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57|评论: 30

摆哈马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彝族占37%。 马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乐山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乐山跨越式发展的后劲所在。有磷﹑铅锌﹑铜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磷矿储量24.8亿吨,列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是乐山市磷化工基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名称: 马边彝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政府驻地: 民建镇
邮政区码: 614600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南部
面积: 2383平方公里
人口: 18万(2007年)
著名景点: 明王寺,马边明王寺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马边彝族自治县人口17.3万人,彝族占37%。马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乐山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乐山跨越式发展的后劲所在。有磷﹑铅锌﹑铜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磷矿储量24.8亿吨,列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是乐山市磷化工基地。水能资源可开发32万千瓦,是乐山市两河流域开发的重点区域。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能巨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莲山万亩人工林和石梁大佛(宋代)﹑明王寺(明代)﹑荣丁东皇殿及佛殿(明代)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其中马边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万公顷,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珙桐﹑水青树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内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至高山草甸森林生态系统,主峰海拔4042米,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43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已被乐山市列为乐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沟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30万亩,森林覆盖率40.8%,盛产茶叶﹑竹笋﹑酸梅﹑中药材等。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龙湖雪梅”﹑“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甘露杯”金奖;竹笋被誉为小山珍,已有清水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酸梅富含柠檬酸﹑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药用植物1619种,是全省中药材基地,目前大宗出产的中药材乌梅﹑天麻﹑黄莲﹑黄柏等。马边彝族自治县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成立。1998年以前,县财政系“木头财政”,7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木头,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结构单一。1998年天然林禁伐后,县域经济滑入低谷。2000年,县级财政收入仅606万元。2002年,“国贫县”的帽子戴在了马边的头上。但近年来,马边人乘改革之春风,沐西部大开发之雨露,享党的民族政策之关怀,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发展。一次次突跃,一步步跨越,催生出新的希望,铸就出新的辉煌:马边的经济。