓬安建设成为“充满实力的丘区经济强县,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元素,司马相如故里,历史文化名城的外延与内涵都将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邓四平)
照片 005.jpg
照片 005.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蓬安县相如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材料
                                  (作者:邓四平)
一、所在辖区基本情况(地理位置、人口概况、基本历史)
  相如镇地处蓬安县,该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处川东北嘉陵江中游,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幅员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北与朱德故乡仪陇相邻,东南与邓小平的故乡广安毗连。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公元前179年司马相如出生于此,公元507年梁武帝萧衍以其故宅为县治置相如县。明洪武年间相如县省入蓬州直辖,1913年改蓬州为蓬安,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建县历史。三国时期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唐代诗人元稹、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宋代大文豪苏轼、理学家周敦颐,清代思想家姚莹等都曾到蓬安,或寓居或游历或讲学或为官,留下了宝贵的遗迹和政绩。张澜、朱德、彭德怀、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到过蓬安检查指导工作。蓬安近现代还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怡荪、数学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抗日名将萧毅肃、共和国开国少将唐青山、中将钟声琴等多位将军,中国日报社首任社长、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第5届全国人大代表蓬安海田人蒋慕岳,雷锋班首任班长蓬安海田人张兴吉等仁人志士亦均诞生于此。


相如镇又称周口镇,该镇地处蓬安县中部。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过广安达重庆,西入顺庆进成都,北上巴中出秦川,属蓬安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辖25个村,177个社,6602户,25105人(其中农业人口22456人),耕地面积15708亩,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周口镇人民负重自强,团结奋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先后荣获南充市百强乡镇第六名、南充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南充市蔬菜生产基地乡镇、南充市生猪发展基地乡镇、四川省文化先进镇等光荣称号。周口镇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优势。 该镇镇地处县城周边地区,交通方便,通讯发达,信息灵通。
该镇幅员面积大,森林植被好,土地多,昼夜温差显著,适合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和生长,农作物产品以水稻、小麦、油菜、红苕、豆类、玉米为主,天府花生享誉省内外。南渠路、仪北路贯穿周口镇全境,金周路、周丰路、清雁路已经形成,村道公路十分便捷,晴雨无阻,四通八达。全镇教育、卫生、广播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卫生院2所,医疗卫生、服务设施齐全。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光纤通讯村村通,移动电话进入了百姓生活 ,老百姓能收看中央和地方3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文化生活极为丰富。
该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以庭院经济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的骨干产业已基本形成,而对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我镇准备在蔬菜、种子、水果、畜禽、水产、交通、林业绿化上再做文章,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发展民营企业,因地制宜,综合开发,为周口镇早日达到小康而努力奋斗。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二、项目历史沿革、特点及发展情况
   ()        周子古镇

