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43|评论: 0

[草根播报] 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被表扬,还是不用“喜报”为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6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426235405.jpg

当死因登记报告工作传来“喜报”,你会作何感想?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下发《关于2020—2024年中国死因登记报告工作阶段总结表扬的通知》(下称《通知》),对2020—2024年中国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扬。非常扎眼的是,部分受表彰单位,以“喜报”口吻进行了宣传。比如,凉山州、平凉市、绵阳市等多地疾控中心,都采取了“喜报”这一表述。


不得不说,如此宣传,难言妥当,有点“高兴过头”了。诚然,如《通知》所指出的,在测量人群健康状况、评价重大公共卫生政策方面,死因监测数据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则是前提性的基础工作,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小觑。


不少地方疾控部门扎实投入,扩大了登记报告覆盖范围,提高了数据质量,工作开展卓有成效,当然值得肯定。受表彰者想广而告之,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冠之以“喜报”却失了些尊重。


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哪怕做到了“零遗漏”,哪怕数据收集再规范、再精准,其实质仍是对死亡信息的记录,背后关涉着众多个体和家庭的不幸乃至伤痛。


疾控部门的使命,说到底,是对“人”给予关怀。但在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喜报”中,逝者仿佛成了“数据背景板”,这不符合大众对疾控部门的期待。


疾控部门虽不在“一线”,但也长期与疾病、死亡打交道。死因登记工作“喜报”背后,相关人员是否存在类似的同理心缺失问题,恐怕非常值得关注和追问。


无论如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再出色,宣传也需多些庄重沉稳。工作取得成绩固然应得到表彰,但公共机构的类似宣传还是需照顾到舆论观感,慎重些为好。(来源:新京报  撰稿 / 张瑜(媒体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