2004年,马边县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5181万元、43582万元、1868元。马边的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省道103线贯穿县境,新建4条出境公路,通车里程由自治县成立时的191公里上升到1668公里,80%以上的村已通公路,形成了城乡公路运输网络,改变了制约马边发展的“瓶颈”。马边的城,由2平方公里向6平方公里拓展,形成了一座独具山水特色、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观光城。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市南面,境马边彝族自治县内地理位置北纬28°25′30″至29°04′14″,东经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长60.5公里,东西最宽58公里。东北邻沐川,西北交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与宜宾市屏山县接攘,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毗连,幅员面积2383.38平方公里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资源全县有森林面积159332.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71.23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3%,成过熟林占90%以上。动植物资源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由于地形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名贵土特产资源。4万公顷的国家级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更是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乐土。矿产资源马边矿产丰富,蕴藏有磷、煤、锌、石膏等矿藏,马边磷矿远景储量24.76亿吨,居四川之首,是全国八大磷矿中的第四位。已探明储量6.09亿吨的老河坝矿区矿藏集中,易于开采,且品位高。在保护好主矿区的前提下,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年开采30万吨矿山的规模,并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000吨的黄磷厂,3000吨的磷酸。水力资源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26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0.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30万千瓦。马边河全长200公里,马边境内118公里,常年平均流量79.52立方米/秒,总落差645米。装机4万千瓦的波罗电站是在马边河干流——瓦候库河上修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置马湖府安边同知署,清设马边厅。1914年置马边县。因马边河得名。一说因在马湖之边故名。1984年改为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1997年,马边彝族自治县面积2382.9平方千米,人口16.7万,其中汉族占63.8%,彝族占35.5%,辖1镇28乡:民建镇、劳动乡、建设乡、水碾坝乡、石梁乡、you坝乡、靛兰坝乡、民主乡、老河坝乡、下溪乡、荣丁乡、雪口山乡、温水凼乡、镇江庙乡、大竹堡乡、苏坝乡、烟峰乡、袁家溪乡、沙腔乡、三河口乡、二坪乡、涉水坝乡、瓦侯库乡、梅子坝乡、先家普乡、高卓营乡、白家塆乡、铁觉乡、永红乡。县政府驻民建镇。2000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2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0425人,其中:民建镇12438荣丁镇13017劳动乡13831建设乡20471水碾坝乡7758石梁乡4045荞坝乡4418靛兰坝乡5305民主乡11510老河坝乡5005下溪乡11654雪口山乡7718镇江庙乡3083大竹堡乡3421温水凼乡2073苏坝乡10741烟峰乡4491袁家溪乡3158沙腔乡3789三河口乡3913二坪乡1165涉水坝乡922瓦侯库乡1290梅子坝乡1557先家普乡1586高卓营乡3481自家湾乡2913铁觉乡2316永红乡33562004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民建、荣丁)、27个乡(劳动、建设、水碾坝、石梁、荍坝、靛兰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二坪、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温水凼、涉水坝、瓦侯库、梅子坝、先家普、高卓营、白家湾、铁觉、永红)。