1.         城区概况
周口镇又名舟口,与蓬州故城(今锦屏镇)隔江相望,意为船舟码头之意思,后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来此讲学更名周子镇。下河街位于该镇的嘉陵江岸,自南梁以来陆续兴起,至唐代已十分兴旺。这条千年古街,上有上河街、盐店街(红军街),下有下河街、顺河街共四条,磨子街因“旧城改造”而拆除,全部为石板铺就,总长1000多米。这里的房屋、店铺多是具有明清风格的一至二层穿斗式木结构建筑。3000余套()民房沿着千余米长、四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街巷保持了几百年路网的传统格局和肌理。除此之外,还保留了一些完整院落、庙宇及祠堂等遗迹。
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200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历史文化街区
周子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河下街、盐店街(红军街)、新华街三条历史街巷及它们所辐射的完整传统空间。面积约2.19公顷。街区内重要的历史建筑有濂溪祠、万寿宫、武圣宫、财神楼(原址重建)等。街巷地面青石板铺装。沿街巷两侧的民居、店铺多为民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
周子古镇历史文化街区200912 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3.    文物古迹
l       万寿宫
亦称江西会馆。据清代《县志》记载始建于明朝中期,系单檐悬山式屋顶,单进四合院,仿斗拱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清早期曾毁于兵患,清中晚期再次重修。
l       武圣宫
原称关帝庙,供奉着关羽像。由于关羽曾被清帝累封为“忠义神开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宜德关圣帝”之故,关羽被誉为武圣,后名为武圣宫。下河街武圣宫系清晚期所建,由于受地势条件限制,整个建筑均依山而建。
l       财神楼
位于下河街靠嘉陵江边,始建于唐朝初年,几次重建,咸丰年间重新培修。民国四年文人学士因传“吴道子粉本在此”便命名为“画江楼”。该建筑为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楼高十余米,后毁,于200610月重建。
l       濂溪祠
为纪念我国理学家创始人周敦颐的纪念性建筑,为单进四合院,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地方曲艺
1.         川北灯戏
“川北灯戏”已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放前后,县境内民间有许多演出团队和演出戏台,有的一个村一个班子。解放后,政府建立了县级川剧团,吸纳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1958年,县川剧团排的“川北灯戏”节目到中南海怀仁堂献演,获中央首长称赞。其传统节目《滚灯》、《八阵图》首获中国川剧艺术二等奖。现保留着南充市九县仅存的蓬安县川剧团。川北灯戏仍是本团的主要形式。
2.         水龙舞蹈
“水龙”是蓬安县境内失传的一种舞。解放前在干旱的夏季人们为求天降雨,消除灾害而时兴耍“水龙”。水龙用树枝叶扎成,舞者跳跃腾挪,观者往龙身(人身)泼水,它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群众参与性,其场面生动活泼、欢天喜地,妙不可言,有相当的开发利用价值。
3.         彩龙
彩龙,又称布龙,小龙,795节龙。
彩龙在蓬安的出现,年代已经很久了,是何时传入蓬安现在无确切考证。
彩龙从来被视作吉祥之物而深受人们的爱戴。蓬安有一句很流行的俗语“龙来龙来四季发财,龙走龙走就要讨口”,人们要彩龙,是为了求得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据耍龙的老艺人讲,解放前过年,蓬安城乡各地都要在当地“龙灯会”的组织下耍彩龙。走村串户,从正月初一耍至正月十五结束,龙围着房转一圈表示吉庆;龙放在大门表示平安,祝愿家人不再病。解放后,作为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的彩龙舞一直保留下来。“十年内乱”时这一民间艺术被作为牛鬼蛇神打入冷宫,打倒“四人帮”后,蓬安城乡又耍起了彩龙。但耍得好的人已经不多了,大部分老艺人也年事已高。年轻人爱耍,但是由于没功夫,做不出高难度动作。如今,除春节、元宵节上街表演外,重大的庆祝活动也舞起彩龙来增添喜庆。
4.         板凳龙
板凳龙是把一条长板凳,用稻草扎上龙头龙尾,套上彩色衣即成。耍龙时,两人执板凳腿,一个执后两腿,一个执前两腿,或者两个一前一后,双手撑起板凳脚,上下穿插,巡回舞动戏耍。有《绕八字》、《高抖动》、《左倒右穿中》、《右倒左穿中》等动作。
5.         火龙
火龙的来源和流传到蓬安的年代已无据可查,但在蓬安城乡已多年流传。一般是在正月初一晚上开始耍至正月十五晚上结束。过去十五晚上要结束,要在河边把龙烧了;现在十五晚上不烧龙了,也有些地方不是正月初一晚上耍。如:蓬安徐家耍牛王会,耍后当天晚上把龙烧掉,表示把龙送走;周口耍上九会(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希望玉帝降福于人间,使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6.         百叶龙
百叶龙是龙舞中的一种,耍法基本上与彩龙相似,不同的是龙的做法,“百叶龙”是用荷花灯、蝴蝶剪纸图案扎成。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7.         高跷
高跷舞解放前在蓬安县城及部分乡镇较流行(来源年代不详),一般在过年时上街表演。据有的艺人讲,过去的高跷踩得很精彩,还可以脚踩高跷,肩抬社火亭子在街上游行表演。解放初期高跷舞在蓬安还很盛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跷舞和其它民间舞蹈一样,被打入了冷宫。打倒“四人帮”后,民族民间舞和全国人民一样得到了解放,但如今会踩高跷舞的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人又踩得不好怕出危险,因而受人喜爱的高跷舞面临失传。高跷舞的主要舞蹈动作特点是:以秧歌为主,双手自然摆动,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随秧歌锣声扭动前行。
8.         狮舞
狮舞在蓬安城乡都很流行,早在公元1782年左右蓬安就盛行狮舞。如蓬安徐家区雷家坝狮子班,它是一支由父传子、子传孙的祖辈相传下来的狮子队,1927年传到雷春万这一辈已是第七代狮舞班子了。由于文化大革命狮舞被视为封建的东西革掉了。打倒“四人帮”后,蓬安城乡各地又盛行起了狮舞。狮舞除了春节期间跟随火龙、彩龙、车车灯、莲宵等上街表演外,平时的红白喜事、修房造屋。人们都高兴耍起狮子来庆贺。雷家坝狮舞班第七代接班人雷春万如今正在总结舞艺,并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
今蓬安的狮舞,是雷春万艺人亲自指导赵跃忠等人表演的主要动作与情节。它的主要舞蹈动作特点是:狮子在高台上做各种高难度的立、翻、滚技巧动作;笑和尚除配合狮子、猴子表演外,同时还有做各种生动活泼、引人发笑的生活动作。因此,蓬安狮舞,除表演者比其他地区多一人外,在表演风格上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耍狮子的人要求技巧高,由地面至平台,由平台耍至高台(12张桌子重起),又由高台耍至平台。表演时,还有许多情节,如:取红包、测字等。
9.         抬灶火
解放前在我县盛行。社火(来源无据可查),主要是在春节期间与火龙、彩龙、狮舞、车车灯、彩莲船等一起上街表演,据艺人们讲,春节期间抬社火是为了热闹、好看、好玩。
解放前蓬安每年二月春台会(有名打清西焦),也是抬社火上街表演,是为了少火灾、免瘟疫。大的庆祝,抗日胜利蓬安全城扎牌房,遍街挂彩灯,与社火交相辉映,声势浩大,蓬安全城热闹了好几天。
社火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高台社火,平台社火,夜间社火,地台社火。所扎的芯子花样也很多,有顶芯子,中芯子,转芯子等。
过去抬社火,是由懂行的艺人把表演的艺人扎在人做的山石上或云彩里,艺人在高离地面的顶芯子上(约有现在二层楼房高,做优美的舞蹈造型动作,由下面的人抬着游行表演。解放后,由于街道电线阻碍,加上会扎社火的艺人大部分已去世,如今的高台社火已失传。通过演变,如今流行的“彩车”就是把汽车用纸花和彩绸扎成图案或表演的人穿戏装,站在汽车里做舞蹈造型动作,由汽车开着进行通街表演)。
10.    薅秧歌
《薅秧歌》是广泛流传于我县农村的一种劳动歌曲,每年56月间(农历),在进行稻田田间管理薅秧时人们就会演唱这种《薅秧歌》。
   《薅秧歌》是用脚轻抚(踩)秧苗露出水面周围的泥土,同时见草扯草,具有固根锄草,有利于秧苗茁壮成长的作用。由于农活轻松,面对田野一片绿色和寂静,偶有白鹤等鸟儿的啼鸣声,人们不禁一边劳作,一边拉家常,甚至打情骂俏,逐渐就演变成了以歌为伴的《薅秧歌》。
11.    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是流传我县广大农村的一种劳动音乐形式,其为一人打锣、打鼓,众人在锣鼓声节奏的指引下,不停地有节奏地进行锄草。同时有人唱山歌,鼓停声起,演唱有领有合,劳动场面紧张、热情而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劳动有松有紧,有张有弛。因此,这种山坡、田间音乐劳动形式深受农民欢迎。
