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李鸿章率淮军在英国人戈登指挥的雇佣军“洋枪队”配合下,清军势如破竹,慕王谭绍光带领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嘉、比王伍贵文“四王”,会同四大将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启发拼死抵抗,苏州城岌岌可危。
戈登通过内线得知“四王”和慕王谭绍光不和,而且纳王郜永宽有降清之意,戈登立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鸿章,李派太平军降将程学启与郜永宽秘密谈判。虽然戈登不参与谈判,但“四王”“四将”不信李鸿章,信任戈登,要求戈登作为担保人。
其实,戈登只是洋枪队的第三任指挥官,第一任指挥官华尔被谭绍光打死,第二任指挥官白齐文投奔了谭绍光。不久,白齐文带人、武器弹药离开了太平军,谭绍光致信戈登,说太平军尊重洋人的选择,但武器弹药不属于你们。
1863年10月18日,戈登致信谭绍光——
阁下:
几天前欧洲人携带了武器和一条船,我已下令在今天下午2点将他们的武器和船放在小桥上,并请求你派人来取。欧洲人没有携带马匹,但我随信给阁下送来一匹小马,我希望你会接受……
戈登说他让人把武器送到高桥,让谭绍光派人来取。为了表示感谢,戈登还赠送一匹马,这封信目前就存在大英图书馆里。
正因为“四王”信任戈登,才让他做他们的担保人,于是双方很快签订了协议:由纳王郜永宽等人生擒幕王谭绍光,交给淮军处置;保证郜永宽等太平军官兵投降后的安全,答应事成后给降将们相应官职。
然而,两天后,“四王”“四将”八人密谋杀害了谭绍光,1863年12月4日,苏州城破。一天之后,李鸿章在苏州城门外设宴为“四王”“四将”接风洗尘。
据史载:“甫就席,有军官自外入,投谍李公,李公就谍出。酒行,旋有武弁八人,各手一冠,皆红顶花翎,膝席前,请大人升冠。降酋不知是计也,竟扬扬得甚,起立,自解其额上黄巾,手冠者俟其侧,从官尽起,目注之。转瞬间,八降酋之头血淋漓,皆在武弁之手。”
接着清军大肆屠杀苏州城内降卒,大约2万多名太平军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苏州杀降”事件。
戈登闻讯后大怒,痛骂李鸿章背信弃义,毫无契约精神,认为自己为降军作保深受欺骗和侮辱。为了挽回自己的名誉,他提着枪到处寻找李鸿章算账,还扬言要率军攻打淮军,把苏州还给太平军,一时国际舆论哗然。曾国藩知道后力挺李鸿章,还说:“此间近事,惟李少荃在苏州杀降八人最快人意。”
但面对戈登的发难,李鸿章一面声明杀降和戈登无关,一面请朝廷重赏戈登一万两白银,自己偷给“洋枪队”七万两银子,但戈登不吃这套。李鸿章无奈,便找英国大使馆活动,才摆平了此事。
在李鸿章的眼里,雇佣军不就是为了钱,合同不就是一张废纸,契约精神能值得多少钱?李鸿章这样想,没想到理学大家,被誉为“古今完人”的曾国藩也对李鸿章的行为大声叫好!
我们一直都在骂戈登和洋枪队屠杀太平军,都骂洋人如何如何的侵略中国,但很少有人注意契约精神在世界的重要性!
倡导洋务运动的李鸿章、曾国藩都没有意识到契约精神的力量,他们更没有想到40年后,同样有一位不知契约精神是何物的军人,直接把清王朝彻底终结,甚至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一场灾难!
1924年,直系军阀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突然倒戈回京,将总统曹锟软禁之后,他又彻底废除了清帝的名号,把清室赶出紫禁城。
冯玉祥废除《优待皇室条件》,将溥仪赶出了故宫,全国一片叫好。但只有胡适立即抗议:“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这真是民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在很多人看来,冯玉祥驱逐溥仪是为了革命,他理应被尊为“民族英雄”。然而,1912年2月,经过南北议和代表的磋商,清朝与国民政府双方达成了两份重要文件:《清帝逊位诏书》和《优待皇室条件》,结束了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也结束了几千年的中国皇权时代,民国才建立。
特别是《优待皇室条件》,代表清政府是自愿将统治权转交给民国的,这是一份合法有效的文件,并且是获得各族人民同意的。然而这份文件在生效12年后,却被冯玉祥悍然撕毁了。
冯玉祥撕毁这份文件,把清室赶出皇宫,等同于全部作废了清朝和民国政府之间的协议,不但大大降低了中华民国在国内、国际上的权威和声誉,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开始寻找新主人,更让日本找到了分裂中国的良机!
溥仪被赶出皇宫后无处可去,日本立即给溥仪以救助,成了“及时雨”,承诺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溥仪当皇帝的新国家,溥仪的王朝复兴梦又一次复燃。后来,“伪满帝国”成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基地。冯玉祥没有想到,他驱逐溥仪对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招致了一场民族灾难。
冯玉祥此举严重破坏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稳定,这是日本人无法能做到的!虽然冯玉祥不懂这些,也不知何为契约精神,但他却知道钱的重要。在清室被赶走后,皇宫里的很多宝物,都出现在了北京地下的古玩市场上。后来冯玉祥的大将鹿钟麟也曾证实,1926年南口之战中花费的巨款,正是从倒卖皇宫宝物中获得的。
冯玉祥在历史上有八次倒戈,被世人誉为“倒戈将军”!冯虽然打出革命的旗号,赢得了部分人的支持,冯集团鼎盛时期的兵力多达40万人,但他本质依旧是封建旧军阀。冯频频倒戈,没有信誉,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兵败下野,他的部下基本投了蒋,都对冯总司令避之犹恐不及,冯成了大军阀中名声最差的!
在历史上,李鸿章杀降将与冯玉祥逐溥仪,虽然不是多么起眼的大事件,但我从这两件历史旧事中读到了中西之间的差距。今天,中国已经崛起,许多人天天高喊“遥遥领先”、“清场式遥遥领先”,岂不知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普适价值观”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今天没有消亡,反而愈演愈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