2005年7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23号)批准:马边彝族自治县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2个镇、27个乡调整为2个镇、18个乡。具体如下:(一)撤销铁觉、温水凼、水碾坝、先家普、涉水坝、瓦侯库、白家塆、二坪、靛兰坝9个乡建制。(二)扩大8个乡镇的行政区域。将水碾坝乡及建设乡的东光、光明、永乐、红旗4个村,劳动乡的星火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民建镇。民建镇政府驻华西大道。将铁觉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高卓营乡。高卓营乡政府驻高卓营。将温水凼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雪口山乡。雪口山乡政府驻雪口山。将先家普、涉水坝2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三河口乡。三河口乡政府驻三河口。将瓦侯库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梅子坝乡。梅子坝乡政府驻阿吉觉坝。将白家塆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烟峰乡。烟峰乡政府驻烟峰。将二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沙腔乡。沙腔乡政府驻鄢家雕。将靛兰坝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荍坝乡。荍坝乡政府驻荍坝。2005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民建、荣丁)、18个乡(劳动、建设、石梁、荍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梅子坝、高卓营、永红)。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彝”是各地彝族统一使用的族称。由于方言、地区不同,还有许多不同的自称和他称。解放以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有的方言虽然差别较大,但都有着明显的共同历史渊源和一定数量的汉语借词。彝族原有一种音节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称为“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毕摩文”、“西波文”,通称老彝文,大约形成于十三世纪。据估计,现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形,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小凉山彝族还有父子连名制,至今许多人还能背诵数十代父子连名的谱系。葬礼也多种多样,内地彝族实行土葬,小凉山实行火葬。巫师有“毕摩”、“苏尼”,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这些都反映了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远古时代,其先民就已在滇池、邛都两地区生息繁衍。早在公元初,彝族地区的居民就泛称为“夷”。其自称为诺苏泼、纳苏、尼苏等。意思都是“黑族”,因为彝族崇尚黑色。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25.1%;财政总收入达到9025万元,增长32.2%,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3878万元,增长20.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9亿元,增长34.01%。通过“项目年”的努力,我们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为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足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县域经济运行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但在全市比重仍然偏低。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越大,产业结构水平越高。