《薅草锣鼓》对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1.它可以驱赶其他动物,保证工作安全;
2.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克服消极怠工;
3.可愉悦身心、解乏,提高劳动热情;
4.可起到招工作用。
《薅草锣鼓》在我县流传的历史可谓深远悠久,但由于它的群众性、普遍性强,不属于家传绝技,因而其产生的年代无法考证,但大约在锣、鼓乐器发明时期产生。《薅草锣鼓》对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及研究历史、现代民间音乐的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价值,应该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12.    四川金钱板:黄桷树下
金钱板是用三块竹板为道具,有节奏地边打边唱的一种说唱曲艺,又称为“三才板”。《易经》说:“道有天道、地道、人道”,三块竹板各代表一道。为使竹板敲打动听,每块竹板内夹嵌小铜钱,“金钱板”名称即由此而来。它的打法也有一定的曲牌,节奏鲜明,变化多端,它的唱腔多借用川剧曲牌加以改革,有红鸾袄、红头桂、富贵花、满堂红等。在表演上分南派(即清派)、北派(即花派)和杂派三种。南派以唱为主,辅以较小的动作表演。北派讲究表演,杂派两者兼顾,演唱自如。金钱板的唱词要求严格,要句句押韵,上仄下平,并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转韵(即楼上楼)。每句唱词,多是七字句、十字句,亦可用长短句,以便演唱者在唱时能使节奏做到“三停顿”,在语言上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铿锵有力,常用四川方言,歇后语,谚语,欲语和象声词来表达,但又要做到俗不伤雅。
解放后,蓬安地区代真益金钱板艺人。金钱板灵巧圆熟,有时如千军万马,雨暴风狂,有时如微风轻拂,泉水淙淙,有时沉郁悲伤,有时激情奋发,各种变化,皆出板上。现在他年事已高,为了金钱板有较好的传承人,我馆建议对他和金钱板艺术进行保护。
13.    蚌舞
“蚌舞”,由女着浓妆背蚌壳道具扮蚌壳精,男扮渔翁两相戏舞,民国时期,县境内甚为流行。“蚌舞”是广泛流传于我县民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价值是:“蚌舞”是我县人民欢庆节日的独特表现形式,有着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
14.    婚嫁歌
“婚嫁歌”是流行于我县农村嫁女时的一种仪式,姑娘出嫁前,请来姐妹和三亲六眷唱嫁歌。“婚嫁歌”是由单调的声调,似哭似唱,有分有和,有领有帮多种演唱形式,和多种曲调组合而成,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是现代文化艺术的有养元素。
15.    嘉陵江船工号子
“嘉陵江船工号子”是船工在集体劳动中为了统一动作,在长期劳动中而流传的一种歌曲,简称船工号子,其表现形态大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或齐唱,时而悠雅动听,时而雄壮激昂,充分彰显劳动者的勇气和力量,也很有艺术感染力。
16.    彩莲船
彩莲船又称旱船,仿川剧《秋江》搬上街市进行表演。用竹、木等做成船型,外蒙以布或色纸。表演时,舞女将“船”系于腰际,如坐船中,另一人扮执浆艄翁。在锣鼓声中,二人合舞,船随舞女轻盈舞步,似漂浮水上,随波荡漾,艄翁舞姿诙谐有趣,常与龙灯、狮舞、车灯、莲宵等配合游市。
17.    莲宵
莲宵又名连响,将齐肩小斑竹两端各开孔45个,每孔系铜钱23枚即成道具。因道具制作简单,群众多喜参加。表演时,表演者伴随秧歌锣鼓,用莲宵有节奏地敲打肩、膀、腰、腿、脚等部位,棍中铜钱随之发出清脆的响声,边舞边唱。解放后,经艺人逐步创新,形成县境独特的8拍、10拍、12拍拍击法至今。
18.    车车灯
由领腔邦腔的“农歌”发展为边歌边舞的过街舞蹈,俗称“逗么妹”。表演人物不限,一人领唱莲宵词,众人合唱“柳莲柳”。周口、锦屏以么妹站于纸扎彩轿内,由4人抬轿,1人扮丑驼执长烟袋随轿扭唱。1人扮小丑执莲宵轿前戏逗;利溪则增扮摇旦1名,手挽花篮轿前扭动;金溪、盘龙、兴隆等地,除么妹、抬轿者相同外,由1人扮小丑手执大折扇轿前戏逗,彩轿前后各配4人打“莲宵”。
19.    竹琴
竹琴是渔鼓传入四川后演变发展形成的,一般为一人用竹筒、竹板自打自唱。调派有川西调和川东中河调。解放后,发展为多人坐唱, “甜平”、“苦平”、“怒腔”、“扫腔”、“吟哦腔”等唱腔灵活运用,深受群众欢迎。
20.    盘子
盘子亦称“四川盘子”,由演唱者一手持瓷盘,一手执竹筷,边敲边唱而得名,民国时期,为一人清唱,解放后发展为集体载歌载舞,乐器也由二胡伴奏改为以弦乐为主的多种乐器伴奏,唱腔多脱胎于民歌,曲调优美,节奏活跃。
21.    莲花落
莲花落又名“莲花乐”或“莲花闹”。原为乞丐乞讨时用竹板击拍演唱的顺口溜,后来逐渐发展为曲艺。清乾隆年间,县境内出现职业演员,内容多系民间传说,也有即兴演唱。嘉庆后,彩扮莲花落出现,增加了闹子(又名节子)、小锣等打击乐器,并发展到扮演人物故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        传统民俗
1.         传统食俗
凉粉、凉面、锅盔、烧菜、合糖油糕、豌豆油糕、糍粑油糕、夹沙糕、麻花、白糖饺、五香豆腐干、系列豆腐宴等,都充满着民间乡土饮食的特有风味。
2.         工匠习俗
习艺必须投师立契,三年艺成备礼谢师。遵“师徒如父子”之训,年、节必须往师家贺拜。
3.         岁习民俗
每年元宵节多举行龙灯、狮舞、焰火等活动;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抢鸭子等活动;中秋节中午吃糍粑,入夜备果品、月饼,设案赏月;农历腊月初八食腊八粥。
()        乡贤名人
1.         相如故里
公元前179年,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出生于现蓬安锦屏镇境内,至今这里仍保存着相如故宅、相如平、洗墨池、弹琴台、练剑台、慕蔺山、卓剑水、文君里、相如里、长卿祠等关于他的十大旧迹、遗址。同时,自蓬安建县以来的1500多年中,此处以相如为县名就将近900年,而以相如故宅为县治的时间则更是长达1400多年。
2.         蓬安乡贤
蓬安县历史上众多的乡贤中较为重要的有:
伍非百(18901965),蓬安利溪乡人,一生对诸子之学进行研究,尤喜墨家,著有《墨经解故》,享有墨学专家、名辩学家、哲学史家的盛誉。廖季平称:“伍君非百笃志于古,作《墨经解故》,于旧说之外人多所发明,虽宗旨不必同予,考其义例得未曾有,洵前贤畏后生矣。”
王白与(19021949),蓬安柳滩人,民革重要成员,进步报人,革命烈士。他博通经史,好文学,喜书画,尤工诗词(与郭沫若、黄炎培、沈均儒、章士剑等均有诗词唱和),并编有多种诗集。曾先后担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华西日报》社社长,创办《大同周刊》并任发行人后,筹办《新蜀报》上海版未成。便参加“民革”的革命活动。19498月被当局逮捕关押于“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同年1127日被杀害。
3.         古贤与蓬安
除了乡贤以外,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也在古相如县留下过政绩和足迹。
唐上元中颜真卿贬蓬州,作蓬州长史,当时州民仿颜体者众。后蓬州人为颜真卿修建祠堂。当蓬州移治锦屏时,蓬州人还将“鲁公旧治”碑立于蓬州城东门口以示纪念。
唐代画圣吴道子,奉旨画嘉陵江来到相如县,过江登财神楼观景,只见嘉陵江如一条玉带,环绕相如县城,风景风水具佳,十分感叹,返京便描绘出了锦绣嘉陵三百里。后来为财神楼作记,称“吴道子粉本在此”,遂更名为画江楼。
宋词大家苏轼来相如县游历并游览相如县南山水,相如县人为纪念他将县南白云山普城寺更名为“来苏寺”。
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在任合州通判时,经嘉陵江乘船过相如县去南部访友,中经舟口。相如士子慕其大名,请其讲学,周敦颐便在下河街水井湾,开筵讲学数日。后人为纪念他,便为之修建濂溪祠,并将舟口镇更名为周子镇。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三、           发展规划及保护措施
1.                      已制订并由人大常委会通过《蓬安县古城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并按《办法》执行管理。
2.                      编制蓬安县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与蓬安县总规同步实施。
3.                      按规划对历史建筑、古树等进行挂牌保护,登记造册。在实施保护性维修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严格审批保护区内的各种建设项目。每年按县建设资金的一定比例拨付作为古城保护维修资金。
4.                      古城应设置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和人员,成立了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划定了保护管理的权限和责任人。
5.                      加强古城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和执行保护古城的有关规定。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附表
附表 1蓬安县历史沿革简表
时期
建置名称
治地
隶属

