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45|评论: 14

[转帖] 是谁杀死了新闻学专业?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3-7-16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的新闻从业者是有梦想的,“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他们讨论这个社会,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改变世界、关于情怀等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3-7-16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报道的价值和深度,他们搜集大量素材,采访每一个当事人,只为弄清背后的真相。


  可如今,这一切都变得没价值了,大部分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也已经不复存在,一切都臣服于流量,臣服于变现。

  流量改变一切

  如今是信息海量化、阅读便捷化的时代,是算法时代,也是读题时代和读屏时代,新闻工作者也不得不做出改变。

  首先,信息海量化、阅读便捷化,人人都是自媒体,很多时候,读者不再需要记者的报道。一起新闻事件发生后,路人随手一拍发到互联网,瞬间就可以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读者只要拿起手机随手一点,就可以得到最新的资讯。记者作为专门从事新闻报道的从业者,作用被大大降低。

  其次,算法时代,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远高于深度,更高于文字的流畅性。一起新闻事件,你晚发5分钟,就会因为系统查重而几乎不再有流量。只要发的早,哪怕存在错别字,甚至语句都不通顺,照样会因为时效性和稀缺性而有大量流量。这种情况下,新闻从业人员引以为傲的掌控文字的能力变得几乎一文不值。

  第三,读题时代、读屏时代,读者不需要深度阅读,更不需要有价值的观点,因为读者只需要“知道”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至于观点,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观点。



  以调查记者为例,调查记者可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是非常有价值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度和突破,需要。可是,目前全国能核实到的调查记者仅有100多人。

  为啥调查记者这么少?因为挣不到钱,因为深度和突破的内容远不如标题党有流量,没流量就挣不到钱,挣不到钱,就算想做调查记者的人也做不下去。

  概括起来就是,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时效性方面被路人所取代,对文字的掌控力也变得不再重要,就连最有价值的深度报道,也因为算法的问题变得无人问津。这种情况下,所谓新闻学专业,还有多少价值?

  为了生存,许多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不得不转行自媒体

  可转行是痛苦的,因为自媒体的逻辑和传统媒体的逻辑截然不同。要想做好自媒体,每天都要想着蹭热度增加流量,哪怕这种热度和流量早已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毕竟算法不负责价值观,它只看数据,为了迎合数据,你只能生产迎合算法的东西。

  算法即喜好。人们天生喜欢看简单、轻松的内容,美女自不必说,毕竟“食、色,性也”,就连同样的严肃报道,视频也比文字拥有更多读者,因为视频连文字都不用读。

  所以,不论在哪个平台,只要你生产的内容足够low,标题足够吸引人,受众就会足够多,点击量就会足够高,流量也会足够好。新闻标题三要素?那是什么?Whocare!



  这种情况下,很多所谓专业新闻人做自媒体,就是在镜头面前把热点事件用自己的语言重复一遍,简单输出自己的情绪化观点,然后紧锁眉头问一句,“我们不禁要问”。不需要去现场采访,更不需要找当事人核实。

  这种所谓的“新闻”有什么价值可言?这种所谓的新闻工作又需要多少专业含量?

  时代已经变了,个人永远无力改变游戏规则

  在流量化的当下,为了生存,整个传媒行业不得不做出改变,结果就是放弃情怀,放弃深度,放弃最基本的专业性,可当你放弃这一切,新闻学专业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发表于 2023-7-1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钦定宪法大纲》规定:“法律范围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使新闻人的基本自由权利有了法律的保障。1906年,清廷颁布了第一部正式的报律,即《大清印刷物件专律》,随后的5年里又逐渐颁布了《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钦定报律》。

发表于 2023-7-1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都变成宣传了,何来新闻学?应该改为宣传学。

发表于 2023-7-16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且叫新近传闻可巴!

发表于 2023-7-1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过滤......新闻编造......新闻加工.......新闻捏造.....

发表于 2023-7-1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还有一点求真的媒体属性,所以会派出记者跑现场,现在只剩下它原本定位的宣传属性,那自然与真假无关了

连美国布林肯到访北京,他们都是据俄媒报道,网传画面,也是震惊了


360截图20230717094955572.jpg

发表于 2023-7-1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说,在一个公平公开的法制社会,媒体具有监督社会、反应民声之责。

但我们的社会似乎并不愿意被监督;至于声音,更愿意选择代表民意。

发表于 2023-7-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回记者为什么只会转载别人的新闻?

因为挨打挨怕了,实话不敢说,真相不敢揭漏,315变成摆设,焦点访谈变成歌颂大片,这真不是记者的问题,是管我们的老爷们太胆小,听不得真相的轰鸣声

发表于 2023-7-1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让它低头了。

发表于 2023-7-1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连新闻翻译也故意乱翻译不忠实原意欺骗大众!

发表于 2023-7-1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辣瓣* 发表于 2023-7-17 20:34
就连新闻翻译也故意乱翻译不忠实原意欺骗大众!

如果媒体忠实报道境外真实情况,砖家还干什么呢?还要“防火墙”干什么呢?

发表于 2023-7-18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催永元的《实话实说》也搞下架......还搞成抑郁症.........

发表于 2023-7-1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4年12月4日,北洋政府公布了《出版法》;
      1914年4月2日,北洋政府公布了《报纸条例》;
      1919年,北洋政府公布《管理印刷业条例》;
      1930年12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
      

发表于 2023-7-19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新闻要反过来看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