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0.36:29.55:30.09调整为2006年的37.74:32.99:29.27,可以看出,我县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呈现递减趋势,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我们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三是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含金量”较低和能源消耗偏大,磷化工产业仍处于初加工水平,深度开发和后续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03年,马边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3580万元,是1985年的5.38倍,林、茶、畜三大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7.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全县已建成31.66万亩林竹基地,8.3万亩优质茶基地,年出栏43.7万头商品畜牧基地,实现了“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高效农业产业化。2001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马边工业总产值实现21500万元,工业增加值9300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710.40万元,实现利税2567.5万元,分别是1985年的20.75倍、80.6倍、40.54倍、47.6倍。2002年、2003年被乐山市评为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县。民营企业发展到6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25余户,全县民营经济是1985年的37.5倍,实现利税1815万元。近三年来,马边依托位居全国第四位储量达24.8亿吨磷矿和装机容量为56万千瓦水能及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优势,围绕“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发展战略,打好“招商引资、领导帮包、优化环境”三张牌,加快构建水电、磷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步伐,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马边县把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口,县领导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后,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出台了招商引资18条优惠政策。废止影响投资环境的15个文件、36个部门的214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降低收费项目21个,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处处体现出马边“春”的温暖。诚信招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与此同时,四川省森林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3268亩有机茶园和有机茶叶加工厂两个,年加工成品茶1000吨,明年可实现上缴税收500万元。投资2000万元年产20吨紫杉醇浸膏加工厂已完成全部安装工作,即将投入生产。公司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年利润1000万元,上缴税收1200万元。民营经济是马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通过政策引导,扶优扶强。选择了10个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和竞争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31位县级领导对其实行帮包责任制,分类指导,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近三年来已投入1.089亿元,新上技改项目7个,全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积极搞好科技开发和新成果转化,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县新上年产5000吨黄磷、5000吨六偏磷酸纳等7个民营经济项目,都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同时,还培植了打入东南亚、日本、韩国市场的竹笋等出口产品企业,去年实现产值1386万元,同比增长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民建、荣丁)、18个乡(劳动、建设、石梁、荍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梅子坝、高卓营、永红)。