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
质疑南充新八景”这个贴子后我做了回复,楼主要和我讨论南充老八景,当天晚山我就回了一篇很长的贴子,可惜当我点发出时,论谈进入了违护,贴子没发出来,由于字多当晚就没在打一次,这段时间又忙也没回复,今天有点时间,我就在说说我所知道的南充老八景。
今天我想说的是南充老八景的官方版本和民间版本这2个版本来历和不同的地方。
南充老八景官方版本。
1、
果山秋色:顺庆区西河西岸突起的一座山上,自古盛产黄柑(广柑),故称“果山”。每到秋天,果山上的广柑大面积成熟,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果山秋色由此而得名。
果山秋色:古时
南充八景之一
在青林村南端,临江有一处占地约200亩的果园——沧桑园。这里的柑橘树株株呈苍老之态,却树树生光鲜之花。主人介绍,这里是目前
南充保留最完好的老品种
广柑(俗称酸柑子)林。它占地面积大,且能正常开花挂果。2005年初,市上领导来此视察,惊诧于它的历史与规模,遂为之命名“沧桑园”。此后不久,省上一位水果专家前来指导工作,给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说法:它应该称为南充柑橘种植史上的“活化石”,算得上南充柑橘种植的起始之地。
此后不久,青林村人就在沧桑园内立石勒铭,一块“果州之源”的石碑矗立在园中。
翻检史籍,
司马迁《
史记·
货殖列传》中有“
蜀汉、江陵千树桔”的记载。方志中记载南充旧城,也有西郊果山“层峰秀起,上多黄桔”的描述。而南充得名果州,是因为“唐武德四年(621年),南充因城西有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离离朱实绿丛中,秀峰一带相映红”、“果山仙果秀天香,处处园金树树芳。”这些诗句都是对果山秋色的吟咏和赞美。至清代,果城柑橘生产一蹶不振。据《南充县志》记载,清人袁定远在《八景诗》中叙述:“果山一片草离离,不是当年景物时”。张凤嗣也留下了“埋没黄桔荆棘里,空留山色欲齐云”的感叹。而王以丰则更为悲观,他看到的竟是“不知柑橘归何处,无数荆榛起暮烟。”由此看来,“果城无果”之叹,古已有之。另据史载,在距今约180年前,南充城中一胡姓女子嫁往玛瑙山(今高坪区石圭乡境内)。她将城内广柑树作为嫁妆带往夫家,由此,让果州得名的广柑,逐渐在嘉陵江东岸发展起来。原南充县石圭乡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命名为“柑桔之乡”,且居全省之冠。
由此看来,若说果州之源,古时当是果山,旧时疑为玛瑙山。今天的青林人何以如此大胆,敢以“果州之源”自名?
在青林村,又有另一种解释:嘉陵江源远流长,青林坝因水而生。放眼当今南充,能以柑橘富民,敢以橙花开节,青林坝首当其冲,青林人引领潮头。目前,南充地区保存面积最大、树种最古老,同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非这片沧桑园莫属。当果山被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所湮没,当玛瑙山因地处偏远而人迹罕至,青林人民愿意捍卫果城之美誉,高扬果州之大旗,立起“果州之源”碑,打出“果州之源”牌,是传承历史、弘扬文化,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的彰显和时代使命的担当!
2、
曲水晴波:在嘉陵区曲水镇,曲水入嘉陵江口处,每到天晴时,水面微波荡漾,映日成彩,犹如万点龙鳞,光芒闪耀,美不胜收。
曲水晴波为
南充八景之一,在嘉陵区曲水镇曲水入口外。
曲水,发源于嘉陵区西北里坝镇、新庙乡境,东南向流经嘉陵大观、世阳等著名乡镇,于曲水镇汇入嘉陵江,历史上孕育了如韩士英等一批著名人物。在曲水入江口处,有一小滩横锁江中,似堤坝阻水,使水面变得缓平,江风袭来,溪水荡漾,倒映着日影,放射出万丈光芒,如繁星挂天,似珍珠铺地,十分美丽壮观,故有“曲水晴波”之称。明代进士卢雍遍游四川山水,行至此地,留有诗篇《曲水晴波》:清溪百折水溶溶,雨过遥看带色浓。尽好扁舟乘兴去,何须更向翠微峰。
