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37|评论: 18

【原汁原味原生态,绿色食品人人爱】品高心诚达天下,巴蜀一绝姚麻花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9-30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法复制的巴蜀一绝      





当前位置:主页>南充日报·七版>新闻内容


http://www.scncrb.com/upimg/userup/0808/25001G19358.jpg


                    古镇姚麻花

                                           邓四平 /文图



    金黄酥脆,蓬松芳香,购者云集,供不应求,那现炸现卖的相如古镇麻花在蓬安下河街堪称一绝。
  相如古镇的下河街有一户姓姚的人家,世代以炸麻花为业,当街门前的街沿上,摆上两根条凳,搭上一张又宽又长的案板,案旁摆一竹篾泥糊半人高的篾灶,灶上架一口两耳的铁锅,灶下零星堆满劈细的干柴。生火,洗锅,烧辣之后,便倒进大半锅菜油,让火贪婪地舔着锅底熬。
  姓姚的师傅在案板前坐下,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那面团其实头天夜里就已揉制完毕,金黄光亮,蓬松酥软,仿佛鸡蛋清一般嫩滑。其实平日里,就听姓姚的师傅闲来无事的时候聊过,那面团头天夜里就得揉好,里面要加“小苏打”和老面,“小苏打”起发酵的作用,老面仿佛是起筋道的作用,这样炸出的麻花吃起来既蓬松酥脆,又不易散架,便于保存,卖好久都可以。
  接着姚师傅便将大大的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接下来,姚师傅便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尺余长的细面绳了,只见他摇动手腕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地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姚师傅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面上了。接着,他用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一个早上下来,筲箕里的麻花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麻花
   
      姚氏麻花系祖传配方,经现代工艺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了手工工艺制作的传统,目前开发有椒盐、红糖、麻辣等新产品,无防腐剂,自然状态下可储藏一月以上。独具特色的现场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畅销川内外。