朝代
公元年号

西周
11世纪—
771
巴国地

春秋
770年—
476

战国
475年—
316

315年—
221
秦巴郡地

221年—
206
阆中县地

206年—
公元220
分属安汉县、阆中县

三国
220年—
280

265420

南北朝
宋齐
420502

502557
相如县
河舒、利溪乡交界处两河塘
梓潼郡

大寅县
茶亭乡蓬池坝
隆城郡

581618
相如县
两河塘附近
隆州

大寅县
茶亭乡蓬池坝
蓬州

618907
相如县
陵江场
果州

大寅县
茶亭乡蓬池坝
蓬州

五代
907960
相如县
陵江场
果州

蓬池县
茶亭乡蓬池坝
蓬州

9601279
相如县
陵江场
果州

蓬池县
茶亭乡蓬池坝
蓬州

12791368
相如县
陵江场
蓬州

13681644
蓬州
陵江场
顺庆府

16441919
蓬州
陵江场
顺庆府

中华民国
19191949
蓬安县
陵江场
川北道
四川省十一行
政督察区

中华人
民共和国
1949
蓬安县
周口
南充专区
南充地区革委会
南充地区行署
附表 2蓬安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序号
名称
类别
时代
地址
公布时间及文号
备注
1
蓬安旧城建筑群
3
-
蓬安县
锦屏镇
川府函[2007]114
2
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
3
明、清
蓬安县
周口镇
(同上)
3
小乐山摩崖造像
4
-
蓬安县
河舒镇
(同上)
4
吐佛寺正殿
3
蓬安县
高庙乡
(同上)
说明(类别一栏)
1: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性建筑物;
2
:石窟寺;
3: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4
:石刻及其他;
5:古墓葬;
6
:古遗址。
附表 3蓬安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序号
名称
类别
时代
地址
公布时间及文号
备注

