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吧,反正不完税 —电影《文建明》拍摄有感 电影《文建明》已经拍摄有一段时间,记得在此电影开机仪式上,我是顶着烈日的煎熬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观看,看那阵势,我感到一名活着的基层共产党员能够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营山人,我很自豪。当初本以为既然是一名活着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拍摄,就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让全国人民都看看这位党员的丰功伟绩,但是不知道是导演的能力高超还是作家的想象丰富,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夸大功劳缩小不足,让人后背有点冒冷汗,于是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下这篇感想,希望大家积极来讨论,同时也希望那些吹捧拉唱的官员们看到有何感想。 首先我对此电影的拍摄有点过早,古时候有一个成语叫:“盖棺定论”,大体意思我理解为就是作为一名社会人,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有什么丰功伟绩,一切都要等到离开人世间后才能做出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介,这个道理在古时候就已经提出,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这些吹拉捧唱的官员们心里还不明白,为何这么浅显的道理古时候的人就已经明白为什么这些官员就不能做到呢?记得周立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59现象”,就是一名官员最容易犯错误就是59岁的时候,权力和地位将随自己远去,结果天亮撒泡尿,这种现象中国官场上还少吗?还有一些官员在退休后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还少吗?带着美丽的光环而违法乱纪还少吗?当然我不是针对文建明本人,我是说的中国的现象。我本人不是官员,也没有进入到官员的行规里去,所以我是在此说出一个我自己认为的观点:这种“盖棺定论”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其次,我不得不怀疑这次电影的拍摄是否在为一些官员的政绩的添砖铺路,好为将来升迁带来政治资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电影一旦拍摄成功,全国的报纸媒体都要满篇幅报道,作为电影的当事人肯定是家喻户晓,而作为当地的官员们我想也一定会提升自己的形象,让自己借助此电影而一举成名,今后在自己将来升迁时候拥有一个政治资本,即使自己多么平庸也会顺利升迁的。那些吹拉捧唱的官员们,也许我说的不一定正确,但是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如果说这个问题真的存在,我想这部电影的拍摄就已经失去应有的价值。呵呵,说到这些怀疑,只是我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请那些吹拉捧唱的官员们也不要上纲上线,给我一个小鞋穿哈,因为我怕………怕……. 最后我必须说的是,作为既然是一部人物纪实电影,就应该去反映此人在人生中所走过的历程,不偏不离实事求是反映真实的情况,而不是吹拉捧唱。我虽然没有去看此电影的拍摄,但是我耳闻一些关于此电影的拍摄的一些内容,作为同是营山人,我感觉我后背发凉,吹得也太神奇吧。就比如中组部的一则新闻,当然这是网上搜索的,是否正确无从考证,上面说文建明晚期癌症,手术先后做过十九次,这个是否有点吹得过火,任何一个懂医的人都知道癌症晚期做过十九次手术的患者状况会如何,现在还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工作吗?不知道这个是惜才还是……,不说大家都应该知道,其它的我也就不说了。实事求是客观反映一个人的功与过,这是党和国家的一贯要求,不知道这个要求谁还能记住,也许那些吹拉捧唱的官员会说这是电影,这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后又高于生活,这我赞同,那我就得问问此电影的作家和导演,这是一部人物纪实片还是艺术片? 以上只是我在电影《文建明》拍摄中所想,至于对与否,请文建明本人以及那些官员们不要责怪于我,只是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如有得罪,请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