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佛本泥身塑,如何佑他人?有求必应是不可能的,既便如此,我在今年还是很认真地拜了一下。因为祈祷、因为希望。
不寄托于佛,却偏偏又诉说于她。
|
拜佛太玄寺 大年,初一,阴。 年对于我而言,现在真的没有多少意义,没有了小时候对新衣服的期盼,没有了年末对美食佳肴的向往。至于娱乐,乡下到处是一片打牌的和谐场面。于我,不喜欢打牌的年轻人而言,确实是无聊的。 跟着老妈一行5人,一起前往太玄寺。我不信佛,但为了陪一下老妈,照顾她虔诚的态度,还是很乐意地去了,更何况我确实找不到什么事可以做。 佛本泥身塑,如何佑他人?这就是我对他们的诠释,但看着大家的虔诚,我也不能用单一的封建和迷信去看待他们。信仰,当我捧起一柱香时,我才发现,拜的不是菩萨,而是自己的心。一种计划的自我鼓励;一种对来年生活的希望。向菩萨跪拜,实质给自己加油打气。 太玄寺,修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同学的地主祖父,十分有钱,为自己修建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对称且规格庞大,前有天井、上有礼堂,最上是两棵树柏;待到解放后,地主的家产充公,这所位于周边乡村的中心地段,被当成了学校,取名为金宝二小;直至1997年我们——留在二小的最后一届初中生毕业,剩下只有小学,随着师资的减少和对教育热情的减弱,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了离家较远的镇小学。再后来,有位有钱人买下了这座房屋,再更名为太玄寺。于是,曾经书声朗朗、育人无数的金宝二小不复存在。 2007年1月11日,在佛协与宗教界的主持下,太玄寺正式对外开放。二小只能在我的记忆里,太玄寺从此出现在父辈们的生活里。 去太玄寺,为了寻找当时的点点记忆,也为了陪老妈一起过年。当时摘的槐树已经干枯,教室也作了神像殿堂,天井填上泥沙变成了放生池,宽大的礼堂现在是千手观音的位置,唯有两棵松柏仍旧傲然耸立。现在仍记得当时两边白色柱子的行楷对联: 育英才桃李满天下 摘明珠硕果誉九州 操场变成了烧香的地方;下面的池塘里清绿的河水也只在我们的照片里。我的母校,我教育启蒙的地方,现在就只是香蜡经文在此了,心中多少有些感慨。 老妈上香了,我盘坐在蒲团上,很标准的盘坐,想像着多年以前这房里的欢笑,回忆着十年以前这里的热闹,正视着现在庙里的另一番风景。罢、罢、罢,即来之,则敬之。你拜祭你的神,我寄托我的意。我不信佛,但却很认真地拜了,27年来,第一次为某人某事而拜!不是对自己没有希望而寄于佛,而是希望在此为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埋下根,大年,初一,我将从这里出发;初一,新年,我将从这里踏出。 我听到自己在说,我真的好想做一些事情,只是有时居然真的很迷茫,居然不知道从哪里出发,如何去改变? 其实,烧香时,我就告诉了自己,新年,新气象,新环境,新思想……但愿我真的能重新开始。 拜佛太玄寺,找我的回忆,想我的思念,寄我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