1
大夫第
3
蓬安县
利镇
南府发(2003
7

2
崇庆寺
3
蓬安县
中华乡
(同上)

3
银山寺
3
蓬安县
银汉乡
(同上)

4
利溪廊桥
3
蓬安县
利溪镇
(同上)

5
骑龙字库塔
3
蓬安县
骑龙乡
(同上)
附表 4蓬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附表 4蓬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序号
名称
类别
时代
地址
公布时间及文号
备注

1
盐店街红军标语
1
1933
蓬安县
周口镇
蓬府发(1982
175

2
鲜店字库塔
3
蓬安县
鲜店乡
蓬府发(1988
138

3
鲜店红军标语
1
1933
蓬安县
鲜店乡
蓬府发(1982
175

4
红军树
1
1933
蓬安县
周口镇
(同上)

5
蓬州故城遗址
6
蓬安县
茶亭乡
(同上)

6
运山故城遗址
6
蓬安县
河舒镇
蓬府发(1985
100

7
千佛崖石刻造像
-
蓬安县
罗家镇
蓬府发(1988
138

8
“苏轼笔法”碑
4
蓬安县
银汉镇
(同上)

9
鲁公石
3
蓬安县
文管所
蓬府发(1982
175

10
河舒河祖寺
3
蓬安县
河舒镇
(同上)

11
金天寺
3
白支山
林场
(同上)

12
大玉皇庙
3
蓬安县
石孔乡
(同上)

13
方广庙
3
蓬安县
方广乡
(同上)

14
潜庐(陈抱一旧居)
3
近代
蓬安县
锦屏镇
(同上)

15
乔家嘴遗址
6
东周、汉
蓬安县
睦坝乡
(同上)

16
梳毛凼遗址
6
蓬安县
锦屏镇
(同上)

17
新园桥亭子
3
蓬安县
新园乡
(同上)

18
周口何家墓
5
蓬安县
周口镇
(同上)
说明(类别一栏)
1: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性建筑物;
2
:石窟寺;
3: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4
:石刻及其他;
5:古墓葬;
6
:古遗址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附表 5蓬安县自然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对象分类表
类型
项目

大类
中类
小类

人文类
名人遗迹
旧居
潜庐(陈抱一旧居)

古建筑
祠庙、楼阁、牌坊、古塔
文庙、武庙、玉环书院、相如故宅(天主堂)、龙神祠、城隍庙

古镇
古镇
正源镇、金溪古镇、利溪古镇、蓬安旧城、周子古镇

古墓葬
崖墓
周口何家墓

寺庙
寺庙
银山寺、中华崇庆寺、吐佛寺、河祖寺、金天寺、大玉皇庙、方广庙

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石刻
小乐山摩崖造像、大佛头像、大佛殿、八仙洞、千佛崖

民俗
舞蹈、戏剧
傩戏、龙舞、狮舞、蚌舞、彩莲船、莲宵、车灯、高跷、木偶、皮影、灯戏

碑、塔
骑龙字库塔、鲜店字库塔、“苏轼笔法”碑、鲁公石

其它
古寨
白云山风景区两座古寨、大深南海安宁古寨

自然类
地形、地貌
丘陵、河谷地貌
位于“南充—射洪区域性构造东段”,莲花状构造南侧龙女寺旋纽构造北侧之间怪石、岩洞,大深南海百里峡等六个峡谷

水域
河流、湖泊、水库
嘉陵江、大深南海风景名胜区十几公里的湖面、马回电站景观、金溪电航枢纽工程、人工湖泊

森林与生物
森林、珍稀植物、珍稀动物、观赏动植物
笔架山森林公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林地4万余亩、植物种类400多种,上百年珍稀濒危名贵古树——红豆树、银杏树、大叶樟、40余种野生动物,有白鹭、岩鹰、猫头鹰、野鸡、狐狸

气象景观
气象奇观
白云山佛光、云海

其他
农业活动
嘉陵江农耕村、渔村
嘉陵江村、中坝村

地方特产
土特产品、特色食品与饮食
河舒豆腐、杨家挂面、利溪粉条、福德酥肉、曹氏豆干
附表 6 蓬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览表
名称
面积
(公顷)
位置
备注
蓬安旧城
历史城区
42.8
锦屏镇,古城墙所包范围及周边区域。
周子古镇
历史城区
25.7
周子镇,西至财神楼、古码头,北至龙角山南麓,东至盐店街东街口,南至新华街南街口。
注: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文物点的详细保护范围见附件《蓬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6-2020)》

发表于 2011-6-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的字哟!!!
看到我头都大了。
佩服你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如新传 发表于 2011-6-22 21:13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多的字哟!!!
看到我头都大了。
佩服你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林~~副~~主~~席!
   千万不要向我学习,向我学习,只有倒霉的。
   小伙子,好好干,你的前途是大大的!舆论工作的引导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一定认真改造我的瞥思想,我一定努力纠正我的瞥行为,从今往后,我一定认真教育我的儿子;努力读书,长大当官!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附表 7 蓬安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表
名称
位置
面积
(公顷)
传统要素
备注