[发帖际遇]: 山水如画去荷花池卖熊猫卡,赚了小米椒4个.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麻花走进四川旅游政务网,点击率超过4000人次:http://www.ncta.gov.cn/web/t3/ma ... =7019&id=135547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邓四平 阅读4228次 发表时间:2009-08-03
                                                                                                 邓四平 /文                                                                              “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牛毛漩急滩声壮,龙角山高树影幽。遥想爱莲人已古,光风霁月至今留。”伴着波光涛声渔歌互答,枕着江风渔火嘉陵晚渡,诗意挥洒,缠绵悱恻,古人如是吟咏。     “嘉陵江对这里真留恋,欲走不走总绕弯,这里山川秀美人风流,这里的故事说不完。”波光潋滟,清流见底。高峰入云,山水如画。古风徐徐,荡气回肠,今人如此礼赞。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故乡有条美丽的江,名字叫作嘉陵江。江畔有座秀美的城,名字叫作周子镇。      快乐出发,相约蓬安。      当我深情地走进四川旅游十大风情魅力名镇————周子古镇怀抱的时候,我蓦然发觉我扑进了母亲慈爱温暖的怀抱。我更感觉到自己又仿佛走进了一条深邃辽远的时光隧道,走进了一部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典著作,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据当地县志记载:周子古镇,系相如县建县即南朝梁代以来,陆续兴起的一座码头古镇。该镇位于嘉陵江左岸傍于新县城,以上河街、下河街、盐店街(又称红军街)、顺河街四条古街为主,古镇兴起于南朝梁代,繁荣于唐代,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古镇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水陆交通便捷。周子镇原名舟口,又称舟镇,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宋代理学鼻祖、《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因仰慕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横溢的才华和一曲凤求凰浪漫传千古的爱情经典,于是乘船专程到古相如县来朝圣怀古,蓬安士绅学子慕濂溪先生学识人品,闻讯列队于驿马道旁,欢迎并盛情挽留濂溪先生逗留舟镇讲学。宋以后,修爱莲池,建濂溪祠,立石碑刻铭诗以作纪念。因此,舟镇从此更名为周子镇。        周子古镇的码头,至今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岁月的洗礼但依旧保存完好,千年以前濂溪先生于此登临古镇。古渡码头依江而建,仿佛一个古朴典雅的古时点将台一般。“周子古渡”四个大字,雕刻在江畔的青石墩上,赫然醒目,古朴中彰显着典雅,大气中透露出厚重。整个古渡码头均是青石板和青条石铺砌而成,直接伸入江水之中,有的石板至今仍可看见当年南来北往的商贾赶马驮运货物时走过的马蹄印痕;那拴靠船只粗大的铁链,仿佛依稀诉说着古码头往昔的繁华和岁月的峥嵘。如今的古码头上,青铜雕塑着驮盐的船工,贩运货物的马夫,赶场的农妇,那码头石头墙上还雕刻着《嘉陵江船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等等浮雕作品,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周子古镇码头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人文。       古镇的码头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数当地的嘉陵江渔民和江上的渔船。据资料记载:嘉陵江蓬安段有180多种鱼类,野生的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青膳、翘壳、青波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嘉陵江蓬安段里的特产石梁沱江团了。据悉,这种江团,下颌上有一点丹砂一般的红印迹,此鱼品尝起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曾是历朝历代进贡朝廷的贡品。        