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居住马边彝族为一户一屋的小家庭,数户或数十户杂错相邻,成自然村落。彝族所居之房屋甚为矮小,多用木料穿抖的排列落地式结构,围土墙,双斜面屋顶,盖木瓦板,瓦板上压石头,称“瓦板房”。彝称“窄易”或“枇易”。还有用木立柱,盖瓦板,围以竹笆,冬天为防风避冷,竹笆外围以蕨草或苞谷杆。彝称“祖易”;有的顶盖茅草或竹笆彝称“日易”或“批易”。现木排列瓦房逐渐增多,“日易”、“批易”基本消失。高卓营、铁觉、永红、白家湾、三河口、先家普等主要场镇农民、个体户还建有二层楼或三层楼的混泥砖瓦房。彝族房屋每户一屋三间,正中为厨房兼客堂,右侧为寝室和贮藏贵重物品处所。左侧作储藏粮食磨坊和鸡圈之所。厨房左上角设火塘,塘周立三石以撑锅铁,名曰“锅庄”,彝称“甘奴”。塘内烧火,用以炊事、照明、取暖。塘边座次,主人在右(靠寝室一方),客人在左,右上席为贵,不作客座。房门为独扇。彝族修造房屋,必先请看星象之人择定吉日,吉日择定后,如用泥巴筑墙,则以吉日那天开始动工,如一天修不完,可继续修。至于竹笆瓦板屋须在吉日当天完工。搬进房子也要择吉日,如屋未修好而吉日已到,仍须搬进住上一宿,然后搬出再修。房屋完工之日,即最后盖瓦(盖草或盖瓦板)之日,左邻右舍均每家携粑前来相助,主人要专杀一猪或一羊来酬谢前来相助之人。住新房要择吉人,如毕摩算出屋内有邪气,要牵一公牛或公羊先进屋沿屋走一圈后才进人,意为有角之物把邪气顶出,保主人平安。凡住房屋,居住已久,人死二、三,则又须搬迁,原屋不再住,如死老年人则不一定搬迁。富裕人家房屋建筑注重装饰,房门两侧用小木块的正方形带花图案饰。屋檐横方起翘状,横方撑柱雕刻锯齿形或马蹄图案。梁坊、横架雕刻有牛羊头图案。锅桩石呈鹰嘴状,雕有方环交错连续图纹。壁板用小木块拼镶。住房一般用竹面楼,用以放置家什和炕粮食。解放后,仿照汉区建木梁穿逗结构瓦房,排列多为“五柱二”“五柱三”“五柱四”。四壁多为土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境宽裕的人家用砖砌壁。场镇附近、公路沿线的人家建有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房屋和数层楼的混凝土结构房屋。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服饰马边彝族的服饰美观、精致,服装色彩鲜艳,图案别致,刺绣精美;服饰男女截然有别,老人小孩也各具款式。主要有:襻呗、施噜、阿褙、哦绨、哦尔、襻子、袯、褙、啦、嘻哟、嘻绨帕、麻珙井嘻、胡胡、依伙、呷比、罗斯、具毕、勒助、勒格、蒙诺、咪井、拉打、卜古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饮食马边彝族的食物以苞谷、荞麦、洋芋为主,以豆类、油麦、元根萝卜、青菜佐之;近年来,在涉农部门的扶持、帮助和技术指导下,除河谷平坝地区外,高山地区也种植小麦、稻谷、红苕等农作物,增加许多粮食种类,粮食产量也大大增加。肉类有猪、羊、牛、鸡,煮或烧烤砣砣肉吃。其独具风味,自成民族风格食品的当算荞麦粑、苞谷粑、泡水酒、砣砣肉、酸菜汤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器具   石器   1、石磨。用青石打制,操作时由手握把柄推转,磨糟用整木凿成。   2、碓。主要用于舂谷物,捣柱是用一硬木质的粗木棒做成。   3、石臼。用于舂海椒、花椒、大蒜等佐料。   4、水缸。用整石凿成。   木器   1、高足木盘。直径约为30cm,盘口呈葵花状。里外生漆涂刷,盘口边沿和外表面用红黄漆绘成图纹,多为盛饭肉之用。   2、木钵。里外用生漆涂刷,外表再用红黄色漆绘制图案装饰,带以盛汤盛菜之用。   3、木碗。用色漆绘制猫眼、日月等图纹等饰之;用于调食炒、面或以酒具使用。   4、酒壶。壶身呈椭圆形,酒壶两半成子母合扣,壶顶呈珠塔状,壶身用色漆彩绘图案装饰。壶腹部上端斜插一竹管至壶底。足底中央装置一竹管至壶心,酒从足底部竹管注入。饮酒时从壶上端竹管吸饮。酒壶无论倒置和斜置,酒均不溢出。   5、酒杯。高足体小,小巧玲珑,有用鹰爪、雁爪做足的木质酒杯,称“鹰爪酒杯”“雁爪酒杯”;还有铜质酒杯、银质酒杯等。   6、木勺。匙部呈扁圆形,手柄装置匙边侧,就餐时作匙使用;还有匙大而柄长、作锅内舀汤用的大木勺。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器   竹斗。口大底部小呈喇叭形,量器,约盛装30市斤左右粮食。   竹升。圆形,量器,可容纳3公斤玉米。   竹篓。圆柱体形,体积小,播种时盛种子挂在腰间,也可在采茶、收割时使用;另一种呈长方形或三角形,孔眼大而稀,作盛木勺之用。   簸箕。细编,呈大圆形平底,作揉团粑和晒谷物用。   簸箩。体小,边沿用细篾编制呈棱角,用于盛饭或盛面面;底部稀眼的专做筛子;用硬篾编制,形呈扁园的专盛苞谷粑用。   竹箱。按一定图案编制,呈长方形,四边成棱形,上有盖,用于装衣物或贵重物品。   撮箕。用于撮垃圾、撮土和施肥,硬篾编制。   筐筐。