清人张凤翮亦诗云:
一径斜湾水势溶,清溪日映过山浓。流觞且事谁多问,绝俗还疑渤海峰。
曲水河在这里呈现90多度的大转弯,河面上波光粼粼。村民林达生说道,曲水晴波的确在此处,形成的原因大概是地理位置所决定。此处为曲水河中游,又是个大转角,每逢遇到上、下游涨水时,对中游这段“水域”造成挤压,因此即使在无风的日子,江面也会呈现波光粼粼的场景。据说,观看曲水晴波最好站在附近的狮子桥上,那里地势开阔,可以看到全景。
3、
朱凤朝霞:高坪区都京镇嘉陵江岸的朱凤山,唐时建有凤山观、朱凤塔、丹霞亭、朱凤亭。苏东坡和黄庭坚曾在此居住。每到朝霞出现,天空都被染成了红色,相传,每到此时,都会有凤凰翩翩飞舞,故得朱凤朝霞之名。
朱凤朝霞为古
南充八景之一
出
南充市向东,经
嘉陵江大桥,穿高坪区城,行约一二十分钟,便到了都京坝之侧的朱凤山。
朱凤山,是嘉陵江畔的一道屏障。古果州八景之一的“朱凤朝霞”即在这里。所谓“朝霞”,即这里最先迎接日出,最后送走夕辉。故,古人以“朱凤朝霞”而名之,把此处的风光特点概括得恰到好处。
高坪区都京镇嘉陵江岸的朱凤山,唐时建有凤山观、朱凤塔、丹霞亭、朱凤亭。苏东坡和黄庭坚曾在此居住。每到朝霞出现,天空都被染成了红色,相传,每到此时,都会有凤凰翩翩飞舞,故得朱凤朝霞之名。
朱凤山,高坪区新的旅游风景区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它将以新的姿态,迎接远近的观光客。
4、
金泉夜月:即金泉井,位于金泉山,当地的农民将金泉修砌成井,井水清冽、甘甜。相传,于井内观月,井中月常年轮圆,故称“金泉夜月”。
金泉夜月是为古
南充八景之一
金泉夜月的景致来源于一口唐代的古井——金泉井,皓月当空之时,清冽的井水“盛”着一轮圆月,水天相映,别有一番情趣。相传著名星相家
袁天罡住在此地,
李淳风来访,埋钗袁宅外,以试其术。袁天罡曰:“子有金气,已化为水矣。”为验证,两人一起到埋钗地点,发现果不其然,遂为金泉。1705年,顺庆府通判王以丰咏《金泉夜月》:清光闪烁一轮圆,浸入波心不计年。明是神仙藏玉镜,何尝有月在金泉。
金泉井,这座古井在顺庆区新建镇牌坊湾村五组。73岁的刘树碧说,金泉井水质甘甜,冬暖夏凉,大旱的年份也不干涸。这口井深约30米,井口直径近1米,井被一间大约2平方米石砌而成的“小屋”围着。1994年,金泉井虽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从现场来看,没有任何“标识”,似乎人们并不屑于立一块石碑加以文字说明向来访者“讲述”金泉井的历史渊源和美丽传说,一任它在一片荒草中沉寂。
5、
白塔晨钟:
白塔位于嘉陵江东鹤鸣山上(即白塔公园内),又名无量宝塔。白塔旁建有白塔寺、宝寿寺等,每天清晨,寺僧鸣钟,钟声响彻全城,大有“双月未低人未醒,钟声早已渡江来”之感。
白塔晨钟是为古
南充八景之一
南充宋代白塔旁原有一座白塔寺(现已不复存在)。100多年前,白塔寺里的僧侣每天早起鸣钟,钟声响彻云霄,人们听到钟声便起床劳作,因而有白塔晨钟之称。清康熙年间,顺庆府通判王以丰作诗歌咏:“隔水招提一塔圆,山僧早起爱迟眠。鸡声未报钟先到,催动江城万户烟。”因白塔建在嘉陵江边的鹤鸣山上,山、水、塔交相辉映,成为南充一大名胜,从古至今吸引着不少游人吟诗作画。目前与白塔相邻的东岳庙于2001年重新开放,并新建了晨钟楼,再现了白塔晨钟的景观。
白塔位于嘉陵江东鹤鸣山上(即白塔公园内),又名无量宝塔。白塔旁建有白塔寺、宝寿寺等,每天清晨,寺僧鸣钟,钟声响彻全城,大有“双月未低人未醒,钟声早已渡江来”之感。白塔高十三级,每级塔檐四角挂有铜铃,风吹铜铃鸣,塔高传声远。清府训导程远彬有诗云:势如文笔镇狂澜,层叠庄严清净观。形耸寺旁霞彩耀,影垂潭底水晶寒。登临回顾千峰秀,俯首遥睇万壑宽。每旦山僧题释倡,钟声散入五云端。
6、
青居烟树:高坪区的青居山上,林木繁多,十分茂盛,有遮天蔽日之势,山上终年烟雾缭绕,林木及山上的慈云寺、金镂塔等殿宇建筑若隐若现,树木也为烟雾包围,故称“烟树”。