每天清早,江面上当熹微的晨光微露之时,江上的渔民们“卖鱼”的吆喝声便仿佛山歌一般嘹亮地响亮起来了,接着便是纷至沓来赶来买鱼的讨价还价声、过称、算帐声,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忙得不亦乐乎。千年以来,此情此景,至今依存。        登上古码头的数十级石阶,便是蓬安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财神楼了。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述:建在千年古镇周子码头的这座财神楼是大有讲究的,古时蓬州先人以为,周子古镇位于嘉陵江畔大河湾的弯弓之外,风水不佳,不聚财,且有杀气,为了弥补地理上的缺陷,于是古镇上的商人们便纷纷筹集资金,便于此修建成了财神楼,楼中供奉了财神、文昌帝君、东海龙王等神仙,祈求诸位神仙护佑古镇人民吉祥、平安、升官、发财。据考察,这座气势宏伟、高大巍峨的财神楼是千里嘉陵江上唯一的一座财神楼,远远望去,高大巍峨的财神楼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人间仙阁,更似琼楼玉宇,气吞山河,雄据一方,被称为“嘉陵江上第一楼。”      穿过财神楼一楼的过街廊道,便走进了周子古镇景区的怀抱。“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那儿时童谣里的记忆在古镇里依旧保存完好。走进古镇,可以看见一家唐姓兄弟的打铁铺,这个打铁铺是周子古镇古商铺的一个缩影,至今已逾上百年历史。看着火炉中迸溅出的铁花,听着叮当叮当作响的打铁声,你会以为时光流转,仿佛梦回到了远古的生活。      紧挨着唐氏兄弟打铁铺的不远的一家商铺便是古镇里闻名遐迩的下河街姚麻花了。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清乾隆年间,周子古镇下河街的一位姚姓商人把它带回家乡周子古镇,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备受顾客青睐和欢迎。如今,周子古镇里姚姓商人的后人继承祖业,并不断研制创新,尤其是古镇开发旅游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以来,下河街的姚麻花生意更是红火,每月收入均在两万块钱左右。   如今的姚麻花卖麻花的场景更是古镇里的一道风景:只见姓姚的师傅坐在店铺内的案板前,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接着将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细绳子似的尺余长的面绳,又将面绳两头捏住,摇动手腕,甩跳绳似的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的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与此同时,姚师傅便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油面了,炸麻花的人便手执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顺手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     品位完古镇姚麻花精彩的麻花制作技艺,继续向前走去,一街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全是古老的穿斗木结构式的瓦房,朱红的铺板门,雪白的石灰粉墙,星星点点的写着“茶”、“吃”、“酒”字等青白的布幡,檐下挂有鲜艳的大红的灯笼,入夜时分,次第亮起,如梦如幻,让人顿觉仿佛走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远古时空隧道。      古镇里的茶馆是极具特色的:屋里摆有八仙桌,厚实的长条凳,雕刻精细的镂空窗棂、窗花,高大结实的木柱支撑起整个茶楼上下两层,古韵天成,茶馆宛如仙宫洞府一般。走进门去,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休闲品茗的人们,怡然自得。尤其是古镇逢集赶场的日子,茶馆里更是座无虚席,他们自在惬意地稀哩哗啦地搓着麻将,或者悠闲自得地推着古老的牌九,或坐在敦敦实实的太师椅上惬意地养神,或躺在古色古香的竹凉椅上舒适地聊天,或瞪着大眼观看着电视里精彩的节目,或疏懒自在地看着嘉陵江一江碧绿清澈的江水静静地远逝而去,或闭着双目,静听古镇里的黄桷树上知了一波高过一波的清音,或三五人围在一起摆起五彩斑斓的龙门阵,天南地北讲述起兴衰沧桑的过往烟云。      走进周子古镇,那爱莲池委实是不得不去一看的风景。