相如故里
历史文化
街区
蓬安旧城历史城区内,现蓬安县监狱所在地北部。
4.08
街区为原相如故宅所在地,内有相如故宅(天主堂)、文庙、武庙、龙神祠、玉环书院、城隍庙等,均为清代所建木结构建筑。

蓬安古县衙
历史文化
街区
蓬安旧城历史城区内,现蓬安监狱监舍。
5.78
街区内有古县衙遗址,栽种于古县衙-南门历史轴线上的4棵黄桷树,及以现蓬安监狱内的监舍。

篷安老街
历史文化
街区
蓬安旧城历史城区内,沿古城墙内侧,自古北门至古西门一带。
3.96
由北至南包括北街、新东街、老东街、正东街、正南街、内西街、西街在内的街巷,古街全长约1200米,沿街两侧多为传统民居,街区内地面为青石板铺装。

周子古镇
历史文化
街区
周子古镇历史城区内,包括下街、盐店街(红军街)、新华街三个街口围合的区域
2.19
街道两侧的民居、店铺多为民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区内的历史建筑有濂溪祠、万寿宫、武圣宫等,及原址重建的财神楼,街区内地面多为青石板铺装。
附表 8蓬安历史城区历史建筑一览表
名称
位置
建筑
类型
概况
历史人文信息

相如故宅
(天主堂)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中式木结构建筑,四合院及前殿均保存完好,由前殿、山门、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门房共有600平方米。
司马相如父辈在秦末从中原徒蜀经此留居从事农耕,建宅两处;后作天主堂,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初年;以后又为蓬州治所,蓬安县县府,多次重建。现存院落由前殿
、山门、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保存状况较好,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门房建筑面积共600平方米。

文庙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现保存的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
首建自元初,明中叶曾移建于城北隅,万历三十四年(1606)迁复故址,天启年间与崇祯八年两次重修。现今的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

武庙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双进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现两进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积为1950平方米。
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称关帝庙,民国时称关岳庙、忠烈祠。

城隍庙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现存正殿和左右厢房。城隍庙由正殿、左右厢房及侧门构成,建筑面积为2142平方米。
城隍庙始建于唐代(具体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年(1682)重修,道光十五年(1836)再重修。

玉环书院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前有讲堂及相连的左右厢房均保存完整,由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建筑面积为2025平方米。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徽桐城派文学家、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姚莹任蓬州知州时所创建。前有讲堂及相连的左右厢房均保存完整,由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

龙神祠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龙神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厢房、藏经楼、后院构成,建筑面积1984平方米。
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桐城文学家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姚莹知蓬州时所创建,保存完好。祠边一座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重建的两层木楼及后边的一栋清代四合院建筑均保存完整。

潜庐
(陈抱一旧居)
蓬安
旧城
县级
文保单位
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前门庭为中式木结构,原有花园、假山,后毁。
陈抱一,今蓬安县锦屏镇人。在张澜执教的顺庆联合中学与朱德、扬森等同学。1928年,回归故里,建仿日本建筑式样所建花园楼房,名为“潜庐”。

万寿宫
周子
古镇
历史建筑
单檐悬山式屋顶,单进四合院,仿斗拱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亦称江西会馆。据清代《县志》记载始建于明朝中期。清早期曾毁于兵患,清中晚期再次重修。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名称
位置
建筑
类型
概况
历史人文信息

相如故宅
(天主堂)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中式木结构建筑,四合院及前殿均保存完好,由前殿、山门、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门房共有600平方米。
司马相如父辈在秦末从中原徒蜀经此留居从事农耕,建宅两处;后作天主堂,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初年;以后又为蓬州治所,蓬安县县府,多次重建。现存院落由前殿
、山门、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保存状况较好,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门房建筑面积共600平方米。

文庙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现保存的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
首建自元初,明中叶曾移建于城北隅,万历三十四年(1606)迁复故址,天启年间与崇祯八年两次重修。现今的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

武庙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双进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现两进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积为1950平方米。
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称关帝庙,民国时称关岳庙、忠烈祠。

城隍庙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现存正殿和左右厢房。城隍庙由正殿、左右厢房及侧门构成,建筑面积为2142平方米。
城隍庙始建于唐代(具体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年(1682)重修,道光十五年(1836)再重修。

玉环书院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前有讲堂及相连的左右厢房均保存完整,由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建筑面积为2025平方米。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徽桐城派文学家、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姚莹任蓬州知州时所创建。前有讲堂及相连的左右厢房均保存完整,由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

龙神祠
蓬安
旧城
历史建筑
龙神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厢房、藏经楼、后院构成,建筑面积1984平方米。
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桐城文学家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姚莹知蓬州时所创建,保存完好。祠边一座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重建的两层木楼及后边的一栋清代四合院建筑均保存完整。

潜庐
(陈抱一旧居)
蓬安
旧城
县级
文保单位
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前门庭为中式木结构,原有花园、假山,后毁。
陈抱一,今蓬安县锦屏镇人。在张澜执教的顺庆联合中学与朱德、扬森等同学。1928年,回归故里,建仿日本建筑式样所建花园楼房,名为“潜庐”。

万寿宫
周子
古镇
历史建筑
单檐悬山式屋顶,单进四合院,仿斗拱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亦称江西会馆。据清代《县志》记载始建于明朝中期。清早期曾毁于兵患,清中晚期再次重修。

