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作者:本报记者 周静 时间:2011-4-27 11:04:00
“瞧着着瞧着着,河东街就要拆迁哦。”
这句话要是在纸上写出来,一点“味道”都没有。
但是,你如果用地地道道的西昌本地土话来复述一遍,幽默、风趣、愉悦一锅搅,“味道,好极了”。
随着《关于河东大道及两侧旧城改造的公告》贴上墙,河东街的居民这些天议论的话题全是“拆迁”。
“要説拆,早就应该拆了”。打从有“民国”那阵子就住在河东街的马大爷说起这条路就有一肚子的话。
“要说拆,就快点拆,走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没得精神。”小明娃是一个“00后”,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过河东街。
河东街,是很多老西昌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历史印记。
河东街,是更多新西昌人眼中追逐宜居环境的现实期盼。
一个会议引出一个话题:
“西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新区”
今年3月24日,西昌市河东大道建设和河东片区旧城改造动员会召开。
市长李俊宣布:从今天开始,正式启动河东大道建设和河东片区旧城改造工作。
这个会议是今年西昌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拆迁动员会。
据悉,今年河东片区拆迁将集中开展涉及57户拆旧建新户的两个安置点和河东大道路网建设。通过先行先试,在完成好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分步推进,从控制范围的50米延伸到100米,然后再逐步向外推进。
“客观地讲,西昌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新区,虽然局部区域建设取得了突破,但距离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作为市长,李俊的这番话就是要告诉大家:为啥要拆河东街。
理由有五条:“全方位激活河东片区的发展动力;从根本上改变河东片区人居环境,根治城中村脏乱差的问题;从根本上治理河东片区乱修滥建问题;探索旧城改造的机制、模式、途径和办法;为培养干部、检验干部、使用干部提供平台和舞台。
从全局看,河东大道是群众呼吁多年的一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河东大道建设,对胜利大桥实施改造,能有效地将河东片区与航天路、一环路有机连接起来,彻底改变河东片区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将全面激活河东片区的发展活力。
从眼前看,由于多年基本建设投入欠账,河东片区人居环境非常糟糕,污水横流、垃圾乱扔、社会治安较差,人民群众反响强烈。
在谷歌卫星地图上,与西昌河东街地名同时出现的,还有“008乡道”字样。
拿这条街和西昌城南的航天大道比,至少在地图上,你看不到一幢像样的房子。用现在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来说,“没有可比性。”
谁让这里是“乡道”啊。
河东街很窄。窄到什么程度?窄到开不进去小公交车。
有这样一件事。2010年8月,一位名叫王明的西昌市民给市长写信,信中希望在河东街开通一辆公交线路。他还说,如201路的小巴车也行啊,也让这里的老百姓坐坐公交车。
按程序,市长的批示由西昌市建设局承办,由市公共交通公司落实。
可市建设局和市公交公司拿到这个“炭元儿”都挠头。为什么?河东街太“特殊”了。
8月11日,市公交公司通过调查,在网上给这位市民作出了这样解释:“河东街路面很窄,加之该街道的路边私搭乱接、占道经营等不良现象较为严重,安全系数低,不利于公交车辆的安全行驶。”
最终答复是:“故,暂时还不具备开通公交线路的条件。”
一个“故”字,包含了太多的无奈。
河东街很脏。脏到什么程度?死猪、粪便、垃圾塞满水沟。
有这样一件事。今年3月,本报“都市凉山”记者接到群众打来热线反映,西昌市河东街马石桥有一条水沟,成为了附近居民身边的流动垃圾场,往里面扔垃圾,既不用给垃圾清运费,又“方便、快捷”。
记者调查的过程就不赘述了,登出来的新闻标题是《西昌市河东街马石桥脏脏脏!!! 臭臭臭!!!》。
一个“脏”字,一个“臭”字,这就是现实的河东街。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面貌,就必须下大手笔,此次改造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契机。”李俊说。
一个话题引出一个判断:
“不会拆迁的干部不是西昌市称职的干部”
“从城市建设发展角度上讲,西昌的干部如果不懂拆迁、不会拆迁,不懂拆迁过程中的群众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不合格的干部。”
“因为西昌是城市,城市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有一支懂拆迁、善拆迁、能拆迁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是今后西昌城市发展的脊梁。”
李俊的这番话既是对参加此次河东片区拆迁的13个责任单位说的,更是对西昌市全体干部说的。
无须讳言,拆迁已成为全国的老大难问题,不仅仅是西昌才有。
在“搜狗”上输入“拆迁”两字,用时 0.079 秒 找到 7,104,260 个网页。
往回说,西昌真正意义上的拆迁是从2006年“一办三创”开始的。那时还处于拆迁的“初级阶段”,许多干部既不懂拆迁、也不会拆迁。一句话,对如何拆迁“根本摸不到火门。”
现在不同了。比如海滨村拆迁在“一办三创”时,州市共同实施都没有拆动,但去年一年时间就基本完成。
可以这样说,西昌市在近年来若干次拆迁工作中摸索了路径、探索了经验、积累了方法。李俊说,这些拆迁政策在河东大道和河东片区改造中许多都可以参考借鉴。
李俊多次对参加拆迁的干部们说,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当前群众最反感的就是不公平,在拆迁中哪怕有一分钱的不公平,都可能会引起风波、引起麻烦。
李俊坚信,只要我们把基础工作做牢,再加上前期积累的好措施、好办法,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
“我们有一批懂拆迁、善拆迁的干部队伍。”对此,李俊充满信心。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广大群众对拆迁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有了充分认同。许多老百姓的生活一夜之间因拆迁前进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攀钢西昌钒钛基地拆迁涉及数千亩土地,当初干部连村都进不了,村组干部也因为害怕群众围攻,不敢在家接触市领导。当时,老百姓对拆迁带来的好处没有概念,也无法理解。而现在,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尝到了拆迁的甜头。
最近,位于河东片区的许多单位都主动申请把自己纳入拆迁区域,绝大多数单位或普通群众都希望拆迁,而且也知道拆迁能带来人居环境的改善、增收致富渠道的增加。
李俊说,从近几年西昌旅游蓬勃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只有通过大拆迁、大建设,把环境做优,才能充分发挥西昌旅游资源的优势,才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什么现在西昌的道路车辆拥挤不堪?有人说是随着经济发展,进来了大量外地车辆,还有人说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私家车越来越多。李俊认为:更重要的是西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
虽然去年打通了9条断头路,今年又将打通11条,但这些都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的局部修补和完善,西昌真正的大手笔是在未来五年全面构建城市交通路网的时候。
西昌在未来5-10年时间内要发展成50-80万人口的城市,今后还将面临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
所以,李俊反复强调,今后拆迁将成为西昌的常态化工作。“在未来20年内,不懂拆迁、不会拆迁的干部就不是西昌市称职的干部。”
李俊认为,我们实施的拆迁是为老百姓负责任的拆迁、是为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拆迁、是为西昌长远发展和将来打基础的拆迁,如果丧失了这次机遇,河东片区老百姓人居环境的改善就要推后若干年。
“因为问题摆在那儿,不去解决它永远都存在。”李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