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eiww.com/kt 2010-03-22 14:32:51 来源:北纬
杨康林,男,50岁,名山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社区民警。曾获嘉奖3次;2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与群众拉家常
他叫杨康林,是名山县公安局蒙顶山派出所社区民警。他在公安战线的最基层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付出着,一干就是30年。在他的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什么传奇故事,没有像刑侦民警那样破获一个又一个的大案,但他却是同事学习的榜样,是辖区群众的贴心人。他用他的真情,他的真诚维系了一方的平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用热心化解群众纠纷
走进“杨康林社区”,只要提起“杨康林”三个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伸出大拇指“好人!”。多年来,杨康林终日“泡”在社区里,时刻牵挂着百姓。
杨康林说:“社区民警在工作中要真心为民、真切助民、真情感民,只有真正做到心系群众、以心换心,群众才会支持你、拥护你。”为做到这一点,杨康林一直坚持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常接触群众,多走、多看、多露面,提高见警率,多与群众拉拉家常,让群众感受到民警就在他们身边。这样,既增强群众安全感,又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
作为社区民警,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是家常便饭,但要怎样去处理好这些问题,这就需要社区民警要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2009年1月,槐溪村3组苟某因修房问题将李某的爱人打伤。杨康林了解到双方已发生多次纠纷了,在摸清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后,杨康林对双方进行调解,不偏袒任何一方,对错的一方当场进行批评教育,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去劝说双方,让纠纷双方都愉快地接受调解,重归于好。
用辛勤换社区平安
在工业园区巡查安全工作
杨康林所管辖的社区,涉及到市工业园区众多企业,要保工业园区平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靠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杨康林积极奔走于园区管委会和保安公司,及时在社区成立了巡逻队,为各企业配备保安员,大力加强基层治安队伍建设。这支力量成立以后,为充分发挥他的作用,杨康林每天亲自带领巡逻队在社区开展巡逻。
在2009年7月一天,园区永康公司的值班保安夜间在厂区巡逻时发现两入室行窃的盗贼,由于发现及时,派出所很快将两盗贼抓获。既保护企业财产,又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
做社区民警,就要做到耳聪目明,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杨康林又在社区组建了一只由治安积极分子、工作对象、外来人口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构建了一张严密的情报信息网络。
2009年8月,派出所刚从网上获悉社区内有一人被外地警方上网追逃了后,杨康林立即下社区布控,第三天信息就反馈回来了,派出所立即出动,一举就将该网上追逃人员抓获。
2005年8月一天晚上,蒙顶山镇水碾村5组陈某家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故意杀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将陈某砍伤后逃走。刑侦民警经多方侦查无果,在案件陷入僵局之际,杨康林却天天沉在社区,起初大家不理解他是什么意思,大家都在为案件还没眉目着急上火之时,他却不积极协助查找案件线索,天天跑到社区做什么。但很快他就将一条条重要的案件线索反馈回来了,由他反馈回来的线索,给最终破案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案件侦破的最后,还是在杨康林的带领下,一举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事后,大家明白了,原来他沉在社区摸线索了。
杨康林不仅是一名社区民警,也是社区的一位安全防范宣传志愿者。他经常在社区开展安全防范知识宣传,组织群众学习防范常识,提醒注意日常安全防范,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在坚持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的原则上,依靠积极分子、楼门院负责人很快就在社区内建立起联保联防。自开展联保联防以来,社区的各类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年来,社区的治安一天比一天好了,自己社区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同时杨康林也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记者白雨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