青居烟树为古
南充八景之一
南充高坪区青居山亦名黛玉山,直上数十仞,岿然杰峙,山顶宽100余米,四周石壁中拥天池,林木葱蔚,烟雾四时不散,为消夏胜地,故有“青居烟树”之名。袁定远有诗云:一水回环两岸分,参差烟树掩霞熏,春来好向山头望,青翠重重似绿云。
7、
连洲古谶:高坪区都京镇的大中坝、小中坝两坝相连,故称“连洲”。宋代铁冠道人认为:“大洲连小洲,此地出公侯”,而宋、明时期,
南充籍宰辅及文化名人较多,故有“连洲古谶”之称。
连洲古谶(chèn)为古
南充八景之一
连洲即大小洲,俗名大中坝、小中坝,是嘉陵江中的江心岛。昔有异人过此云:“大洲连小洲,此地出公侯”。明时县境人物极盛,可与宋时眉山媲美,以为应之“连洲古谶”。王以丰有诗云:山川灵秀毓公侯,千载犹传大小洲。我欲携樽舟上坐,隔江撑过木兰舟。
从白塔中学往南走约1.5公里,在嘉陵江与朱凤山麓相接处有两个大小不等的中坝,连洲古谶指的就是这里。然而岁月流变,嘉陵江流至此处已经改道,昔日相连的两洲已被浩浩江水斩断,而之前的古河道也随着防洪大堤的修建,只留有一小管道流入现今之嘉陵江,
南充古八景之沧海桑田于此处体现得最为明显。
8、
栖乐灵池:即栖乐池,明代修建,为二三十平方米的正方形水池,据说此池与嘉陵江相通,江水直通山巅,池水终年不断。实际上,此池位于西山风景区内,四周绿树环绕,风景优美。
栖乐灵池为古
南充八景之一
栖乐山即今
南充市西山之主峰,相传唐时
谢自然白昼飞升成仙时,仙乐振响于峰项,故名。山上有栖乐池,西河直拥山巅,池水四时不涸,故名“栖乐灵池”,袁定远有诗云:人杰由来属地灵,山形水势护双汀。只今剩有秋涛响,谁向城头月下听。“栖乐灵池”虽置山颛,但不管如何干旱,此池清水满盈不涸,时人以池水浊清而判气象。池内泉眼直通西河,从未枯竭,若是水色变深,必将大旱;水质浑浊,定发洪水;池水清澈,则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相传,南海龙王的九太子,就曾潜居在灵池当中。老百姓的传说充满了神秘色彩,更让人浮想联翩。
南海龙王九太子的传说:
南海龙王宫中过生,大宴宾客,酒席连摆了三天三夜。顽劣不堪的九太子一时兴起,竟酒醉失手,触犯了宫中戒律。老龙王盛怒之下,将他逐出宫去,发配人间修行千年。他的藏身之地,就在西山主峰的灵池。经过几百年苦修,九太子身上的顽性去掉不少,他深悔自己的行为鲁莽,于是痛改前非,还常常化身人形,为当地的百姓们做些好事。
一日黄昏,龙太子照旧到山中游逛,眼前风光十分迷人,他越看越爱,脚底打滑,一不留神,竟跌下了万丈深谷。龙化人形,也就跟人一样,法力尽失。这一跤,九太子可跌得不轻呢。那天,谢自然正好到山中采药,见他满脸是血仆倒在乱石丛中,连忙救醒,又把他扶到了荫凉处的大树下歇息了一阵,这才慢慢地缓过气来。
再说这民女谢自然,自幼便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她苦心修道,隐居在金泉山中。打坐之余,还时常上山采药,以备炼丹所需。也是仙缘巧合,没想到在此竟救得了龙子一命。
九太子醒后感激不已,定要让谢自然到自己的龙宫坐坐。盛情之下,她也不便再推,就跟随着太子,一前一后向灵池走去。到了灵池,九太子从衣袖中取出颗璀璨夺目、状若牛眼的珠宝,让谢自然衔在口中,然后,纵身一跳,便进了宫门。谢自然也紧随在太子的身后跳将下去。说也奇怪,这宝珠一衔,两旁江水自行分流,分开的水道纡回曲折,直导二人进入宫殿。龙宫真美呀!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秀,精巧奇异。群群游鱼穿来穿去,虾兵蟹将往返其间,水晶制成的宫灯更是富丽堂皇,透射出幽蓝色的神秘光泽。看着眼前的一切,谢自然就像是来到了梦境一般。龙王太子十分热情,留她游玩了整整七天。
临走时,谢自然取出宝珠,要还给龙王太子。九太子微微一笑,对她说:"万万不可,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这区区珠宝又何足挂齿?我正要送给你留作纪念呢,望姑娘千万收下!这避水神珠出自于南海深处,有珠在身,可保滴水不浸,服下后,人不怕水,即便在深海当中也能像陆上一样地正常呼吸。 姑娘为修道之人,日后必有大用。倘若不收,你倒是瞧我不上了。"见了九太子如此诚恳,谢姑娘无言以对,只好收下了龙子的这份心意。