爱莲池就位于一条叫“水井湾”的小巷深处,老远就可以看见池前坝子里一方雪白的假山石,小巧玲珑,石头雪白,石质细腻,高约二三米,宛如飞来仙石,假山石正面镌刻有:“爱莲池”三个大字,流水行云一般,十分醒目,老远看去,活泼的笑脸一般,仿佛正盛情欢迎你的光临。走近细观,更宛若三朵鲜艳的红莲绽放石上,让人倍感亲切而神奇。如今的爱莲池池面并不太宽,大致二三亩之地,池塘上建有别致的小亭,飞檐翘拱,雕梁画栋,小亭与池岸以曲折宛转太极图一般造型的栈道相连,错落有致,别具匠心,可让人直通池塘深处。池中单独开辟而出的小池,植有莲荷,时值初夏时节,碧绿的新荷,刚刚冒出碧绿的叶片,紧紧地贴于水面,上面水珠滚动,晶莹剔透,鲜艳的睡莲次第盛开,那一抹抹新鲜的绿意,在炎热的夏日给人无限的凉爽和惬意。登上池岸,便是“濂溪祠”。祠堂占地数亩,雪白的粉墙,金黄的琉璃瓦片,外筑高大的围墙,墙里墙外,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给人的感觉十分静谧安详而和谐,俨然一个清心修性的世外桃花源。       走出濂溪祠,回到古街。拾级而上,出现在面前的便是万寿宫:万寿宫始建于明代,是迁来古镇的江西人筹资建设的,因此又叫江西会馆。万寿宫是江西人祭祖、交流、集会的场所,占地3000m2,整个建筑为单檐悬山式风格的单进四合院,高大的门楼上设有戏台,正殿里供奉着许真君,两层的回殿是休闲的场所。破“四旧”时,门楼、戏台、正殿、二层回殿均被拆除,只留下了改成普通民居风格的一层回殿。      万寿宫大门正对面的墙壁上,用青石雕刻着深浮雕九龙戏宝图。其活灵活现的形态,仿佛九条龙正在盘旋飞腾,使得满壁风生水起灵动神奇,表现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和古镇人民美好的祁愿。       继续前行,登上数百步琴键一般的平平仄仄的青石阶梯,便可看到一方紫红色的宣传介绍牌,上面写着“濂溪先生讲学处”,如今仅存一方高大班驳的照壁,穿越千古的时光,照壁的正面是周子茶楼,那是当年周敦颐在古镇讲学时,前来求教的学子们等候、交流和切磋的地方。现今的茶楼经过精心修缮。在此饮茶,有说不出的清幽和惬意,既可以释放心情,又可以欣赏龙角山的峥嵘和嘉陵江上的美景,感受古镇人的闲情逸致。       继续往前走,便走进了红军街,那是当年红军曾经路过的一条小街,小街以前并非此名,先前贩卖盐巴的盐商云集此街,故称“盐店街。”上个世纪30年代,张国焘、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由此街经过强渡嘉陵江,从此小镇人民为了纪念红军队伍,便将小街更名为红军街了。现在的红军街的高大石墙上还留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武装保卫苏维埃”等标语石刻。街里的有高大碧绿的连理枝、金银花,还有当年托运盐巴经过的商人歇脚拴马的拴马孔,更为吸引人的是那家家户户门前的鹅卵石,据说那既是古镇人家歇息时的天然小凳子,又是家家户户辟邪的镇宅之石。        红军石刻标语旁边是周子客栈,当年周敦颐下榻的这个客栈,是经典的川东北民居风格的建筑物,其独特的造型,充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院内两株古老的黄桷树,距今均有数百年历史,它无声地诉说着过去,成为了客栈历史的最好见证。如今的周子客栈已经改造成为了古色古香的四星级酒店,共有两层,占地约2000m2,能同时容纳300多人居住、餐饮和休闲。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清幽静谧的环境,五星级的设施设备,让人身心舒畅。      时光飞逝,逝者如斯。千年时光过去,如今古镇内的古民居院落群依旧保持明、清以来的原生状态,镇内庙宇高据,古意盎然,雕梁画栋,古韵悠远,现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共有3000余套(间),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古民房沿着千米长、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各具情调,三条主街星罗棋布镶嵌其中,静静地覆盖在宁静秀美的嘉陵江畔。“山、水、城、文、史”在古镇和谐交融,浑然天成。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周子古镇蕴育了厚重独特的嘉陵江坡形码头古镇文化。周子古镇的坡形码头,全省独有此景,全国也极为罕见。       不知不觉间,便已走完了古镇的三条主要古街。千里嘉陵第一桑梓,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实,纷至沓来的我们都是一群上船下船茫茫人海中的匆匆过客。如约而来,赴约而去。留下历久弥新的民歌,跌宕两岸。永远的下阙。上阙如谜,袅娜芦花最深处,蓦然回首:那人,那事,那情,那景,那经典的古镇,尽在灯火阑珊记忆最深处。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一张写满浪漫休闲的绿色请柬。





