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端过盘子、跑过业务,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还主编了纯文学刊物《天下诗歌》。5月21日,记者见到了营山籍打工仔罗敏(笔名:绝也),得知他的两部诗集《神的呢喃》和《绝也的诗》即将出版。 怕遭“拍砖”
5个网名换着用
一副眼镜、标准的职业装,在南充东华酒店办公室里,罗敏忙碌地处理着营销业务。难以将眼前的罗敏与他的身份联系起来——嘉陵江新诗研究协会主席、“天下诗歌论坛”站长、《天下诗歌》诗刊主编。
用罗敏的话来说,“生活是生活,诗歌是诗歌”,他将诗歌和生活、天马行空和实实在在分得很清楚。罗敏的老家在营山县明德乡土门村,一个偏远贫困的地方。作为“80后”,他的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青海湖》、《中国诗歌》、《江门文艺》、《西江月》、《天下诗歌》,现有诗歌5万余行,小说近40万字。
从2000年开始诗歌创作,罗敏喜欢在各大诗歌网站、论坛上展出自己的作品。“我最多的时候,一共有5个网名。”罗敏说,之所以有这么多“马甲”,主要是作品被网友“拍砖”,到最后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被网友“拍醒”了的罗敏,开始系统学习诗歌理论,开始通读海子、食指等诗人作品,收集和打印各种诗歌理论书籍。
端盘子跑业务
一月写出200首诗歌
罗敏的父亲是小学教师,喜爱读书的父亲自制了八层的木架用作书柜。受到父亲的影响,罗敏从小就浸泡在父亲书架上的各类书籍里。四大名著、《易经》、武侠小说、古诗词……罗敏仍然全部“照单全收”。
2001年毕业后,罗敏开始了打工生涯。广东、北京、辽宁、河北、成都、重庆……在每一个城市罗敏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
2002年,罗敏在成都一家酒店谋到了一份端盘子的工作。“每天不写诗歌就感觉少了事情,像犯了‘烟瘾’……”每晚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罗敏伏案写作,直到夜很深很深。
用诗歌“说话”
开创诗歌新平台
2006年,罗敏在广东一家超市上班,整日为业务奔波。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罗敏用诗歌阐述心灵,那一段时间,罗敏的创作处于疯狂阶段,最多时每月写出诗歌手稿200余首。
“花蕊残缺掉了梦/激情的小河上飘着花瓣、叶子和血液/他们奔腾,他们静得像天空/两片叶子还是躺在小巢里,一片睡着了。”2007年11月,《江门文艺》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歌《某个午后》,用本名罗敏发表。
读者以为罗敏是女性,十多名男士给他写来信件,“爱慕”之情溢满纸张,罗敏随即以后用起了笔名“绝也”。
为让更多喜欢诗歌的人有一个交流平台,2008年上半年罗敏在网上创办“天下诗歌论坛”,主编了纯诗歌刊物《天下诗歌》,《天下诗歌》还聘请了国内著名诗人梁平为顾问,郑小琼等为名誉顾问。和罗敏交谈,感受一个打工仔对诗歌的坚守,炎炎夏日仍觉温暖如春。

罗敏在进行诗歌创作

罗敏在阅读他主编的《天下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