口大底小,稀眼,用于背肥、收苞谷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皮革器具   盔甲,盔用牛皮制成帽形,内外用生漆涂刷数层,用于保护头部;甲用牛皮制成小方块穿孔,用漆涂刷后串连成衣装,打仗时穿于身上,以作保护躯体。   手护筒。牛皮制成筒形,戴在手腕上护手。   皮碗。牛皮制作,用于调食炒面或作酒具用。   金属器具   银碗。造型与用途与木碗同。   铜锅。淡紫红铜铸造,形体似茶壶,上有盖,一般用于野外炊事。   铜瓢。口圆平底,有手柄,用于舀水。   苗族的家用器具基本与邻居的彝族和汉族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传统节日   1、库施   库施,即彝族过年。具体时间是在农历10月15日前后。离过年日期一月左右,以自然村寨为单位,请看星象之人择吉日为节期。为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有利于统一安排机关、学校的节假时间和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2002年10月14日乐府函[2002]99号规定:“每年农历十月初五为彝族年节,农业十月初五、初六、初七日为彝族年假期。” 这样将乐山市的彝族年节统一并固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五、初六、初七这三天。   库施前要准备好足够的年货。年节期间有不少禁忌,如不能推磨、不能劈柴,不能挖地等。因此,年前半月,一般人户都要煮泡水酒,磨好年节期间的主食苞谷米粑,荞粑、油麦面等,储备烧柴、蕨草。距过年期二至三天推豆腐,点魔芋;过年的头天要磨刀、捆杀猪架、挖地灶、备佐料(蒜泥、海椒、木姜子等)等,晚上举行家宴,彝称“觉勒机”,必用上年年猪油、肉炒豆腐、魔芋、笋子。宽裕之家,如备两头年猪的还要先宰一头,或杀一只羊、一只鸡,并敬献先灵,敬祖先返家过年。   过年期一般为三天,尽情欢乐。   第一天,彝称“乌迂”,即杀猪。鸡叫起床,清洗家什,把屋内打扫干净,把垃圾倒到十字路口;在火塘边的客人坐处,辅上过年用的蕨草后,将已在火塘内烧红的石块夹于盛有清水的木盆内,产生水蒸气发出哧哧之声,在锅庄、寝室、家什、拴年猪用的绳子上绕一圈后,把水泼于屋外,意在去污秽。彝称“尔擦苏”。天蒙蒙亮时,女人们在屋外的地灶燃火烧开水准备烫猪毛,小伙子们则逐户按猪。把猪按倒后,让它嚎叫,声音越高越久越吉祥。杀猪时专人执盆(盆内先放好盐、蒜泥、木姜子等佐料和清水)接猪血,共同看猪血是否纯洁。颜色呈火红叫“查”(意为热),注意防火和醉酒。呈紫黑色示屋内有邪气。呈深红、浅红示吉祥。猪血来的多则示来年粮丰畜旺;彝族的猪血用途较多,所以要十分珍惜;如贯香肠、做豆渣粑等,原料都要混合猪血。猪杀死后装置磨糟用开水烫毛(也有用火烧毛的),把毛刮干净后抬至“烟甘”或“贝斯”(用篾编制的专用篾笆)或用蕨箕草铺垫的地上进行剖腹。取猪脾、苦胆观看财喜,并将苦胆挂在灵牌之前的柱上,如猪脾平展,颜色紫红,边缘没有缺口或缺口为单数为吉,如不平展示有人将醉酒或屋内有点邪气;苦胆大而胆汁多为佳,示来年粮食丰收,过年猪肥壮之意。随即取肝、腰子、脾、胸部肉,切成砣砣肉煮食,彝称“色虎”。先将一些腰子、脾、数片肝和数个砣砣肉加两个粑装入“苦惹”(木碗)或“瓦意”(竹编小簸箕)内在锅庄上绕一圈,斟第一碗泡水酒,敬献祖先灵位。无灵位之家置于寝舍内祭祖,父母健在者送至父母享用。祭品安排妥当,再请其它人食用。食毕,可送些“色虎”与邻居尝食,意为年食家内家外之人均共享用。   “色虎”是象征性的顿餐,吃了“色虎”后,还要煮一顿正式的饭菜食用。   吃“色虎”之前,家里的鸡、狗、猫等六畜要关拴好,不可在祭祖前沾上猪血、肉,待吃过“色虎”后才把六畜放开。   彝族年节的头一天家人比较忙碌。用饭后,家里人各做其事,腌挂腊肉、贯香肠、做豆渣粑等,至下午六、七点,甚至晚九、十点才能把事情做完。腊肉、香肠挂好后,火塘升火,熏炕生肉,昼夜不灭。   第二天,彝称“朵博”,是相互拜年的一天。鸡叫起床,把猪心肺砸切成碎肉,混笋子豆腐等煮成心肺汤,在天亮之前食毕,具有猪心肺吃的早,来年农活早忙完之意。   吃完早饭,彝家山寨处处活跃起来,同村寨人三五成群,挨家串户,相互拜年祝贺。每至一家,进屋前均要高吼“哎……哦……拜年来勒!”(拜年来罗),主人喊“哦博拜年来”(欢迎来拜年)后进屋,主人舀出满碗泡水酒招待客人。客人很客气地接酒喝后,边称赞酒味边问主人“乌几乌勒沾”(猪脾胆是否吉祥)主人作满意的回答后亦询问客人的脾胆情况。有的客人还用手指测量(顺着量)主人家挂着肉的肥度。   彝族非常好客,拜年者不分生人熟人均以礼相待,酒肉款待。远道而来的拜年者,不论有无亲属关系,不分生疏均要主动友好地讯问客人的姓名、家支、居住地点、家庭近况、粮食收成等情况,使人感到陌而不生,娱乐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天,摔跤、口赛、妞妞伙(咏歌)、打牌等,直至天明。   这天还有一个“阿依舍惹”的集会。上午各自然村落的小孩子,均带上煮熟的猪蹄肉、泡水酒至一指定地点混合分食,意为团结友爱。   第三天,彝称“乌吾楚”,意为吃猪肠。下午五、六点采鲜青菜煮在肠汤内食用。据说晚一点吃猪肠汤,意为来年粮食才能够吃,不至于闹夏荒。这天出去拜年的家人均要回家过夜,传说回来过年的祖先们在回去之前,把全家所有的人秤称一下,以保安康。还要拍打一下吹胀后挂在壁上的猪膀胱,留下印记,印记大而深者来年过年猪又大又肥壮。   第四天,彝称“阿普吉”。