武圣宫
周子
古镇
历史建筑
系清晚期所建,由于受地势条件限制,整个建筑均依山而建。
原称关帝庙,供奉着关羽像。由于关羽曾被清帝累封为“忠义神开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宜德关圣帝”之故,关羽被誉为武圣,后名为“武圣宫”。

财神楼
周子
古镇
原址重建
位于下河街靠嘉陵江边,建筑为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楼高十余米,后毁,于200610月重建。
始建于唐朝初年,几次重建,咸丰年间重新培修。民国四年文人学士因传“吴道子粉本在此”便命名为“画江楼”。

濂溪祠
周子
古镇
历史建筑
为单进四合院,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
为纪念我国理学家创始人周敦颐的纪念性建筑。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附表 9蓬安县域主要不可移动文物一览表
名称
级别
位置
现状概要
备注

蓬安旧城建筑群
省级
锦屏镇
依山傍水,地势广袤。旧城街道狭窄、民居低矮、古树较多,清代所建的文庙、武庙、龙神祠、相如故宅(天主堂)、玉环书院、城隍庙等至今保存尚好,均系清代木结构建筑。共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建筑12500余平方米。

小乐山摩崖造像
省级
河舒镇乐山村
由大佛头像、大佛殿、八仙洞、千佛岩、观音阁等八处石刻造像组成,为明末清初开凿,被作为民居背壁而得到完整保存。

利溪镇大夫第
市级
利溪镇
典型的古民居建筑群,现存总建筑面积为2600余平方米,主要由山门、正殿、左右厢房、廊道和其他用房组成,有大小房屋近百间。

银山寺
市级
银汉镇
建筑正殿气势宏伟,呈四方形布局,气势宏伟,高大壮观,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崇庆寺
市级
周口镇中华乡崇庆地村
清乾隆年间始建,由山门、前殿、正殿、左右厢房和其他生活用房组成,为单进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自建修以来就是具有教化功能的一所寺庙。

利溪廊桥
市级
利溪镇
43孔石桥,全长36米,桥面宽6.20米,高9米。桥上建有廊房,供行人憩息、纳凉和避雨。

骑龙字库塔
市级
骑龙乡补疤桥村
390余年的历史,塔呈六棱形,通高5米,均为石料建,塔内空直顶,下大上小成圆锥形。因惜文风,僧人和当地乡民随时至此化烧字纸,故曰字库塔,塔身各面,从下至上,均雕刻着各种姿态的佛像及纹饰图案,整座塔身造型古朴典雅,雕刻艺术精湛。

盐店街红军标语
县级
相如镇
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在周口镇解放街的石门枋上和居民住房的石壁上钻刻了“武装拥护苏联”!“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等5幅标语,现在仍有上述两条标语清晰可见。

鲜店字库塔
县级
鲜店乡双柏树村
塔呈六边形,共五层,通高5.5米,均为石料建成,塔心内空,上小下大,成圆锥形,直通塔刹。

鲜店红军标语
县级
鲜店乡
创建革命根据地,在鲜店场头土地庙的石板上,钻了许多石刻标语和印了很多油印宣传品。

红军树
县级
龙角山
1933年红九军新编八十团某边三排,一红军战士将抬米的一根黄桷树桠插在庙则,之后遂长成一棵大树,既是当年闹革命的实物见证,也是县城重要的风景树。

蓬州故城遗址
县级
茶亭乡蓬池坝村
遗址三面傍水,一面靠山,坐落在二级台阶的沙坝上,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450平方米,是研究蓬安县建立和发展的实物资料。

运山故城遗址
县级
燕山
南宋理宗淳祐3年四川制置余玠为御元兵入侵,于长江、嘉陵江沿岸选择地势险峻的山东省依山筑城,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现唯剩下两通古碑是故城的历史见证,山崖尚残存古人题刻多处,是考察运山故城的宝贵史料。

千佛崖摩崖造像
省级
罗家镇千佛寨
造像始凿于唐代,有千佛龛、慈光普照龛、灵云宝殿石窟及慈光普照龛等。

“苏轼笔江”碑
县级
来苏寨
银汉南碑成矩形,通高1.15米,宽0.6米,厚0.2米碑眉横刻“苏轼笔法”四个10公分的楷书字,碑面中刻“洗墨池”,左刻“万充周四得备”,右刻“一元妙合八音纯”17个楷书大字。“苏轼笔法”碑,是北宋学士苏轼来游朱凤山半载,又寓居蓬州山寺而立。

鲁公石
县级
县文
物局
相传为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鲁公于唐上元中2年贬刑部尚书为蓬州长史的遗物,现存于文管所内。

吐佛寺正殿
省级
高庙乡吐佛寺村
该寺至今500余年,历经沧桑,仅存正殿和前殿,是目前保留至今为数极少的明代建筑,充分体现了明代的建造法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
省级
蓬安县
周口镇又名舟口,与蓬州故城(今锦屏镇)隔江相望。意为船舟码头之意思。后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来此讲学又称周子镇,房屋、店铺多是具有明清风格诉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下河街有居民院落和濂溪祠、万寿宫、武圣宫、财神楼和洞仙观等古建遗迹,充分反映了相如古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河祖寺
县级
河舒镇
现存建筑为乾隆20年重修,单进四合院布局,整个寺庙建筑面积为680平方米,依山而建。

金天寺
县级
北支山、林场
原为双进四合院布局,现后院及正殿保存完好,是目前蓬安保留至今为数极少的明代建筑,历经500余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玉皇庙
县级
石也乡
大玉皇庙始建于清代,系单进四合院,该寺自古香火旺盛,维修养护甚好,历经数百年时间,整体建筑保存完好。

