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12|评论: 7

[转帖] 人民网锐评“今年夏粮产量略微下降”,网友评论扎心,需要警醒了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3-7-23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3-7-23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以食为天。人们可以没有娱乐,没有汽车,没有肉吃,但不能没有粮食。每年的粮食收成,都是人们和国家关心的重要事情。

  今年的天公不作美,在夏收时,有些地方出现了连续大雨的现象,特别是河南,导致小麦出现了发霉、发芽等让人揪心的现象,影响了小麦的收成数量和质量。

  在此种情况下,人民网对夏粮的产量问题作了深刻评论,主题是“稳中略减”。意思是,产量略微减少,具体比去年减少了25.5亿斤,但粮食产量依旧稳定,处于高位。


  人民网洋洋洒洒评论上千字,除了表达“产量稳中略减”的主题思想外,还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第一,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升,土地面积播种量增加。第二,在未来,粮食需求还会增加。第三,粮食生产是系统工程,涉及种子、收割机器、天气等各个环节,每一环节的掉链子,都可能影响粮食收成。

  人民网评论可圈可点,但网友的评论却扎心了,让人民网无地自容。

  有网友称:“不让机器下高速,要先收费。”



  还有人称:“不容易啊,终于没有继续丰收。”



  这些网友都话中有话,对人民网的评论冷嘲热讽,内心充满着一股不服的怨气。

  这种现象需要警醒了。人民网的评论,一般代表着官方对此事的看法和态度。网友总是喜欢和人民网或人民日报的评论针锋相对,总是质疑人民日报等官媒的评论。这种现象的产生,意味着官方看法和网友看法之间存在着裂缝,甚至有时是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首先,实事求是。

  对待任何事,以事实为准绳才能让人服气。人民网说“稳中有减”,应该是事实,但网友们为何都说出一些扎心的话呢,其实就是因为有些官媒的评论脱离了群众,让群众已经对官媒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态。比如,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称,青年要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这种评论让许多网友大感愤怒。

  我们不能站在制高点上去看问题,而应该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真正的需求,给出切合实际的建议。老百姓都明白是非,真对老百姓有意义和价值的评论,老百姓不会不买账的。

  其次,在各种事件上的处理要更加精细和以人为本。

  在河南收小麦的那段时间,一些收割机无法下高速,导致有些地方的小麦不能及时丰收,耽误了粮食产量。这件事给网友留下了口实,自然会加大老百姓心中的怨言。诸如此类的事,都会加大官媒和网友之间的矛盾。

  最后,网友要提高辨别力。

  网络消息鱼龙混杂,真假参半,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增量时,也要提升鉴别信息真假的能力,不要轻易被带节奏,陷入自怨自艾和牢骚满腹之中。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变得更好,让中国人生活的更美好,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去努力。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来,高速发展,我们都高兴,也希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希望老百姓的生活也能跟上中国发展的节奏。

  这样的发展,才有真正的意义。

发表于 2023-7-2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稳中略减,看不懂,说话不能大方一点,

发表于 2023-7-23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信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3-7-2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有水稻上山,不怕。

发表于 2023-7-2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鸿,航丰,那个天人啥子的。喊你们去敖德萨港拉的包谷,葵花籽农作物运到哪里了。。

出来碰见俄罗斯水雷?莫关系嘛。有你们三个把水雷捞起来当西瓜分给大家吃。
本砖家论证过了,红灯笼,白毛巾,扭秧歌,三方面可以破解的,水雷会自动变大西瓜。。

发表于 2023-7-23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18亿亩基本农田,14亿人平均每人1.2亩。按每亩单产粮食600斤计算,平均每人每月60斤粮食,连一半都吃不完。南方地区是双季,冬季种植小麦、油菜,食油基本也够了。此外还有6亿亩一般农田,种包谷、果树、菜蔬,还有40万亩草场。家畜的饲料也够了。由此可见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证的,个别地区遭灾歉收影响不了大局。只要不胡球整,哪有吃不饱的道理。

发表于 2023-7-23 23: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新闻嘛  年年大丰收 产量稳中有进  老百姓都很幸福  处处歌舞升平,外国人民水深火热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3-7-24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极大,所以不可以有违农时,增产、减产都正常,何必如此忸怩作态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