鸡叫起床,在锅内烤几个很薄的荞粑,意为给祖先带去路途食用;将前三天献祖先之肉、粑等祭品烤热一并放在祖先灵位前。随即舀一点猪饲料,装在猪槽内,将拴年猪的绳子套成一个圈置于糟上,唤猪吃食。意为先辈即起程,请将过年猪牵走。此时,如豢养有猪狗的人户,男主人出门站在山岗上随公鸡鸣叫,呼出“哦—哇!哦—哇”的唤狗声,有的还呜枪。具有送走祖先,来年猪狗猎得更多的野物或唤进财宝之意。献毕祖先,把年节期间敬献祖先之酒肉拿出,将肝片、腰子、脾等先给长辈食用,然后家人分食。   以后,各家背上酒、肉、荞粑、鸡蛋等食品,带上小孩去岳父母、舅父母家拜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索旧   彝语索旧为汉族“送旧”的音译。时间在汉族除夕前的一个晚上。家家推豆花,煮食彝族年节时特留下的猪尾股肉。宽裕之家要宰杀猪或羊或鸡庆贺。还要祭先辈灵位。   3、杜延   彝语“杜延”为汉语“端阳”之音译。系汉族的端阳节,彝族也要过这个节日。据说端阳节这一天如下地做农活,青苗会遭虫害,或旱死,或涝死,所以这天一般不做农活。清早,家人扯一把篙草和一颗大蒜挂于门口,意为避邪;若家有幼童的还把蒜和黄姜用线串起来,挂于小孩的帽子和衣服上,可避瘟邪;有的上山找天麻贮存作备用药,据说这一天采到的天麻治风湿病和哺乳妇女乳胀痛、乳腺炎病特有效。   端阳节要煮豆花食用,有的要杀鸡庆贺;因不能做农活,大家休闲在家。青年人则不甘寂寞,梳装打扮,着新衣新裙,相互邀约,三五成群去场镇上玩耍。每年这天的县城街上热闹如赶场,穿着艳丽的彝族青年随处可见。

[发帖际遇]: 张羽视角在论坛积极组织老乡活动,系统奖励小米椒1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婚姻   民主改革前,马边彝族婚姻是与奴隶制紧紧相连的,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和彝族内婚的制度。   马边的诺伙,为保持其血统的“纯洁”、“高贵”,决不与节伙家支及其以下的挖甲和呷西通婚。在一般情况下节伙不与挖甲通婚,挖甲不与呷西通婚。节伙与挖甲通婚是自贬身份,因此一般节伙不敢轻易同挖甲结亲,只有贫穷的节伙在出不起高价聘银的情况下,才和较为富裕的挖甲通婚。   马边的诺伙和节伙都不与其它民族通婚;同家支内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彝谚说“姑姑的女儿不用说都是舅舅家的媳妇,姑姑要舅舅的女儿作儿媳不费什么力气”。一般情况下,舅舅的女儿可能嫁给姑姑的儿子。姑姑的女儿舅舅家表示征聘,别人不能再聘。如舅舅家没有表示征聘,姑姑的女儿另嫁他家,结婚时要给舅舅家一份礼钱。如舅舅家已经表示征聘而姑姑的女儿另嫁,男方还应另给舅舅家一份银子作为开口钱;姨表兄妹不允许联姻,彝族的姨表兄妹之间的亲属称谓与自己的亲兄妹相同,通称“玛子”“尼莫”。意为哥哥妹妹,“姨表兄妹如亲兄妹,差别只是不住在一屋”。   马边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少数诺伙和富裕节伙也存在一夫多妻;一般是无子女或有女无子而娶第二妻;有因转房而有第二妻、第三妻,但没有小老婆之说,不同于汉族的妾媵制,各立门户,丈夫轮流住宿。   转房,彝称“施”。妇女死去丈夫后,尚在生育年龄,要转嫁给丈夫的兄弟。根据“兄死弟在,牛死厩在”的习惯,尽先同胞兄弟,如果没有同胞兄弟,按血统近远顺推。如平辈中没有适当人选,也可以转给长辈或晚辈,但上下不超过三代为限,侄媳可以转给叔父,后母可以转嫁给儿子,儿媳可以转嫁给公公。但姑表亲不能转嫁给丈夫的父亲,因为姑姑的女儿是父亲的甥女。亲生母不能转嫁给儿子。   彝族妇女出嫁必须高额聘礼(身价钱),聘礼钱随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财产多寡而定,少的几十两,多则上千两白银。呷西与少部分挖甲子女则由主子配婚,只有卖身价格,而无身价钱。   此外,还有姐妹共嫁一夫,姐死妹再嫁姐夫和少量的抢婚的情形。   1、说亲。彝称“富君赫”或“富呷木”。过去,马边彝族提倡早婚,盛行父母包办婚。一般男女在童年的时候,就由父母或亲族(家支)包办,托媒人搭桥,算命合婚。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男方家看中某家的门第显赫且有女待嫁时,请一媒人(大多是有做媒经验的男子,彝称“富木措”)到女方家说媒。媒人到女方家后,先向对方说明来意,然后介绍男方家的家世、家境、年岁、人品等情况。征的同意后,问及身价多少。女方家提出初步的身价后,媒人向男方家传达女方家的要求,男方家依据女方家提出的要求进行磋商讨论后,再请媒人向女方家转告意见,这样反复多次,媒人几经来回奔波。直至征得双方意见一致后,才可订亲。   另一种是好心的媒人,觉的某家女与某家男适合婚配时,先向男方家或女方家提出合婚设想,征得同意后,代表一方向另一方提亲。同样地征的双方同意后才可订亲。   近年来,马边彝族的说亲、提亲有了很大的改进。普遍而越来越趋向于尊重男女双方的意见,不比骨头、不讲门第的形象,并且大量出现了男女青年自由相爱后,男方再请媒人向女方说亲的自由婚姻。   过去诺伙定婚多由莫口(相当于管事)或节伙头人充当媒人。节伙定婚多由同等级的家支、邻居充当媒人。

[发帖际遇]: 张羽视角从荷花池车站走到成都火车北站,省了小米椒19个.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