出得龙宫,谢自然想到自己已耽误了整整七天的练功时间,更是加快了修行进度。这日,她口含神珠正盘腿打坐,不料稍一分神,便将珠宝吞进肚内。顿时,气冲丹田,身子竟轻飘飘地飞升起来。谢自然这下才恍然大悟,原来,九太子以神珠相送,正是要助她成仙呀。此刻,栖乐山锣鼓喧天、仙乐齐鸣,一朵彩云飘逸而来,托在了仙女身下……
谢自然驾云飞升时,曾经留下遗言规劝世人:"勤积功德,并诸善心。修业福天,清斋念道。"她的故事传到皇宫,德宗皇帝还亲赐诏书以资褒奖,一时间传为美谈。而龙王的九太子也因帮助她修成正道,提前被召回龙宫,后来也当上了南海龙王。
以上就是官方版本的南充老八景和来历。
现在说说南充老八景民间版本和来历。
南充民间也有老八景的说法,但民间老把景和官方老八景出入还是比较大的,大家可以作为愉乐看看。
南充老八景民间版本
果山秋色:民间版本里的果山秋色说的是南充市果山公园,70年代--90年代初果山公园是比较热闹的地方,当时果山公园还是动物园,果山公园里种了很多树,一到秋天树上叶子黄了,风一吹黄叶子满天飞舞,特别好看,所以得名果山秋色。
曲水晴波:民间版本里叫“曲水琴波”说的是嘉陵江到曲水那个地方时水流很急,把河里的石头冲得相互碰撞,撞击的声音就像有人在弹琴,特别好听,所以“曲水琴波”由此得名。
朱凤朝霞:这一景民间版本和官方版基本说得一样,民间版本说的是在高坪区都京镇嘉陵江岸的朱凤山,山上有个朱凤寺,以前还有凤山观、朱凤塔、丹霞亭、朱凤亭。苏东坡和黄庭坚曾在此居住。传说每到朝霞出现时朱凤山经常有凤凰现身。因此得名
朱凤朝霞,到现在朱凤山和朱凤寺还存在,大家可以去看看,80--90年代朱凤寺香火很旺,现在香火要比一前差许多,朱凤山对面还有座山名为棺财山,从朱凤山望对面的山,对面的山就像棺材一样躺在那。
金泉夜月:这一景民间和官方说的基本一样就不多做解释,大家可以看官方的。
白塔晨钟:这一景民间的说法是,在古代没有汽车,轮船和其它机器的噪音,早上白塔上的僧人敲钟,百姓们就知道该起床做早饭,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所以得名白塔晨钟。
青居烟树:民间叫:青居烟山,说的是高坪区的青居山上,林木很多,山上经常起雾,看去就像烟把整个山包了一样,很好看,现在夏天西山山顶也能看见这一景,烟把西山山顶包了,2004年我就见过一次,很壮观。
连洲古谶:民间版本里没有这一景,取而带之的是“犀牛望月”这一景,说的是嘉陵江边以前有2块石头和像犀牛躺在江边,到了晚上明月当空时,2只犀牛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看上去很美,81年涨大水,2块石头被洪水冲走了,所以这一景也就没了。
栖乐灵池:民间版本这一景说的是在西山山顶上有一个水池,(当时西山山顶是个树林现在改见为寺庙了)水池不大,但水很干净清凉,最重要的是水池中的水在怎么用都用不干,使终保持那么多水,保持在那个水为,水池边上有棵
皂角树 ,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把
皂角树砍了,树砍以后池子里的水就干了,70--90年代那时为了保持这一景是政府和景区用自来水灌满的,今天的
栖乐灵池就是西山那个寺庙的放生池,池子里的水是死水,在也没有往日的风彩了。
以上就是南充老八景官方版本和民间版本的来历,中间有很深的含意,有诗,有传说,有故事,有真实,现在的新八景我听了名字就为新八景感到脸红,虽然老八景不见了,新八景拿什么去和老八景比?为了创旅游城市,编些名字去欺骗游客,作为南充人我自己的脸都红得跟猴屁股一样。
哎,能不能来几个有点高建的人,搞几个真正名副其实的景点,不要搞那些北湖三倒,万卷层楼等名字好听,确没有含意的景点。
此贴为个人观点,不争对任何人,敬请看贴和回贴的人能客官看贴回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