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28日,红军强渡嘉陵江成功后,突破敌人江防,先后攻占了阆中、南部、剑阁等地,控制沿江广大地区。不久,红九军一部到达南部县皂角乡,在今天的青龙庙村建立了德丰县苏维埃,辖区苏维埃2个,乡苏维埃21个,村苏维埃49个。 苏维埃办公所在地是个四合院
6月21日,笔者从南部县城出发,途经大河、大桥、升钟等乡镇,来到距离升钟湖景区不远的皂角乡。乡上一位工作人员带领我们穿过一片竹林,步行不到10分钟便来到一处四合院。刚刚下过一场雨,四合院内显得有些杂乱。这个四合院就是当年的德丰县苏维埃办公所在地。
四合院面积不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院内的木雕精美,房屋设计也颇为讲究。当年徐向前题写在墙壁上的字,未能保存下来,成为一大遗憾。好在,院内残缺的一块石碑上,还残存着红军题写的标语。
与门相对的是一间颇为奇特的房屋。从摆设看,这是一间卧室,卧室旁边搭有一个小木梯,梯子之上是一扇小门,进入小门可以看到,卧室居然连通小阁楼。很显然,这不是普通人家的院子。
院主人是大地主
“这里曾是李大地主的院子。”曾在此居住,对德丰县的掌故颇为熟悉的李永彦老人告诉笔者,李姓地主富甲一方,为了防止土匪来犯,他还买下两门大炮架设在院里。
1933年2月,川陕省苏维埃成立。这让当地的统治阶级深感不安。一方面,他们把红军妖魔化,声称红军为“乌老二”。另一方面,他们诬蔑红军要吃人。
1935年3月28日,红军强渡嘉陵江成功。他们每到一处都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深得民心,李姓地主仓皇逃走,李家院子成了红军驻军的地方。
1935年5月前后,红九军一部在青龙庙村成立德丰县苏维埃政权,由何永章担任主席,何永福担任财务委员会主席,项兆开担任文教委员会主席,杜右军担任经济委员会部长,于震江担任军区指挥部指挥长,程谦担任革命法庭主席。李家院子成了德丰县苏维埃办公所在地。
当时的德丰县苏维埃还辖阆中境内的6个乡苏维埃。
徐向前来到德丰县
1935年5月前后,红军部队驻扎在德丰县。那时的李永彦10多岁,他的父亲李占云是裁缝,被请去给红军缝制衣服和帽子。
“当时请了5个裁缝。”李永彦回忆说,红军的八角帽很简朴,帽檐是用篾条绷起的,劳动一天,红军战士付一元的布币一张。李永彦跟着父亲玩,每天帮忙烧烧熨斗,或者穿针引线。
“红军战士的生活很简朴。”李永彦说,天天跟着他们吃住在一起很开心,每天到德丰县的红军有120人左右,来了一批又走一批。
李永彦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徐向前。1935年5月前后,徐向前住进李家院子,他办公的地点每天都要来很多人,来的人大多是在开会研究什么。那时院子里有几块石头,徐向前忙完公务喜欢在石头上写写画画。
“红军驻扎在这里,土匪很少来犯。”李永彦说,当时的一个政委名叫徐少东,外出巡查时不幸被土匪的冷枪打中。徐向前将其葬在附近的山梁上,不久,他带领部队离开这里。
“红军离开时,附近的贫困农民都跟着他们参军去了。”李永彦说,仅桂花坪一带就去了20多人参军,他们中只有一个叫“女儿”的人幸存下来。
红军撤离皂角乡一带后,德丰县很快成为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德丰县旧址被分配给贫农作为住房。几年前,居住在德丰县旧址的农民都搬迁到皂角乡场上,当年的县城遗址被岁月尘封至今。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10622/73141308672965462.jpg
德丰县苏维埃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