方广庙
县级
方广村
始建于清道年间,单进四合院布局,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红九军在蓬安胜利地占领了蓬安嘉陵江东岸北部20个乡镇,南部河舒、柳树部份地区,建立了18个乡(镇)苏维埃和156个村苏维埃政权,方广庙为方广村苏维埃机构所在地。

潜庐
县级
锦屏镇
为陈抱一脱离政界,回归故里,仿日本建筑式样所建的花园楼房,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前门庭为中式木结构,原有花园、假山,后毁。现为锦屏镇政府所在地。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家嘴遗址
县级
睦坝乡
遗址面积长约750米,宽50-100米,地层堆积1米左右,内含有绳纹大板瓦、筒瓦、圆底罐、红陶口沿、绳纹平底器等,为东周汉代遗址,现保存状况较好。
梳毛凼遗址
县级
锦屏镇
遗址坐落在嘉陵江右岸一级台址上,地屋堆积高约1.7米,汉代堆积约1.3米,内含大量灰陶碎片等汉代遗物,地面随处可见大量的几何纹砖、残瓦等。
新园桥亭子
县级
新园乡
始建于清光绪28年,系木板平桥廊房,为单檐悬山式脊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能正常使用。
周口何家墓
县级
相如镇干寨子村
共有8座石室墓葬,墓首为三重檐楼台式信木结构,修建于清同治年间,墓眉上的故事造像保存十分完好,工艺十分精湛。

附表 10建议申报上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名称
现状级别
建议申报级别
历史年代
所在
建筑性质
建筑结构形态
历史人文信息
备注

(陈抱一故居)潜庐
县级
省级
民国
蓬安旧城
锦屏镇政府占用
砖混
陈抱一,今蓬安县锦屏镇人。在张澜执教的顺庆联合中学与朱德、扬森等同学。1928年,回归故里,建仿日本建筑式样所建花园楼房,名为“潜庐”。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天主堂)
相如故宅
历史建筑
省级
蓬安旧城
监狱占用
司马相如父辈在秦末从中原徒蜀经此留居从事农耕,建宅两处;后作天主堂,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初年;以后又为蓬州治所,蓬安县县府,多次重建。现存院落由前殿
、山门、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保存状况较好,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门房建筑面积共600平方米。
文庙
历史建筑
省级
蓬安旧城
监狱占用
文庙始建自元初,明中叶曾移建于城北隅,万历三十四年(1606)迁复故址,天启年间与崇祯八年两次重修,现今的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现保存的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武庙
历史建筑
省级
蓬安旧城
监狱占用
武庙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称关帝庙,民国时称关岳庙、忠烈祠。糸双进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现两进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积为1950平方米。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名称
现状
级别
建议
申报
级别
历史
年代
所在
建筑
性质
建筑
结构
形态
历史人文信息
备注

(陈抱一故居)
潜庐
县级
省级
民国
蓬安旧城
锦屏镇政府占用
砖混
陈抱一,今蓬安县锦屏镇人。在张澜执教的顺庆联合中学与朱德、扬森等同学。1928年,回归故里,建仿日本建筑式样所建花园楼房,名为“潜庐”。

(天主堂)
相如故宅
历史建筑
省级
蓬安旧城
监狱占用
司马相如父辈在秦末从中原徒蜀经此留居从事农耕,建宅两处;后作天主堂,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初年;以后又为蓬州治所,蓬安县县府,多次重建。现存院落由前殿
、山门、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保存状况较好,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门房建筑面积共600平方米。

文庙
历史建筑
省级
蓬安旧城
监狱占用
文庙始建自元初,明中叶曾移建于城北隅,万历三十四年(1606)迁复故址,天启年间与崇祯八年两次重修,现今的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现保存的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

武庙
历史建筑
省级
蓬安旧城
监狱占用
武庙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称关帝庙,民国时称关岳庙、忠烈祠。糸双进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现两进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积为1950平方米。

城隍庙
历史建筑
省级
蓬安旧城
监狱占用
城隍庙始建于唐代(具体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年(1682)重修,道光十五年(1836)再重修,现存正殿和左右厢房。城隍庙由正殿、左右厢房及侧门构成,建筑面积为2142平方米。

玉环书院
历史建筑
省级
蓬安旧城
监狱占用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徽桐城派文学家、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姚莹任蓬州知州时所创建。前有讲堂及相连的左右厢房均保存完整,由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

龙神祠
历史建筑
省级
清、民国
蓬安旧城
蓬安中学占用
龙神祠,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桐城文学家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姚莹知蓬州时所创建,保存完好。祠边一座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重建的两层木楼及后边的一栋清代四合院建筑均保存完整,龙神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厢房、藏经楼、后院构成,建筑面积1984平方米。

万寿宫
历史建筑
市级
周子古镇
学校占用
砖、木
亦称江西会馆。据清代《县志》记载始建于明朝中期。清早期曾毁于兵患,清中晚期再次重修。

运山故城遗址
县级
省级
南宋
燕山
/
/
南宋理宗淳祐3年四川制置余玠为御元兵入侵,于长江、嘉陵江沿岸选择地势险峻的山东省依山筑城,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现唯剩下两通古碑是故城的历史见证,山崖尚残存古人题刻多处,是考察运山故城的宝贵史料。

蓬州故城遗址
县级
省级
茶亭乡蓬
/
/
遗址三面傍水,一面靠山,坐落在二级台阶的沙坝上,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450平方米,是研究蓬安县建立和发展的实物资料。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