                周子古镇,一片青瓦的记忆   文 / 邓四平

——不可复制的山水,不可不去的古镇
http://article.hongxiu.com/images/bianzhean.gif

    读过此文,古镇片片青瓦会带着清凉的雨意留在你的感觉中。在城市里并不多见的青瓦于我们也并不陌生,然而此篇带来的不只是诗情画意。古镇的青瓦是世间最美的精灵——渺小亦伟大,若用心读它,你会如醉如痴……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
  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记忆中的周子古镇俨然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而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镇的青瓦房却最使人难舍和难忘。
  瓦是夏天雨中最美妙的乐器。炎热的酷暑,大雨瓢泼,雨的精灵俨然天才的钢琴演奏家。风乍起,阳光收敛了灿烂的笑容,树叶飘飞,仿佛华尔兹优美高雅的舞蹈,从鱼鳞似的青屋瓦面上悠闲而从容地走过,倏地又行云流水一般轻轻地远去。
  一丝丝的清凉,瞬间似穿越林间的昨夜长风,溢满整个心灵。
  炎热的夏天,渴望雨的来临,就像年轻时候的我们,渴望乡村最浪漫的爱情,小溪一般,淙淙地流淌过我们的心灵,山花一般,在梦里只留下些许莫名的惆怅和回忆。
  “铮铮叮叮”,“叮叮铮铮”。
  当清亮的雨帘顺着屋檐垂下万千条瀑布之时,巨大的轰鸣在屋瓦上仿佛千军万马,如战鼓,似铜锣,如高亢的呐喊,又似低沉的怒吼,如虎啸,似马嘶,如断金切玉,似撕布裂帛,让人胆战,令人心惊,更让人疑心那薄薄的屋瓦瞬间就会被万千只雨的巨臂撕裂,但是一切的担心却又都成为了多余。那片片的屋瓦在磅礴的雨的大军的冲锋陷阵中,却团结紧密如盾,气定神闲,万千只雨箭却被屋瓦的巧手幻化成千年出土的古老编钟的鼓锤一般,铮铮叮叮,叮叮铮铮地敲打出清越的乐声,舒缓之时似《高山流水》,欢快之时如《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转之时也似《二泉映月》,慷慨激昂之时,更胜《黄河大合唱》让屋瓦下的人,领略一场大自然的音乐盛宴。
  落花一般,是轻轻的叹息。流水一般,是古街小巷润泽如酥的最美的回忆。
  暴雨无奈远遁,最终落荒而去。
  云开日出。瓦是最后的胜者和王者。古镇的瓦屋庇护了我们自由自在安逸舒适地生活和生存。
  平凡者往往伟大。渺小者往往坚强。
  瓦本来就是古镇里不平凡的精灵。瓦本来就是渺小但亦伟大的力。
  瓦是泥的传奇,更是火的神话。
  记忆中,故乡的农村修房造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青瓦片盖房,也有专门做瓦的人从事着瓦匠的营生,但勤劳朴实的农人大多自己动手起窑烧造青瓦,原料是现成的自家农田里粘稠的泥,用脚踩,用手揉,反反复复地搅拌,那松软的泥巴全都被踩揉成凝固的混凝土一般,然后码砌成长城似土墙泥阵,制瓦的器具就似电视里制陶的工具,下边是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柄,深深地插进土里,中间一块圆圆的木板,木扳上固定一个水桶似的圆木桶,制作瓦坯时,先将泥巴环绕圆木桶厚实地涂上一层,然后迅速地转动木桶,再用一个弓似的器具,将不整齐多余的泥割去,再用弓弦把圆圆的瓦坯平均划成几块,然后从泥坯中取走圆木桶子,一张泥制的瓦坯便成形了。
  在阳光下晾晒瓦坯,直到晒干,再整整齐齐地堆放进窑中,架上柴火烧制,几天工夫过后,窑上浇上水冷却数时,然后打开窑子,一皮一皮的青瓦也就锃亮地诞生了。
  那柔软的泥,在勤劳和智慧的手中,在火的炙烤中,瞬间变成了坚强的盾。抗击日晒和雨淋,抵御严寒和酷暑。
  漫漫的历史的长河,宁静秀美的周子,干净整洁的古镇,宛如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温馨更从容。
  古镇从何处来,古镇又将回归到何处去。其实本不重要,人生匆匆,天下熙熙,去就是来,来就是去。
  惟有那古镇里青青的瓦片,见证着人间的悲欢和离合。从远古,到现在。穿越岁月的沧桑,庇佑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大象无形。大道从简。自古亦然。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我们城市的生活几乎都完全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的森林所包围,那种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生活,早已成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梦境,那种身处高大的穿斗木青瓦屋下静静听雨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渐渐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童话和奢侈的回忆。
  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忆千年的沧桑,轻轻地漫步在嘉陵江畔,静静地走进周子古镇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风古韵的氤氲之中,艳阳高照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晶莹似水闪烁的阳光,向日葵一般让我们的目光为之聚焦。细雨飘零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淡淡袅娜朦胧的轻烟,戴望舒诗歌一般,让我们为撑着花纸伞丁香一样优雅的姑娘注目。
  那山,那树,那水,那草,那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如梦如幻,更令人如痴如醉,沐浴着扑面而来徐徐的古风,行走在古街小巷的宁静氛围之中,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梦回了童年的心灵家园。
  周子古镇,一桢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一册浪漫休闲的经典读本。
  周子古镇,一种雨后阳光的味道,一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画意诗情。
  周子古镇,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






http://img.mala.cn/month_1009/10092816332197605678428993.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9/1009281854aad5f94f72b9809b.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9/1009281856b7a42b6613134f36.jpg


     蓬安,一张写满浪漫休闲的绿色请柬



               亲水嘉陵江,寻梦周子镇。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151452e45074d31550abb5.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1515170840f6ec77dd34e2.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151525059a9436c5a70a5e.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1515272ffb71a9ff40ea0d.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151531a93f203b2dc475c9.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151532940f3711c010357f.jpg







http://img.mala.cn/month_1006/1006151541e865a4e715b16706.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山水如画
2010年9月29日桑梓照片 00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山水如画
2010年9月29日桑梓照片 00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山水如画
2010年9月29日桑梓照片 00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山水如画
2010年9月29日桑梓照片 00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山水如画
2010年9月29日桑梓照片 00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山水如画
2010年9月29日桑梓照片 00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旅游产业,造福蓬安百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旅游产业,造福蓬安百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