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江县一名网友先开一炮,抨击学校研学收费问题,引发网民热烈跟帖、点赞、转发:引发高流量、高关注度。
随后,各网友跟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发言有二:
支持研学的声音:
现场调研,实地说法:
当下常见两种说法:正能量、负能量。然而,对于一件具体的事,不同的人对于这件事不同的立场,判定正负能量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
其实没有人反对研学。说的只是收费的问题。学生研学也好,帮助福利院孤寡老人也好、劳动也好……凡是对学生有益的都可以整,手工、琴棋书画、德智体美,都该整,但不能收费,或者不能高收费。毕竟教育不能做成生意,教育就是一件赔钱的事情,全世界都是这样,都在赔钱做教育。 当下各种税费里面,明细里面大多有一项,叫“教育附加”。民众各种商业、贸易、交易行为,每时每刻都在给教育出钱。 有人说,不收钱,经费不足,或者压根没这个经费拨款。 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既然发文要求做某个事,或者是必修科目,就该有经费。财政预算时肯定预算了上面说的“教育附加”,肯定每年在涨这个“教育附加”。 当下教育的问题(并非说的是巴中),换一个角度思维:假如不搞义务教育和公立教育搞收费教育和商业教育,看看搞得成不? 当下常见的明面和暗面收费项目:1、允许的正费大约有几十元。2校服费平均估算300元。3课后延时费平均估计400元,4、研学费用平均估计400元。5补课费、课外资料费平均估计300元。6、军训费、服装费平均估计500元。7其他各种费用平均估计200元。(比如喝水,班费、空调费、老师红包、教辅。当然,有的学校有有的学校没有) 一期算下来,一个学生合计交费大约为:1850元。这个是估算,肯定有相当大误差,有的在收,有的是没收的事,有的是隔很久才收,收多收少也不一样。估算:一年交费就是3700元。一个班60个学生合计二十二万二千元。拿这个交费,把公立学校全部改成私立学校,用这个钱给老师发工资,搞学校运转,完全富余,老师还高兴得不得了。财政还不用再拨款了,省去一大笔工资和建设维护拨款。 又不搞私立,又要很多的收费项目(当然,是自愿!)家长抱怨、老师抱怨,财政负担,三输。 我反正看不懂咋成这样,谁能看得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